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的新闻播报冲上热搜,女主播回应:我自己不敢看那段视频宁远直播间四川卫视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通过四川卫视宁远的播报,我们得以了解到灾情一线的最新动态。5月16日那天,她面对镜头,眼含泪水,哽咽报出四川各地区因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到目前,地震造成死亡28300余人,受伤188100余人,被埋10600余人;其中德阳市死亡10290余人,绵阳市死亡9640余人,成都市死亡4130余人……”

这场真情流露的新闻播报,让不少观众陪她一起落泪。因为这个片段,上海卫视还专门作为一条新闻报道了宁远的动人主持,她还被网友誉为“中国最美主播”。

直到今天,距离汶川地震发生已经过去13年,宁远的这条播报仍然被无数网友记得。在短视频平台搜索“汶川地震”关键词,以最多点击量排序,第一条就是这条不到两分钟的新闻播报。

对此,宁远说:“我自己都不敢看,那是我职业生涯里的一个瞬间,一个永生难忘的瞬间。那些数字不是数字,是一个又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

曾获得中国主持界最高奖

现在是一名自由作家、设计师

记者了解到,宁远1980年3月15日出生于四川,大学毕业后到四川卫视做新闻主播。2008年,还不到30岁的宁远,就获得了金鹰节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奖,之后她还拿到了2009年的“金话筒奖”(主持界最高奖)。

怀孕后,宁远辞掉了电视台工作,现在的她是一名作家、自由设计师。虽然已经离开新闻行业,但是宁远告诉记者:“我热爱这个职业(新闻主播),也为此付出了很多。”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新闻直播间的主播说话和动作要非常严谨,很少通过镜头对外表达自我情绪,然而宁远说,她也没想到,这场“新闻直播间里的哽咽“会让这么多人记住她。

“谢谢网友们的‘记得’,希望我们每个人珍惜当下,活得更有劲儿些,不然不划算来这世上一回。”她向紫牛新闻记者回应道。

延伸阅读:

今天是5月12日,恰值汶川大地震13周年祭。

13年过去了,在众人缅怀着逝去的近7万条生命、敬佩着当年危急时刻的生死援救和守望互助之余,也有不少人重新热议起了“范跑跑”。

范跑跑,原名范美忠,是一名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教师。

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当时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的老师范美忠,他立马丢下了课堂上的学生,自己第一个冲出了教室。

生死关头,本能反应似乎也无可厚非。

然而10天后,范美忠偏偏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

他表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也因此,他卷入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还被戏称为“范跑跑”,被全民大肆口诛笔伐了一番。

甚至时至今日,还有人因为他而争论不休。

扔下学生,他“一跑成名”

地震当日,范美忠是第一个跑到足球场的人。

而学生们都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直到剧烈地震平息的时候才跑到足球场。

有的学生忍不住问范美忠,“老师,你怎么不把我们带出来才走啊?”

范美忠表示,瞬间的本能抉择却可能反映了内在的自我与他人生命孰为重的权衡,自己的本能反应让自己遇到危险就跑了。

而且自己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他只关心自己的生命,“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十八岁的人了!”

“这或许是我的自我开脱,但我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

后来范美忠也在节目中表示,老师是没有冒着牺牲生命危险来保护学生的这种职业道德规范的。

在他眼里,中国的文化很糟糕的一面就是不太注重真实,“我们特别喜欢强调善,而单一的强调善会抹杀人们演说真实的冲动。”

而自己活得非常真实,却不幸地和权威所宣扬的“善”和“牺牲精神”相悖,但他并没有错,也不会道歉。

当时的民众大多被范美忠“跑了”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态度激怒了,批评的声音此起彼伏,连当时教育部发言人都批评说,“我们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许无耻。”

北大历史系党委书记也批评说,“北大以有这样的学生为耻,如果开除他,我们很赞成。”

如今,有人对范美忠只顾自己不顾学生的行为表示了理解,毕竟,那只是一个普通人在生死攸关之际的本能反应,没有必要道德绑架。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人在遇到危险时,趋利避害,符合人性,但是范美忠事后发文宣扬逃跑和辩解的行为,就为人所不齿了。

中国新闻网也提到过,在日本和美国都有明确规定,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老师不能离开学生”,地震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逃生。

而2008年9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将“保护学生安全”列入其中。

身为老师,不该把师德抛之脑后。

“我道德水准远超一般人,

是北大精神的真正继承者”

范美忠一向很特立独行,他考入北大历史系之后,被西方历史天马行空的思想所吸引,开始抨击中国古文化以及自己的老师们。

对于自己的道德水平,范美忠坦言,“我的道德比大多数人都要高,但是我觉得还到不了高尚的程度。我做到了底线,大多数人没有做到底线。”

在他眼里,很多老师都过于愚蠢和平庸,比如他认为北大某位研究庄子的教授,根本就不懂庄子,连门都没入,还有北大那位研究鲁迅的教授,研究水平也很一般。

而对于自己,范美忠却很有自信,在Figure的采访中说,“在鲁迅和庄子研究上,我肯定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平最高的人,或者加一个之一。”

同时他认为自己是北大精神的真正继承者。

女儿八岁的时候跟他说,“爸爸我们学校给我发了一条红领巾,我成为少先队员了,很幸福,很幸福。”

他却因此生气,把女儿都吓哭了。

在有POWER的采访中,他还谈及自己从来不认可“孝道”,自己的父亲大白天在家里成天都睡觉,什么也不干。

在他眼里,利己本身是人的天性,利己光明正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这几十年的经济奇迹,恰恰就是因为我们承认了利己。”

他还说,“我觉得宣传那种英勇牺牲是不合适的。”

这样一个自视甚高、反传统反权威特立独行的利己主义者,成为“范跑跑”并宣扬自己的“跑”似乎也并不奇怪了。

然而,中国自古以来,除了有“范跑跑”,更有像鲁迅所言的,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啊。

曾经在博文中呐喊“我曾经为自己没有出生在美国这样的自由民主尊重人权的国家而痛不欲生”的范跑跑,

你到底有没有想过:

倘若人人都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人人都做了“范跑跑”,我们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只怕国难当头的抗日战争期间,人人为了活命成了汉奸,汶川地震为了自身安危无人救援,疫情期间也再也没有身先士卒的医护和志愿者......

没有了那些抵抗住了“利己”本能的中国脊梁们,我们中国还能有今天吗?

与其为“范跑跑”而争论

不如缅怀“谭千秋”

比起为了范跑跑而争论不休,我们更应该铭记那些在地震中的感人瞬间以及那些英勇无畏的英雄们。

比如“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林浩,2008年,他就读于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被埋得不深的他,花了两个小时自己爬了出来,但此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努力搬开挪得动的水泥钢筋,顺利救出了两名同学。

比如当时15人组成的空降兵小分队临危受命,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海拔4999米空降汶川地震震中地带,侦察灾情,打开了空中救援通道。

这是一场没有气象资料、没有指挥引导、没有地面标识的“三无”空降,对于空降兵而言,就是一场“生死盲跳”。

比如当时被救出的3岁男孩,向奋不顾身前来营救自己的解放军叔叔们敬礼。

还有26岁的人民教师袁文婷,汶川5.12地震时,她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最后不幸牺牲。

还有地动山摇之际,将4名来不及撤离的学生拉到课桌底下,奋不顾身用身体护着孩子们的谭千秋老师。

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却已经牺牲了。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这样的英雄教师,却被范美忠质疑了,“他完全可能不是因为保护学生,可能就是当时房屋压下来,把他压在了学生身上而已。”

大家都是普通人,你可以不崇高,但不该贬低“崇高”和“牺牲”,也不该认为人人都利己,就看不到也不想承认牺牲的伟大。

你大肆宣扬自己行为的正确性却蔑视“牺牲精神”,这把那些舍己为人的烈士置于何地呢?

今天,与其对13年前的范跑跑表示理解,不如缅怀英雄,哀悼逝者,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延伸阅读

“范跑跑”被曝至今没工作!曾翘二郎腿辩驳:没人有权力总结我!

每到5月12日汶川地震纪念日来临,“范跑跑”总要被拿出来骂一遍。今天是汶川地震13周年纪念日,依然没有例外。

有媒体追踪了范跑跑现在的生活状况,据悉他现在的生活并不如意。2015年,范美忠放弃了光亚学校的教职,回归家庭,从此沦为家庭煮男一枚。

后来他就回归了家庭,他现在有一子一女,日子虽然不宽裕,但是过得也算幸福,跟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家庭生活没有什么两样。

他最近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应该是几年前的《金星秀》节目中,当时的他态度依然桀骜不驯,翘着个二郎腿,一脸不屑的称,“你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有权力对我总结,整个世界都没有人”。并尖酸刻薄地对教育和误解自己行为的意见进行反驳和讽刺。

范美忠,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后供职四川都江堰市光亚学校。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正在讲课的范美忠不管不顾的自己先跑了,没有管他的学生,由此被人称为“范跑跑”。

范跑跑不是伟人,他只是个普通人,他可以选择自己先跑。这一点很多网友是认同的。

实际上大众的愤慨也不是冲着这点来的,而是他后来为自己的逃跑找了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

他史诗级的诡辩是对那些因救人而牺牲的老师和抗震救灾工作人员的极大侮辱。没有人强迫范跑跑当伟人,但范跑跑之后的行为连普通人都算不上。他因此被称为“时代的耻辱”!

今天,有网友将他的行为和与地震中发生的英雄事迹进行了对比。

比如这位舍生忘死救助孩子而失去25岁年轻生命的袁文婷老师,社会应该忘记的是范跑跑,永远怀念的应该是袁文婷!

你可以不高尚,但是当大家的高尚不小心戳伤你的自尊的时候,请不要反而去说那些高尚的人都是虚伪。

THE END
1.新华法治2024宪法宣传周丨各地解锁普法新“招式” 微视频丨宪法之力 守护你我 多种活动迎接国家宪法日 2024宪法宣传周|一组数据看网络法治三十年成效 学习交通知识 增强安全意识 2024宪法宣传周丨各地解锁普法新“招式” 1/5 1小时6-8元?“电量救星”变身“钱包刺客”亟须规范 http://www.xinhuanet.com/legal?query=l18x4
2.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网上直播全国人大就常委会第14次会议审议的法律举行新闻发布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就国防动员法草案举行发布会 全国人大就驻外外交人员法草案等两部法律举行发布会 全国人大就人民武装警察法草案等两部法律举行发布会 全国人大就统计法修订草案等两部法律举行新闻发布会 全国人大就邮政法修订草案等两部法律举行新闻发布会 全国人http://www.china.com.cn/zhibo/node_7243164.htm
3.时政要闻中国法学会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 能源法 航空法 长江海商法学会 财税法 董必武法学 法学教育 刑事执行 世贸组织法 法学期刊 体育法 网络信息法 法律文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检察 审判理论 银行法 证券法 法治文化 保险法 警察法 立法 廉政法制 海峡两岸关系法 港澳基本法 案例法学研究会 律师法学研究会 仲裁法 犯罪学 https://www.chinalaw.org.cn/portal/list/index/id/9?page=31
4.时事新闻时事新闻 2024-12-10 ?新华鲜报丨破“一床难求”!我国多地试行“共享病床” 2024-12-10 ?教育部等七部门部署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 2024-12-09 ?切实兜底线!就业援助政策“加码” 2024-12-09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九部门出台意见明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的基本证据https://zgfzw.com/ssxw
5.专题法治频道法治中国 平安天下法治首页 法治要闻 反腐倡廉 案件快递 法眼观察 法治人物 知识产权 平安中国 图片 专题 即时新闻 法院公告法治频道? 专题 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 尊宪崇法2024-12-04 法治网事·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2024-07-01 法治护我心2023-05-04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公布 2024年施行2023-10-30 2023https://legal.gmw.cn/node_22489.htm
6.法律头条网法律头条是一款法律方面的新闻资讯电脑版及手机版新媒体阅读平台,实时更新最新司法、法律新闻,还有案例跟踪报道,这里有最权威的法律专家,分析治法案例;还有全民参与学法模块,疑难案件论证,平台还提供法律咨询、案件代理等服务。http://www.flttw.cn/index.html
7.每周法治热点■核心提示: ·张军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张志贤并出席第八届中新法律和司法圆桌会议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024年1至9月司法审判工作主要数据 ·中国法学会发布《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中英文)》(2023)https://radio.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0/id/8159306.shtml
8.道德法治新闻播报文稿.pdf道德法治新闻播报文稿--第1页 道德法治新闻播报文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什么是法制?法制就是法律制度,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 范。法律是无情的,只要你触犯了法律,法律就会毫不留情面的对 待你! 法律,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一个工具,是我们公民的一个保护 伞,是我们的权益遭到破坏时的一个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509/7030200040005104.shtm
9.创设“裁前告知”程序完善仲裁法律制度时事新闻企业家和法律专业人士对仲裁的顾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案件管理流程上,仲裁庭作出不公正裁决,仲裁委尚无法定程序和有效措施予以监控;二是在案件办理程序上,重大疑难案件往往在庭审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保密会突然作出书面裁决,等当事人发现裁决不公时为时已晚,只得硬着头皮踏上申请撤销甚至不予执行之路,https://www.gzlawyer.org/info/fc0a492ef8f94167bb31b87414478a7f
10.当代陕西杂志社社会责任报告(2022年度)独家播报当代陕西杂志社严格遵守新闻出版、网信等部门发布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经营工作管理,不断规范经营行为,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2.严格做到采编与经营“两分开” 严格采编经营“两分开”底线红线,不以任何形式向采编人员下达经营任务或创收任务,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完善制度建设统一起来https://www.ishaanxi.com/c/2023/0531/2850006.shtml
11.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职称评审2015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保守国家秘密法 国家秘密范围 法律责任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原则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禁止制作、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新闻应当遵守的原则 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语言文字的原则 广播电台、电视台审查节目的要求 https://www.nrta.gov.cn/art/2016/3/29/art_2075_36839.html
12.刑侦案件新闻报道如何进行法律规制(二) 刑侦案件新闻报道的积极意义 1. 体现民主法治化,实现公众知情权按照宪政理论,知情权被认为是从言论tl山引申出来的一项"潜在"的权利。言论自由,指公民有发表意见、交流思想、抒发感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而不受干涉的自由。新闻媒体的案件报道是公民获知案件信息的有效途径。正如欧洲人权法院的法律文件所说:https://zhuanlan.zhihu.com/p/84842212
13.新闻记者主持人资格考试:新闻法规测试题(每日一练)26、单项选择题 如媒体不使用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信息,随意播报气象预报,按《气象法》规定,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最高()元的罚款。 A.2万 B.3万 C.5万 D.10万 点击查看答案 27、判断题 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http://www.91exam.org/exam/87-3300/3300350.html
14.今日头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220190002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3)第00006号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74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2023号网信算备110108823483902220017号网信算备110108823483904220019号网信算备110108823483903230017号https://www.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