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精选5篇)

新闻实践告诉我们,信息独家占有越来越困难。谁有了独特的视角、引人入胜的视点和创新的思维,谁就能够在新闻竞争中占领制高点,谁就能够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因此从共享资源中找出独家视角,写出有影响力的报道,才能显示出媒体的地位和记者的本领。因此记者得下大力气,下苦工夫,去实践、去追求“看门道”新闻。

记者要从民生新闻即曝光新闻的思维怪圈中跳出来,从一个更大的社会观照的角度,来审视和理解生活中的新闻现象,真正做到帮忙不添乱,保证舆论监督顺利进行,在既为党和政府分忧、又为群众解难上找到最佳结合点。报纸民生新闻要从“俗”的现状走出来,真正体现党、政府与群众间的桥梁,以引起广泛的社会共鸣。

民生新闻还要把与民众生活关系密切的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纳入报道范畴。让权威与民生牵手,使国家大事与“柴米油盐”挂钩,尤其是本土报纸需要把报道的视野扩展到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身上。

报道选题确定后,如何去表现选题,表现什么内容,即如何确定和把握报道的主题,是报纸民生新闻记者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主题对报纸民生新闻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在读者眼里,报纸民生新闻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大都与“俗”有关,报道的内容“平”、“偏”、“奇”,有时也不能体现创意和新意。因此,它的主题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新闻实践中,在表现主题的过程中,去观察体会,思考问题,收集资料,组织报道。

新闻本身就应该是报道有新闻价值的内容,需要记者从中发掘与发现主题、意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很多记者往往是摘文件、抄讲话,满足于不遗漏基本内容,一二三四依次罗列。看似面面俱到,其实是找不出重点,似乎是要让受众自己去选择,去提炼,把有价值的内容埋没于一大堆作用不大的材料中。如果做个试验,很多这样的报道,一旦把程序性内容抽去,剩下的内容就寥寥无几。在实际工作中,这就需要深入了解,并把事件放到广阔的社会大舞台加以分析解剖,对其价值加以提炼。只有立意高,报道才能脱俗出彩。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生新闻不仅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立体化的报道,揭示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本质,更要挖掘民生新闻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社会意义,以及与社会大环境之间的联系,从而干预社会生活,引导社会舆论。例如报道党政领导干部开展大接访、下访工作,要立足“事要解决”,发挥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时政新闻城市台“大新闻”平民视角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

在所有新闻节目中,时政新闻一直都是“重头戏”,其承载大量的政策和信息,代表了党和政府对重大问题的看法、主张和-方针、政策,集重要性、时效性和广泛性于一身,因此,时政新闻是城市电视台成为主流媒体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将时政新闻这一个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成为城市台抢得市场份额的有力武器本文以厦门广电集团《厦视新闻》为例,对城市台在时政新闻的创新、探索作一番梳理。

《厦视新闻》是厦门电视台建台以后自办的第一个新闻栏目。在以往的操作中,《厦视新闻》以传统意义上的时政题材为主,包括会议、领导活动、部门动态等等,前几年《厦视新闻》的收视率与其他新闻栏目相比,始终未见优势。2008年3月31日,栏目进行改版,时长从15分钟增加到25分钟,并且对其标识、色系、标题条、字幕等全部重新设计,同时在报道领域、报道视角和报道方式均进行了调整。2009年在新闻栏目群的收视数据呈整体下滑趋势,《厦视新闻》却逆势大幅上扬。2009年的市场份额为8.63%。改版收效成绩不俗,笔者认为,《厦视新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拓宽报道领域,树立“大新闻”意识

一直以来,城市台时政新闻报道容易出现领域固定、单一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活动报道、会议报道、成就报道、典型人物报道、重大节日报道。枯燥、乏味的报道不免使观众收视兴趣淡然。

二、调整报道角度,体现时政新闻的权威价值

1、新闻报道中突出“贴近性”,实现平民化视角

2.挖掘观众深层需求,体现主流媒体的权威价值

三、创新报道形式,提升时政新闻的活力

当前,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模式固定、单一,其报道手法、切入角度、报道口径以及画面、语言的风格都非常雷同。这不但直接损害了时政新闻本身的传播价值,而且在观众当中也引发了或轻或重的逆反心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档节目的收视率。因此,不妨把时政新闻做“软”一点,在报道方式上尽量地人性化、趣味化、形象化,采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报道方式。

1、缩短新闻篇幅,将几条会议精炼出最主要的内容,缉合成一组,以“要闻快报”的形式集中播发。如此处理,既避免节目出现拖沓的现象,节目的信息量也得以增加。

2、采用新闻背景、特写、专访、花絮等新闻形式丰满新闻内容。如对某些有特点的、重要的会议和领导活动。对某些消息里面容纳不了的内容、不便容纳的信息,除了正常消息报道以外,就应该运用新闻背景、特写、专访、花絮等新闻形式予以锦上添花,从而形成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立体的整体宣传效果。2008年中,厦门市委首次赴台湾参访,除了完成在台湾的报道之外,节目还主动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同行联系,请他们采访当地台商、专家、市民,收集他们对厦门市委参访活动的评价,并在节目中及时播出。这组报道极大拓展了空间,增加了新闻的辐射强度。

党报的优势何在?时政新闻是党报最大的优势。

如今,由于党报的时政新闻报道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认识不足,思想不够解放,多年一贯制,处于应付状态,主动出击少等原因,致使时政新闻报道形式僵化、内容狭窄,从而在公众甚至报业同仁中产生一些误区。

误区一:时政新闻读者少

党报时政新闻的读者确实不多,但不能因此就断言公众不喜欢时政新闻。

报纸的时政新闻之所以读者少,一个原因是,报纸送到读者手中时晚于电视、电台的新闻节目,读者看到报纸时已经知道了这些时政新闻,当然不再感兴趣。

另外一个原因是,报纸的时政新闻与电视、电台的时政新闻内容一样,没有更多的信息量,反而没有电视直观。

读者所需,就是我们报人努力的方向。党报要发挥出时政新闻的优势,就必须深入挖掘,要把同一条时政新闻写得比电视和电台有更多的信息量。

有一次,林廷生副省长会见一位院士,笔者前去报道。整个会见过程像绝大多数副省级领导同志的会见活动一样:亲切友好地介绍了山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人力资源、教育资源等社会资源。但是就在正式会见结束、双方步入宴会厅时,双方交头接耳说道:将于当晚公布的新院士名单中,又有好几个人是山东的。笔者立即将这条信息告知夜班领导,得到支持,迅速搜集了这几个新院士的有关情况,配合新华社公布的新院士名单一起发了,效果很好。

按照现行的做法,正省级领导的会见活动稿发一版,字数六、七百;副省级领导的会见活动稿发二版,字数300左右。其实,根据笔者多次采访会见活动的情况看,省委书记、省长的会见,内容大都很丰富,但也有例行公事的,在报道上不应固定字数,应当按照信息量的多少,可长可短,这样做也没有攀比的;副省级领导的会见活动,大都信息量少,写成300字左右也常常是记者们自己在找些套话来硬凑,完全可以在二版上方突出发成一个标题加一句话的简明新闻。这样做,既突出又节省版面,领导同志也不会有意见,因为领导同志关心的是突出地发了他的活动,至于他讲的内容倒并不关心,甚至他也知道报道出来的内容中有很多都不是他说的。

时政新闻报道必须讲政治。讲平衡是讲政治的一种具体体现。时政新闻的主角大都是领导同志,对于同一级别的领导同志参加的活动,必须在报道数量和版面安排上讲平衡,这是宣传纪律,必须遵守。

那么,同是副省级领导同志参加的活动,如果有的信息量大,有的信息量小,如何处理?

这似乎是个难题,其实也不难。如果报社经过请示后作出规定:副省级领导同志参加的会见活动都在一版或二版发简明新闻。那么,从会见活动中挖掘出的其他信息可以单发成新闻稿件。如此,便既保持了平衡,又不至于因为字数所限挤掉了新闻。

误区二:时政新闻只是会议会见和讲话

误区三:高层人动只能发简历

人动,尤其是高层人动,历来是公众最关心的话题,当然也应当是党报报道的内容。但是,按照几十年来形成的惯例,地市委书记、市长、厅长的变动由于级别不够,省级党报是不发简历的,只有副省级以上的领导变动才发简历,并且,副省长只发100多字,远远满足不了读者的阅读需求。以至于有人动时,街头巷尾传播着道听途说的错误消息,社会效果很不好。

既然读者有需要,党报作出权威的报道还可以堵塞小道消息,避免以讹传讹,党报为何不多做报道呢?原因是几十年来的惯例。

其实,组织部的同志讲,他们也希望多介绍一下新领导,但是怕报社不愿意比往年多给版面。本可能是两相情愿、皆大欢喜的好事,由于缺乏沟通,党报的权威性和热点新闻就这样年复一年的漏掉了。

据笔者多年来随同领导同志活动发现,很多报道上的惯例,其实都是党报自己给自己定的规矩,自己给自己做的套子。如果党报要求突破,请示一下领导同志,基本都会获得批准的。

一、秸秆作物的特性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秸秆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中,纤维素含量最大,占细胞干质量的30%~50%。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较易被生物降解,而木质素成分较难分解并阻碍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木质化纤维素材料的消化率一般与秸秆中木质素的百分含量成反比。秸秆中的纤维素有着复杂的超分子结构,葡萄糖分子链内和链间通过氧链缔合成原纤维。原纤维内部分子密度大的地方为结晶区,而相对松散的为无定形区。且纤维素的结晶程度影响着分解纤维素微生物的分解速率,结晶度越大,越难被降解。由于秸秆中粗蛋白含量约4.5%,直接作牲畜饲料是不够的,因此,秸秆常要与一些高蛋白物质如豆粕或棉籽饼等一起喂养。即使对反刍动物来说,秸秆的适口性也很差。因此,如果秸秆用作动物的唯一营养源,就必须补充蛋白质、磷和钙以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以添加尿素、豆饼、糖蜜和矿物质的形式来提高秸秆营养成分含量,并已经进行了各种成功的尝试。

二、秸秆饲料化处理方法

据统计,在国内用于牲畜饲料的农作物秸秆中有近16%的秸秆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用于饲喂,为此农作物秸秆饲用处理的研究有极强的开发潜力和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青贮技术

秸秆青贮是把新鲜的秸秆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其青绿的营养、调节季节粗料余缺的目的。青贮既能保持青饲料的营养价值,又能改善适口性,且易被消化吸收,并可调节青饲料的均衡供给[41。在我国,主要的青贮材料是玉米、高粱和黍类作物的秸秆。以玉米秸秆为例,全株青贮玉米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适口性好。据实验,使用青贮玉米饲喂的奶牛比常规饲喂的奶牛日产鲜奶量提高8%~lO%t~。其具体制作方法是:将青绿玉米秸秆切成长度为13cm的碎块,放人事先准备好的窖中,每装20cm~25cm的厚度,人工踏实1次,不留空隙,依次进行,直至装满(高出窖面0.5~1.0m),然后严密封窖(在原料上覆盖塑料薄膜,在其上压30cm~40cm厚的土层,封顶,但不允许有漏气现象)。一般6~7周即可开窖利用。

第二,氨化处理技术

秸秆饲料氨化是指用液氨、尿素、碳铵作氨源,处理玉米、稻草、麦草之类的农作物秸秆等低值粗饲料,使秸秆木质素彻底变性。氨化后的秸秆质地松软,气味糊香。氨化改变了秸秆的组织结构,提高了其营养成分,使之更容易被瘤胃微生物所消化,从而提高粗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改善其适口性,使其成为牛羊等反刍家畜的良好粗饲料。但要注意,氨化饲料在饲喂前应充分摊晾,使氨气挥发,以免对畜体产生毒害。

第三,微生物发酵贮存技术

秸秆微贮技术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微生物活性菌种,并放入容器中或地面进行发酵,经过一定的过程,将秸秆转化为湿润膨胀、柔软酸香、家畜喜食的饲料。微贮饲料基本无季节性限制,不易发霉腐败,能长期保存,而且其对粗纤维的降解率较青贮料高,从而大大提高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其制作方法及步骤与青贮料基本相同,但需要在装填的过程中加入微生物活性菌种。且菌液的配制是微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配制好菌液后,将切短的秸秆铺在窖底,每隔25~30em均匀喷洒菌液1次。封口时,在最上面1层撒食盐粉,然后覆膜圈。

第四,制粒技术

秸秆制粒是以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机械加工揉搓粉碎后与精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制粒而成。并结合牛羊等草食家畜的营养特点及生产水平的实际要求,在充分利用秸秆的前提下,添加30%~60%的混合精料。这种方法容易将纤维素、微量元素、非蛋白氮和添加剂等成分强化进颗粒饲料中,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含量,改善营养平衡,而且成本较低。

三、其他加工利用技术

主要包括秸秆气化、秸秆制炭、秸秆制酒精、麦秸种草菇技术等。还有人将玉米秸秆制成“菌糠”饲料,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秸秆不同部位的营养价值、理化特性不同,可通过机械的方法将秸秆的叶、皮与瓤各部分进行分离,单独利用。分离出来的叶、瓤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用来直接饲喂家畜;秸秆皮部分营养价值较低,但木质纤维素含量高,可用于造纸、板材等工业。这样,从饲用角度看,无需进行氨化处理就能得到相当于优质牧草的秸秆饲料;而对于工业用途,秸秆皮部分又优于整株秸秆。

摘要:时政新闻报道是电视台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时政新闻报道的内容、形式多年已形成定式。新形势下,时政新闻报道的改进提上日程,回归生活常态、感染观众、批评报道应该是方向。本文也将从时政新闻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时政新闻的多元转化、时政新闻的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对于时政新闻报道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时政新闻;新闻报道;分析

一、时政新闻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1、时政新闻的特点

有些时候,一些人会对时政新闻产生一定的误解,他们认为时政新闻所存在的重大价值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宣传政策方面,但是这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时政新闻的本质所在,通过时政新闻媒体可以更好的对重大政策变化和事件发生进行一些列的报道,可以更好的让报道内容丰富化和通俗化,以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3)权威性。时政新闻本身的特点和报道的内容要求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因为时政新闻往往在一些党和国家的新闻报道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各级各部门所的政策法规是时政新闻报道的重要基础,而各省市党委主管的党报则是对媒体宣传工作的一种正确指引。通过时政新闻等新闻媒体可以更好的将党、政府的正确的理论、方针政策及时准确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这也就要求时政新闻必须必备一定的权威性。

2、时政新闻产生的原因

(1)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政新闻的产生是具有很浓厚的政治原因的。在我国民主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面临巨大挑战的大背景下,时政新闻的存在具有着一定的必然性,社会的发展需要时政新闻进行切实准确及时的进行报道。当前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外的形势却在不断变化,经济社会的改革也进入到了一个瓶颈期,很多的政治经济体制都面临着巨大的改革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对时事政治进行报道势在必行。另外国家的领导阶层也可以通过时政新闻及时掌控社会舆论方向,更好的保证自己的执政地位,利于政策、方针、路线的贯彻和落实。

二、时政新闻的多元转化

2、时政新闻多元转化的标志。时政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类型,在新形势下也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指导性转向选择性转变、从领导视角转向平民视角、从决定性转向商讨性、从可读性转向必读性。在这些转变中,更多的是相对积极的因素,在这些转变中,时政新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创新。但是时政新闻在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

三、时政新闻的社会责任

2、增加报道手段,提升改革质量。在加强时政新闻改革力度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才去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改革的质量,其中增加报道的手段尤为重要。一是要打破惯性思维,创新思想,这是应对目前媒体新闻行业发展和激烈竞争趋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通过改变思想,可以更好创新新闻的报道形式,更好的满足其权威性和通俗性的特点。二是要注重平民视角,适应大众需求。社会转型之后的时政新闻报道更应该紧紧把握党性、党史、党纪,更好的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从更贴民的视角去报道一些新闻,往往会收到新的效果。三是要积极运用多种题材、多种途径进行多向报道。其实这里强调的是时政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内容的丰富和报道手段的改变,当前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时政新闻的发展也应该和其紧密联系,加强创新,实现报网互动。

结语:在当今娱乐信息至上的背景下,时政新闻还肩负着提升大众接受信息的品位,摆脱繁琐、杂乱信息的束缚的重任。时政新闻在充分报道国内外时事政治,为大众提供充分全面的信息的同时,还要把握好度,维持社会的安定结。(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刘崇顺.社会转型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思考[J].武汉学刊.2008(04)

[2]吴建群.突破创新闪亮――2010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评析[J].新闻战线.2010(04)

[3]谢金华.以民生视角报道时政新闻――从“时政”与“民生”的对接点上找角度[J].视听纵横.2009(02)

THE END
1.法治联播新华法治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纪国刚受贿、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案一审宣判 2024-12-11 青海省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马丰胜接受审查调查 2024-12-11 青海省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马丰胜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4-12-11 公安部公布多起打击整治“网络水军”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http://www.xinhuanet.com/legal/fzlb/index.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共12页当前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跳转中国政府网 中央政法部门 国务院各部门 司法部专业子网站 地方司法厅局 中央重点新闻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699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标识码bm13000002 司法部 移动端 https://www.moj.gov.cn/pub/sfbgw/zwgkztzl/xxxcgcxjpfzsx/fzsxpljj/index.html
3.人民数据库权威党政时政信息平台人民数据库是人民网自主研发的大型党政时政文化数据平台。依托人民日报、人民网的信息资源,与中央各部委紧密合作,整合新闻资讯和资料文献而成,是广大领导干部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重要工具。https://data.people.com.cn/
4.2024年每日时事政治热点汇总时事政治考试试题及答案时事政治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时政常识积累(11月29日)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事政治试题等精彩内容。今日为大家带来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时政常识积累(11月29日)。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还包含:法律知识,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 https://www.zgsydw.com/kaoshitiku/politics
5.《中国周刊》杂志订阅时政/军事/科技时政新闻中国杂志网,杂志杂志概要:《中国周刊》是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华儿女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政经新闻周刊,旨在报道中国、引领舆论、重塑价值。欢迎订阅:40元/期 【月刊】 主管单位:共青团中央 主办单位:中华儿女报刊社 出版单位:中国周刊杂志社 发行量: 份/期 创刊日期: 出刊日期:每月5号 国际刊号:ISSN1671-3177 国内刊号:CN11-4717http://www.cnzazhi.com/mcnzazhi/view.asp?id=3432
6.时政新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领导干部时政新闻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https://law.dlmu.edu.cn/info/1270/14971.htm
7.澎湃新闻专注时政与思想澎湃,澎湃新闻,澎湃新闻网,新闻与思想,澎湃是植根于中国上海的时政思想类互联网平台,以最活跃的原创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为两翼,是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体,致力于问答式新闻与新闻追踪功能的实践。https://www.thepaper.cn/
8.了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空白。某校围绕这一新闻开展时政12.2024年3月19日,香港特区立法会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 ,该条例填补了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空白。 某校围绕这一新闻开展时政述评活动,同学们拟定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C ) A.警惕民族分裂势力,筑牢国家安全根基 B.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公平正义 C.“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保障香港长治久安 D.提高政府服务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818089213195386819&fr=search
9.湖南省政府第四届法律顾问聘任仪式在长沙举行新闻湖南省政府第四届法律顾问聘任仪式在长沙举行 节目简介 午间新闻 2024 播出:湖南卫视 / 芒果TV 主持人:万欣/ 何娟 / 段俊 / 刘佳颖 / 王昊旸 地区:国内 类型:湖南新闻 / 社会 / 时事 简介:湖南卫视《午间新闻》以时政新闻为主打,与下午六点半直播的《湖南新闻联播》相呼应,构筑主流媒体宣传湖南的双平台。https://www.mgtv.com/b/607541/21990172.html
10.湖南频道红网湖南频道,湖南新闻综合门户网站,国内网站新闻影响力十强,中国地方新闻网站第一品牌,湖南省党网。2001年成立。提供新闻信息、生活资讯、视频直播、论坛博客、手机报、客户端、微博、电子商务、活动策划、舆情、广告等服务。设省直部门网群和13个市州、123个县市区分站。荣获https://hn.rednet.cn/
11.国家网信办十条新规约束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公众号需实名制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可以发布或转载时政类新闻的公众账号加注标识。 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开设公众账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公众需求。 第八条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对违反协议约定的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视情节https://www.guancha.cn/indexnews/2014_08_07_254365.shtml
12.时政新闻时政新闻 11月11日简讯11月9日、10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老铁”向南宁市“老友”赠送的6万瓶蔓越莓精酿啤酒顺利抵邕,南宁市举行欢迎仪式、免费发放啤酒等活动,进一步巩固两地深厚友谊,深化商文旅合2024-11-11 10:23:31 10月18日简讯 2024-10-18 12:06:13 http://www.nnnews.net/szxw/index.html
13.时政新闻2024-12-12一句话新闻 2024-12-11坚定文化自信 坚持守正创新 推动文化和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2024-12-11提高政治站位 扛牢政治责任 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 2024-12-11邱明宏到东兴市调研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工作 2024-12-11中共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工作委员会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第4次专题学习http://www.fcgsnews.com/column/node_2.html
14.时政新闻网罗最新时事政治新闻,近期时政热点新闻时政新闻,提供最新时事政治新闻,近期时政热点新闻、时事新闻评论及新闻追踪,更多中国时事政治新闻尽在海峡网-时政新闻频道。http://www.hxnews.com/news/gn/sz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