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居中心地位的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以扬善抑恶、以真善美相统一,以文化教化为目的的伦理政治型文化。
它是一种德智统一、以德摄政的文化,是带有一种民族的、独特的、重伦理价值取向的特色。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思想,不仅决定了中国古代人的文化人格,而且决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
除了伦理政治型文化这一总的特征之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创新性
中华民族自夏代进入文明社会,历经各朝代,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经久不衰,这都展现了它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应变能力,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顽强的传承下来,而且经历了无数个后人继承前人又发展前人,虚心学习前人又丰富前人,依据时代需求又超越前人,这样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接力运动,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发展和创新。
2、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和凝聚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元化的。传统中国社会,儒、道、佛等多种派系并存,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汇集百川优势、兼容八方智慧的显著特点。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在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
中国文化历经艰辛,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多民族、各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融合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和周围地域文化、形成了同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发展态势。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概念,不仅是指“文化”,更是强调“文化”与“传统”的结合。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区别于动物,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
狭义的“文化”,则是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有关物质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部分,即只包括精神创造及其成果,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
我们通常利用和研究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所以,这里我们要突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
将“传统”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从纵向探析主要指本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到清朝晚期之前的文化。
横向来看主要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育学说外,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如艺术、法律、哲学、道德等以及历史、地理、医医药学、天文、农学等古籍文书。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可概括为“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
什么是知识?知识就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得到的认识世界或者感知世界的成果表现,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其中有深度、广度之分,也有不同层次之别。
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体现,特别是在精神财富方面,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技术等等总体水平的体现。
文化有广义狭义。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群体所有物质和精神创建活动及成果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与意识形态的概念大致同义。广义的文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狭义的文化=精神文明(其中含制度建设)。
还有更狭义的文化概念:指个人受教育的状况。在这个意义上,“有知识”和“有文化”意思差不多。
知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
2文化:从广义上讲,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和知识并不是一个概念,文化是知识的基石,知识是文化的一种衍生,文化是一种精神意识,而知识仅是一个文化的切片,所以文化是包含知识的。如果你说一个没文化,那意味着这个人既没才华又没德行,而说这个人没知识,也只是意味着这个人目不识丁,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教育,但并不意味着这个人没有德行,他仅仅是没有才华而已。
很多人对于没文化和没知识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但是文化的概念包容面比较广,它所指的就是知识和思想的结合,一个人没文化,那意味着这个人既没才华又没德行,如果说一个人没知识,意味着他仅仅是没有才华而已。人生在世,其实文化比知识更加重要,所以,在现在的应试教育中,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补给,更给他们增加了思想德育课,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接受正统文化的学习。
文化是基于人类智慧的发明,知识仅是它的一个切片,但是现在教育还是比较单一的对知识进行输出,人们对于文化却也多多少少失去了传承的思想,所以文化的发展远远不如知识的发展好,知识就像是文化的精华,都是后人去其糟粕留下的。
文化的含义有: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等。
文化(culture)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类也一直众说不一。但东西方的辞书或百科中却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它涵括智慧群族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群族基于自然的基础上所有活动内容。是群族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
具体人类文化内容指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等。
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其中中国文化烙印着民族与时代的特点,既有传承又有发展,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新时代的儒学思想。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化(广泛的知识并将之活学活用与根植内心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