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普法新作。思考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常常让我们觉得十分烧脑,一起案件可能推导出相互矛盾的立场,而且这两个立场居然还都非常合理?这都是因为法律中存在着似非而是的悖论。法律中充满着悖论,有些是真悖论,有些是假悖论。罗老师在书中通过14个经典案件,辨析了法律与案件中的盲区,帮助我们看清法治的核心。探讨和思考法律中的悖论,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走出偏见与独断,接受多元与包容。
作者简介
罗翔,湖南耒阳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法哲学、经济刑法、性犯罪等。著有法律普及读物《刑法学讲义》,随笔集《圆圈正义》等。
01
摘录金句
人类所有的悖论都提醒我们理性的有限,面对知识的海洋,唯一正确的姿态是敬畏与谦卑。
阅读感悟
02
法律是要讲道理的,这个道理既包括天道,也包括人道,而不能是纯粹的霸道。
“天道”与“人道”分别代表了自然法则与社会伦理的双重维度,它们共同构成了法律背后深层次的价值基础。要求法律既要尊重生命的尊严、环境的可持续性以及公平公正的原则,又要遵循人类社会内部的情感共鸣与道德规范。因此,理想的法律应当是“天道”与“人道”的和谐统一,既遵循客观世界的运行规则,又照顾到人类社会的内在需求和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法律才能真正成为引导社会向善的力量,促进人与自然、个人与集体之间健康和谐的发展。
03
因此,即便人生的命运很多时候是被决定的,我们依然需要努力,如果根本不努力,也许你就浪费了一手好牌。
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也是对自己的敷衍。无论是在哪个领域努力、向哪个方向前进——努力积累知识、努力提升体能、努力开拓视野、努力做一个好人……都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发现更加美好的风景,感受更为丰富的人生体验。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和坚持,时光不会怠慢执着而勇敢的人。
0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其实密不可分,如果法律失去了道义的力量,那它不过是一种纯粹的命令,它的效果无法持久。但是,这里要注意区分积极道德主义和消极道德主义。
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规范体系,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然而,法律与道德密不可分。道德是法律产生的基础,法律反过来保障道德的实施。道德和法律作为现代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当代社会,需要不断探讨和完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挑战。
05
刑之最高境界是攻心为上,无刑胜有刑,知刑非好战,而法则是对刑的一种约束。
“无刑胜有刑”,体现了更高层次的治理理念。刑罚的理想状态并非仅仅依靠强制手段来威慑和惩罚犯罪,而是通过感化、教育等方式触动犯罪者的内心,使其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主动改过自新。我们也应认识到,刑罚非争斗或报复,当以理性和审慎的态度使其在合法、公正、适度的范围内进行,防止权力的滥用和不公正的处罚。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刑罚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社会长治久安。
06
法律要维护底线的道德,同时道德又可以让法律变得温暖。
在我看来,法律和道德其实是刚柔并济的社会基石。法律以自身明确的条文和严格的秩序守护着社会的道德底线,法律的存在让那些企图突破道德底线的人望而却步,确保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得以实现。但是,社会仅有刚硬的法律远远不够,道德便是那温暖的春风,以无形的力量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可以说,法律为道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道德为法律注入了人性的温暖。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和谐稳定的社会。作为法院干警,我们肩负着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责任,要以法律为武器,守护道德底线,秉持公正之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法律和道德有机结合,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自身力量。
“滴答”书摘“阅享”智慧
供稿:政治部(机关党委、机关纪委)
统筹:政治部组宣组
原标题:《妫川问渠︱“滴答”阅享汇之“滴答”书摘(一百一十一):罗翔《法律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