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会客厅丨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地方立法质量

大河网讯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才能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

如何提高地方立法质量?1月12日,河南省政协《委员会客厅》节目邀请到省政协委员、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民族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民进三门峡市总支部副主委杨峰做客演播间,带我们走近地方立法,理解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主持人:杨委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地方立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立法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嘉宾:地方立法的功能定位是立法的细化与补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在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问题,我国立法工作的重心转向了提高立法质量。有两种路线:一种路线是吸收整合路线,即为了增强法律法规的体系性、完备性和稳定性,对先前零散化制定的法律法规加以吸收与整合,从而形成较为综合的法律形式。比较典型的做法为法典化,如《民法典》。但是吸收整合路线侧重从宏观层面对既有立法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很难兼顾具体、细微的立法事项。对此种缺陷的弥补依赖于另外一条路线,即细化补充路线,该路线侧重从微观层面对法律规定较为模糊、抽象的地方进行细化,对其存在的漏洞加以堵塞,以此增强法律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地方立法承担着这种细化与补充功能。

主持人:正如我们开头所说,提高立法质量,必须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您能介绍一下,如何在地方立法工作中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嘉宾:新修订立法法在“总则”中系统规定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三项原则。第5条规定依法立法原则:“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第6条规定民主立法原则:“立法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第7条规定科学立法原则:“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三个原则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科学立法是核心要求,在认识论方法论上为立法工作提供指导,关键在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确保实现高质量立法。民主立法是根本属性,立法决策和立法内容要实事求是,符合人民群众需求和客观实际,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依法立法是前提保障,立法必须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进行,其内容必须合宪合法且相互贯通不相抵触。

科学立法。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以及相应的法律程序机制和奖惩措施,法律规范要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就地方立法而言,地方立法是对上位法的细化和补充,科学立法要求法律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法律贵在管用、可行。一要增强法律的系统性,确保法律体系内部不同法律、不同规范之间协调统一、有机衔接、相互配套,避免法律之间发生冲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二要增强法律的针对性,深入了解客观需求,抓住急需解决、通过立法又可以解决的问题,做到“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对法律进行细化和补充,做到小切口立法,不做大而全。三要增强法律的有效性,聚焦社会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规范要求,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四要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努力做到法律条文能具体的尽量具体、该明确的必须明确,便于遵守,利于执行,但不能大段照抄上位法,对于上位法已有的内容不再重复。

民主立法。民主立法的基本要求是以民为本、立法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使法律充分体现人民意志。

一是立法应当体现人民意志,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我国法律必须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得到落实、不受侵犯。要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使立法更好地体现民情、汇聚民意、集中民智,平衡好社会各方利益,确保法律规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志。在实施途径上,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显著制度优势;在核心内容上,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更好维护人民的利益,显著增进人民福祉;在法律程序上,坚持立法公开,健全民意征集和采纳机制,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二是立法应当坚持群众路线。立法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体现和发展。只有实行坚持群众路线的民主立法,才有可能做到科学正确,才有可能确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和共同意志。

三是应当坚持开门立法。人民群众不是法律法规、规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立法真正的主人翁和积极参与者。立法工作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倾听群众意见。人民群众通过参加有关立法的调查会、讨论会,或通过媒体及各种社会组织,直接发表立法意见。各个立法主体在立法前,都要充分发扬民主,采取书面发函及举办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立法调研论证,确定立法项目;立法中,法律草案要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求取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充分协商,集思广益;立法后,对立法质量和实效要进行评估,有关问题要及时修正。立法机构在社区、农村、企事业单位设立了许多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基地),方便老百姓主动参与立法,极大提升了法治建设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一是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地方立法不和上位法相抵触。2023年立法法修改,将“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扩展为“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丰富了依法立法原则的内涵,拓展了对立法进行合宪性审查的解释空间。依宪立法就是要维护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法律权威,一切法律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

二是地方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立法权限法定即指立法的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公布权、监督权的获得和行使都要由法律明确规定。一切立法活动都应当有一定的程序,而且这类程序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确立完善的立法程序有助于民众参与立法过程,增加立法的民主性。

三是地方立法不得随意减损公民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立法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在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主持人/杨智文字整理/刘杨视频/李彤)

THE END
1.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怎样开展立法工作的?立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要的经常性的工作。我国在立法工作中始终注意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以宪法为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在制定法律时,严格按照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努力使制定的法律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整http://www.sipac.gov.cn/yqrdzx/zskrdzs/202412/547d1c4ac66641418a4c67f77411d9b6.shtml
2.新时代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价值意蕴理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这是立法认识论的一次巨大跃迁,也是对立法理论一次非常重要的丰富和发展。第一个创新和突破是在重申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依法立法并列为立法三大基本原则,并分别对应修订后《立法法》的第六条、第五条、第四条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531/c40531-30024818.html
3.坚持科学立法的重要原则坚持科学立法的重要原则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推进科学立法”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立法工作重要论述的集中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在多个场合多次对“科学立法”作出重要论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http://e.mzyfz.com/paper/2214/paper_59313_12187.html
4.依法立法原则的法理阐释——基于法教义学的立场依法立法原则的法理阐释——基于法教义学的立场 赵一单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依法立法”作为一项新的立法基本原则。学界对该项原则的现有认知仍局限在立法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的层面,将其限缩成了“依《立法法》立法”。依法立法的价值内涵体现了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36/12207.htm
5.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新论断,在重申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基础上,创造性地将依法立法,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并列为立法三大基本原则。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增强立http://e.mzyfz.org.cn/paper/2209/paper_59169_12163.html
6.行政立法的原则有哪些?律师普法(一)依法立法原则依法立法原则包括法律优先原则与法律保留原则。 1、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优先,又称法律优越或法律优位,是指行政行为应当受现行法律的约束,不得实施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表现在行政立法上,就要求行政立法不得同现行法律相抵触。因为法律优先仅仅要求行政行为不抵触法律即可,并不要求所有的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https://www.110ask.com/tuwen/18427942455205020215.html
7.公平公开原则,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表达()的习题:我国立法贯穿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表达( )的共同意志和诉求 本站收集整理了大量习题及答案,请使用站内查询查找 标准答案:人民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姓名 性别 男女 生日 上一篇:【习题】从2020年4月1日起,地面气象观测( )改革将从https://m.rwtext.com/77275.html
8.立法原则(精选十篇)立法原则 篇1 自199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以来, 特别是2006 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 ( 以下简称《意见》) 出台以来,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 政策落实不到位、难以持续发展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因为按照《意见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zzclj3n.html
9.法律好书推荐《法理学第二版大学生法律专业马工程法学教材高等第十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立法和法律体系 361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指导原则 361 一、党领导立法 361 二、科学立法 362 三、民主立法 363 四、依法立法 364 第二节 中国的立法体制 365 一、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 365 二、立法权限的划分 368 https://www.jianshu.com/p/fd5fdbc1f768
10.依法推进区域协同立法理论开展区域协同立法,需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尊重自愿,严格坚持三项基本原则。 坚持法制统一原则。一方面,区域协同立的法不能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相抵触,对法律、行政法规中的一些具体规定作出改变,必须取得国家的认可;另一方面,区域协同立法须符合宪法、立法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地方立法权限,对有些法律保留的事项,只有https://www.workercn.cn/c/2022-05-30/6898151.shtml
11.董开军:贯彻落实民事商事审判六个原则产权保护制度主要通过民商立法构建;而落实依法保护产权原则,民商司法责无旁贷。在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中,用好这个原则:一要依法,二要全面。依法,是首要的一条。作为成文法国家,法官是法律的臣仆,依法办案已成为法官们本能的价值认知。我国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已经从制度层面对各类产权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6/04/id/18403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