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舆情应对机制解析“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博士生举报导师性骚扰”事件

【阶段一:人大女博士举报其导师性骚扰】

【阶段三:各方回应】

1)校方再次通报调查结果

7月22日19时许,中国人民大学再通报“在读博士生举报导师性骚扰”事件,经调查,举报情况属实。经研究决定,给予王某某开除党籍处分,撤销教授职称,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撤销其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岗位任职资格,解除聘用关系。

2)当事人发文回应

7月22日21时38分,当事人在其官方微博账号发文回应,对学校的处理结果表示感谢,并表示接下来会安心读书。

3)北京警方通报事件情况

7月22日22时18分,北京警方通报,针对“一高校在读学生举报其导师涉嫌违法”情况,海淀公安分局已依法介入调查。目前,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三、传播概况

从战鹰APP舆情信息传播声量走势来看,本次舆情传播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上升速度快,二是热度下降快。

四、舆论反馈

2)从法律解析本次事件涉及的违法情况

3)性骚扰和反性骚扰等议题的延伸探讨

4)针对中国人民大学舆情处置的点评

媒体普遍赞赏中国人民大学对本次声誉危机的应对方法。

安徽时评发布《舆情处置,“态度”比“秘诀”更重要》报道,阐述在互联网时代,面对舆情的处置,正确的“态度”比所谓的“秘诀”更为重要。媒体认为,中国人民大学在接到女博士生对导师性骚扰的举报后,迅速成立工作组并采取了严厉的处理措施,展现出积极、正向的态度。

2、网民观点

1)对事件举报人表示支持和肯定

许多网民对这位女博士勇敢站出来实名举报的行为表示支持和肯定。网民认为,这种行为不仅揭露了学术界的某些阴暗面,也展示了受害者追求正义的勇气。

2)呼吁严惩涉事教授

4)对学校处理结果的讨论

网民普遍认为中国人民大学在事件发生后迅速反应,成立了工作组连夜调查,并在24小时内公布了调查结果,显示了学校对师德失范行为的零容忍态度。这种快速反应得到了公众的高度评价,认为学校展现了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

中国人民大学在此次舆情事件中的处置方式和时效性,展示了高效、透明、严肃的舆情管理能力。通过及时回应、公开透明、严肃处理和多方协同,学校不仅有效控制了舆情发展,维护了自身声誉,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具体来看:

【24小时内公布调查结果】

在7月22日晚,即事件曝光后的24小时内,校方即公布了调查结果,并对涉事教师作出处理决定。这种高效的调查和处理速度,极大地提升了公众对学校处理此类事件的信心和满意度。

【持续跟进和信息更新】

在校方发布处理决定后,北京警方也在当天晚些时候发布通报,表示已介入调查并进一步工作。持续地跟进和信息更新,保证了事件处理的连续性和透明度,使得公众能够及时了解事件的进展。

2)始终公开透明

3)秉持严肃处理原则

中国人民大学在确认举报情况属实后,对涉事教师王贵元给予开除党籍、撤销教授职称、解除聘用关系等一系列严肃处分。这表明学校在处理师德失范行为时采取零容忍态度,体现了维护学术环境和学生权益的决心。这种严肃处理有助于树立威慑作用,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4)多方协同效应

事件发生后,校方迅速与警方协调,海淀公安分局依法介入调查。多方协同处理不仅增强了事件处理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也为后续司法程序提供了保障。这种多方协同的方式,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解决问题。

2.媒体介入解析:积极引导舆论,推动社会反思

该事件于2024年7月21日晚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王迪通过微博发布视频实名举报其导师王贵元性骚扰。随后,中国人民大学于7月22日上午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已成立工作组,连夜开展调查核实。当天下午,校方再次发布情况通报,确认举报属实,并决定对涉事教授王贵元采取开除党籍和解除聘用关系的措施。这一系列迅速且连贯的行动表明,主流媒体在事件曝光后立即介入并持续跟进报道,确保公众能够及时了解事件进展。

3.后续方向解析:类似事件难免,但有望改善

也正是中国人民大学事件的高效处置和公开透明,不仅在舆论中赢得了良好声誉,也为其他高校处理类似事件提供了参照和借鉴。人大的做法展示了对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的态度,提升了公众对高校处理此类事件的信心,也促使其他高校在面对类似舆情时更加重视和快速反应。

尽管类似事件不可能完全消除,但随着类似事件的揭露,以及专家、媒体疾呼加强“高校防治性骚扰机制建设”“建立反性骚扰常态机制”等。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法律震慑和教育培训,构建一套系统性的防治性骚扰机制,可以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此类事件,逐步优化未来高校的学术环境。

THE END
1.澎湃新闻专注时政与思想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iPhone版 iPad版 关于澎湃 加入澎湃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法律声明 隐私政策 澎湃矩阵 澎湃新闻微博 澎湃新闻公众号 澎湃新闻抖音号 IP SHANGHAI SIXTH TONE 新闻报料 报料热线: 021-962866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https://www.thepaper.cn/
2.新华法治2024宪法宣传周丨各地解锁普法新“招式” 微视频丨宪法之力 守护你我 多种活动迎接国家宪法日 2024宪法宣传周|一组数据看网络法治三十年成效 学习交通知识 增强安全意识 2024宪法宣传周丨各地解锁普法新“招式” / 1小时6-8元?“电量救星”变身“钱包刺客”亟须规范 http://www.xinhuanet.com/legal?query=njuk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2024-12-04 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法治信仰凝心聚力 各地各部门深入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 2024-11-26 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部署开展2024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 2024-11-08 毫不动摇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原则 2024-11-08 李鸿忠在上海调研时强调 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 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https://www.chinalaw.gov.cn/pub/sfbgw/zwgkztzl/xxxcgcxjpfzsx/fzsxyw/
4.新闻伦理与法规复习资料新闻法规简答题6、纪律:政党、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约束自身成员的强制性行为规范。纪律是法律的补充。与法律的区别在于性质,制定者,制定程序,强制力及适用范围方面。 7、美国报纸编辑协会:ASNE(American Society of Newspaper Editors) 8、有偿新闻:新闻机构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收取一定费用的新闻。是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https://blog.csdn.net/king13jkc/article/details/143026220
5.知法守法:与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学校党委要求,每一名中财大师生都要清晰地认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配合疫情防控措施。小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整理了一些与传染病有关的法律http://news.cufe.edu.cn/info/1002/43849.htm
6.新闻资讯1.1.1 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01.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11.7); http://www.cqgas.cn/portal/article/content/ig/2020
7.坚持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图)中工新闻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有针对性地推进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法律修改和制定工作,健全权责明确、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的疫情防控执法机制,进一步从法律上完善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措施,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和部门、行政机关和专业机构的职责。要普及公共卫生https://www.workercn.cn/32843/202009/01/200901071005481.shtml
8.新闻月盘点2016年6月重大立法案例全面梳理《意见》明确,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均需履行6项职责。前者的职责包括:为重大决策、重大行政行为提供法律意见;参与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党内法规草案和规范性文件送审稿的起草、论证;为处置涉法涉诉案件、信访案件和重大突发事件提供法律服务等。后者的职责包括:对企业重要经营决策、规章制度、合同进行法律审核https://www.chinalawinfo.com/News/NewsFullText.aspx?NewsId=8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