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打击操纵市场维护公平交易秩序

操纵市场是使用不法手段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的行为。与信息披露违规和内幕交易相比,操纵市场的主体与行为模式呈现多样性,结果均是形成虚假的证券交易价格与证券交易量,诱导中小投资者交易,对证券市场秩序和中小投资者利益影响巨大。

近年来,随着退市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上市公司“保壳”“维护市值”的需求持续增加,频繁出现上市公司通过操纵市场方式进行“伪市值管理”的案件,涉及上市公司内部人员与外部游资互相勾结,是十分恶劣的证券违规行为。新“国九条”在鼓励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引导上市公司做好市值管理的同时,明确指出要依法从严打击以市值管理为名的操纵市场违规行为。

严惩内幕交易

高悬刑责利剑

内幕交易是指证券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内幕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发行、证券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的行为。通过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减少上市公司与公众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证券发行注册制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制度前提,内幕交易违规则是对信息披露公平性的直接破坏。现行法律体系下对于内幕交易违法的打击已有较全面的规定。

在行政责任方面,新证券法大幅提高了内幕交易行为的违法成本,行为人最高面临违法所得10倍的罚款。实践中,内幕交易行政处罚案件数量仅次于信息披露违规。在民事责任方面,实践中已出现投资者基于内幕交易主张索赔的成功案例,但仍是极少数。在刑事责任方面,行为人最高面临10年有期徒刑,虽然修订后的《立案追诉标准(二)》提高了内幕交易罪的追诉标准,但一方面实践中内幕交易涉案金额普遍较高,仍有大批案件达到提高后的立案追诉标准,另一方面证券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不断加大,证券违法案件贯彻“应移尽移”的要求,凡达到立案追诉标准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因此,内幕交易刑事风险极大。

打击“花式减持”

维护公平交易秩序

权益变动制度是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股份增减持是股东享有的基本权利。但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等“关键少数”相较于公众投资者处于优势地位,“关键少数”的违规增减持本质是其利用优势地位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尤其是“清仓式减持”行为对市场信心影响极大。

一方面,股份变动是影响投资者投资判断的重要信息,股份增减持应遵守信息披露规则,“关键少数”未履行权益变动的信息披露规则是典型的违规增减持行为,其本质上是利用信息优势地位让中小投资者为“关键少数”的行为买单;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关键少数”的持股比例较大且往往具有资金优势,易出现通过交易安排“花式减持”的情况,即“关键少数”利用自身的持股与资金优势地位获利,损害市场的公平性。如近期某上市公司实控人通过交易安排隐瞒其实际参与非公开发行的情况,同时利用衍生品交易安排,提前锁定与非公开发行股票折扣价之间的价差收益,变相规避限售期规定套利,中国证监会对其违规增减持及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作出的罚没金额高达1.33亿元。

新“国九条”出台后,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沪深交易所也同步发布了减持股份的自律监管指引并公开征求意见,要求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应当更加重视减持合规性,对其减持予以更多限制。简言之,上市公司破发、破净、分红不达标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上市公司“关键少数”是公司的管理者或重要股东,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承担重要职责,其减持行为不能与公司利益背道而驰。

交易监管的目标是确保市场的公平、高效、有序运行,这一目标的内核与金融为民的理念是一致的。市场交易首先要公平,即要求市场各方能够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交易,具有优势地位的主体交易行为应当受到限制。严厉打击各类交易类违规行为即是实现市场公平的重要手段。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违规增减持等交易类违规的本质均是行为人利用自身的信息、资金、持股优势形成不平等的交易地位并据以非法牟利。严厉打击这些不法行为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的公平和正常秩序,进而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增强市场的信任度和吸引力,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THE END
1.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强制作用: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教育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义务、制裁违法犯罪等方式,对人们进行教育引导,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法律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个人自由、实现社会正义、提高效率以及平衡社会利益。同时,法律还通过其指引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2.法律和道德,社会行为的双重守护规范文书下载法律与道德在社会行为中发挥着双重规范的作用,法律作为社会行为的底线保障,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道德则通过引导人们的内心,提高社会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在规范社会行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法律和道德的各自优势,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为了更好地发挥法律和道德在社会行为中的双重规范作用,我们提出以下https://m.kanfawang.com/post/19283.html
3.法律维护的“正义”是:秩序,不是公义。(正义回廊)影评《正义回廊》 法律维护的“正义”是:秩序,不是公义。法律维护的“正义”是:秩序,不是公义。而秩序是建立在规章制度之上,而规章制度是以“相对公平”为基本准则,基本准则是建立在符合共同认知的“事实”之上。 剧中审理的环节相对于案件看似公平、公正,但最终裁决权却交给最容易“情绪化”的陪审团。最终,让整个审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599316/
4.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司法机关必须“司法之于保障人权、维护秩序、实现社会公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社会大众希望凭借司法的权威、司法公信力、司法功能、司法属性等的特质“实质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及其司法社会https://www.bkw.cn/flzyzgks/ask/1852506.html
5.古代地方官员如何维护市场公平交易秩序一旦脱离了法律的管控,就容易滋生争端,对市场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颜俊彦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惩罚了牙人调停失当的失职行为,以此督促牙人公正高效履行职责,营造良好市场交易环境,而良好的市场环境是维护市场公平交易秩序的重要保证。当代法官可以从上述案例中汲取历史经验,加大整治不法中介机构工作力度,在法治轨道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3/id/7873478.shtml
6.公平竞争是市抄济的本质要求维持良好的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需要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维持良好的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需要严厉打击垄断行为,否则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只有市场主体利用正当方式开展公平竞争,才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尊重。如果市场主体长期弄虚作假,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由此可以推出 A.市场主体受到了法律的惩处或者没有长期弄虚作假 B. 如果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885/41177682.html
7.法理学法律意识法律的这一局限性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期都难以根本性颠覆。在我看来,虽然不能根本解决,但可以通过国家变通立法制度和增强道德、习惯、礼教的约束,既使其保有法律权威也能顺势灵活应变,不僵化死板,以维护最大最多的正义。 二、外部强制:兼具稳定性与灵活性的法律秩序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6y71mi7.html
8.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法律还是靠道德辩论赛20231103.docx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法律还是靠道德辩论赛(5篇)时间:2019-05-1505:28:01 \t"/a14/201905155/_blank"收藏本文\t"/a14/201905155/_self"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法律还是靠道德辩论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97019931.html
9.论市抄济是法治经济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由公平的竞争秩序是市场经济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市场经济的显著特点,就是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的经济秩序,是通过法制来形成和维持的,为此,市场经济就需要完备的法律制度予以规范和保障。 http://cnc.jscj.com/jscj/ckhot/20031024161046.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