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东资格的认定方式和效力等级是怎样的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的问题......,【解决方案】*****【具体操作】*****

公司股东资格的认定方式和效力等级是怎样的

(一)股东资格确认的原则

1、公示与外观原则

对于公司内部而言,股东资格是否存在取决于股东之间的真实意思表示及认缴出资的行为;但对于公司以外的第三人在与公司交易时,通常是通过公司的外观特征来了解公司的状况,并作出相应的决策,因公司外观特征不真实而产生的交易成本和风险不应由相对人承担。根据公示主义和外观主义,公司应当进行商事登记,其目的在于产生公示效力,“即凡经登记的内容,应当推定其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善意第三人根据根据登记事项所为的行为,应当有效。”因此,在确认股东资格时,既要考虑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更要考虑公司对外的形式性和公示登记的情况。

2、公司维持原则

公司维持是指应确保公司作为健全组织体的存续和发展。可以说,这是贯穿于整个公司法的基本精神。现代经济生活中,公司作为一种典型的社团,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多,法律关系也十分复杂,其有效存续和健康运行是整个市场经济稳定、有序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认定股东资格时,应当尽可能保持公司内外部各种法律关系的相对稳定,瑕疵能够不正的应当允许其不正,能够认定有效的不轻易使之无效。这也就要求我们对股东的资格不应当轻易否定,能够肯定的尽量予以肯定。

3、利益平衡原则

股东资格确认涉及公司、股东和公司债权人等多方主体的利益,其中债权人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属于交易制度范畴,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属于公司制度范畴。公司具有独立法律人格,以其自身财产对外承担责任。股东以其投资承担有限责任,而对债权人言,能作为其债权担保的,只是公司本身的财产,而这些财产又依靠股东组成的管理机构进行运作和处理。因而对于公司财产,相对于债权人而言,股东更有优势。在确定股东身份时,就有必要综合平衡各方利益,要注意保护善意第三人和弱势方利益。认定股东资格要平衡各方利益,既要维护交易制度,又要维护公司制度,使两种制度的功能都得以充分实现。

4、自由与强制相结合原则

5、禁止规避法律原则

(二)股东资格的认定标准

股东是向公司出资或者认购股份并记载在公司章程或股东名册上的人。由此可见,股东资格的确定需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向公司出资或者认购公司股份;二是股东姓名或者名称被记载在公司章程或股东名册。前者是认定股东身份的实质要件;后者是认定股东身份的形式要件。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在认定股东资格时应综合考虑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等方面。不能仅以其中一个实质或形式要件来认定。

就实质要件而言,股东资格的取得必然是基于对公司的出资,未出资者不能取得股东资格,公司作为资本型企业,股东出资是其成立的基础,因此,股东向公司出资是取得股东资格的基础条件。对股东资格的认定首先要看该股东是否实际向公司注入资金。实际注入资金的方式可能不同,在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是股东所认缴的出资;在继受取得股东资格的情形,对公司资金的注入是由原股东完成的,这种先注入的资金因为继受行为而转换为继受人注入的资金。

THE END
1.在我国,按照法律的效力等级划分在我国,按照法律的效力等级划分,主要可以划分为六个等级。具体如下: 宪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文书的效力均受其约束。法规 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仅次于宪法,但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行政法规: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1e30f3efe613ff001801
2.法律效力等级律师普法法律效力等级是: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具体如下: 1、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2、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3、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都是有https://m.110ask.com/tuwen/17399786833528812781.html
3.中国法律形式与效力等级解析51CTO学堂财务管理金融/财会会计财务会计财会金融考试财会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国际条约判例法律效力等级法律冲突解决 本视频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法律形式及其效力等级,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强调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至高无上地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具有最https://edu.51cto.com/video/70440.html
4.列关于法律效力等级排序正确的是()。单选题列关于法律效力等级排序正确的是( )。 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政府规章 B.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 C.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 D.国际条约>宪法>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 --- 查看答案https://m.gd.huatu.com/tiku/2753854.html
5.简述我国宪法和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级?(6)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 (7)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 (8)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http://jxjg.hljcourt.gov.cn/m/?act=a&aid=50585&cid=4
6.法律法规规章的效力等级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第九十九条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版权说明:找法网对图文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点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896466.html
7.法律效力等级排序图解:解密法律体系的权力游戏法律层级顺序结构图法律效力等级排序图解,作为法律体系中的一张“地图”,为我们揭示了不同法律规范之间的层级关系和适用顺序。它不仅是法律人士研究法律体系的工具,也是普通民众了解国家法律制度的窗口。通过这张图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构建起国家的法治大厦。 https://blog.csdn.net/JiYan_green/article/details/137680246
8.论经济特区法规的效力等级.pdf根据法制统一原则的要求,作为一种特殊的地 方立法,经济特区法规的效力等级应当低于作为中央立法的法律和行政法规,高于地 方性法规。 关键词: 经济特区;法规;效力等级 经济特区法规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 超越中央立法,其效力低于行政法规,而高于地方 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海南省、深圳市、珠海 性法规。 市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728/124945950.shtm
9.法的效力层次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的效力等级关系。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的效力层次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的效力等级关系。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子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8dd2a58827d84693af70e23d59e5500fa2.html
10.法律的层次等级如何划分由于法律本身是有层次或等级划分的,因而其效力当然具有层次或等级性.我们都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如果是地方性的法律,则其效力范围施于其所辖地方范围内.全国性法律的效力层次高于地方性法律的效力层次. 我国法律的效力层次是多层次性的结构体系.在法律效力层次结构体系中,各种法律的效力既有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81834aaadfa33e3b399a0447cd671ee.html
11.行政法规的制定机关与效力等级是什么效力等级仅次于宪法和法律。根据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https://www.gaodun.com/wenda/chuji/119345.html
12.?WTO法律制度研究>国际经济法网内容提要 不同的条约具备不同的效力等级,因此,笼统地谈论条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适用问题是不严谨的。只有当处于同一效力等级的条约与国内立法冲突时,条约才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关于我国所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问题,我国采取的是逐一立法的方式,即只有当我国的一项立法明确规定某项或某类条约可在我https://ielaw.uibe.edu.cn/wtoflzdyj/53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