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菲力普斯
3)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礼貌的标志。——费尔德
4)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希腊
5)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并非正因他们愿意做出这种行为,而是惟恐自我会成为这种行为的牺牲者。——柏拉图
6)尽量大可能把关于他们的意志的知识散布在人民中间,这就是立法机关的义务。——边沁
7)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
8)法律的基本意图是让公民尽可能的愉悦。——柏拉图(古希腊)《法律篇》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齐,但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达雷尔
11)风俗能够造就法律,也能够废除法律。——塞·约翰逊
12)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正因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正因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13)律者,因此定分止争也。——管子(战国)《管子·七臣七主》
14)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容忽视的。——爱献生
15)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克
16)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17)举证职责之所在,即败诉之所在。——法谚
18)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20)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战国)《韩非子·守道》
1)在一切能够理解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英)《政府论》
2)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就应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
3)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愉悦的话,那么法律作为一件无用之物自我就会消灭。——洛克
4)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强森
5)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苏轼(宋)《策别安万民六》
6)在暴力的喧嚣声中,法律的声音显得太微弱。——马略
7)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8)法律所传达的是一种超越暴力,超越权利的声音,它所划定的权利边界虽然无形,却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心灵之中。——著名的法律学者
9)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咱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咱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咱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
10)车轻道近,则鞭策不用;鞭策之所用,道远任重也。刑罚者,民之鞭策也。——尸佼(战国)《尸子》
11)如果咱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神灵,而不是殚精竭虑将神灵揉进宪法,总体上来说,法律就会更好。——马克·吐温
12)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西塞罗
13)法令因此导民也,刑罚因此禁奸也。——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
14)法律只但是是咱们意志的记录。——卢梭(法)《社会契约论》
15)法律的性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霍姆斯(美)《普通法》
16)法律不可能给每个人以方便,如果它有益于全体和大多数人,咱们就该满足了。——李维
17)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坚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就应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陈弘毅
18)国因法律而昌,法律因人而贵。——日莲(日)《立正安国论》
19)法律的效力是以它所引起的爱戴和尊重为转移的,而这种爱戴和尊重是以内心感到法律公正和合理为转移的。——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20)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1)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唐)《砥石赋》
2)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哈耶克
3)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傅玄(晋)《傅子·法刑》
4)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
5)人民就应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了城墙而战斗一样。——赫拉克利特
7)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庞德
8)大海和陆地服从宇宙,而人类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辖。——西塞罗(古希腊)《法律篇》
9)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毕达哥拉斯
10)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萨维尼
11)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因此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马基雅弗利
12)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自由发挥自我的才能,而不是为了束缚他的才能。——罗伯斯庇尔
13)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安提戈捏
15)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者做什么事都横行霸道。——奥维德
16)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爱。——英国
17)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强制,一部分靠榜样的效力。——格老秀斯(荷)
18)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迅速累聚,进而变成法律。——朱尼厄斯
19)法者,天下之仪也。因此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管子(战国)《管子·禁藏》
20)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宋)《河南府进士策问三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