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冷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2、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____张淑芳《满路花·冬》
3、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____刘基《北风行》
4、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____韩愈《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6、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____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7、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____黄升《南乡子·冬夜》
1、木林想要离家:木林把孙家所有的家当都留给了二凤,他打算独自离家。二凤很担心木林,于是她跑到牛家去找大妮来帮忙拦住木林。
2、大妮得知实情:大妮随即来到孙家去劝说木林。心结未解的木林已经收拾好了行李,他执意要走。两人在拉扯间不小心打翻了木林手中的盒子,里面的汇款单也都掉了出来。大妮终于知道原来那些年一直给她汇款的老家人就是木林。
3、两人重归于好:大妮坚决不让木林走,木林看着孩子们都接受了自己,木林和大妮重归于好了。
2瓦楞纸板在模块教学中的优势
瓦楞纸板是现代包装中经常使用的材料之一,应用范围由最初的产品包装到现在的纸质家具,已经充溢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瓦楞纸板是用牛皮纸(箱板纸)作为里和面,中间用瓦楞原纸(波纹纸)作为夹芯黏结而成。改变夹芯里纸的层数和瓦楞的形状、尺寸,可得到不同种类的瓦楞纸板。最常见的分类是按照纸板的瓦楞楞型分为A、B、C、E楞四种。[2]瓦楞纸板以其环保性能好、成本低、取材便利、加工性能好等优势广泛发展,将其运用于高等学校设计教学领域,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2.1制作成本低
学生是教育消费的主体,根据学生消费能力的判断,作品制作成本也在其考虑范围之内。木材、金属、塑料、纸材等都可以制作家具模型,这些材料或价格昂贵但纹理优美,或价格低廉但表现力较差。瓦楞纸板作为设计教学所用材料,具有价格低廉、抗冲击力强、表面适印性好、具有一定的环保型等优点,学生可以根据需求直接购买瓦楞纸板,也可以使用废弃的产品瓦楞纸包装,经济实用且取材便利。
2.2作品成型率高
木材、金属等材料加工方法复杂,且需要特定的加工工具。而瓦楞纸板因其易切割、折叠等性能,加工方法相对简单,学生可根据设计图纸按比例直接使用制图工具在瓦楞纸板上绘制,然后再使用普通的剪裁工具进行切割剪裁,最后将剪裁好的瓦楞纸板进行折叠、粘贴等,如需修改还可直接用裁剪工具进行裁剪直至作品满意为止。另外,可以根据需求对模型进行表面处理,形成系列模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作品的成型率,既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
2.3教学过程易完整
家具设计的全过程包括前期调研、设计构思、设计表现、模型制作等。目前,多数高校的设计专业由于各种原因,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学生的课程作业多停留在方案图纸阶段,缺少最后的模型制作环节,从而不能发现产品设计中的隐性问题,以致学生的设计缺少实践验证成为“纸上谈兵”。将瓦楞纸板引入教学过程后,由于纸质材料的特有属性,学生能够领略家具设计的全流程,即设计——验证——修改——验证的过程,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家具的造型设计及结构设计,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2.4学生理解力增强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需要建立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用理论分析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纸质家具因其材料为循环再生材料,在国内悄然兴起。运用瓦楞纸制作模型既促进所学设计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接轨,实际的技能操作推动了理论的理解,在双向度的知识推进中,促进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3总结
数据新闻的出现和发展正在悄悄改变着媒体的新闻生产格局,那么数据新闻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发展过程又是什么样的?目前数据新闻如此火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数据新闻存在的潜在问题有哪些?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数据新闻的本质与发展演变
数据新闻,又称数据驱动新闻,是大数据时代兴起的一种跨学科的新闻生产方式[1]。是一种新型的数据生产方式,其基础就是数据的抓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以及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数据新闻的前身是精确新闻。精确新闻指的是记者在进行采访新闻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如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来进行资料收集和事实查证,进而报道新闻的一种新闻生产方式。精确新闻的特点就是“精确”二字,它用精确的数据和概念等来分析新闻事件,尽量避免一些主观和人为的错误,让新闻报道更加符合客观性原则和公正性原则,从而更加令人信服。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有媒体记者利用大型计算机对政府提供的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以发现和调查新闻事实[2]。并且在20世纪70、80年代就掀起了一场“精确新闻”运动。
当下火热的数据新闻其实就是精确新闻在网络时代的发展。在精确新闻时代,数据库有限以及数据处理存在较大局限等原因,使得其发展一直受到制约,虽然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了“精确新闻”这一类别,但是却一直未能大放异彩。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限制精确新闻发展的门槛逐一被打破,使得其有了充分发展空间。并且还在这个数据极为丰富的时代和数据处理较为方便、高效率的时展成为了数据新闻。
二、当下数据新闻“热”的原因探析
其次是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地位的改变与受众对数据新闻的需要。“互联网+”的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以“用户本位”的方式思考,传媒行业也不例外。以往垄断的灌输式的新闻生产方式和报道方式已经完全不适用当代的传媒规律,当下强调的“用户主导”、“以用户为中心”就是受众地位提升的体现。既然强调受众本位,那么了解受众就成为了专业媒体做新闻的当务之急,以大数据对受众喜好、习惯进行分析,找到新闻产品的市场,有针对的对新闻信息产品进行改良,使其符合受众的需要,这才是专业媒体的继续发展与再度繁荣之路。
因此,无论是专业媒体还是受众,都能在数据新闻上被满足需要,这也就是当下数据新闻火热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三、数据新闻潜在问题思考
通过以上对数据新闻起源以及其火热原因的分析,其前途看似光明,但是也存在不少潜在的问题。以下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论述。
(一)数据新闻与有温度的新闻之间的矛盾冲突
但是,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到,新闻是为人服务的,要体现“以人为本”。因此,除了对那些硬新闻核心实时的报道之外,新闻还应该有温度,体现对人的关怀。尤其是在关乎人物的报道中,人情、人性与心理的展现才能让新闻有温度,新闻稿件从字里行间传递出情感,让新闻打动人、感染人、激励人。而有情感语言的表达不一定是情感词语的直接表达,还有可能通过句子、词语的特定组合与结构方式来传达,这就是所谓的话外音。这就给数据检索带来困难,目前还没有软件能解读这样的文字数据。因此,虽然数据新闻在新媒体时代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是也不能陷入“唯数据论”的极端之中,让新闻极化为只是冰冷数字的排列组合。应该将其作为一种新闻生产的辅助工具或一种新形式的生产方式,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和地位。
(二)数据新闻与隐私之间的矛盾冲突
>>大数据时代企业竞争情报面临的挑战及情报分析策略大数据时代基于情报分析的图书情报学教育变革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馆数据挖掘和情报分析研究不同领域的情报分析及其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发展大数据背景下突发事件情报分析模型构建研究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嵌入式知识发现情报分析服务模式研究技术情报分析系统中数据挖掘功能的设计研究专利数据库在科研及情报分析中的应用探析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图书文献情报分析中的应用情报分析中常见的失误分析语篇情报分析中的心理影响情报分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社交网络与美军的情报分析获取江户日本的情报分析及世界认识谈《管子》中的情报分析思想情报分析中问题的界定穿过“棱镜门”看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贝叶斯分析在情报分析中的应用关联规则在公安情报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情报分析中的认知偏差表征及其克服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8]王新才,丁家友.数据知识图谱:概念、特征、应用与影响[J].情报科学,2013,31,(9):10-14,136.
[9]李广建,杨林.大数据视角下的情报研究与情报研究技术[J].图书与情报,2012,(6):1-8.
[10]美安全局机房曝光监控百亿亿兆级别数据[EB/OL].[2013-12-15]..
[12]CohenJ,DolanB,DunlapM,etal.MADskills:Newanalysispracticesforbigdata[J].PVLDB,2009,2(2):1481-1492.
[13]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关键词:测控系统;多级数字滤波;噪声
0引言
风冷热泵机组是空调机组的一种,是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中,并且在整个建筑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风冷热泵机组的最佳工作状态及工况,需要对其各项运行参数进行连续监测和实时分析与评价,并对设备故障进行诊断与预测,为以后的研发提供服务。根据机组的结构特征及工作条件,一般采用多种监测信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各类相应的传感器采集数据,通过现代信号分析方法对信号进行处理,并显示在计算机上,以便进行分析和控制。本文根据机组自身性能及要求,对现有数字滤波算法进行改进,设计出适用本机组的数字滤波算法,为研究风冷热泵机组的最佳工作状态及工况奠定基础。
1系统总构架
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结构、分布控制,由一台上位机和多台下位机构成。采用三线铂电阻温度变送器、压阻式压力和差压变送器、电磁流量计、热电偶等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传感器,通过DA100数据采集仪和数字功率仪WT230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RS232总线传给PC机;实验台还配备了数字指示调节器UT351,方便对设备的操控。系统构架如图1所示。
图1系统构架
系统采用了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方式,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试验人员可以通过功能丰富的交互界面及时了解各个数据采集点返回的温度、压力、压力损失、流量、电参量等数据,及曲线变化趋势,并以此判断设备的测试状态,实时进行人工控制。自动调节系统利用计算机程序处理,将采集的数据与设定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再通过UT351自动调节提高了控制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也降低了成本。
系统对各个参数实现统一的测量和控制。测量的各传感器将反映各物理量的4~20mA的标准信号传给DA100数据采集仪,经过内部高速A/D转换后,经RS232总线传给PC机。测量的电参量可以在WT230数字功率仪自带的控制面板和上位机软件界面上同时显示。
2软件构架
测控软件在整个风冷热泵机组性能实验台系统中起关键作用,采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C#编程,并利用NI公司提供的MeasurementStudio插件,主要负责响应用户请求、采集数据、通信等,并将实时数据进一步处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实时显示在PC机上,同时将数据保存于数据库中。软件构架如图2所示。
图2软件构架
软件设计互主要包括控制模块、显示模块、计算模块和通讯模块,通过单击或双击按钮、图标、菜单、工具栏等图形画面和符号来操作,提供了与Windows操作系统一致的操作方式,符合绝大多数用户的操作习惯。
2.1控制模块
用户可通过交互界面方便地完成系统参数设定和硬件的初始化,如串口的设定、DA100信号通道的选择及各通道测量的物理量信号的名称、上下限、放大倍数、修正值等。
在许多测控系统中,各类传感器与数据采集仪的通道一般是严格对应的,导致在某个传感器或者通道不能工作的情况下整个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系统正是考虑到这点,提出将通道与传感器分开,实行双向选择,可随时更改各传感器的通道,应用方便、灵活,移植性强。
2.2显示模块
经PC机串口传送的数据经过分解、计算转换成相应的物理量显示在实时数据界面和虚拟仪表界面上,并在曲线界面实时绘制曲线。系统运行时界面数据及曲线按照采样间隔自动更新。
由于各测量数据主要以数据表的形式显示到实时数据界面上,用户很难直接从大量数据中发现不合格的测量值。为此,系统采用自动比较测量值与设定值,并为用户提供测量参数越界信息:误差范围内界面数据将呈现绿色,否则呈现红色。这样可以减少由于人的视觉因素导致未发现不合格的测量值,减轻用户负担,方便用户随时了解各设备的运行情况。
用户可以在实时曲线中从列表中自由选择需要显示的曲线,自动隐藏其余曲线,并可对其进行移动、放大、还原,也可根据参数的测量值自行修改不同曲线对应的坐标值及步长,便于更精确地观察曲线变化趋势,操作简单、方便灵活。
2.3计算模块
2.4通讯模块
根据仪器的设置,匹配PC机的串口,对其波特率、校验位、通信协议等进行设置,同时将数据采集仪采集的数据经RS-232端口传送给PC机。
3数据滤波算法
在工业测控系统中,为了提高测控的准确度,为系统分析和评价提供正确的原始数据,必须对采集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尽可能消除噪声的影响[5]。
3.1常用的滤波算法
数据采集系统中常用的滤波算法如下[6]:
(1)算术平均值滤波
算术平均值滤波是将连续N个采样数据Xi(i=1~N)进行算术平均的一种滤波算法,即。
算术平均值法适用于抑制一般随机干扰信号。这样信号的特点是有一个平均值,信号在某一数据范围附近上下波动,但对于压力、流量等信号的测量是不准确的。该方法对于测量速度较慢或要求数据计算速度较快的实时控制不适用,且不适用于脉冲性干扰比较严重的场合。
(2)中位值滤波
中位值滤波是对被测参数连续采样N次(一般N取奇数),然后把N次采样值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常用冒泡法排序),再取其中间值作为本次的采样值。
该方法能有效克服因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干扰;对温度、液位等变化缓慢的被测参数有良好的滤波效果。但对流量、速度等快速变化的被测参数不适用。
(3)滑动平均值滤波(递推平均滤波)
滑动平均值法把N个采样数据看成一个队列,对列的长度固定为N,每进行一次新的采样,把采样结果放入队尾,将原来队首的一个数据扔掉,这样在队列中始终有N个“最新”的数据,然后将队列中的N个数据进行平均,就可得到新的滤波值。其表达式如下:
其中,为第次滤波后的值,N为队列长度,为第n次的采样值。
该方法对周期性干扰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平滑度高,但是对于偶然出现的脉冲性干扰抑制效果差,不适用于脉冲干扰比较严重的场合。
(4)限幅滤波
限幅滤波就是把相邻两次采样值相减,求出其增量的绝对值,然后与最大允许偏差(根据经验确定)相比较,如果相邻两次采样值的偏差大于,则本次采样值无效,舍弃,仍然用上一次的采样值,相反,如果偏差小于等于,则本次采样值有效。
该方法能有效克服因偶然因素引起的脉冲干扰,但无法抑制周期性干扰,切平滑度差。
由于风冷热泵机组在实际现场环境中会同时受到多种干扰源的影响,且该测控系统的参量参数(温度、流量、压力等)较多、实时性要求较高,这就需要滤波算法能够同时满足快速、准确、信号平滑度高的要求,而采用上述单一的滤波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这种要求,达不到系统的需求。因此,必须在现有滤波算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多种滤波算法相结合的方式,以实现更精确的滤波,使采集的数据能跟准确的反映设备的运行状况及精度。
3.2改进的滤波算法
根据现有系统的运行环境及要求,本文结合递推平均滤波法、算术平均滤波和中值滤波,提出一种新的多级滤波算法,该算法相对单一的滤波方法能扬长避短、优缺互补,能实现更精确的滤波。改进后的滤波算法流程如图3所示。
图3改进后的滤波算法流程图
该算法的思想是为了能够保证数据实时输出,满足系统实时性的要求,根据递推平均滤波算法建立队列。当队列满后,采用“先进先出”原则将每次采集的新数据插入队列列尾,保证队列中始终有N个“最新”数据,然后去掉排序后的最大、最小值,最后对剩下的数据采用算术平均法和中值滤波算法复合滤波,得到滤波后的数据。改进后的多级滤波算法的表达式如下:
改进后的滤波算法有效地消除了由于脉冲干扰引起的采样值的偏差、温度因素等引起的缓变干扰及周期性噪声的干扰,同时能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计算,提高了系统测控的性能,对研究分析机组的最佳工作状态及运行参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图4显示了转化为温度值之后使用该算法滤波前后的效果对比。
滤波前
多级滤波后
通过上图的对比,可以看出在风冷热泵机组监测系统中,采用三种滤波算法组成的多级数字滤波算法,对传感器采集信号中的各种噪声干扰具有极好的抑制作用,滤波效果较理想。
6结束语
梅花的色是白的,与茉莉相符。可比起它们来,我是不喜欢梅花的,没有茉莉般淡雅的清香,它生长在寒冷的冬天,骨子里是一种“傲气”。可这种“傲气”是为人处世不应该有的。不与他人相处,保持自己“独立”,在同类不喜欢的季节生长,在同类喜欢的季节凋零,伤了风景。纵然古人赞美梅花的诗句典故多不胜数,可是它太独立了,让人感觉太冷,不亲近
而茉莉,我不曾记得有赞美它的诗句,因为古人们觉得茉莉太平凡了。那是古人不懂得欣赏真正的美。它的美在于不愿显耀自己的优点,它不会为了奇特而生长在冬天,它也不会为了一句无意义的诗句而盛开。
因为它是为自己而开的,它是为自己散发清香,它是为自己而活。纵然所有都倒下了,茉莉是不会倒下的,那是因为,它永远都是自己。
“李”字拆开来看,上面一个“木”下面一个“子”。“木”是树木的意思,生命之树常绿。“子”不仅是子孙的意思,也代表繁衍。这样,木和子就搭配成了我的姓氏,寓意着我的未来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谈到姓氏,我为我的祖先——李白感到骄傲。他满腹诗文才华横溢,被人们称为“诗仙”,常常饮酒作诗,他的诗句家喻户晓,他的诗句被称为千古绝句。“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那炉火映照着天地,红色的火星在紫色的炉烟中飞迸。明月下做工的人映红了面颊。他们的歌声连寒冷的江水也为之动情。
李氏家族爱国的诗人还有很多,比如说“李纲”。他曾经吟了一首诗:“耕梨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这首诗写的是病牛的感叹。在生病之前,它耕田千百亩,打下粮食堆满很多粮囤,累的筋疲力尽,可是又有谁哀怜呢?尽管这样,只要使人们吃饱饭,就是瘦弱的病倒在残阳下也绝不推迟农活。这是本诗字面的意思,其实,这是表露李纲心迹的诗。李纲以病牛自比,说自己一生抵御外族侵略,努力改革政治,却落得被放逐的可悲下场,但是只要利于百姓,自己累死也不怨恨。
作为这样爱国的先辈的子孙,我怎能不倍感自豪呢?
古阳关故址位于敦煌市城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城,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流沙淹埋,当年筑城用过的石头,也已经风化为红尘,只有在沙丘之间暴露出的板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不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关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上,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阅读练习】
1.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的含意。
(l)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3.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
什么是诗眼呢?吴大受《诗筏》云:“诗有眼,犹弈有眼也。”“炼字如壁龙点睛,鳞甲飞动,一字之警,能使全句皆奇。”刘坡公《学诗百法》:“作诗点眼,犹之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睛则神采皆失。”这里的诗眼,就是炼字,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
就诗歌而言,诗眼可能有下面三种情况:(一)全首诗的诗眼,即体现全诗主旨或情感的最精采的词;(二)一句诗的诗眼,即一句诗中最精采、最能表现诗的境界或情感的词;(三)不是所有的诗都有诗眼,有的诗有诗眼,而有的诗没有诗眼,诗的情感体现在全诗词的组合上。
如何鉴赏诗句的诗眼呢?鉴赏诗句诗眼的方法大致有四。
(一)最能突出诗句的境界的词就是诗眼。
所谓境界,如王国维所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王国维对宋祁《木兰花》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句评点:“着一‘闹’字,境界全出。”从境界来看,这个“闹”字应是这句的诗眼。一个“闹”字,写出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境界:那高高低低、远远近近的杏花,争相绽放,火红而热烈;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争相逗趣,仿佛那嗡嗡之声、和鸣之音能听到似的。
又如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蒸”和“撼”,就是这两句的诗眼,一是描写出烟波浩渺、气象万千、湖浪壮阔的洞庭湖之境界,二是写出诗人鉴赏大湖时开阔豁达、奔放震撼的胸襟之境界。
《过香积寺》第三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香松”两句中的诗眼,从境界看,分别是“咽”和“冷”。“咽”、“冷”形象地显示出山中幽静、清冷的境界: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而幽咽之声,显示山林的清幽;日色照在青松上,显现青苍而疏淡之色,衬托树林的恬雅。
(二)能突出诗题目的词就是诗眼。如: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题目是“早梅”,诗中的“一”能体现“早”。从题目考虑,作者用“万木冻欲折”“前村深雪里”来反衬梅花“一枝开”:皑皑白雪厚厚地盖着大地,许多树木冻断了,只有那孤独的梅根暖气独自升腾,一枝梅花迎雪开放,随风送了缕缕幽香;接着采用正衬:远处飞禽也悄悄来窥视这朵白梅。所以,“一”字突出了梅花开得早,就是诗眼。
(三)能集中体现了全诗的情感的词就是诗眼。如: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句用了拟人手法,“怨”字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关键词,故“怨”字是这首诗的诗眼。
为什么会“怨”呢?一是环境的孤苦。这座孤城远在黄河之上,高高的似乎与白云相连,四周都是很高很高的山,见不到青青的杨柳,看不到勃勃的生机,送别故人也没有杨柳折枝。二是士兵孤苦。有家难回,音讯难通,只能与白云、孤城、山岚相伴,只能吹吹羌笛,发出呜呜怨恨之音。三是感受不到朝廷的关爱。守在边远之地,见不到朝廷对这里关怀抚慰之意,此为“春风不度玉门关”另一深层含义。可见“怨”字是全诗情感最集中的词,也就是诗眼。
(四)能体现全诗主旨的词就是诗眼。例如: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呢应该是“涨”字。从题目看,夜雨寄北,“涨”字最能体现“夜雨”。
从全诗主旨看,这首诗是对亲人思念自己的回答,更是自己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而这个“涨”字,正能表达这一主旨:巴山这一带下了夜雨,雨下得很大,秋池也涨满了,难以回去,什么时候雨停,不得而知,你问的归期,只能说“未有期”;再说,巴山夜雨大,家乡是否也夜雨大呢如果也像这样下着大雨,这实在令人担忧,这更增加对亲人的思念。诗人期盼着见面“共剪西窗烛”,更期盼在见面之时话一话“巴山夜雨时”,因为那是一个不平静的雨夜啊!这个“涨”字包含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主旨,岂不是诗眼?
当然,上述四种方法,可以综合使用。
有的诗既有全诗的诗眼,也有每句诗的诗眼,全诗的诗眼统领全诗,统领每句诗的诗眼。例如:
宫词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
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
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
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
袍袴宫人扫御床。
这首诗全诗的诗眼是“望”字。用“望”字统领全诗,下面几联写的是望而不来的感受。
首联写宫女在楼中很早就妆扮好,像盼望仙人那样盼望君王的到来,望眼欲穿。颔联两句各有其诗眼,分别为“冷”、“长”二字。宫门上的金兽形的门环被紧锁着,“连环冷”,寂静而冷清,足见其凄冷;铜龙滴水以计时,“昼漏长”,孤独而漫长,足见其难耐。“冷”“长”二字,写出了宫女的凄冷、孤独、难耐的心境,那是因为君王不来。因君王不来,才“望”君王。
颈联两句的诗眼分别是“还”、“更”。“还”“更”字写出了这样境界:宫女“云髻罢梳”,但依旧对照镜子看哪一处还不令人满意,怕自己的妆扮、容貌不如别的宫女;为了君王的到来,罗衣大概换了几次,都不满意,这次没换前,就在其上增加香气,希望能引起君王的宠幸。这一切动作都是为了“望君王”到来。
尾联两句的诗眼分别是“窥”、“扫”。“遥窥”,远远的偷偷地看,想看又怕的心理。为什么?因为望君王宠幸,故想看;因为是“正殿”,不许看,故窥看。看到了什么?“袍袴宫人”在“扫”御床。看来,君王又不来了,望眼欲穿,却大失所望,心又一次冷了。
五言律诗也有一字统领全诗。例如: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诗眼是“好”字。一是暗扣诗的题目“喜雨”的“喜”,二是统领全诗。全诗围绕“好”字展开:一好雨“知时节”,当春发生,春天正需要雨水,恰好春雨来了;二好它悄悄而来,滋润万物细细无声;三好夜里下不停,下得充足、透彻;四好天晓时花朵带湿而怒放,锦官城花朵重重,花且如此,禾苗生长就可想而知了。好字又统领各句的诗眼:知、生、潜、润、俱、独、湿、重。
诗眼在诗中的位置,古人认为七言诗句在第五字,五言诗在第三字。这一判断反映了一般的规律,如“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涨”字,“羌笛何须怨杨柳”的“怨”字,“望仙楼上望君王”的“望”字,都是七言诗的第五字;“昨夜一枝开”的“一”字,王维的《过香积寺》第三联的“咽”、“冷”二字,都是五言诗句的第三字。但是古人这种说法也不尽然,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三句诗的诗眼都是最后一字。又如黄庭坚的“高蝉正用一枝鸣”诗眼是“用”字,诗中的第四字。杜甫的《春夜喜雨》的“好”字是第一个字。
诗眼,从词性来说,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也可以是副词或数词。不再列举。
推敲诗眼,也可采用戴帽法,就是用一些近义词更换来比较优劣。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譬人急买帽子入市,出其若干,一一试之,必有个恰好者。能用戴帽之法,则诗眼靡不工矣。”炼词之法,的确可以采用戴帽之法,这样可以比较优劣。如王安石《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采用戴帽法,初用“到”,继而用“过”、“入”、“满”,凡如是十许字,最后定“绿”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