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专业:深圳研究生院-法律硕士(非法学)
初试成绩:400
单科成绩:政治62、英语(一)81、法律基础131、法律综合126
为什么跨考法律硕士
高中就一直想学习法律专业,高考没能如愿。上大学后的成绩不能保研,数理基础又并不是很好,不想选择要考数理的专业,在考研这么卷的战场肯定会有风险。所以下定决心要跨考法律硕士(非法学),完成梦想。
从客观上看,2019级本科生不再具有参加法考的资格,想要成为法律从业者,必须先通过法律硕士联考并取得相应学位。因此,无论是基于个人目标定位还是现实情况,法律硕士(非法学)都是我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为什么选择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择校思路参考
确定方向后,在可选的院校中,因为自己是一个具有名校情结的人,所以选择了“五院四系”中难度较高的院校,我认为既然都选择了跨考,不如就一开始把目标定得高一些,如果真的因为备考状态不佳,填报志愿的时候调整也来得及。
7月的某一天,B站大数据让我那时候才了解到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还有一个国际法学院,也是全国联考。深入了解STL独特的培养模式、资源以及未来发展去向、就业前景后,觉得STL与我的目标定位完美契合。而且从报录比上看,STL的报录比确实没有北京大学法学院高,上岸的难度和压力也会相对小一些。
总结来说,我的择校是按照专业方向、院校、城市、上岸难度的思路层层筛选,这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专业方向,如果一开始我并没有对涉外法律工作的兴趣,那我可能也不会了解到STL。
3-5月——基础阶段
英语:单词完整背完一遍,听英语阅读方法课
专业课:听基础精讲,适当做一些练习题巩固
日均学习时长仅4-6h
6-7月——强化阶段
英语:一刷英语阅读真题,学英语翻译技巧与方法
专业课:阅读教材,二刷课程,听专业课重难点,一刷分章节真题
日均学习时长10-12h
8-9月——积累阶段
英语:一刷英语阅读真题、翻译真题
专业课:一轮背诵,二刷分章节真题
政治:听强化班课程过一遍知识点
日均学习时长12-14h
9-10月——提升阶段
英语:二刷阅读真题+翻译真题,回顾阅读错题,回看阅读方法课
专业课:二轮背诵,练习主观题答题思路与技巧
10-11月——巩固阶段
英语:二刷阅读真题,新题型练习,写作课程学习
专业课:三轮、四轮背诵,选择题完卷训练,主观题训练
政治:选择题考点背诵,大题语料素材积累
日均学习时长10-11h
12月——冲刺阶段
英语:写作训练,完型练习,阅读真题回顾
专业课:冲刺滚动背诵,选择真题回顾,主观题训练,选择题模拟
政治:选择题模拟,主观题背诵与书写练习
日均学习时长10-11h。
英语
附上英语小分,用于后续参照
(1)背单词——到考前都不能停
英语单词的重要性无需赘述,背完一轮是远远不够的,从3月到12月,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就是背单词,尤其是一些不常用的单词,不背容易忘记。
我只有在一轮背单词的时候用了《红宝书》,去详细地看单词的词性、用法、例句等等,但是后来发现这样无法滚动起来复习,就转战APP,墨墨背单词和anki记忆卡片都是不错的选择,都可以根据遗忘曲线来制定背诵计划,我的背诵量是一天200个,在后期滚动复习的时候一天最多能过1000个单词,也是因为每天都在背,所以很多单词看到之后反应很快,即便如此也有些单词是记不住的,因为单词量真的很大,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到考前都不断复习。
(2)稳住阅读——高分考生的底线
北大有给查小分,我阅读是错了2个,所以即便主观题得分不算高,英一最后也拿了81,是一个比较满意的得分。
这里推荐唐迟老师的《阅读的逻辑》,这一本书配套课程,把考研英语阅读讲得十分透彻,今年的英语阅读说实话挺难的,在查小分前我也不知道阅读能对多少,但是在考场上很多题都用了唐迟老师教的方法,所以正确率稳住了。
虽然我的作文也有认真备考,但得分不是很高。首先北京地区的主观题,我不笃定它压分,但也真的不好拿高分,所以我认为英语上80,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客观题,尤其是阅读这个模块。
另外,阅读的备考不仅仅是阅读,它也在帮助巩固单词,分解长难句语法,为翻译这个题型做准备,所以阅读最先开始性价比也最高,尽早开始。
(3)作文——有积累才有输出
我仍然推荐大家花一些心思对老师给出的范文,结合老师的模板做自己的仿写,对每一类主题的作文,都保留一个自己写过的最舒服的模板,这样在考场上才能行文顺畅,且不至于在旱区出现模板太明显被狠狠扣分的情况。
写好作文关键在积累,有积累才有输出,不仅是积累模板,还有高级的表达和衔接句,丰富作文的逻辑和观感,如果词汇太难可以不强行用,但是表达的句式一定要像考生认真准备过的作文,才有可能拿到较高的得分。
作文,尤其注意练习书写,阅卷老师都喜欢漂亮的书写是一定的!
(4)“小三门”——分清主次抓重点
我的备考顺序是:翻译、新题型、完型填空。
新题型是性价比很高的小三门,因为做题技巧很明显,除了排序题之外,难度不太高,很好拿分,推荐跟着刘琦老师的课程,可以先做一些题感受一下再听课,然后用学到的方法二刷真题。
英语备考的底线,我总结为:背单词+做真题。单词是每一个模块的基础,单词基础不好阅读理解会很困难,翻译也有可能牛头不对马嘴,作文也写不出来,最后英语考得很差。对法硕而言,在专业课水平相当的一批考生中,英语的拉分远超于政治,而扎实的英语备考也有助于复试。
市面上目前还没有口碑很好的模拟题,我认为英语真题是最有价值的,模拟题的质量参差不齐,有时候甚至对备考产生误导,很多同学到最后可能真题都做不完,所以还是把真题研究明白,这才是英语备考的王道。
政治
附上政治小分,用于后续参照
或许大家对2023年政治选择题难度早有耳闻,我今年政治62,就是倒在了选择题,得分28/50,好在大题34的得分救了我一命,否则很有可能单科不过线。
(1)不要太早开始——7月开始为宜
3-4月这个阶段就开始学政治,其实有点过早,现阶段我认为精力还是集中在专业课和英语比较合适,政治到最后有可能开始的越早忘得越多,而且它很难和别人拉开大的差距.
(2)不要太晚开始——小心单科不过线
(3)听有帮助的课
我还听了腿姐冲刺班和押题班,配合考前9页纸背诵主观题。一个是我觉得腿姐的主观题“点默析”结构很适合我的答题习惯,另一个是因为《肖4》太多了,我根本背不完,所以选了腿姐的“9页纸”,用相对少的内容应变组合出较丰富的答案,主观题北京地区得分34,在我看来已经是很满意的成绩。
(4)推荐教材
基础阶段徐涛老师的《核心考案》和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二选一即可,《肖1000》是不是要全做完因人而异,我最后买了但是只做了一半,不过认真做《肖1000题》对于巩固知识点确实很有帮助,建议大家用。
冲刺阶段《肖8》和《肖4》是必做的,不是靠这两本书看今年的押题,而是看今年的重点是什么,刷刷模拟题,根据出题对应复习知识模块,政治的命题时效性真的很强,所以也不推荐大家去买历年真题来做,除了马原能做一做,其他的没有意义。
最后的背诵材料上文已经说了,就是腿姐的手册加考前9页纸。
政治备考的底线我总结为:听懂课+刷对题+背书。政治主观题备考,除了书写很重要之外,选的资料一定不要多。尤其是最后阶段各大博主都在整理资料,每个老师都在出主观题背诵材料,选择一个把它认真背完上考场,我觉得就足够了。选太多的后果是背不完且徒增焦虑,别忘了还有专业课哦。
政治大题和专业课一样,也需要适当练习,动笔书写。
心得
走进STL,我在抖音上发了一条感受:
“线下复试的意义,是让我有机会看看,过去的一年我曾为谁在风雨兼程中也拥有在所不辞的勇气。”
我相信大部分参加2023年考研的考生,永远不会忘记考前甚至是考场上阳着的感受。因为种种阻力,我们被称为“最难的一届考研人”。
除此之外,总有背不下去书的时刻,总有后悔选择考研的时刻,总有明明很疲惫还要逼着自己早起的时刻...但是当我回忆起熬过的难关,突然发现:
考研在这一年里,早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离开法综合考场的那一天,我很激动,但也怅然若失,就好像告别一位很熟悉的人生之友。
考研难吗?我的回答是当然。
在考上北大之前,我从来不会想自己能考上北大,我想的都是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了,我该怎么办?每一个考研人都有一段自我挣扎又和解的心路历程。
考研当然不是我唯一的选择,但选择了考研后,我就告诉自己:至少在这一年把它作为唯一,除此别无选择。
所以,就在无数个“此时此刻”,我暂时地放下顾虑,做一个纯粹的奋斗者。事实证明,足够的努力,成就足够的幸运。
比起查到拟录取结果而释然的心情,我更会记得坚持打卡跑过的长路
在图书馆的角落背过的书
手机相册里记录着的周而复始的枯燥生活,它们就是我来时的路。
最后,我想和所有选择考研的同学们说:
不要为没有发生的事情过分焦虑。
少说无意义的话,拒绝做自我感动但没有帮助的事情。
让考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坚持走在备考路上的最佳状态。
地址: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C108室邮编:116024本科生招生咨询:0411-8470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