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悔过书揭示:落马官员多对法律无知无感无畏新闻中心

2018年12月4日,是第五个国家宪法日,也正值我国首个“宪法宣传周”。

日前,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联合发出通知,部署开展以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为主题的2018年“宪法宣传周”活动。通知要求,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宪法学习教育,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早在2014年12月4日首个国家宪法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曾作出重要指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在2015年2月2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一起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不断见到新成效。

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到底有多重要?如何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使其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先锋?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和调查。

贪官悔过书揭示:官员落马多与“三无”状态有关

“平时,我不太注意对法律法规的积累和学习,即便学,也常常是左耳进右耳出。2010年中秋节前,我在办公室接受农业公司负责人购物卡时,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反而认为这是与企业主的正常往来。以至于后面通过伪造材料协助企业骗取国家资金时,还理所当然地觉得这是在帮助企业发展、支持地方经济。我想,正是这种不懂法又不学法、得过且过的思想,才让我深陷绝境。”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大家能自觉学法、守法,牢牢树立法治观念,坚守法律底线,切不可越雷池一步,我就是活生生的教训。”

……

“从近些年的贪官悔过书来看,一些领导干部不尊重法律、不学习法律、不敬畏法律、不依法办事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实际上就是对宪法和法律无知、无感、无畏的‘三无’状态在作祟。”湖北省廉政文化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武汉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斌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一些领导干部缘何会对宪法和法律无知、无感、无畏?李斌雄分析认为,“三无”状态的产生是社会环境、法律文化和领导干部自身三方面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社会环境看,市场经济趋利取向导致一些领导干部经不住物质利益诱惑,甘愿以身试法。从法律文化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曾经一度比较突出,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不依法依规办事、不遵守规章制度、潜规则盛行的亚文化。而从领导干部自身来看,一些人总有各种理由长期不学习法律,因而也不了解法律,但照样开展工作,缺乏监督和纠正,久而久之,就导致这些人呈现出了对宪法法律无知、无感,进而无畏的状态。

一些领导干部不良的示范效应会导致贻害无穷的恶性循环

2015年5月27日,江苏省南通市气象局原调研员、南通市气象协会原理事长宗周全被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5万元。他在忏悔时曾发出这样的警示:“一个没有法纪观念的人是危险的,一个违法乱纪的人迟早是要受到法纪严惩的。”

2016年6月18日,忏悔“正是这种不懂法又不学法、得过且过的思想才让我深陷绝境”的江苏省盱眙县供销社原主任李先试,被法院以滥用职权罪、受贿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并处相应罚金10万元。

由于对法律无知、无感、无畏,一些官员在面对利益诱惑时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而作为领导干部,他们对法律无知无感无畏、不尊不学不守不用所造成的后果,绝不仅仅是自毁前程、身陷违法犯罪的泥潭那么简单。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比较淡薄,有的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徇私枉法等问题,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和威信,损害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的正常秩序。

“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群众知法守法,更需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各级领导干部的信念、决心和行动,既是风向标,更是推动力。”李斌雄认为,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呈现出“三无”状态,不仅会对普通群众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导致法律法规被虚置,危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贯彻实施,而且很容易形成全社会不尊法不学法不守法不用法的亚文化恶性循环,其后果贻害无穷、不堪设想。

领导干部敬畏之心的培养须从敬畏宪法开始

“我说谁腐败就是谁腐败”“我不懂拆迁法,不按拆迁法办”“不能盲目相信法院”“我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曾几何时,一些官员的“雷言雷语”一度成为网上的热搜段子,时至今日再听闻,仍然觉得天雷滚滚、刺激神经。这些“雷言雷语”反映出了一种“权大于法”“官就是法”“我就是法”的官场心态。正是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以权废法、以权枉法的现象屡见不鲜,破坏了社会风气,也助长了腐败之风的蔓延。

从早些年个别官员的“雷言雷语”到当下落马贪官“不懂法”“不学法”的忏悔不难看出,导致官员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法律的信仰,缺乏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曾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而敬畏法律是对每一个公民的最根本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敬畏之心,那么他做起事来就没有了尺度和畏惧,从而超越社会的道德和法律,最终犯错误甚至犯法;一个官员如果没有敬畏之心,他就不能正确地对待手中的权力,就会出现公权私用,以权谋私,最终走向堕落腐化。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法治环境下,官员敬畏之心的培养,首先要从敬畏宪法开始。只有做到敬畏宪法,才能敬畏法律、敬畏权力、敬畏人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宣誓制度写进修改后的宪法中,即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设立国家宪法日旨在树立宪法的权威,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环境。而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敬畏宪法和法律,带头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当我举起右手,向宪法宣誓的时候,我深深感受到了宪法的权威,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肩头的责任有多重。”一位在北京某市直机关工作的新晋干部这样告诉记者。

领导干部学法贵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失控的”王传民让人想起了2014年12月因受贿受审的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检察机关指控,倪发科利用职务便利,受贿49次,收受1300余万元财物,其中七成是玉石。有报道称,案发前的倪发科玉不离身,说起玉石“两眼放光”,俨然成了玉石方面的行家,藏品之丰富可以开办玉石展。

近些年,关于贪官“雅好”的报道屡见报端。这些腐败官员一心扑在“雅好”上,有人甚至堪称某领域专家,可见他们的学习能力一点不差,可唯独对学习法律毫无兴趣。王传民为了买玉,把企业家崔某当成“提款机”,不但受贿还索贿。如果他能把研究玉石和紫砂壶的劲头放一点在研究法律上,或许不至于失控到如此地步。倪发科在受审期间,也曾多次坦露心声:“玉石无价,即使被人发现,也无法认定。”由此可见他对法律的认知多么肤浅,法律知识多么匮乏。

然而,从近些年发生的贪腐案件来看,一些领导干部的学法自觉性仍然不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仍然不强。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反腐败教育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彭新林认为,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领导干部学法贵在入脑入心,贵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促进领导干部守法用法要让法规制度“带电”“长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惩处腐败,并提出了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科学化、法治化的反腐新机制。由此可见,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进程中,不断完善立法、强化法规制度的监督制约作用意义重大。

如何促使领导干部真正做到守法用法?在李斌雄看来,除了要改进国家立法,使法律科学、务实、管用外,各级司法执法机关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法律轨道上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改变有法不依的状况。各级司法执法机关要通过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使法规制度“带电”“长牙”,才能有效改变一些官员对法律无知、无感、无畏的状态。

“落马贪官说‘不懂法’,本质上是为自己的腐败行为寻找一个完全站不住脚的托词。‘贪污受贿是极大的犯罪’应该是官员们人皆知晓的常识,更何况主观故意构成要件是认定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的重要标准。那么,那些贪官为何铤而走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里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在剖析腐败官员“不懂法”的根源、强调制度的监督制约作用时,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败斗争成效显著,但一些棘手问题仍有待解决,较为突出的是对腐败行为的惩治能力强,而腐败控制能力较弱,控制腐败能力较弱的背后是反腐败治本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要有效控制腐败,必须加大反腐败治本制度的供给力度,从根本上消除扎根在一些官员心中的“权大于法”等特权思想。

THE END
1.法治新闻央视网(cctv.com)法治频道为您报道热点的法治新闻,解读各种法律问题,剖析热点案件。https://news.cctv.com/law/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2024-12-04 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法治信仰凝心聚力 各地各部门深入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 2024-11-26 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部署开展2024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 2024-11-08 毫不动摇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原则 2024-11-08 李鸿忠在上海调研时强调 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 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https://www.chinalaw.gov.cn/pub/sfbgw/zwgkztzl/xxxcgcxjpfzsx/fzsxyw/
3.法治新闻央视网(cctv.com)法治频道为您报道热点的法治新闻,解读各种法律问题,剖析热点案件。https://news.cctv.cn/law
4.知法守法:与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知法守法:与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2020年第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http://news.cufe.edu.cn/info/1002/43849.htm
5.新闻伦理与法规复习资料6、纪律:政党、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约束自身成员的强制性行为规范。纪律是法律的补充。与法律的区别在于性质,制定者,制定程序,强制力及适用范围方面。 7、美国报纸编辑协会:ASNE(American Society of Newspaper Editors) 8、有偿新闻:新闻机构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收取一定费用的新闻。是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9472504
6.新闻资讯1.1.1 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01.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11.7); http://www.cqgas.cn/portal/article/content/ig/2020
7.细则生效,可限制受调查者离港,截取通讯须经特首批准港府新闻公报截图 公报称,《实施细则》具有法律效力。《实施细则》详情包括,警务人员可为搜证而搜查有关地方;限制受调查的人离开香港、冻结、限制、没收及充公与危害国家安全罪行相关财产、移除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及要求协助、向外国及台湾政治性组织及其代理人要求就涉港活动提供数据、进行截取通讯及秘密监察的授权申请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266811
8.咸阳日报2021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公示公告咸阳新闻网(一)保障新闻从业人员薪酬福利 咸阳日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报社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在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基础上,与新入职员工签订了《咸阳日报社劳动合同书》,明确了双方权责。 http://www.sxxynews.com/2022/0712/138515.shtml
9.法律资讯国内外最新法律新闻和法治新闻法邦资讯是法邦网最重要频道,每日播报国内外最新法律资讯和法治新闻。精心打造了法律名人谈、法邦时评、今日说法、明星那些事儿、曝光台等原创栏目。https://www.fabao365.com/news/
10.法律资讯–最新最及时的法律资讯和法制新闻–大律师网大律师网法律资讯栏目每天报道最新的法律资讯和法制新闻,让您时时了解国家法律新闻和法治动态。https://www.maxlaw.c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