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评论员观察)观点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当人们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全社会就能形成遵法守法、崇德向善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

当司法回归本源,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就能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筑牢坚实堤坝,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司法案例是“活教材”,是生动的法治课。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5个人民法院抓实公正与效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涉及英雄烈士名誉荣誉保护、诚信经营、见义勇为等主题。这些案例,明确支持了正当行为免责、自甘风险自负其责的基本理念,坚决防止“谁闹谁有理”等“和稀泥”做法。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定分止争,有助于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社会正气。

通过司法案例明确司法对于各种社会行为的判断,有助于引导当事人对纠纷解决结果形成合理预期,引导公众循法而为。“谁闹谁有理”等观念之所以还有一定市场,或是因为部分当事人对自身权责利不够了解,或是因为之前的某些案例给了一些人不合理预期。此次发布的案例中,原告张某不配合安检人员安检被阻拦倒地受伤。其间,安检人员没有使用暴力,也没有其他过激行为,阻拦原告进站系履行安检职责的正当行为。因此,人民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这一案例,阐明了正当履行职务者不承担责任的司法理念,对于引导公众遵守公序良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当社会遇到“扶不扶”“救不救”“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难题时,司法裁判必须亮明态度、辨明是非,如此才能成为引领社会风气、维护公序良俗的风向标。近年来,一件件典型案例的判决,明确支持正当行为免责,为行善者撑腰、让失德者失利,同时让广大群众认识到,法律既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更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当人们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全社会就能形成遵法守法、崇德向善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权利意识普遍增强,明确是非对错的公平正义成为社会对司法结果的期待。比如,对于见义勇为,明确支持正当行为免责,才能鼓励更多人敢做好事、愿做好事。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明确保障了善意施救者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利,让助人者觉得更踏实、更有保障。实践证明,在司法判决中彰显“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对于激浊扬清、惩恶扬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衡量和判断司法工作的成效,既要看法律效果,也要看社会效果。司法的社会效果建立在依法公正裁判基础上,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司法公信。比如,在云南省临沧市住建局诉临沧市人社局工伤保险资格认定案中,戴某某被确诊脑死亡后因医院进行捐献器官手术,导致医院出具死亡证明超48小时而不被认定为工伤,法院依法纠正了不认定工伤的不合理决定,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使社会公益之举受挫。当司法回归本源,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就能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筑牢坚实堤坝,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通过一个个公正合理的判决,回应群众对司法热点问题的关切,在价值层面昭示法治捍卫公平正义的宗旨,有助于坚定“法不庇恶、邪不压正”的决心和信心,强化全社会对法治的信仰。当遵法守纪者扬眉吐气、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成为普遍的社会共识和现实,全社会充满正气、正义,法治中国的光辉将照亮每一个人。

THE END
1.以法治力量引领社会风尚司法裁判中每一个案件的审判不仅是个案的定分止争,更是类型化的行为指引和重要的法治宣传媒介。其中,典型案例是司法裁判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风向标”。我们要以典型案例培育为抓手,对涉及社会道德、公民诚信等体现价值导向的案件,依法准确裁判,通过“小案件”讲述“大道理”,办成有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MzE3OTk2Mw==&mid=2649926398&idx=3&sn=8f5cb14df85484e6dd6d0cc8f3cf88ba&chksm=f11c4920bd76d87f51b1531a871844b991eadb72caa5b2a970645689aff4ecf66af9c6b500cc&scene=27
2.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温度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兼顾法律、人情和道德因素,坚持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温度。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坚持实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以更有利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标准行使自由裁量权,做强做足化解矛盾、服判息诉的功课。坚持“让法官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工作原则,走出法庭,走下审判台,深入田间地头、厂矿社区、学校医院,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11/id/7632076.shtml
3.用好典型案例让普法更加深入人心法治法院法律实效性以案释法各级法院要联系当地实际,开展精准普法实践,聚焦人民群众的关注点,深入挖掘典型司法案例,通过“小案件”讲述“大道理”,以有力量、有温度的裁判,指引人民群众学法、信法、用法,让人民群众更真切感受到法律对护航美好生活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各级法院应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如短视频、网络直播、动漫等,促进单向式宣传向https://www.163.com/dy/article/IR9QQBTP0530QRMB.html
4.嘉鱼:让法律更有温度创新工作理念,邀请我院聘请的心理咨询师参与案件处理,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威严的同时,还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去年通过引入心理干预机制妥善处理了6起家事纠纷。四是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充分利用“三八”妇女节和“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深入社区、学校进行普法宣传,并积极利用院微信公众号、微博和网站等多媒体http://m-jiayu.cjyun.org/p/40958.html
5.关注丨让法律更有温度!这期央视《今日说法》,看得人热泪盈眶他从没想到“开荒”也会犯罪。砍伐55棵香樟树,可能被判3年以上有期徒刑,是让他去坐牢,还是罚他去种树,司法机关如何解读法律,关系到这一家人的将来 最近的一期央视《今日说法》,把不少网友看得热泪盈眶。 @蓝檬曦若:法律无情,在这里看到了温暖 http://m.news.cctv.com/2017/04/01/ARTIwSjGTgrkHoNTSZyJnSRR170401.shtml
6.青年律师张帅帅:崇敬法律做良心律师,让法制建设更有温度界面新闻张帅帅在部队工作期间,拿过“G20杭州峰会维稳安保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踏上律师行业,他始终坚持做一个正直向上的人,保持学习,不断成长。“我觉得律师应该有自己的风骨,希望自己和所有律师都能坚守自己的初心。法律是冷冰冰的,但人不是,律师应该让法制建设更有温度感。”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8957265.html
7.附条件不起诉新模式让法律有温度更有力度——中国青年网附条件不起诉新模式 让法律有温度更有力度 “张某某,100分;张某某的爸爸,100分;李某某,90分……”在太原市晋源区人民检察院附条件不起诉宣告会上,检察官对涉案未成年人做出不起诉决定,同时宣读了他们及各自父母的法律知识测试成绩。据悉,这是该院创新启动的“一书一令一册一卷”附条件不起诉宣布新模式,在山西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qnsx.youth.cn/qyqy/202205/t20220511_13683760.htm
8.读创自成立以来,龙华法院在区委坚强领导和上级法院正确指导下,大力推进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不断提升司法服务保障家事纠纷解决的能力和水平,建立起集家事案件专业化审判、家事纠纷综合协调解决、当事人专业心理疏导等于一体的多功能、集成式家事诉讼中心平台,创建家事纠纷“1633”柔性审判新模式,让家事审判更有温度,http://duchuang.sznews.com/content/2019-12/19/content_22716891.html
9.弘扬教育家精神徐海燕:让教育更有温度,让法律更有光芒校新闻网讯(法学院 供稿)愿广大教师在耕耘付出的同时,收获满满的幸福和尊重。让我们更加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精髓要义与价值内核,深刻认识教师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肩负的神圣使命,以教育家精神涵养大国良师,继续以实际行动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中! 徐海燕:让教育更有温度,让法律更有光芒 https://news.uibe.edu.cn/info/2618/80668.htm
10.李君:在法律的温度里实现人生的信念02好的律师应该让法律有温度,既能震慑人性更能温暖人心 随着业务知识的积累和执业技能的提高,李君的律师生涯也进入全新发展期,2013年9月他转入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成为该所高级合伙人。 ▲律所乔迁合影 处理群体性案件是李君的擅长,如在2004-2006年度,他代理近百名购房业主与海南戎居工程有限公司逾期交房问题进行https://www.ftpol.com/news/1829.html
11.设立“离婚冷静期”让法律有温度而设立冷静期应主要针对危机婚姻中的冲动型离婚,尤其是有未成年子女的。曾任最高法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的杜万华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百分之七八十都来自离异家庭。也就是说,设立冷静期不是让离婚变难,而是给离婚一个缓冲的余地,更是给孩子一份尽可能的保护,希望更多的夫妻能谨慎对待离婚。婚姻当事人之间不仅仅http://epaper.sxrb.com/wap/sxwb/20190903/619047.shtml
12.“约见”,让检察监督更有温度“约见”,让检察监督更有温度 2024-12-11 09:56·太原广播电视台法制 “听说你们检察院可以给服刑人员申诉,我也要约见检察官……”。近日,西峪检察院驻监检察人员在开展日常检察时,多名服刑人员要求约见,反映诉求。 “首先,要更正一个认识,正常的申诉在法律上不认为是抗拒改造和不认罪悔罪的行为……,你的申诉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4696707069419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