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日报》前身《江海报》,是中共苏中四地委的机关报,创刊于1942年元旦。
南通解放后,《江海报》一分为二,分为“农村版”“城市版”。1952年11月,“城市版”改版为《南通市报》。1971年9月1日,《南通市报》停刊。1980年7月1日《南通市报》恢复出版。1983年7月1日,《南通市报》更名为《南通日报》。1993年7月1日,创办《江海晚报》。
“1+3+N”全媒体传播矩阵
2.社会责任理念
集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政治家办报、办网站、办新媒体,以正面报道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推出了大量体现社会服务责任、彰显人文关怀的精品力作,全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得到了新的提升。
3.获奖情况
集团连续保持省、市“文明单位”称号,首次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状,并在2021年市委年度综合考核首获第一等次的基础上,连续保持先进行列。
1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是时隔13年取得的重大突破;1件作品获江苏新闻奖,是时隔8年后的再次突破;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5件,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3件。
二、政治责任
1.政治方向
南通发布客户端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贯彻全会精神系列访谈专题
《南通日报》2023年12月28日地铁2号线通车版面
2.舆论引导
坚持守正创新,用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产品传播党的声音,凝聚前行的力量。南通发布客户端在理论专题《学与思》中开设视频专栏,生动阐释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让网友有“声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全年已集纳48期。开展学理论谈感悟开新局“学习思享汇”网络主题传播活动,并以微视频专栏形式在报业新媒体平台刊播,深入浅出阐释新思想伟力。
学理论谈感悟开新局
“学习思享汇”网络主题传播活动专栏
3.舆论监督
《江海晚报》2023年10月13日舆论监督类报道
4.对外传播
与新华社江苏分社共建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中心
《南通日报》2023年3月17日英文版NantongDaily
还与长三角主流媒体、海内外华文媒体深度联动策划,举办了“强富美高新南通·城市价值推介会”、海洋经济发展论坛、青年发展型城市论坛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融媒活动,有力推介南通美好未来和潜在的城市竞争力。
三、阵地建设责任
1.融媒体矩阵
目前已形成由南通发布新闻客户端、《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和《三角洲》杂志,以及报业所属各类网站、双微、论坛、学堂、智慧教室、共建融媒分中心等组成的“1+3+N”全媒体传播矩阵,是通城第一新闻宣传品牌、党务政务信息首发平台,在省内地市党媒融合发展中走在前列,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党报融合创新先进单位。
2.融媒体报道
融媒体纪录片《向梦想靠近南通好通》
《向梦想靠近南通好通》
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三等奖
3.融合采编平台建设
集团积极探索搭建“一次采集、多次生成、梯次发布”的融合采编平台,“中央厨房”于2019年投入生产使用,形成了一次采集、多元呈现、立体传播、全效服务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四、服务责任
1.信息服务
2.社会服务
通过搭建问政、民生类服务平台帮助困难群众、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搭建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与市慈善总会多年合作,开展阳光助学行动;主动担当作为,设置“南通报业通通帮”窗口,以新闻报道为媒介开展助农、助企,解民生难题等活动。
与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等科研机构,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新华智库、人民日报等知名媒体,抖音、快手等先锐平台打造公共智库服务平台,2023年举办区域发展论坛、高级研修班,提供舆情服务等。仅新媒体高级研修班就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约40人次,累计培训学员3000多人次。
3.公益活动
“关爱一线牵”是集团创建10多年的慈善品牌,为贫困户和社会公益力量之间搭起爱心桥梁,2023年共助力贫困家庭实现微心愿近百起,彰显了党报的品牌影响力,曾连续两届荣获“江苏省公益慈善宣传合作奖”,获南通市第36次文明新风典型,南通市政府慈善奖,还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特授予“江苏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江海晚报》2023年12月8日“关爱一线牵”版面
“关爱一线牵”栏目
获第六届“江苏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南通日报》2023年8月31日“乡村振兴”版面
五、人文关怀责任
1.民生报道
《南通日报》2023年4月18日“看南通·民生”新闻专版
2.灾难和事故报道
积极做好极端天气、灾害事故、公共安全等预警提示,加大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关爱生命,避免“二次伤害”。8月,河北涿州发生洪灾,本地多支应急救援队火速前往救援。12月,甘肃临夏、青海等地发生地震,南通市红十字会迅疾发送物资驰援抗震救灾,报业全媒体平台及时报道,传递奉献爱心、抚慰人心的正能量。
《江海晚报》2023年8月7日灾难事故救援报道
3.以人为本
六、文化责任
1.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南通日报》2023年9月21日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稿件
2.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根据时令开设“我们的节日春节”“我们的节日端午”“我们的节日中秋”等栏目,用新闻报道的方式讲述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传统文化走向繁荣。
“广玉兰”“城市记忆”“紫琅茶座”等是南通报业特色文化品牌专栏,强调地域符号、景观和文化,突出江海风情和人文审美,每年推出上百篇美文。《江海文学》《夜明珠》副刊长期致力于宣传本土的文学创作,选材不拘一格,有小说、散文、诗歌等,全景展示南通文坛的繁荣。针对不同读者群,开设“本土文本”“江海新韵”“岁月流金”“紫琅诗会”等栏目,提供读者需要的精神食粮,潜移默化积淀文化素养。
《南通日报》2023年12月17日“广玉兰”版面
3.推动提升科学素养
七、安全责任
1.安全刊播
建强用好报网端微全媒体平台,强化策采编审校等全流程管理,做到“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一体推进”。重点做好新媒体账号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意识形态检查、安全生产检查等,进一步压实管理责任,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刊播差错。
组建融媒体采编生产应急处置小组,出台采编安全刊播、报纸版面印刷差错应急预案,完善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建立夜班、印厂、发行协同机制,实现报纸纸质版和网络版一体化协同发布,确保印刷质量和出版安全。
八、道德责任
1.遵守职业规范
2.维护社会公德
坚持针对道德领域热点问题,积极发声,自觉抵制不良之风,维护公序良俗,弘扬社会正气。通过常态化报道道德模范和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充分挖掘和记录暖心善举,弘扬正确道德观念,传递真善美,维护社会公德。
3.接受社会监督
九、保障权益责任
1.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创造条件支持保护正常采编行为。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更好地帮助申诉和维权,未收到采编人员申诉。
2.保障从业人员薪酬福利
严格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与所有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支付薪酬、缴纳“五险一金”。认真执行员工法定假期、病假、婚假、产假、丧假、工伤假等制度,保障员工休假休息权利等。
3.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
严格落实《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规定,为符合条件的人员申领新闻记者证,进行登报公示,及时收回离职、退休、转岗等人员的记者证,做到记者证的申请、发放、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4.开展员工教育培训
组织“菁锐讲坛”19场;项目化实施青蓝工程,对结对师徒实行跟踪管理,在实战中传帮带;利用“人民学习”平台,开展员工培训,强化政治素质、提升业务技能。参训1000余人次。
菁锐讲坛
十、合法经营责任
1.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2.严格做到采编与经营两分开
十一、后记
1.回应
全年未受到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组织的行政处罚、通报批评。
2.不足
统筹媒体融合发展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有待进一步压实,产业转型速度有待进一步加快,员工队伍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改进
下一步,集团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吴新明书记“坚持高站位、提高时度效、紧扣中心大局、提升凝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紧扣市委宣传部提出的“强基础、拉短板、创品牌、争先进”工作要求,大力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