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打通司法公正“最后一公里”

如果法院判决得不到有效执行,司法公正和权威就难以彰显。如何破解执行难、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一直以来都是人民群众广泛关切、司法机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执行难”三个字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人民法院满怀勇气与担当,踏上了攻坚执行难的征程。

读史鉴兴衰,难忘峥嵘。

设立专门机构,增强内部管理,改进工作方法……人民法院不断从改革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一路攻坚克难,努力为人民群众打通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接力马嘶鸣,捷报声声。

三十载栉风沐雨,人民法院坚持问题导向,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破藩篱、克难关,执行攻坚不断向纵深推进。

谋全局,铸根基:

艰难摸索破除执行干预,革新方法缓解执行难,“强制执行”走向“自觉履行”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单位和个人基于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干预、妨碍执行,成为执行工作的巨大阻力。

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全国法院工作会议进行专门讨论,强调了要加强执行力量,在必要时强制执行,大力扭转执行难的局面。

接下来的十年间,人民法院从“刀刃向内”起,首先试行内部改革,提升法院自身的执行工作力量,同时探索改进执行方法,精准攻坚,强化执行管理,不断提高队伍战斗力。

夯基础,立标杆,促革新。

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专门执行机构,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普遍设立执行庭,夯实执行队伍基础;

1998年,开展执行体制改革,建立高级人民法院对辖区内执行工作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体制,跨地区案件实行委托执行和提级执行,抵制各种干扰;

同时,人民法院还积极探索被执行人财产审计等措施,改进执行方式,缓解执行难……

经年耕耘,终有所成。1998年至2003年的五年间,人民法院执结诉讼案件、行政机关申请执行的非诉讼案件以及仲裁裁决等案件共1226万件,比前五年上升83%;执结标的总金额13477亿元,增长4倍,改革成效显著。

随着执行工作体制机制内部改革的顺利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开始将执行工作重点转移到监督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加大执行协调工作力度上,积极推动国家执行联动机制建设。

经过不懈努力,截至2008年,当事人自动履行率比前五年提高3.63个百分点,强制执行案件1080万件,同比下降11.91%;执行标的金额17276.2亿元,增长28.19%。

绘蓝图,谱新章:

插上信息化“翅膀”,创新体制机制攻坚执行难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法治的呼声更强,对执行工作的期盼也更深。

这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难关。

面对千头万绪的执行问题,人民法院拿出“敢啃硬骨头”的决心,乘着信息化建设的东风,用数据联通“筋脉”,以执行信息化改变传统的执行管理模式、执行查控模式、财产变现模式,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势必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

找不到人和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与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16家单位和3903家银行联网,建立“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可以查询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的不动产、存款、金融理财产品等16类25项信息,提供足不出户查遍全国财产的查询平台。

截至2018年9月,全国法院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为5746.21万案件提供查询冻结服务,共冻结资金2991.53亿元。

人民法院用信息织就“天网”,让人找得到,财产查得出。

查到财产无法变现?

最高人民法院确立以网络拍卖为原则、传统拍卖为例外的司法拍卖新模式,在全国法院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成交率、溢价率成倍增长,流拍率、降价率、拍卖成本明显下降,有效祛除权力寻租空间,斩断不法利益链条,实现拍卖环节违纪违法“零投诉”。

目前,全面实行网拍的法院覆盖率达到92.53%,全国法院网络拍卖74万余次,成交22万余件,成交额5014亿元,标的物成交率73.13%,溢价率66.24%,为当事人节约佣金152亿元。

2018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若干问题的规定》,提高了财产处置效率,规范了人民法院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

以合理价格处理执行财物,提高财产处置效率,把冻结财产变成执行款。

我们看到,一项项新制度落地生根,改革的红利不断释放。全国法院沿着最高人民法院绘制的“路线图”,一步一个脚印,将蓝图变为现实,扎扎实实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执行道路,破解执行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构体系,迎未来:

让制度长出“尖牙利齿”,努力探索中国特色执行道路,为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添砖加瓦

人民期盼的,就是改革要做的。

对于执行工作,就是要让当事人真正把执行款揣进口袋里。

人民法院全面推进执行信息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化执行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改革,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刀刃向内”,全力实现“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的目标。

至精至诚,必见其功。2016年至2018年9月,全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884万件,执结1693.8万件(含终本案件),执行到位金额4.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120%和76%。

截至2018年9月30日,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211万例,322万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履行了义务。

人民法院通过制度设计的一系列创新,进一步健全了不敢逃债、不能逃债、不愿逃债的制度体系,积极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执行不再难的风气。

风雨40年初心不改,执行改革生生不息。随着“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体系正在探索中逐步形成,并将作为执行工作道路建设不断巩固发展。从破解执行难,到让执行不再难,人民法院用执行的“利剑”坚决守护司法权威和法律尊严,让司法公正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THE END
1.习近平法治思想专栏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二十二)要推进业务工作的专业化,遵循法治规律,恪守法治原则,树立专业精神,不断提升工作方法手段的专业程度和技术含量,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行动力、战斗力,以专业水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专业化还需要立法、执法、司法工作者不断提升法治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法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EyMjg4MQ==&mid=2649570230&idx=7&sn=3573a0d8722d291bbd40cfbae17cd4ab&chksm=87728b57d7bab9e5cea3ef58ffa4695a4ffa1074250a786fd21a7cb2464420cd5101974c74b0&scene=27
2.以法治力量引领社会风尚我们要加快推进审判理念更新,树立正确的司法裁判思维,努力实现案件审判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更好发挥司法裁判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中的规则导向和价值引领功能。一是在程序上,树立避免程序空转的理念。人民群众到法院打官司,是希望通过公正裁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案件衍生、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84708.shtml
3.法律的生命力在于立法,法律的权威在未知湖北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立法,法律的权威在由湖北事业单位考试提供同步湖北人事考试。更多关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试题,湖北事业单位试题资料的内容,请关注湖北事业单位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咨询电话:027-87870401。湖北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点击 (判断题)法律的生命力在于立法,法律的权威在于立法。( ) https://hb.huatu.com/sydw/1837622.html
4.杨建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认了“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这一命题。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看似简单,实则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这里的“生命力”应当包含发展的能力,也是指发展的状态。具体而言,应当从如下9个方面来理解。 https://weibo.com/p/1001603808984522991743
5.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判断题)。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判断题)。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e308f3cf8c614fe2be0efb299622bca9.html?fm=bdbdsce69088bd486bb9bd6a248e6aa059357
6.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领航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才能挑起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重任? 2014年年初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及一件往事,语重心长。 上世纪80年代,海南省东方市公安局天安派出所原所长吴春忠不徇私情,亲手将涉嫌违法犯罪的https://www.xytv.cn/h5/pages/article/detail?id=23856
7.司法视角下的正义公正和公平在公正方面对法官而言是法官独立、法官中立、法官权威和司法约束,对程序而言是重视程序、司法公开、实行对抗制等内容;公平又反映在诉讼双方权利对等、有效参与原则和效率原则三个方面。这些具体要求是公正和公平的细化,但又将作为抽象原则指导着司法具体制度和程序的设计和完善。https://www.lawtime.cn/info/lunwen/falixue/2006102642121.html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世界上正视和相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多了起来,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https://www.wbc.edu.cn/plus/view.php?aid=3116
9.最全入党积极分子考试题库及答案篇129、 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什么?(A) A实施 B规范 C教育 D惩罚 30、 什么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C)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面守法 31、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C) A建立依法治国和以德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https://www.jianshu.com/p/921887cb1e54
10.要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对此,下列相A.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立法是法治的龙头环节 B.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权威也在于实施 C.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第一道防线 D.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正确答案: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立法是法治的龙头环节;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权威也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d4ff77228101449ba8a7d9d1117bb66a
11.民主与法制杂志电子版只有执法者严格实施法律,法律才能产生实际效力,生成现实的法律秩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http://e.mzyfz.com/mag/paper_50983_26598.html
12.“两学一做”知识竞赛活动基本知识复习题及答案之二(共904题)72.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什么?答: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92页)73.什么是法治的生命线?答:公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94页)74.什么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答:公正司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https://www.wm114.cn/wen/181/360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