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办法及细则的区别细则

行政公文种类繁多,想要弄清楚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好的。下文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是关于制度中的规定、办法、细则的区别,仅供参考!

一、规定

(一)什么是“规定”

规定是规范性公文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文种。它是领导机关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订相应措施,要求所属部门和下级机关贯彻执行的法规性公文。规定是局限于落实某一法律、法规;加强其项管理工作而制定的,具有较强的约束力,而且内容细致,可操作性较强。

(二)规定的分类

规定大致可以分为方针政策性和具体事宜性两种。

(三)规定的结构

规定一般由首部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标题:一般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单位、事由、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2.正文:正文的内容由总则、分则和附则组成。

总则交代制定规定的缘由、依据、指导思想、适用原则和范围等。分则即规范项目,包括规定的实质性内容和要求具体执行的依据。附则说明有关执行要求等。

正文的表述形式一般采用条款式或章条式。

二、办法

(一)什么是“办法”

办法是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词语,意为“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现今也指一种应用写作的法规性公文文件。

(二)“办法”的特点

(1)办法的法规约束性侧重于行政约束力。

(2)办法的条款都具体、完整,不能抽象笼统。

(三)办法的分类

办法的分类根据内容、性质的不同,办法可分为实施文件办法和工作管理办法两种。

(四)办法的写法

办法由首部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

2.正文:一般由依据、规定、说明这三层意思组成,可分章、分条叙述。办法中的各条规定,是办法的主体部分,要将具体内容和措施依次逐条写清楚。办法的结尾,一般是交代实施的日期和对实施的说明。

三、细则

(一)什么是“细则”

“细则”是有关机关根据下发公文的规定或实施需要,为了贯彻执行某一法律、法规或其中的部分条文、个别条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或作出补充、辅助说明的法规性文件。细则是对某一法律、法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具体化。

(二)“细则”的特点

1.依附性:细则的制定必须依附于某一具体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细则赖以产生的前提。没有某法律、法规,就没有某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

2.诠释性:实施细则对原法律、法规的某一重要原则、重要事项或某一关键词语负有诠释的任务,以使其表意更加具体明确化。

3.补充性: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事项,都是比较原则的,这样执行者对它的理解就会有一定的伸缩性;再者,同一法律、法规,同一条文在执行中遇到的实施对象的情况各不相同,这样,对于某一规定具体适用的范围究竟怎样限定,就需要以细则对其作出明确具体的补充规定或辅助性说明。

(三)“细则”的结构

细则一般由首部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标题。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2.正文:它是细则的主体内容,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它既可以全面系统地对某一法律、法规的实施作具体、周密的规定,也可以对某一法律、法规的局部或某一条文作具体、周密的规定。

规定:强调预先(即再行为发生之前)和法律效力,用于法律条文中。例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办法:也就是处理问题的方法,强调上级对下级的指导性或操作方法。例如:出版管理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办法更强调处理问题或办理事务的程序步骤方法等程序性规范性的要求。

细则:是对个别或一些制度、措施、方法中的详细地方加以规范,强调详细的解释,说明及法律性。例如:兽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简单来说规定是个限制,对在规定内的内容或事项是不能违背的;办法则是手段,对一些事情发生了应该按照办法的要求来做;而细则则属于补充性的。

THE END
1.法律法规百科全书深入了解中国的100条关键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规范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而制定的文书形式的命令。这些命令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的特点,是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它们通过立法机关的制定、行政机关的发布以及司法机关的解释,形成了一个完整且严密的体系。 https://www.xtssu.cn/ke-pu-wen-zhang/570648.html
2.百问法律深入解析100条法规的奥秘在现代社会,法律法规是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基石。它们不仅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也保障了公民权利、保护了合法权益,维护了国家安全与秩序。其中,“100条法律法规”这一概念,是指一系列对公众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的法律规定,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善的法律体系。 首先,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i-xun/226903.html
3.法律法规百科全书深入理解中国大陆的100条关键法律法规什么是法律法规?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和促进经济发展,政府会通过立法机构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和规定。这些法律和规定被称为“法律法规”。它们包括刑事、民事、行政等多个方面,并且对每个公民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为什么需要了解100条法律法规? https://www.qtleqzhor.cn/xue-shu-huo-dong/407608.html
4.法律小常识百问解析法治生活的智慧指南法律基础知识 什么是合法? 合法,即符合国家或地区现行有效的法律规定,不违反任何相关条例或规章制度。 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遵守法律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法律源自哪里? 中国的立法来源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基本自治规范性文件以及部门规章等。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56538.html
5.法律法规全书从不让你无所适从的权威指南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法律法规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它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汇总、解读和指导我们如何遵循这些法律法规的工具——《法律法规全书》。 1. 法律法规全书:您的贴心助手 在忙碌而又充满挑战的人生旅途中,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家庭https://www.1lhyh3ij.cn/ke-pu-dong-tai/460877.html
6.教资信息技术(高中)学科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口诀:普载真两价,处理传共时 普遍性:客观存在、无时不有(交通信号灯) 载体依附性:有载体、载体不唯一(打电话,发短信) 共享性:多个人,增益性(苹果交换论) 可传递性:跨越时间、空间(飞鸽传书) 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书籍) 价值相对性:相对价值、绝对价值(股市)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741194/article/details/137637982
7.办法和细则的区别律师普法2、两者的内容不同。细则是对某一法令、条例和规定详细的、具体的的解释和补充;办法是对政策及有关法规、规定一方面的工作或问题,提出具体做法和要求的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在审查、研究中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https://www.110ask.com/tuwen/3613429791040916705.html
8.(完整)“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的区别(完整)“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的区别 2021 年 12 月 20 日 星期一 多云 文档名称:《(完整) “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的区别》 文档作者:凯帆 创作时间:2021.12.2s0 1 / 10 (完整)“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的区别 “制度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106/7030131101005031.shtm
9.警察网第八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内务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军队的条令、条例统一内务建设和规范军人行为,实施科学管理,建立正规秩序,增强军队的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纪律性,保持军队的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 第九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内务建设,必须坚持安全发展理念。严格安全教http://www.law-lib.com/cpd/law_detail.asp?id=315167
10.民政部关于《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二、关于法律和行政法规概念的含义 《条例》中所称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委会制定并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所称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国宪法、法律和国家立法机关授权而制定并明令发布的条例、规定和办法,包括经国务院批准的由政府部门以法令形式发布的各种法规等。行政法规不含国务院各部门的https://www.lawtime.cn/info/minfa/minfafagui/2010122857998.html
11.第3204号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主要包括:党和国家有关工作重点、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所在单位的发展目标、年度计划及工作重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职责范围和分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经济环境、行业状况及其他外部因素;管理体制、组织架构、经营范围、主要(工作)业务开展情况;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适用的业绩指标体系及业绩评价情况;http://www.fanwubi.org/Item/20295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