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思修习题及答案: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它包括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方面的核心要义。对三者的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

2.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下列选项不属于救济公平的是

A.司法救济公平

B.行政救济公平

C.执法救济公平

D.社会救济公平

3.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政府办事的三大难问题。近年来,某些政府行政机关给民众办事立关卡、设障碍,屡屡出现让老百姓提供材料用来证明“你妈是你妈”、“你爸是你爸”以及“你是你”等荒唐可笑的行为。这些事件反映出“有权就是任性”的同时,也折射出一些行政执法主体法治思维的缺失。杜绝权力任性、避免权力滥用最关键的是要让各级执法者牢固树立

A,法律至上思维

B.权力制约思维

C.公平正义思维

D.正当程序思维

4.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救济

5.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是

6.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是

7.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

A.有没有法律

B.法律的多寡

C.法律的好坏

D.最高的权威是法律还是个人

8.2010年5月9日,“杀害”同村人在监狱已服刑多年的河南商丘村民赵作海,因“被害人”赵振堂的突然回家,被河南省高级法院宣告无罪释放。之后,赵作海领到国家赔偿金和困难补助费65万元;同时,省法院纪检、监察部门立案调查,对不负责任的审判人员追究责任。对赵作海的宣判无罪和给予国家赔偿,属于人权保障的

9.任何人都不允许违反法律,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有违法犯罪行为,就要依法追究和承担法律责任。这集中体现了

A.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B.法律的优先适用性

C.法律的不可违抗性

D.法律的国家意志性

10.商鞅变法之初,秦孝公提问:“今天制定的法律,明晨就要让所有官员和百姓都明确了解和奉行,一致而没有奸私,该怎么办”这同样是一道法治中国需要面对的历史性难题。在当前,解决“秦孝公难题”的首要前提是

A.遵守法律

B.维护法律

C.信仰法律

D.服从法律

二、多项选择题

1.一个人的法治观念,是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法治观念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要

A.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B.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

C.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D.要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它的核心要义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作用和实现途径。以下内容正确的是

A.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B.德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C.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

D.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

4.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要注意与西方宪政划清界限。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

A.制度基础不同

B.领导力量不同

C.权利主体不同

D.权力行使方式不同

5.法治思维方式是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的含义包括

A.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B.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C.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D.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

6.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抛弃人治思维。法治思维区别于人治思维的集中体现是

A.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

C.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进行决策和判断

D.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

7.法治,凝结着现代社会的制度向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中国迈向现代化国家的治理革命。“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发展。”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的重要性。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在新的起点上因势利导、乘势而上,法治思维至关重要、不可或缺。法治思维包括

A.立法至上、执行严格

B.法律至上、权力制约

C.民主博爱、人民监督

D.公平正义、人权保障

8.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

D.法律程序的公开性

9.权力制约原则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

A.职权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10正当程序具有中立性、参与性,还包括

A.公开性

B.合法性

C.时限性

D.自由性

11.公平正义是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之一,下列选项属于公平正义的是

A.权利公平

B.机会公平

C.规则公平

D.结果公平

12.有网友总结,北京户口上附着了80多项福利,有北京户口,无论买房、读书、看病,明显方便得多,甚至孩子考入名校的概率也比外省高,等等。虽说这一数字不一定准确,但差异感却是真实存在的。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正义不断得以实现。一般来讲,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其中,权利公平包括

A.权利主体平等

B.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

C.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D.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13.法治思维方式是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有

A.学习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

C.养成依法办事习惯

D.参与法律实践

14.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决定法律权威的基本要素是

A.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B.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C.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

D.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

15.全体社会成员都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也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的底线和红线。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A.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B.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C.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D.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16.法律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是

THE END
1.法律至上的具体表现不包括法律至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即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反复适用;2、优先适用性,即下一位阶的法律规范不得与上一位阶的法律规范抵触;3、不可违抗性,即法律是最高的权威,违法必究。同时,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id=5c6bf08ed47e80002201
2.民法典的智慧之光解锁法律新篇章一、民法典的智慧之光:解锁法律新篇章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法律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民法典,它不仅是国家立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民法典知识,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 二、法律基础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38915.html
3.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评价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评价准则,可以帮助人们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和评价标准。 预测作用:法律具有可预测性,人们可以通过法律预测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以及在法律上是否有效,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强制作用: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4.瞭望·第一学习汲取中华法系深厚思想智慧纵观中华法系发展历程,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应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汲取中华法系深厚思想智慧,需要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https://shangwuju.tj.gov.cn/tjsswjzz/ztzl/ztzl/zlzhmzgttys/202412/t20241203_6796456.html
5.以法治力量引领社会风尚裁判文书是抽象的法律条文在具体个案中的内化和运用。裁判文书影响人民群众是非善恶判断的标准,凝聚着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思想观念。法官在制作裁判文书时,应当把握好社会风尚的导向要求,讲清法理、讲明事理、讲透情理,让当事人通过裁判文书明白输赢,明辨是非。三是选树典型案例。司法裁判中每一个案件的审判不仅是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84708.shtml
6.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 A.普遍适用性B.优先适用性C.不可更改性D.不可违抗性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你可能喜欢 法治思维是一种融法律的()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 A.价值属性B.道德属性C.规则属性D.工具理性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法治思维以()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https://m.ppkao.com/wangke/daan/7f552c326c23412196a43f20cdc72ac2
7.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A.普遍适用性B.优先适用性C.不可违抗性D.国家强制性https://m.shangxueba.com/pufa/R99DUUML.html
8.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哪些性质?()更多“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哪些性质?()”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 A.效力最广性 B.优先适用性 C.不可违抗性 D.普遍适用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法治思维不仅认为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手段和工具,更强调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最高准则,治国理政必须奉守法律至上原则。法律的至上性,https://www.xilvlaw.com/souti/jijiao/eeeq7apb.html
9.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 A.效力最广性 B.优先适用性 C.不可违抗性 D.普遍适用性 https://www.shangxueba.cn/6146940.html
10.法律至上的具体表现不包括法律咨询法律至上具体表现在: 1、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2、优先适用性; 3、不可违抗性。 不可违抗性:重点在违抗,在于法律,是指法律至上法律是最高的权威,违法必究是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普遍适用性:是指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反复适用、重点在于适用,在于人。法律优先原则:是指在上一位阶法律规范已有规定的情况下,下一位阶的https://m.66law.cn/news/ask/22192021.aspx
11.法律至上的具体表现不包括法律至上具体表现在: 1、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2、优先适用性; 3、不可违抗性。 不可违抗性:重点在违抗,在于法律,是指法律至上法律是最高的权威,违法必究是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普遍适用性:是指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反复适用、重点在于适用,在于人。法律优先原则:是指在上一位阶法律规范已有规定的情况下,下一位阶的https://www.64365.com/tuwen/aaaucrc/
12.法律至上的具体表现有: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律至上的具体表现有:A.法律的普遍适用性B.法律的优先适用性C.法律的不可抗拒性D.法律的公平正义性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https://www.shuashuati.com/ti/ab070a71e7af43af9072c6dc58edba2b.html?fm=bdeb47b7c085295e78101bffd6cbf762d1
13.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哪些性质?()更多“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哪些性质?()……”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 A、效力最广性 B、优先适用性 C、不可违抗性 D、普遍适用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法治思维不仅认为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手段和工具,更强调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最高准则,治国理政必须奉守法律至上原则。法律https://www.youtibao.com/rnvc6u3x.html
14.2017考研政治精讲精做之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A.立法至上、执行严格 B.法律至上、权力制约 C.民主博爱、人民监督 D.公平正义、人权保障 8.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 A.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B.法律的优先适用性 C.法律的不可违抗性 D.法律程序的公开性 9.权力制约原则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 A.职权由法定 https://www.kaoyan365.cn/zhengzhi/sifa/79578.html
1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这具体表现为( ) A、它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土的不懈努力 B、它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 C、它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 D、以上都是 3、【单选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的( )提出的战略要求。 A、十八大http://xuzhou.ehqc.cn/html/22_07.html
16.下面哪一些不属于法律至上的具体表现下面哪一些不属于法律至上的具体表现A.法律普遍适用性B.法律的优先适用性C.法律的不可违抗性D.法律https://www.netkao.com/shiti/825452/2563715flav3aibj2.html
17.考点13坚持宪法至上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②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③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7pt2231ct6438n158331.html
18.法律相关知识整合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法律特征: 从立法角度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从执行角度看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从约束范围看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https://www.360doc.cn/article/20505361_1124260595.html
19.《2024思政复习(自用版)》sobetonme^第2章^最新更新:202401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①法律至上。尤其指宪法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②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约束,包括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8612356&chapterid=2
20.宪法至上:中国法治之路的灵魂〔7〕由此可见,“法治”一词并不只意味着单纯的法律存在,它要创造“一种法律的统治而非人的统治”〔8〕也就是说,法的权威高于人的权威,由法律支配权力是法治的根本。而宪法的内容及其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宪法至上是保证权力服从法律,从而实现法治的关键环节。https://qsnfzjy.gsupl.edu.cn/info/1020/1982.htm
21.法治与德治共同作用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与传统中国以道德为基础的“德治”相区别,也与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的“依靠政策办事”相区别。②作为文明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和公正,强调法律的普遍性、平等性和公正性,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实现法治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健全的司法机构和公正的司法程序,以确保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2898490%3F%26
22.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温馨提示】思修法基这门课程分为思想、道德、法律三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分析题考察的关键,重点在于能够找出这三个部分的高频知识点,将分析题的知识点熟记于心。本周我们进行最后一个部分思想道德修改与法律基础的道德和法律部分的高频考点总结! 鉴于本文较长,链接特地放在开头: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