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与法秩序维护说

□所谓“法无需向不法让步”,其本意是认为享有权利的人在遇到他人对自己的权利进行侵犯的时候无需避让和逃遁。这一格言在其创立之初并不具有任何超个人的因素。

□在现代法治国家以及以建成法治社会为目标的国度里,国家及其法秩序的存在本身不可能是目的,而只能是追求实现社会成员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论及正当防卫的本质,不能不提到“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句耳熟能详的格言。该原则最早是由德国学者贝尔纳于19世纪中叶提出的,他写道:“如果说正当防卫权的根据在于,法无需向不法让步,那么这就不仅意味着某一个人自己获得了正当防卫权,而且还意味着每个自身权利受到侵害的人都拥有正当防卫权……对受到威胁的权利加以捍卫,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利……至于说防卫行为所针对的那个人:这里不允许存在差别,不能给予该人以尊重。对于每一个侵犯了我权利的人,我都可以为了保护权利而用铁拳将其驱逐。”很明显,贝尔纳在这里自始至终谈的都是对个人法权地位的保护,而毫无维护公共法秩序的意味。因此,所谓“法无需向不法让步”,其本意是认为享有权利的人在遇到他人对自己的权利进行侵犯的时候无需避让和逃遁。这一格言在其创立之初并不具有任何超个人的因素。

然而,法秩序维护说恐怕还存在重大疑问。笔者从四个方面对法秩序维护说展开实质性的反思。

(一)法秩序的维护并无绝对超越公民个人法益的独立价值。法秩序维护说的理论前提是:除了保护具体法益不受侵害之外,法秩序的存在还另有极为优越的价值和意义。要想论证这一前提,可以考虑的进路有两条:一是以绝对的国家观为出发点,二是以刑罚的一般预防机能为根据。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毫无疑问,“当我们把国家理解成某种超世俗秩序的代表,或将其理解成自身目的时,就可以认为,对国家所制定的法加以保卫的行为,具有一种独立于社会和个人利益以外的特殊价值”。但是,这一国家观学说,在当今已无法获得认同。在现代法治国家以及以建成法治社会为目标的国度里,国家及其法秩序的存在本身不可能是目的,而只能是追求实现社会成员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另外,如果说国家对个人享有最高权利,那就意味着防止国家法秩序受到侵犯是公民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但这明显与各国刑法均将正当防卫规定为由公民自行选择行使与否的权利这一事实不符。

(二)法秩序维护说所持的“国家权力代行论”存在重大疑问。一旦认为公民在实施正当防卫时也实现保卫法秩序的功能,就意味着“防卫行为不再只具有纯粹私人的属性,它同时成为一种‘准国家的’行为”。但这种“国家权力代行论”似乎是难以成立的。

1.正当防卫并非法治国所能容许的预防手段。众所周知,责任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为抵御预防性措施的滥用而设置的一道保护性关卡。根据该原则,通过实施制裁来实现一般预防,只能以行为人具有责任为前提;同时,预防措施对行为人法益的侵害强度,也必须严格控制在行为人所负责任的范围内。如果说正当防卫行为能够产生法治国所期许的预防功能,那么法律容许正当防卫采取的强度就应该与国家在宪法框架内有权动用的预防手段相当才对。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2.委以普通公民一般预防的任务,既勉为其难亦无必要。(1)在现代社会中,预防违法犯罪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系统工程。这一任务只能由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经由严格、科学的程序去完成,普通公民着实难以胜任。(2)在公民突遇不法侵害的情况下,急切需要由个人即刻完成的是法益保护,而非犯罪预防。之所以说正当防卫处在紧急状态之中,是因为国家机关不能及时到场保护法益,而一旦稍加耽搁,则时机一去不返,法益将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害。可是,对于一般预防来说,却根本不存在这种紧迫需要。将一般预防置于事后进行,不但不会对法规范的效力造成任何不可挽回的损失,反而更能保证法秩序以最为理性和科学的方式得到捍卫。

3.不能把正当防卫的客观效果与正当防卫的本质混为一谈。事实上,德国持二元论的多数学者不得不承认,法益保护才是正当防卫的基石所在,法秩序维护只是依附于法益保护之上的次要根据。正如耶舍克和魏根特所言:“法秩序的保障唯有借助于具体权利的保护这一中介,才能得以显现。”但这样一来,通说势必陷入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因为,当所谓二元论中的一元只能仰另一元之鼻息而存在时,我们还能说它是正当防卫中不可或缺的独立支柱吗?罗克辛在捍卫通说时曾提出如下辩解:“既然我们通过行使正当防卫权的方式去制止法益损害的行为,不仅会产生个别预防的作用,而且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平状态,那这就是一种一般预防的效果。”可是,正如国家惩处犯罪或许有利于强化礼义廉耻的观念,但没有人会因此认为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就是刑罚的正当根据所在;法院判处侵权人赔偿被害人损失也许能发挥遏制潜在侵权行为的功效,但不能就此宣称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意义在于预防违法。同样地,防卫行为的实施当然有助于使“违法者没有好下场”的信念更加深入人心;但这至多只是正当防卫带来的附随效应而已,完全不可与正当防卫的合法性根据同日而语。

(三)法秩序维护说有循环论证之嫌。既然法秩序维护说需要解释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权为何具有强势性的特征,那么它所给出的回答就必须跳出正当防卫成立要件本身的圈子,否则就会形成论证上的回路。比如有人问:为何根据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的成立没有“不得已”和严格法益衡量的要求呢?法秩序维护说的回答是:因为正当防卫捍卫了法秩序,合法行为没有必要向不法行为屈服。若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说正当防卫是捍卫了法秩序的合法行为呢?则回答只能是:因为正当防卫是符合了刑法第20条规定的行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循环论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回答中的核心点,即正当防卫是维护了法秩序的合法行为,本来就是对正当防卫的所有成立条件判断结束之后才能得出的结论,所以它当然不适于用来揭示正当防卫的本质。

(四)法秩序维护说隐藏着将防卫对象的范围扩大到无辜第三人的危险。如果说法秩序所代表的利益能够使防卫人一方获得相对于侵害人的压倒性优势,那就可以进一步认为,法秩序的维护也具有优越于第三人利益的价值。于是,当针对不法侵害人的正当防卫同时给无辜第三人的法益造成了损害时,我们就可以说,既然防卫行为实现了维护法秩序的崇高价值,那么即便它在实施的过程中又伤及无辜,也在所不惜,故正当防卫所具有的正当化效果能够自然而然地扩展至第三人遭受的法益损害之上。显然,这与刑法第20条第1款明确将防卫对象限定在“不法侵害人”之上的规定不符。

(节选自《正当防卫:理念、学说与制度适用》一书。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最高人民检察院(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010-65209114(查号台)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

THE END
1.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强制作用: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教育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义务、制裁违法犯罪等方式,对人们进行教育引导,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法律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个人自由、实现社会正义、提高效率以及平衡社会利益。同时,法律还通过其指引http://anlihk.com/detail/id/103/cid/44
2.法律价值(精选8篇)现代民主社会的法律之所以能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不仅仅是对强力的屈服,也不仅仅是因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法律体现了整个社会基本价值评判标准,是因为在法治中法律具有其权威性、普遍性、统一性和完备性。法律因此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地运行,并扮演着秩序的维护者和正义的守护着的角色。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sza4t3c.html
3.判例分析范文10篇(全文)判例的秩序价值则是法律的秩序价值的具体表现, 主要包括: (1) 维护法律适用统一的一致性。判例约束力原则可以保障法院在适用法律时做到同样对待, 避免出现不平等的现象。 (2) 可以促进法律在社会中更有效的实施。判例作为更加形象和灵活的“活法”, 更易于在社会中得到普及和认可, 同时会促进社会和全民中的法律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3mnxyru.html
4.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十六、法律与原始社会规范的区别: ①原始社会的习俗是长时间逐渐自发形成的,法律是国家自觉制定的; ②原始社会习俗是本氏族内部全体成员意志的体现;维护本氏族所有成员的利益,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③原始社会习俗的目的是维护人们平等互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法律是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5.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温馨提示】思修法基这门课程分为思想、道德、法律三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分析题考察的关键,重点在于能够找出这三个部分的高频知识点,将分析题的知识点熟记于心。本周我们进行最后一个部分思想道德修改与法律基础的道德和法律部分的高频考点总结! 鉴于本文较长,链接特地放在开头: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6.简述法律的秩序价值。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律与秩序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法律就意味着秩序,秩序是法律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和基本价值之一,法律与秩序是一种相互生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法律在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法律有助于建立相应的社会秩序。②法律有助于维护合理的政治统治秩序。③法律有助于维护权力运行秩序。④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768526391650195680&fr=search
7.考研政治思修超详细知识点总结,快收藏!复习经验(1)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1思想道德为法律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法律正义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 2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 3思想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方式更加广泛,与法律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秩序的形成。 https://www.kaoyan.com/zhengzhi/jingyan/5f3f4932e0bce.html
8.论社会主义宪政宪法作为体现和塑造一国客观价值秩序的首要文件,引导着一国法治的主要价值追求。法治与人治的区别在于坚持法的权威至上。在现代国家中,宪法统帅着一国的法律体系,如果放任宪法被践踏而得不到遵守,法的统治将沦为空谈。从这个意义上讲,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法治首先是宪治,宪政是法治的必然结果。一个国家奉行什http://data.110.com/a944207.html
9.法治的重要性法制汹诀1、法治不是单纯的法律秩序。 2、不是任何一种法律秩序都称得上法治状态,法治是有特定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的法律秩Xu,即是有价值规定性的社会生活方式。 3、就现代社会来说,法治的价值Ji础和取向至少应包括: (1)法律必须体现人民主权原则,必须是人民根Ben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并且是以维护和促Jin全体人民的综合利https://www.xdyy8.com/juzi/2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