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刘晓露:即使青春再兵荒马乱,也不要潦草地离散

中国人民大学2014级法律硕士刑法专业-司法法务方向,法律援助中心第十八届项目部部长。

目送了两届师兄师姐们走出人大校园,今年轮到自己要离开了。

无论你是刚踏入校园一年的新人,还是即将面临实习、找工作的老人,都不可避免地在某一天拐进毕业季这一道十字路口。而我希望,那一天的你们,都是有备而来的。

最后,即使青春再兵荒马乱,也不要潦草地离散!

孙瑞雯:Youneverlose,youeitherwinorlearn

中国人民大学2014级法律硕士,亚太法律与经济方向,研究领域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14年10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项目部干事,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第18届项目部副部长,兼任最高人民法院志愿者、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志愿者。目前拟签约北京市行政机关。

在法援工作期间,我曾经负责普法活动,例如12.4国家宪法日普法活动、“青春船长”校园普法活动等,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志愿者项目、庭审公开课、空中课堂等项目。感受最深的是作为志愿者去解答当事人法律问题的那些日子,当时一方面因为能帮到当事人而开心,觉得自己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对于将法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所带来的更加直观的体验,深感法学的博大精深和自己的水平不足。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志愿服务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理性的态度,需要丰富的经验。本以为志愿服务即是治愈别人,却没想到在此过程中,自己先被治愈了。

想对师弟师妹们说:

首先是培养对学术的钻研与热爱。术业有专攻,作为法科学生,培养对学术的热爱非常重要,对学术的钻研不仅有助于形成严谨的法学思维,还可以打下扎实的法学功底。

其次与大家共勉:“Youneverlose,youeitherwinorlearn”。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不免会遇到挫折与失败,这个时候不必气馁不必灰心,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继续努力。

龚佳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4级法律硕士,民商法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第十八届项目部副部长。在法援工作期间曾获“海淀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个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优秀青春船长”、“法援之星”等称号。曾因社会实践活动突出多次获评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研究生、法学院鱼水奖学金。目前签约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公司。

翟新纯子:愿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4级法律硕士,亚太经济与法律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业务部志愿者。曾获中国人民大学光华奖学金、教务奖学金一等奖、学业奖学金二等奖、新生奖学金三等奖、中国人民大学“三好学生”、“优秀研究生”、“优秀团员”、法学院“优秀毕业生”、“法援之星”等。目前签约江苏泰州党政青年人才。

在就业选择上,尊崇内心非常重要,杜绝人云亦云、好高骛远,自身定位要明确,自己擅长什么,在什么样的岗位上能更好的发挥自己才能,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从而来确定自己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选择好目标,便只顾风雨兼程。因为只有真正打心底里热爱这份工作,才能始终保持热情和激情、在琐碎的工作面前依然保持战斗力,才能让职业上升为事业。谱写青春新篇章,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愿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陈早璟:祝愿法援越办越好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4级法律硕士,知识产权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理论部副部长。曾获隆天国际知识产权奖学金、中国人民大学学业奖学金、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研究生、优秀团员、法援之星、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毕业生”。目前签约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

在人大学习生活的三年里,我的收获之一就是结实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如今毕业在即,在法援一起答疑、值班、普法、开会的点点滴滴又涌上心头。人大法援是一个特别的社团,它真正的让我们体验到知识的力量,爱心的传递,人生的成长。希望学弟学妹们继续努力加油,也祝愿法援越办越好!

郜丹凤:人大,带不走的只有你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4级法律硕士,环境法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理论部志愿者。曾获中国人民大学一等奖学金,中国人民大学三等奖学金,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研究生。目前签约郑州航空港兴港投资集团管理有限公司。

人大,带不走的只有你!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实践出真知”。法援是一个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了别人的同时也使个人能力得到提升的地方。三年来有法援的陪伴和帮助,感恩于心。愿法援继续发光发热,帮助更多的人!

徐凯:勿以善小而不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4级法律硕士,民商法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理论部志愿者。曾获中国人民大学鱼水奖学金、综合实践一等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三等奖、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奖学金二等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研究生”、法学院“优秀毕业生”等。目前签约证监会北京监管局。

勿以善小而不为,参加法律援助,为法治进程奉献点滴力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只要我们坚持一步一步地走下来,终会取得满意的成果。

——对法援的殷切寄语

应尔寅:以其所学,温暖社会,铸就人大法援新辉煌。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3级本科,法律援助中心第十八届常务副主任。“人大法援作为一个学生社团组织,始终秉持‘以我所学,回报社会’的理念,有效锻炼了人大法援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当事人提供了救济,且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更重要的是人大法援人在聆听当事人的过程中为当事人带去了内心的宽慰。希望人大法援大家庭未来能够继续以其所学,温暖社会,铸就人大法援新辉煌。”

胡天:三年法援人,一生法援情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4级法律硕士,法律援助中心第十八届业务二部部长。“三年前来到人大与法援结缘,让我很幸运地成为了一名人大法援人。回想那些在法援的日子里,我有过因‘学艺不精’不能为当事人很好地解决问题而感到愧疚和自责的经历,也体会过在帮助当事人后受到他们的肯定和感谢的那种自豪感,我更通过一件件的真实的案例了解到了每个人生活的酸甜苦辣。而这一切,都要感谢人大法援。短暂的研究生生活就要结束了,但我对人大法援的感情却会一直珍藏在心中。三年法援人,一生法援情,衷心希望人大法援越办越好!”

王帅为: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4级法律硕士,法律援助中心第十八届业务二部副部长。“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当你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选择了成为法律援助中心的志愿者,我相信你也同样怀揣着对理想的执着和对法律的信仰。希望你不忘初心,勇往直前,用自己的一腔热情,谱写法律援助中心崭新的篇章!祝福你,我的战友!”

罗敖:一味地担心未来不可知的事情只会更让人畏手畏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3级本科生,法律援助中心第十八届业务一部成员。“大学四年可能会经常陷入迷茫、自责与纠结之中。最基本的应对就是开始行动起来。一味地担心未来不可知的事情只会更让人畏手畏脚,不要逃避,五分钟在白纸上信马由缰写出所有问题与对应之策,带着担心自此时此刻求取变化。生活固然充满不确定性,怠惰也时常作祟,但每有所得边际效益就在增长,假以时日收获便多过了困顿。”

李碧霄:感谢法援,感谢法援人,祝福法援,祝福法援人!

中国人民大学2014级法律硕士,法律援助中心第十八届业务一部成员。“距离毕业已不足一月,我们这届法援人即将离开校园,奔赴各地。

犹记得陈经纶中学普法活动中,给整个初二年级的老师和学生普法;

犹记得法律援助值班,解答当事人的问题直到口干舌燥……

这些法援活动切实锻炼了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在后来的求职过程中,不少同届的法援人都说,能解答好法援问题,面试一定没问题!

THE END
1.瞭望·第一学习汲取中华法系深厚思想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是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法治体系,不能被西方错误思潮所误导。 中华法系在治理理念、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深厚思想智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https://shangwuju.tj.gov.cn/tjsswjzz/ztzl/ztzl/zlzhmzgttys/202412/t20241203_6796456.html
2.法律知识大师从小民之手到权威之口的奇妙变身走完这段旅程,我们发现了答案——成为一位真正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知识内容大全”、“跨领域合作”、“实践经验积累”和“自我提升”的人,要比单纯拥有高级学位或多年的工作经验更为珍贵。如果我们愿意去寻找并掌握这些技能,即使没有出生于权威之家,也能轻松驾驭那些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话题,最终获得尊重甚至拥抱由此带https://www.1lhyh3ij.cn/ke-yan-jin-zhan/461249.html
3.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案例分析,是律师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具体案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精神内涵以及实践中的应用技巧。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尝试将所学理论与真实事件相结合,从而提升我的应对问题能力。 四、私募基金与金融监管 除了传统领域,我也对私募基金这一金融产品产生了浓厚兴趣。私募基金是一个高风险、高回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4.新AI辩论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吸收新的社会经验,回应新的现实需求。[1]美国学者庞德提出"社会工程"的法学理念,主张法律要积极回应社会变迁,满足社会利益的需求。[2] 二战后,欧美国家纷纷修改法律,废除种族隔离等不合时宜的制度。这一波法律变革的动力何在?还不就是二战的惨痛经验教训?法律必须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来革故鼎新,https://zhuanlan.zhihu.com/p/691612816
5.为什么霍布斯说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法律都是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并为人们所共同遵守的那些规则、惯例和习俗的成文化。法律不是被“被创造出来的”。法律的生命力体现于被人们遵守和认同而不是法律自身的逻辑化、精密化。霍姆斯在《普通法》开篇就说: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对时代需要的感知,流行的道德和政治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85325731438605028.html
6.法律的生命在于逻辑,也在于经验法律生命的躯体在于逻辑,生命之灵魂则在于经验。法律与伦理、道德、宗教等一样扮演着社会规范的角色,这就决定它必须扎根于社会生活。一旦脱离于社会,偏离社会生活的常规和经验,而势必导致自身定位的高远而难以与社会生活相融。因此,法律的生命在于逻辑,也在于经验。 https://www.ilawpress.com/article/detail?id=384310534024987137
7.“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是罗尔斯的名言。正确C. 电机转速。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参考解析: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是罗尔斯的名言。 AI解析 重新生成最新题目 【单选题】如果将人眼比作照相机的话,则相当于暗盒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依据社会舆论、( )和内心信念,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意识、规https://www.shuashuati.com/ti/a6f21e4e43e243c0aed2addd239d5313.html?fm=bdbc2a874f8df62a58ad2e165e1136d486
8.洞穴奇案范文5篇(全文)2.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 而是经验 霍姆斯在《普通法》开宗明义地表达过:“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 而是经验。”这里的经验指的是法官根据不断变换的现实社会生活, 在遵循先例的前提下, 通过考虑一些政策理由, 而赋予法律新的意义。他认为法律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 而是永远处于发展之中, 与时俱进不断被赋予https://www.99xueshu.com/w/ikeyzc6bjqye.html
9.法学学科的实践性光明日报首先,法学的实践性要求法学教育者应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基础,既是法学理论研究的专家,又应具备法律实务的经验和经历。否则,其法学研究就不会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和有公认的研究成果,法学教学就摆脱不了本本主义,就不能扬弃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其次,应采取一定的方式和形式把实践性贯穿于法学https://www.gmw.cn/01gmrb/2008-08/27/content_828593.htm
10.许前飞: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习近平同志有关法治建设的一系列论述突出体现了这一思想。他指出:“有了法律不能有效实施,那再多法律也是一纸空文,依法治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法治作为治国方略无疑具有观念指引的作用。然而,一张好的法治蓝图如果被束之高阁,蓝图将止于蓝图。只有当我们习惯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解决问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05/id/12929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