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1.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5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59)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为我们党长期执政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据。

(60)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了鲜明生动的阐述,他强调:“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监委、法院、检察院、军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企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党政关系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实践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我们对党政关系进行了怎样的调整,但有一条是不变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处理好党政关系,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在这个大前提下才是各有分工,而且无论怎么分工,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2.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61)船重千钧,掌舵一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确立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要求,是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

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曾指出:“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邓小平同志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近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必须有一个众望所归的领袖;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近九千万名党员的大党,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就没有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会导致各自为阵、各自为政,那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

(62)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展现出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非凡政治智慧、顽强意志品质、强烈历史担当、高超政治艺术,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这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郑重选择、必然选择,是党和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中华民族之幸。

服从核心、维护核心就是服从大局、维护大局,就是最大的政治。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深刻认识、强化认同,不断增强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3.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63)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决定权在党中央。地方和部门的权威来自党中央权威,地方和部门的工作是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落实。党的任何组织和成员必须以实际行动维护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必须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

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表明,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什么时候党中央有权威,党就有力量。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随意不执行,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就会成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决不是一般问题和个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对党忠诚。对党忠诚,就是要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听党指挥、为党尽责,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忠诚,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要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明确的政治准则和根本的政治要求,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维护党中央权威、向党中央看齐,这个逻辑不能层层推下去。核心只有党中央的核心,看齐只能向党中央看齐。

(64)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完全一致的。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民主是正确集中的前提和基础,离开民主讲集中,集中就成了个人专权专断。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归宿,离开集中搞民主,就会导致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状态。

我们党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制度,是民主和集中紧密结合的制度。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全党智慧,体现全党共同意志,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这样做,既有利于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避免发生重大失误甚至颠覆性错误;又有利于克服分散主义、本位主义,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形成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是说不要民主集中制了,不要发扬党内民主了,而是体现了充分发扬民主基础上的正确集中,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是不对的、有害的。

4.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

(65)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健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重大工作的体制机制。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要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负责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其他方面的议事协调机构,要同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调整相衔接,保证党中央令行禁止和工作高效。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所有党组织都要贯彻落实。要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理顺党的组织同其他组织的关系,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努力从机构职能上解决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解决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党政军群的机构职能关系问题,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各领域各环节。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等,推动各类机构、各种职能相互衔接、相互融合,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协调行动、高效运行。

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每年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书面述职;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国务院党组、全国政协党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加强向党中央报告工作。研究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或作出重大决定要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执行党中央重要决定的情况要专题报告。遇有突发性重大问题和工作中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党员、领导干部在涉及重大事项、重要工作、个人有关事项时,要按规定按程序向组织请示报告。要把请示报告和履职尽责统一起来,该请示的必须请示,该报告的必须报告,该负责的必须负责,该担当的必须担当。

5.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66)领导近十四亿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从总体上看,与今天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对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就越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明确要求。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增强政治领导本领,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善于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增强狠抓落实本领,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只有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着力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才能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67)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伟大事业必须靠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历史和人民把我们党推到了这样的位置,我们就要以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承担起应该承担的政治责任。

THE END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总体加密施工测量控制网(导线点和水准点),保证项目在不同阶段施工放样的便捷性。根据设计提交的水准测量资料,采用( )测量的精度进行水准复测;检查高程控制点是否符合规范及相关要求及交桩资料。https://www.shuashuati.com/ti/4b550b7c7a3a416db2ce224330a65bfc.html?fm=bdefa22c9b86bad39181eb5370fd365053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最本质特征是。A.党领导制定宪法和法律B.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最本质特征是。A.党领导制定宪法和法律B.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C.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https://www.netkao.com/shiti/827104/31801921nvqq0fo0q.html
3.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最本质特征是()。A党领导制定宪法和法律B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主要有以下本质特征( ) A、 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B、 具有科学性 C、 具有先进性 D、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37.(1分)【单选题】法是( )的统一体现,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https://m.12tiku.com/newtiku/9999/89872642.html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4/7)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1)从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2)从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辩证唯物主https://www.bangxuetang.com/points/detail/?sid=10&bid=14&cid=1498&nid=1500&pg=4
5.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料思维导图模板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社会主义法律是新型的法律制度。 1.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5781ec4c4eeff58c96e85cd
6.宪法知识200问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http://www.xxzbb.gov.cn/ztzl/lwpf/201812/t20181211_1006038.html
7.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考点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从本质上说,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律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中国共产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8.从“法制”到“法治”,了解中国的法治建设之路2018年,现行宪法第五次修改将原序言中的“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这一修改从宪法上完成了从“法制”到“法治”的根本转型,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史性的跨越和进步。 “法制”到“法治”的进步,字面变化的背后,是人们认识法律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TIyNjM0Mg==&mid=2247501573&idx=1&sn=9cd03c9324ff6b61767bb290a5cf6184&chksm=e81acb1eede023af0a281ae5905ad16e52ca002f7c8dae8585713879bf616cb1c711824ef80f&scene=27
9.法律本质(精选七篇)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篇2 一、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奠基于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就有什么样性质的法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律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规律,归根结底都是由我国的社会性质及其发展程度所决定的。 现阶段我国法律的性质所以是社会主义的,并同资本主义法律在性质上根本不同,首先在于初级阶段的法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ixd8to7.html
10.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和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我国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和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C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以习惯法为主成文法为辅D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https://jieyang.huatu.com/tiku/4001121.html
11.2020考研政治:思修重要考点背诵整理(一)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https://www.kaoyan365.cn/zhengzhi/sifa/175442.html
12.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传讲449.(多选题)证据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它的基本特征有() A客观性 B独立性 C关联性 D合法性 正确答案:ACD 50.(简答题)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参考答案:(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https://www.jianshu.com/p/b0ed35862183
13.思修学习笔记记录纵向三德11.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从本质上说,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https://blog.csdn.net/qq_50218610/article/details/125730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