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能动履职,来自北京四中院10个部门的16位干警“有话说”。他们立足审判、执行、审判管理、综合行政、督察、司法警察等岗位,以讲述典型案事例的方式以案析理,畅谈对能动履职的认识理解和具体实践,展现了四中院干警们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卓越风采,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精彩发言。
干警发言集锦
王静
新任法官王静从涉互联网教育培训仲裁司法审查案件中感悟到,法官除法律责任外,还要担负起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她通过发送司法建议、公布典型案例等方式,以实际行动做实“诉源治理”。
“近年来,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在审判中发现很多提供网络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在与消费者订立网络服务合同时,特意把争议解决方式约定为仲裁,而通过仲裁解决纠纷的成本相对较高,客观上造成了消费者维权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审理时不会仅简单适用法律处理仲裁协议的效力问题,而是充分发挥能动作用,通过全流程疏导调解,在仲裁协议效力审查阶段推动争议实质性化解,不少消费者在该阶段即可完成争议的实质解决。”
“司法又是经济社会风险的传感器,抓前端、治未病,在依法办案的原则内,积极、主动、自觉履职,为解决当事人困难找到最优方案,把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周孟伟
法官助理周孟伟用朴实的话语讲述了自己对“如我在诉”的理解,看似简单,却最暖人心,能动履职不仅仅是讲政治、顾大局,还有这种体现在细微之处的人文关怀。
田青
有着审判和执行双重经验的田青法官立足立审执全流程,对法官如何理解和践行能动履职作出了恰如其分的解读。
“作为一名执行法官要始终以‘如我在诉’‘如我在执’的理念,最大限度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应秉持‘强制执行有力度,善意执行有温度’的理念,一方面让被执行人感受到执行力度,同时也应让他们感受到执行的温度,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詹华东
法官助理詹华东通过参与办理的上亿元标的案件的高效执结,展示了新时代首都法院干警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巨大热情和辛劳付出。
“在执行工作中,要把实质化解矛盾作为目的和导向,面对执行难题,应将案结事了当作职责所系,将政通人和当作价值目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运用多元解纷机制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让人民群众能够及时地感受到司法带来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