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杰专硕

11.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意义(2015、2017)【已找到答案】

a.商品的二因素

i.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ii.使用价值:

1.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2.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iii.价值:

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2.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3.商品的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因而他们可以相互比较;

4.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5.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iv.商品的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1.对立性表现在:

a.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b.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

c.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2.统一性表现在:

a.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i.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2.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3.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性;

5.正式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6.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源泉,但不是唯一源泉;

ii.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对立统一关系:

1.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实践和空间上是同一的;

2.另一方面,

a.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b.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踏实劳动的社会属性;

c.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iii.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iv.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d.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i.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1.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2.货币和商品生产是紧密联系的,市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ii.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本质:

a.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b.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3.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e.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i.价值规律的内容:

ii.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iii.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自发的,表现在:

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

b.自发低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2.消极的后果:

a.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b.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c.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态,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f.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i.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ii.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iii.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所揭示的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般理论,对我国深化经济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2.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谈谈你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2015)【已找到答案】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i.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1.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a.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b.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

a.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b.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i.生产力还不发达,

ii.发展还很不平衡,

iii.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略】

4.对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新高度;【略】

5.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a.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

b.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ii.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2.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a.公有制经济包括:

i.国有经济;

ii.集体经济;

iii.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b.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i.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ii.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略】

d.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几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i.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ii.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凡是和组织形式问题;

iii.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原则:

a.构成:

i.个体经济;

ii.私营经济;

iii.外商独资经济;

iv.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b.依据:

i.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的不平衡性,

ii.给非公有制经济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c.作用:

i.支撑增长;

ii.促进创新;

iii.扩大就业;

iv.增加税收;

2.如何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b.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

c.坚持平等保护物权,

i.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

ii.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d.建立适合于家族企业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和机制;

iv.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1.含义:

a.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经济;

2.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略】

3.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略】

13.谈谈你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的理解(2015)【已找到】

a.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b.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有重要是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c.相互促进:

i.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ii.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d.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14.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2016)【已找到】

a.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i.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ii.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1.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a.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2.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a.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

3.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b.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iii.原理的内容包括:

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源是一个;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iv.原理说明: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

2.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于物质世界自身;

3.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之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b.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i.理论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根据和前提;

3.从而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

ii.实践意义:

1.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5.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辩证关系(2016)【已找到】

a.十八届五中全会,

i.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

3.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ii.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b.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i.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是根本之策;

2.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3.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就必须【略】;

ii.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1.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2.协调发展,

a.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

b.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

3.协调,

a.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是发展平和和不平衡的统一;

4.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就必须【略】;

iii.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1.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

2.树立绿色展理念,就必须【略】;

iv.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1.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

2.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就必须【略】;

v.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

2.共享发展理念,其主要内涵:

a.全民共享;

b.全面共享;

c.共建共享;

d.渐进共享;

3.梳理共享发展理念,就必须,

a.坚持,

i.发展为了人民;

ii.发展依靠人民;

iii.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b.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c.是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d.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

e.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vi.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2.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

3.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导性;

4.必须贯穿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

16.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2016)【已找到】

a.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i.改革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ii.改革的性质:

1.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2.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

3.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iii.改革的作用:

1.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2.促进生产力发展;

3.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iv.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1.改革,

a.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

b.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

c.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b.全面深化改革

i.总要求

1.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

2.全面深化改革,是:

a.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b.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c.抓住和用好历史性机遇,抢占未来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3.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a.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改革的根本方向;

b.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定了改革的实现路径;

4.坚持

a.进一步解放思想;

b.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5.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6.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ii.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1.方向问题至关重要:

a.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

b.中国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与:

i.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

ii.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iii.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a.最核心的是:

i.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ii.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i.既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

ii.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利于:

1.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转变政府职能;

4.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c.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其他各方面改革也要与之相适应、相衔接:

i.其他体制: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

iii.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1.重要性:

a.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2.含义和相互关系:

a.国家治理体系:

i.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

ii.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

b.国家治理能力:

i.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ii.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

3.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

a.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问题;

b.必须有主张、有定力;

c.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

iv.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1.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是现实提出的要求;【略】

2.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a.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i.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

ii.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

b.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c.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d.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i.重要性:

1.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2.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维护社会稳定任务异常繁重,因此,更需要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ii.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定位:

a.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b.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

c.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2.阐述:

a.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

b.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c.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3.总之:

a.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

b.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有坚实基础;

4.因此,要:

a.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

b.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c.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文档;

南山校区

地址:南山区科技园南区高新南7道清华大学研究院2楼

福田校区

地址:福田区深南中路2008号华联大厦6楼(科学馆地铁站B口旁)

全国其他分校:400-969-8182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2008号华联大厦6楼(科学馆地铁站B口旁)

THE END
1.360问答,总有你的答案360问答昨天· 湖南0个回答 养髓复痿汤是什么?昨天· 北京0个回答 平台商家可以像平台贷款吗昨天· 浙江1个回答 用轻柔的音乐或白噪音掩盖异常声音昨天· 北京0个回答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昨天· 北京1个回答 放松身心,通过冥想、瑜伽等方法减轻焦虑和压力昨天· 北京1个回答 对于其他https://m.wenda.so.com/q/1643674485210448
2.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第一,价值规律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https://edu.iask.sina.com.cn/jy/fWYSWiLX61.html
3.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及消极后果关于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及消极后果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2、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存在价值规律。 3、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但并不是商品经济中唯一的https://www.cooboys.com/it/202208/266590.html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辛苦整理矛盾运动规律: 从内容看: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第二,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 起着阻碍作用。 从过程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3/0917/13/82785916_1096821551.shtml
5.精品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二、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1、意识的作用。 https://szb.shengda.edu.cn/info/1151/1512.htm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形式是什么?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起哪些作用?答:(1)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遍及的客不雅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不雅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来进行。 (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作用:第一,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721351894631941691&fr=search
7.价值规律有哪些积极作用和消极后果1、 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表现为商品价格随供求变化以( )为中心上下波动。A.商品的价值B.商品的生产价格C.垄断价格D.成本价格答案解析 2、论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答案解析 3、 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的价格经常https://www.netkao.com/rmwt/2054836563.html
8.<马哲>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价值规律原理的内容总之,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归结为一点是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这是通过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https://blog.csdn.net/qq_39154376/article/details/120963313
9.成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复习总结政治专升本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1)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https://www.zhuxuezhan.com/news/show-514.html
10.2020考研马原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5.世界货币。世界货币职能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种购买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的代表发挥作用。它实际上是货币职能越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和应用。 (四)货币的产生后果 1.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它们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商品内在的http://hu.kaoyan365.cn/hukybk/hukyzz/8459.html
11.by的用法总结9篇(全文)3)作用: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a)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比例。 b)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4)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mgkw062.html
12.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的消极后果表现在()"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的消极后果表现在()"这道题是不是很难呢,如果不知道答案,接下来看一下小编就为大家提供一下正确答案哦。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的消极后果表现在() A.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B.阻碍技术进步 C.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https://www.duote.com/tech/tiku/291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