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影视作品进行任意剪辑、切条、搬运、传播
这样的拿来主义
算不算侵权?
近年来,我国短视频行业发展迅猛,短视频因碎片化、趣味性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网友的喜爱。据最新统计,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8.18亿,占网民整体的87.0%。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专业从事影视素材“搬运”的账号层出不穷。只要在短视频平台随便检索一部热播影视剧,都会出现大量重新剪辑搬运后的短视频。电视剧《山海情》热播时,一些视频账号将每集精华内容剪辑合并,以“合集”形式发布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总播放量过千万;某博主将电视剧《觉醒年代》剪辑成数段短视频发布,该账号上传的作品集全部由各类影视剧截取而成。
在短视频领域,法律维权者面临着界定难度高、取证周期长、追究责任难等痛点,如何厘清平台在侵权过程中的责任也是维权难点之一。我国2006年出台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引入“避风港原则”,参考国际通行做法,构建“通知-删除-转送-反通知-恢复”的网络著作权侵权处理流程。同时,《条例》引入“红旗原则”,即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服务对象提供的作(制)品侵权的情况下,未主动删除或断开链接的,仍构成侵权。
现有的法律规则诞生于长视频侵权泛滥的时代,对短视频的适用存在难度。“网络服务商必须守土有责,通过鉴别视频时长、监控分类分区排行、严格执行‘通知-删除’等方式,尽最大努力过滤明显的侵权行为。”陈绍玲说。
部分平台存在“默许侵权者使用,坐等权利人通知删除,甚至延缓删除”等滥用“避风港原则”的现象,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平:
不论长短、不谈多少,必须尊重他人著作权!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平:什么样的短视频作品涉嫌侵权?
短视频“搬运工”,究竟怎样损害了著作权人的利益?
2.短视频切条改编等行为存在不尊重原创现象。短视频在去切条,或者选择改编别人的视听作品时,有时也会有恶搞,或者篡改和歪曲的嫌疑,这种时候对于影视作品原著作权人的理念和价值观也有一定影响。所以要规范著作权保护,应该让著作权人自己来行使,他究竟用什么样的模式来进行传播。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平:说得直白一些,谁在这里盈利最大,谁就应该承担责任最多。目前从法律规定来看,对于短视频平台、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社会公众这三方面,法律都有可追究责任的空间,但实践中更多的是追究平台的责任。
因为平台影响力大,也是最大的赢家。但目前来看,《著作权法》里也给了平台一个空间,如果平台不是明知的,而是属于商业模式使然,由个人或公众号上载了这些东西,日后可以由权利人去通知平台删除,如果删除了,平台可以免责,但如果平台执迷不悟,可能会承担非常严格的责任。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平:2020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并将于今年6月1日施行。这次的修订,加大了对著作权的保护力度。1.扩大保护范围。比如将“电影作品、电视剧作品及其他视听作品”,统一改称为“视听作品”。2.加大保护力度。引进惩罚性赔偿,除了正常民法填平原则,对于恶意侵权行为,法院可以给予惩罚性一到五倍的赔偿。这样就有可能加大打击力度,起到对侵权人的威慑作用。
期待新的《著作权法》实施,能够更加规范著作权保护市场。当然,类似侵权行为暂时不会一干二净,就像这个市场、这个社会一样,不可能杜绝犯罪,但形势会越来越好!
而在监测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体育赛事等类型4894件作品中,共监测到短视频疑似侵权链接1406.82万条,主流平台维权成功率超过95%。2019年以来在国内上映的院线电影136部,共监测到短视频侵权链接6.42万条。
十几年前,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火遍大江南北,被认为是国内短视频的开山之作。在那之后,短视频虽然形态不断演化,但一直没有真正爆发。
2017年底至今,抖音掀起的短视频热潮让资本、流量、观众纷纷涌进这个火热的赛道。不过随之而来的内容低俗等问题让短视频平台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除此之外,短视频的侵权盗版现象也日益猖獗。
短视频有多火爆?据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大报告》,截至今年六月,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为7267亿分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71%;而在线视频仅增加了9.1%,使用时长为7617亿分钟。侵权短视频能带来的利益让侵权盗版愈发猖獗,但平台并非毫无动作。
实际上,关于短视频维权,抖音刚刚和百度正面“刚”了一次。就在2018年9月10日,抖音诉称,百度旗下的某一小视频产品大量抄袭搬运抖音作者创作的视频,要求百度公司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100万元及合理支出5万元。
虽然此次约谈各平台并未明确表态,不过在8月份的一次专题监管会议上,今日头条表示,对盗版投诉举报平均处理时长在一小时以内,火山小视频、抖音、西瓜视频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进。快手表示,平台以用户上传为主,将建立严格的审查机制,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
这门“偏门生意”可以说十分火爆。此前有报道显示,一般的搬运工,通常只运营三四个账号,正常情况下一个月赚2~3万左右。有些大咖手里掌握几百个账号,团队操作,每天发视频,平均一个号一天赚50元左右,100个号一天就能赚5000元,一个月盈利基本过10万元,一年挣的钱接近100万元至200万元。
柳翠霞认为,此次约谈,对业内一些“搬运号”等侵权内容有很大的震慑作用,也鼓励了原创作者对于内容的维权,有利于短视频行业内容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平台来说,也必须加强内容审核,加大投入内容团队,提升内容管理水平。
“这也可能对依赖UGC(UserGeneratedContent,指用户原创内容)内容的平台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总的来说,还是非常有利于短视频行业的内容发展和行业规范。”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