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理论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是在理论和实务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指出,要“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表明无论是将党内法规定位成“软法”,还是国家法治体系中的一部分,都面临着与国家法律的关系处理问题。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主要呈现以下五种关系。

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决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可以看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在国家法治体系中呈现出一种价值同向性关系。两者共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在根本价值指向上一致。党内法规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制度依据和保障,目的是让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国家法律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制度依据和保障,目的是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统一于人民利益福祉这一最高目标之下。正是在此意义上,习近平强调:“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

规范对象的相融性

功能发挥的互补性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发挥着具体而不同的功能。其实,早在苏俄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列宁就曾对执政党和国家政权机关进行了区别,认为二者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组织,不能把党的组织和国家机关的职能混为一谈。1921年3月,在俄共(布)十大会议上,尽管列宁明确指出党的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决议对于整个共和国都是必须遵守的,但他更提醒人们注意:“我们不能立刻颁布一项法律。我们决议的缺点就在于它不完全是法律——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是不能制定法律的。”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事务中处于领导地位,规范党内事务往往涉及政务。因而,很多党内法规采取党、政联合发文的形式,旨在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为了建立健全党的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内法规在制定主体和规范对象上要严格符合《条例》的规定,实现党内法规规范党内事务,国家法律规范国家事务,明确二者在所规范的事务上的分野性。

文化倡导的层级性

制度建设的衔接性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条例》指出,制定党内法规应当遵守“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原则。可以看到,党内法规是中国共产党内部的规范,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为党内法规进行了制度意义上的托底。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对此,《纲要》提出了“宪法为上、党章为本”的基本要求。以宪法为遵循,就是要保证党内法规体现宪法和法律的精神和要求,保证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统一;以党章为根本,就是要按照党章确定的基本原则、要求和任务,推进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这不仅关系党内法规与宪法法律是否相衔接,而且关系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是否相统一。

总之,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有利于政治生态的净化,有利于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统一。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坚持“宪法为上、党章为本”“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法学理论命题,而且也是已经开启的政治实践道路。因此,首先在法治体系的视野里探析党内法规问题,丰富其学理支撑,对于法学界尤其是法社会学研究领域,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认真研究党内法规的话语源流、制度定位、体系架构及其与国家法律的关系,将其制度逻辑徐徐展开,无疑是一项有益的尝试。

THE END
1.第四章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地方性法规对于保证宪法和法律在地方的实施、对于补充国家立法以及各地因地制宜自主解决本地方的事务起到重要作用。立法法根据宪法,总结多年来地方性法规的制定经验,对地方性法规的权限和制定程序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http://www.npc.gov.cn/zgrdw/npc/flsyywd/xianfa/2001-08/01/content_140409.htm
2.律政司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區)的法律制度建基於法治和司法獨立的原則,其憲制框架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中國憲法》第三十一條制定的《基本法》。根據“一國兩制”原則,香港特區的法律制度有別於中國內地,以普通法輔以成文法為基礎。所有香港現行法例均可在網上的電子版香港法例網站查閱。 https://www.doj.gov.hk/chi/legal/index.html
3.条例是法规还是规章刘双律师精选解答条例是法规还是规章 立即提问 近7日解答 95790 次· 平均回复速度 3 分钟治安管理案件·推荐文章 条例是法律还是行政法规? 条例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并发布的,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某些具体事项而作出的,比较全面系统、具有长期执行效力的法规性公文。条例是法的表现形式之一https://mip.64365.com/tuwen/uzumc/
4.条例属于法律还是行政法规条例属于法律还是行政法规 周哲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解答 条例既不属于法律也不属于行政法规。条例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按照相关政策和法令制定并发布的,针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某些具体事项作出的,比较全面系统、具有长期执行效力的法规性公文。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727436.html
5.如何理解基金会运营成本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10%?从法律法规到实际一、相关法律法规 《基金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于2004年出台的。《慈善法》是2016年出台的。两部文件当中都规定了: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成本不能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但是这里需要明确两个文件的区别。2004 的《条例》的对象面对的是所有的基金会,即要求所有的基金会都要将管理费控制在https://www.douban.com/note/819533326/
6.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1.修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 在我国,个人征信数据源至少与10个以上的政府部门有关,或者由这些部门负责管理。除国家《保密法》、《商业银行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储蓄存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数据有限制规定以外,目前尚没有其他对个人征信数据进行管理的政策法规,也没有对某些不可以向社会公开的个人征信数据进行https://www.51credit.com/creditcard/pinglun/meiti/345363.shtml
7.护士聘用人员年度考核总结(通用26篇)三、增强法律意识,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 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人满意,这是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因而我不断丰富法律知识,增强安全保护意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https://www.ruiwen.com/zongjie/6259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