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磁辐射安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我国的HJ/T24-1998标准规定暴露磁感应强度的安全值为1高斯(即1Gs=1000mGs=100μT,微特斯拉)。1995年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NCRP)提出电磁场暴露导则,在居民区的工频磁感应强度安全标准为2mGs(即0.2μT,微特斯拉)。两者相差
500倍。
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生物反应与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功率、距离有关。各标准都规定,对辐射空间某一点处(称为观测点)所接受到的辐射量,分别以磁感应强度、电场强度或辐射功率密度来表示。
对工频辐射的计算,按习惯以磁感应强度表示,对高频辐射则以辐射功率密度表示。以电力高压输电线而论,大电流载流导线在其周围空间形成了一个高交变工频电磁场,存在一定的电磁辐射。距辐射源多远才是安全的呢?以往的资料大都侧重于实测结果的分析,或是偏向于问题的定性阐述,这不足以认识问题的内涵,也缺乏可操作性。
因此,有必要加以定量阐述。该文定量地计算靠近高压输电线对人体受到电磁辐射污染的影响。
然而,高压输电线的运行情况复杂多样,要准确的定量描述是十分困难的。该文以典型的三相对称(无中线)系统只考虑磁场的运行条件,并基于电磁场辐射理论推导出计算公式。为了分析电磁辐射的影响,可以将电磁振荡辐射看成是由一个称为偶极子(电偶极子、磁偶极子)的辐射源产生,并将振荡向周围空间辐射传播。偶极子是由两个小金属球以长l的导线连接起来而构成。在离辐射源距离为r处看,把辐射源看成是有交变电矩的偶极子。将辐射空间分为:近区、中间区、远区。该文研究的是工频电磁场,只关心近区。首先进行计算公式的推导,然后结合实际例子说明公式的应用。
1公式的推导
对于三相对称输电系统,我们关心的是三相电流在观测点处产生的电磁辐射剂量大小,因而可用电流的有效值来讨论。当加入的相电压相等时,相电流也相等。这样,三相输电线电流产生的电磁辐射量等效于单相线电流产生电磁辐射的三倍。从而可把三相输电线系统作为单相输电线系统处理。
基于电磁场理论的安培定律公式的推导。电流的磁场具有漩涡的特征,亦即电流磁场是有旋度的,因而磁场的磁位不能用标量位函数,而必须用向量位函数来表达。如图1所示。
设流过长度为dl的一段无限小的导体的电流i,idl称为电流元(即辐射源)。设i为不变恒流,则电流元在距离为r的空间某点处的向量磁位参照安培定律,用微分形式可表为
式中,A为观测点处的向量磁位,单位Gsm(高斯米);r为辐射源到观测点的距离,单位m;dl单位m;i为电流,单位A(安)。μ0为磁导率,在不同的单位制中有不同的值。该文所用单位制情况下μ0=4π×10-3Gsm/A(高斯米/安),Gs是磁感应强度单位,4π×10-3是单位制换算
系数。
观测点处的磁感应强度dB是该处的dA的旋度,旋度用算符rot表示
即
旋度可以在笛卡尔坐标(l-r)上计算。可以求得
上式右端有两项,因所论问题r较小,忽略r/c,是近区。第一项应大于第二项。
容易证明
最后得微分型计算公式
2公式应用
某幢宿舍楼高七层,观测点为楼顶,顶楼与三相110kV高压输电线垂直距离s=20m。各相电流100A,等效相电流3×100=300A。可将长输电线视为无限长,即求由无限多个偶极子在观测点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之和。此时(4)式中的l、r、θ均为变量。dl应沿此长度积分。因B常取高斯制单位,而i、r常取MKS制的安培、米单位。两者不能在同一公式运算,现将MKS制转换为高斯制。它们的关系是:0.1[高斯电流单位]=1A。当电流以安培给出,应将安培值除以10后代
即得楼顶观测点的磁感应强度为:
对照国家给出的安全限值标准为1000mGs,可见结果比国标低得多。本例中,人体是安全的。
若以国家标准代入,可计算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安全距离为6cm。这是大多数住宅都能满足的距离。
3结语
磁辐射量大小与高压输电线对观测点的垂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相电流大小成正比。视不同情况运用本公式可得出相应结论。
不对称三相输电线系统,可用导线换位法转换成对称系统,文中公式同样适用。用文中公式(4)的第二项,还可对高频电磁辐射(远区)进行计算。通常人体住在房屋中,房壁中的功率损耗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工频时电磁辐射衰减很小,一般只衰减2~3dB,因而房屋对人体的防护作用不大。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微波辐射屏蔽防护
1电磁辐射概述
2电磁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2.1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危害
高压线、变电站、无限通信发射系统等设施大量的向环境中发射电磁辐射或产生电磁场,使环境中的电磁辐射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产生了电磁环境保护问题。工厂中更多、更强的电气和电子设备不断地输送或者消耗着几十到数百万千瓦的电能,伴随着极强的工频厂、强低频谐波场,以及各种低频脉冲场。
2.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科学家已经发现人体暴露在强电磁场中会出现一些有害效应,其中包括白内障、体温调节响应的过荷、热损伤、行为形式的改变、痉挛和耐久力下降。并把电磁辐射引起的危害按机理分为两大类: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3电磁辐射对环境污染的现状
4应对电磁辐射的措施
4.2对电磁辐射进行屏蔽与接地防护
4.3吸收防护
吸收的目的是降低电磁辐射的强度,是利用特殊的吸收材料将地磁辐射中的微波吸收掉,从而减少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吸收材料的防护一般用在微波设备的调试上,吸收材料一般在塑料、橡胶、陶瓷等材料中加入适量铁粉、石墨、木炭与水调制而成。这样微波在调试时,在场源附近就能将辐射能量大幅度衰减下来,避免了较大范围空间的污染。
4.4加强对电磁辐射知识的普及力度
5结语
综上,生活当中电磁波的辐射越来越严重,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周围环境都构成了较强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对电磁波辐射的研究,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从而减少电磁波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林慧婵,宋占泽,房俊旭,于兆丽.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与防治[J].科协论坛,2007.6.
[2]邱秋.我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3.
什么是电磁辐射?
在了解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何为电磁辐射。从物理学角度来看,任何带电体周围都存在着电场,周期变化的电场就会产生周期变化的磁场,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了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就叫作电磁辐射。如:手机、电脑、各种家用电器、输配电线的周围都存在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按其辐射源可分为天然电磁辐射和人工电磁辐射两大类。天然电磁辐射是由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最常见的是雷电。天然电磁辐射严重时,能引起动物的神经系统紊乱,如某种鸟类的群体撞墙等。人为电磁辐射主要有脉冲放电、工频交变电磁场和射频电磁辐射,能产生这类辐射的辐射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
电磁辐射的强度
电磁辐射其实是一种能量,它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能量的强弱,用来表量其强度大小的单位主要有:
1.功率:辐射功率越大,辐射出来的电、磁场强度越大,反之则小,单位是瓦(W)。
3.电场强度:用来表示空间各处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距离带电体近的地方电场强,远的地方电场弱。电场强度的单位是伏/米(V/m)。
4.磁感应强度:表示单位体积/面积里的磁通量,用于描述磁场的能量的强度,单位是特斯拉(T)或高斯(Gs)。
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标准
人体所处环境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或产生累积效应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伤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电磁辐射对人体都有危害呢?我们如何衡量一种电磁辐射对人体是否有危害呢?一般来讲,长波对人体的影响较弱,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对人体影响越大,微波的影响最为突出。电视、电脑等电器产品所发出的电磁波属于超短波,微波炉、手机等在使用时所发射的电磁波属于微波范畴。
国际上,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的安全标准用SAR来表示,它的中文意思是“比吸收率”,作为人体组织对能量吸收的度量单位,反映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程度。SAR定义为生物体每单位质量所吸收的电磁辐射功率,即吸收计量率,单位是瓦/千克(W/kg)。目前通用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欧洲使用的2W/kg,另一个是美国使用的1.6W/kg。
我国《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采用电场强度伏/米(V/m)和功率密度瓦/平方米(W/m2)或微瓦/平方厘米(μW/cm2)为单位,适用于一切人群经常居住和活动场所的环境电磁辐射,不包括职业辐射和射频、微波治疗需要的辐射。在这个标准中,对微波电磁辐射,以功率密度μW/cm2作为计量单位。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一级标准: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均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其标准限值为:在长、中、短波波段,电场强度应小于10V/m;在超短波波段,电场强度应小于5V/m;在微波波段,其辐射功率密度应小于10μW/cm2。各种发射天线,在其居民覆盖区内,必须符合“一级标准”的要求。二级标准:中间区。容许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小于40μW/cm2,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域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但不许建造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和疗养院等。已建造的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超过二级标准的地区,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公共设施。
我国至今没有出台磁感应强度的正式标准。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协会和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电磁场的安全强度是0.2~0.4微特斯拉(μT)(这是24小时接触电脑时的电磁场安全界限),低于此强度对人体没有危害。瑞典国家工业与技术发展委员会得出如下结论:15岁以下儿童如果暴露在平均磁感应强度大于0.2微特斯拉的环境中,则患白血病的概率为其他儿童的2.7倍以上;若磁感应强度大于0.3微特斯拉,则为3.8倍。
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后,会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导致头痛、失眠、记忆衰退、血压升高或下降、心脏出现界限性异常等症状。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虽普遍存在,但是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年龄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即使在超标环境下,也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得病,因此大可不必对电磁辐射“草木皆兵”。当然,对老人、儿童、孕妇或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对电磁辐射敏感人群及长期在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采取防护措施。
常用电器产品对人体的危害
我们身边常用的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究竟会不会给人体带来很大危害呢?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
电脑对人体的危害
随着电脑的大量普及,我们已经习惯于每天打开电脑,上网、工作、游戏、听音乐。电脑的融入,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但是电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在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常见的电脑及配件电磁辐射比较,如表1: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辐射值最大的是低音炮音箱,因此建议大家远离该设备0.5米使用。其次是无线键盘和无线鼠标,建议大家选用普通键盘和鼠标。最后是机箱和CRT显示器,机箱方面建议大家尽量选择通过3C认证的机箱来减小电磁辐射;而CRT显示器逐步就会淘汰,建议更换液晶显示器。
家用电器对人体的辐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家电产品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不过人们在享受高质量生活的同时,各种各样的家电产品也会带来不同的辐射危害。
常见电器电磁辐射比较,如表2:
通信基站对人体的电磁辐射
高压电缆对人体的电磁辐射
[关键词]电磁辐射风险量SAR日常照射
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和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微波炉、收音机、电视机以及手机等家用电器工作时,会产生各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充斥空间,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人体,造成污染。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为电磁能量迅速增长,电磁辐射已成为21世纪的主要污染源。由于目前国内的电测辐射标准还不完善,各方面关于电磁辐射的研究并不多见,仅在97年时出台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保护法》中第二十四条进行了规定,我们对于电磁辐射的评估并没有特别科学明晰的方法。
1、问卷调查概况
本次问卷调查的发放范围为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大学城的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科技学院三所高校。问卷的天蝎回收是通过委托专业问卷调查网站以及笔者本人现场现场发放回收实施开展,问卷开篇的指导语对电磁辐射对人体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本研究对评估大学生群体电测辐射风险量的意义进行了充分的阐述,最后完成有效问卷117份,有效率91%。参与本次调研的人群皆属于在校大学生群体,人群样本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1,调研结果具有准确可靠性。
2、问卷调查结果
2.1大学生日常电磁辐射风险要素
3、电磁辐射风险设备设施实验测试结果
4、大学生日常电磁辐射风险量评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第1、3条.国家环保局,1988.
[2]HJ/T10.2-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S].
[3]HJ/T10.3-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S].
[4]VermeerenG.JosephW,OlivierCetal.Statisticalmultipathexposureofahumaninarealisticelectromagneticenvironment[J].HealthPhy,2008,94(4):345-354.
[5]杨红萍.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J].科技信息,2007,6(33):47-87.
[6]石伟力.电磁辐射的危害及其防护探析[J].环保与节能,2012,8
关键词:环境污染电磁辐射电磁环境监测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等各种高科技电气设备的增加,各种无线电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广泛起来,卫星导航、电台、手机等的应用进入到千家万户,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电磁辐射方面的污染,长期使用这些设备会造成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带来很多问题,因此,电磁辐射已经成为当今的四大公害之一。
1电磁环境及电磁辐射源
1.1电力系统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进入千家万户,而由于电荷作用的影响,电网的发展速度也很快,高压电路和一些无线的电磁波日益增多,这些增多的电气设备直接造成了我们生活的环境成为了电磁辐射环境,在生活的时候,会给临近地区产生严重的影响。
1.2广播、电视发射系统
1.3移动通信系统
手机的普遍使用带来了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而这种移动通信基站是一个很强的辐射源,而且为了防止周围的干扰,辐射的高度在逐渐减低,上网的系统也逐渐增强,因此,各种的分布使得电磁辐射的范围更大,给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1.4交通运输系统
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迅速,但很多的交通运输系统也带来了辐射的威胁,特别是一些无轨电车和地铁进入我们的生活,更多的电磁辐射被制造出来,我们的生活已经成为一个很强的辐射范围,在这种范围下,人们的精神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1.5工业、医疗科研高频设备
除了以上几种辐射源之外,在医院和工业场所的辐射源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医院里的x光具有很强的辐射,而一些工厂里的先进设备对人的身体会有很大的影响。
2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众所周知,城市中这些污染源会给健康带来危害,但由于这些污染源具有很强的作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即使会产生更多的化学和物理作用,也要保留部分功能,而唯一可以采取的办法是进行改造工程,使其的辐射点降低,从而提升安全系数。
2.1对无线电信号和通信系统的干扰
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机产生的电磁干扰,可使附近的通信、广播、雷达导航、电视接收机的信噪迅速下降而无法工作。另外,雷电电磁脉冲每年都要酿成火灾、通信中断、电器设备毁坏等一些严重后果。
2.2对武器装备的危害
军事上所用的无线电发射机和雷达能产生很强的电磁辐射场。这种辐射场能引起武器装备系统中的灵敏电子引爆装置提前启动,对制导导弹会偏离飞行弹道。国内外都发生过飞机偏航、坠毁或意外投弹的事故,而这些都是由于机载电子设备的干扰而引起。
2.3对计算机系统潜在的危害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广泛,计算机系统已成为信息系统的重要存储库。但计算机在运行中会产生微弱的电磁辐射,如果这很小的泄漏被高灵敏度的接收系统接收,就会造成不可想象的极大损失。
2.4对人体的危害
大量文献表明,低频电磁场可以明显影响人的植物神经功能,使其发生紊乱,表现为疲劳、神经衰弱、忧郁等症状;高频辐射对人体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和以交感神经疲乏、紧张为主的植物神经紧张失调的主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头昏脑胀、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临床症状等。[2]
3电磁辐射污染的主要防护措施
电磁污染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空间直接辐射,二是借助电磁耦合线路传导。环境而言,防辐射重点是空间隔离方式,主要是将电磁辐射的强度减小或是降低到一定的范围之内,目前,对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防护措施:屏蔽辐射源、吸收防护、射频接地、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3]
3.1屏蔽辐射源
采取各种措施,降电磁波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主要是利用屏蔽材料对电磁波进行反射与吸收,使传递到屏蔽材料上的电磁波一部分被反射,又有一部分被屏蔽材料吸收,让能透过屏蔽体的电磁强度大幅衰减,从而减少对人以及环境的损害。
3.2吸收防护
利用某些物质构成电磁波的吸收部件,分为谐振吸收部件和匹配性吸收部件。
3.3射频接地
将屏蔽体或屏蔽部件内由于感应生成的射频电流迅速导入大地,使屏蔽体不致成为射频的二次辐射源,以保证高频率的屏蔽作用,达到安全并实用的目的。
3.4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国家要制定并执行电磁辐射安全标准,对产生电磁波的工业设备产品提出严格的设计指标,要尽量减少电磁设备外漏情况,为防护电磁辐射提供良好条件;加强城市规划,实行区域控制,工业隔离布局,使电磁辐射源远离居民区;同时加强设备管理以及环境的整治。
4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电磁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大,而随着更多现金技术的产生,我国的电磁环境会变得更加复杂,为了更好地进行无线沟通,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加强电磁辐射污染的保护,做好其治理和检测工程,应该成为人们生活的共识,需要高度重视。
[1]赵玉峰.环境电磁工程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摘要:电磁辐射;危害;防护
1电磁辐射及其污染
1.1电磁辐射的定义电磁辐射的定义
一般情况下,电磁辐射通常是指被定义为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
。电磁波有不同频率,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电磁波传播的能量量子即光子的能量与电磁波的频率成正比,γ射线、X射线频率很高,其光子能量也很高,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够使原子电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影响主要是以电离辐射的形式。所以将γ射线、X射线归类到核辐射(电离辐射),我们通常所说的电磁辐射应当是指可见光频段及以下的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不能够直接使物质发生电离。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规定的适用频率范围为100kHz~300GHz。国标《电磁兼容术语》GBT4365中也注释“也可将电磁感应引申包括在电磁辐射中”,所以在环境保护中有时也将高压输变电产生等电磁环境污染也纳入电磁辐射中,但其本质上并不是能量以已电磁波形式传播的电磁辐射环境。
1.2电磁辐射辐射污染
1.3电磁辐射危害
电磁辐射对人的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3种:
(1)对生物的热效应危害
主要是对生命体的蛋白质和水分子等电解质在变化的电磁场随变化的电磁场组织振动产生热量,原理与微波炉加热一样。对热效应的科学研究已经取得定量结果。
(2)对生物的非热效应危害。
如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影响等。对非热效应的研究目前还只是定性的结果。
(3)对电子电器设备的干扰、损坏。
对于50Hz的工频高压输变电系统,能量要以电磁波形式以光速传播,其波长将达到几千公里,远超过一般的输变电线路长度,难以形成有效的辐射系统,所以其电磁环境影响主要不是电磁辐射,而是高压准静电场和磁场以及放电产生的无线电干扰。我国《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不将电压在100千伏以下的送、变电系统和电流100安培以下的工频系统列入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
1.4常见电磁辐射源
(1)(1)日常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存在电场、磁场变化的系统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家庭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常用家用电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除了专门产生电磁辐射或者以电磁辐射为工作机理的电器设备外,其他设备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电磁辐射是可以忽略的。日常家庭生活接触到的电磁辐射源主要任何电器只要通上电流就有电磁辐射,大到空调、电视机、电脑、为微波炉、加湿器,小到吹风机、手机、无线网络系统等,像空调、电风扇等设备是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电磁辐射的、充电器,甚至接线板都会产生电磁辐射,但各种电器产生的辐射量不尽相同。依照《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等国家标准要求的实测方法,采用EMR-300辐射测量仪,在屏蔽的条件下,检测出被测物品在最大输出功率状态下的电磁辐射量如表1所示。
(2)强主要的电磁辐射系统行业
IT:大量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不断的向四周发射大量电磁波;雷达系统;广电:广播、电视台站的微波发射和接受系统大量的产生电磁波塔台;电信:为手机、小灵通及笔记本服务的移动通讯基站等无线通讯系统也会产生强大的电磁辐射;电力:高压输电线路、变电站、发电厂以及其他电力设施周围也会产生强大的电磁辐射;医疗:各种医疗、科研、卫生和工业生产使用的高频、超短波、微波理疗设备,如工业高频感应炉等及各类频谱仪都会产生大量的电磁污染。;交通:民航、铁路以及远洋运输等行业动力设备,信号接收设备也会生产大量的电磁污染;科研:很多实验设备装置在试用过程中会发射能量惊人的电磁波。
2电磁辐射的危害
(1)影响生物组织
扰乱人体的自然生理节律。电磁波可扰乱人体的自然生理节律,引起头痛、失眠、健忘等神经衰弱症状;电磁波还能使人体热调节系统失调,从而导致心率加快、呼吸障碍,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电磁波具有穿透力,故不仅作用于体表,还可殃及深层组织和器官,往往人体还未感到体表组织疼痛,深层组织或器官已受到损伤。
干扰生物体的免疫功能。电磁波能干扰生物体的免疫功能,助长癌细胞生长,使癌症发病率增高。研究表明:电磁波与癌症,尤其是脑痛和儿童白血病有一定联系。
影响动物生殖系统的功能。电磁波也能抑制动物生殖细胞的发育,影响其生殖系统的功能。研究表明,功率密度为30~40Mv/cm2的微波照射对小白鼠生殖细胞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发育迟缓,曲细精管的细胞层次减少,发生过程障碍;有研究对视屏作业工人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视屏作业女工月经异常发生率及异常妊娠经过与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支持视屏作业可影响女工生殖机能的观点。日本曾对电脑操作员作过调查,发现每周在电脑屏幕前工作20h以上的孕妇,比一般孕妇流产率高2倍。
(2)导致人体病变
对眼球晶状体的影响:强功率电平微波照射可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凝固,形成白内障。对血液生成的影响:表现为白血球总数的波动及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减少。对内分泌的影响:在性机能上男性表现为阳痿,女性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其他方面有甲状腺肿大、碘摄取率增高、妇女乳汁分泌机能下降、糖代谢内分泌紊乱等。对免疫力的影响:微波照射抑制了抗体形成甚至球蛋白抗体完全消失,还可以是机体的血清补体率升高和免疫球蛋白含量下降。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反映在心电图上的一些指标的改变,如心动过缓、心动过速、R波变宽、K值减少、局限性心室传导阻滞增加、血压波动等。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除了改变大脑对体温调节的控制功能外,主要还表现在:头痛、全身无力、易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易冲动等。
电磁辐射对现代人心理的负面影响:许多作业人员知道自己所处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电磁辐射,但是不知道实际的辐射水平,产生了心理压抑或者心理恐惧。
3电磁辐射防护
3.1避免电器集中摆放
3.2避免置身电脑背面
电脑的摆放位置很重要。尽量别让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因为电脑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幕的正面反而辐射最弱。
3.3用水吸电磁波
室内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如舒适的温度、清洁流通的空气等。因为水是吸收电磁波的最好介质,可在电器的周边多放几瓶水。不过,必须是塑料瓶和玻璃瓶的才行,绝对不能用金属杯盛水。
3.4多吃抵御辐射的食品
人们日常应该多吃一些绿色蔬菜。这是因为新鲜蔬菜的碱性成分可使血液呈碱性,溶解沉淀于细胞内的毒素,使之随尿液排泄掉;海带-海带中含有一种海带胶质的物质,可促使侵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从肠道排出;猪血-猪血的血浆蛋白丰富,血浆蛋白经消化酶分解后,可与进入人体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反应,变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沉淀下来,然后排出体外;绿豆-民间素有“绿豆汤解百毒”之说。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绿豆含有帮助排泄体内毒物,加速新陈代谢的物质,可有效抵抗各种形式的污染;黑木耳-黑木耳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帮助排出纤维素物质,使这些有害纤维在体内难以立足。
3.5严把采购关
目前,国内对电子产品的辐射有了严格的规定,如强制执行的3C认证就是其中之一,但该标准对于零售的机箱产品是无效的(机箱本身并不是辐射源),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要在电脑等产品设计中完全杜绝辐射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在购买电器时一定要选择通过质量认证的品牌产品。比如,显示器可以购买通过TCO认证的、机箱选择大品牌厂商的。
3.6使用防辐射装备
现在市场上推出了一些民用防电磁辐射产品,正常人群在普通的家庭和办公场所需要采取特别的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对于手机不要长期近距离放在头部接听;对微波炉保持一定距离并关闭微波炉门;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不使用时关闭。对于普通的无线通信基站,一般不要和基站天线处于同一高度,应当低于基站天线并保持30米以上的距离。如孕妇防辐射服,防辐射马甲、防辐射衬衫、防辐射围裙、防辐射屏、防辐射眼镜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用。如果在强辐射区工作或需要特殊保护的人,就要选择专业防辐射产品来避免电磁辐射。尽管电磁辐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但只要掌握足够的辐射知识和电器产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无线电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通讯、信息产业等各个领域并深入到千家万户,它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但同时也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充满人造电辐射的环境也不可避免的对电磁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它是续废水、废气、噪声污染之后的又一大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环境的重要污染但只要科学合理地采取防护措施,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是可以控制的,是安全的。
论文关键词:电脑,电磁辐射,危害
一、电脑电磁辐射源
1、CRT显示器辐射源。
CRT显示器的辐射主要分为光辐射、低能X射线、无线电场、静电场和低频电磁场。CRT显示器的成像原理,决定了它在使用过程中难以完全消除有害辐射,因为它在工作时,其内部的高频电子枪、偏转线圈、高压包以及周边电路,会产生诸如电离辐射(低能X射线)、非电离辐射(低频、高频辐射)、静电电场、光辐射(包括紫外线、红外线辐射和可见光)等多种射线及电磁波。其中对人体健康损害最严重的是低频电场,它主要由显示器的电源部分(高压包)和垂直/水平扫描电场所产生,电磁场频率在5Hz~400Hz之间。
2、机箱部件辐射源。
机箱内部的各种部件,包括高频率、功耗大的CPU,带有芯片的各种板卡,带有高速直流伺服电机的光驱、软驱和硬盘,若干个散热风扇以及电源内部的变压器等等,这些部件工作时也会发出低频电磁波等辐射和噪音干扰。
4健盘、鼠标辐射源
人们通常以为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电脑显示器和主机,其辐射强度在200V/M--2000V/M之间,但人们可以用拉开距离的方法减少辐射,可是,键盘、鼠标是人们必须用手直接接触的部件,其辐射强度在900V/M--2000V/M之间,它们正通过您的双手直接侵害您的身体。而辐射强度超过200V/M就会对人体伤害很大.电脑的键盘、鼠标为何会有电磁辐射呢?因为它们是通过主机的交流电能产生交变信号实现所有功能的,所以能产生低频辐射。简便的说:因为键盘、鼠标都是和电脑的主机相连接的。
3周边设备辐射源。
UPS、外置音箱、打印机、扫描仪等周边设备辐射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源头”。
二、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高尔生教授指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表现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大方面。热效应,当人体接受电磁辐射时,体内分子会随着电磁场的转换快速运动,使人体升温,热效应会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精神系统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头晕、失眠、健忘等亚健康表现。非热效应,即吸收辐射不足以引起体温增高,但也引起生理变化和反应。生活和工作在这种环境中过久,会出现头晕、疲乏无力、记忆力衰退、食欲减退等临床症状。电脑辐射是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伤害;
电脑的低能量X射线和低频电磁辐射,可引起人的中枢神经失调。英国一项研究证实,电脑屏幕发出的低频辐射与磁场,会导致10多种病症,包括流鼻涕、眼睛痒、颈背痛、短暂失忆、暴躁及抑郁等。我国有有初步观察到,长期接触电磁辐射的人和同龄正常人相比,其体液与细胞免疫指标中的免疫球蛋白1gG降低,T细胞花环与淋巴细胞转换率的乘积减小,使人体的体液与细胞免疫能力下降。
2、电磁辐射是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3、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的发育、骨骼发育,导致视力下降、视网膜脱落、肝脏造血功能下降;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计算机等的电磁辐射对胎儿有不良影响,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组织发育、骨骼发育、视力下降以及肝脏造血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长期与电脑为伴,使荷尔蒙不正常,会产生眼睛酸疼、皮肤发干、少许脱发、面部色素沉淀、食欲不振和身体各机能的免疫力下降等。
三、图书馆以下几种人要特别注意电磁辐射
经常使用电脑、电器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如信息部主机房、电脑实验室、电子阅览室、还书处、外借处等工作人员等,特别是电子阅览室的工作人员,一个阅览室有一百多台电脑,加上交换器,那辐射远远大于辐射安全所规定的辐射暴露量。
四、电磁辐射的防护
2、室内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如舒适的温度、清洁的空气、合适的阴离子浓度和臭氧浓度等。光线要适宜,不可过亮或过暗,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在荧光屏上而产生干扰光线。工作室要保持通风干爽。科学研究证实,电脑的荧屏能产生一种叫溴化二苯并呋喃的致癌物质。所以,放置电脑的房间最好能安装换气扇,倘若没有,上网时尤其要注意通风。室内不要放置闲杂金属物品,以免形成电磁波的再次发射。
4、注意饮食,补充营养对于生活紧张而忙碌的人群来说,抵御电脑辐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每天上午喝2至3杯的绿茶,吃一个橘子。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不但能合成视紫红质,还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因此,绿茶不但能消除电脑辐射的危害,还能保护和提高视力。应多吃些胡萝卜、白菜、豆芽、豆腐、红枣、橘子以及牛奶、鸡蛋、动物肝脏、瘦肉等食物,以补充人体内维生素A。
总之,图书情报界员工从事电脑工作的较多,每天都与电脑密切接触,有些人还是工作狂,整天与电脑为伴,他们或多或少要受到电脑电磁辐射的危害,因此预防电磁辐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田亚丽,王俊林.谈影响图书馆工作人员健康的因素[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1).
2夏文.在安全距离之外,电磁波辐射无大碍[N].大河报,2007-12-15(14).
3田欣.电脑族谨防“干眼症”[N].京华时报,2006-04-12(109).
4qiuqiunan.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止[EB/OL].[2006-5-30].cscps.wxedu.net/blog/user1/qi-uqiunan/archives/2006/562.htm.l
5寻医问药网.微机电磁辐射的危害[EB/OL].xyxy.net/shzl2/bjzt/dnyjk/dnwh/20070625/96270.htm.l
电磁辐射对人体究竟有哪些危害
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有无影响
手机电磁辐射究竟有多大
如何有效防护手机电磁辐射
针对此次部分市售手机的测试结果,专家表示,尽管现在还无法依据标准判定这些手机是否安全,但对于长期使用手机者,应从预防的角度采取防护措施。专家通过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手机用户注意以下事项:
1.手机呼出时与网络最初取得联系的几秒钟内电磁辐射最大,因此在最初几秒,最好不要马上将手机贴耳接听。
2.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分离话筒。手机电磁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使用分离耳机和分离话筒,加大了头部与天线的距离,会大大降低头部受到的电磁辐射。
3.在信号不好的地方使用手机,接出天线可以改善通话质量,并使手机在较低的功率水平上工作,功率越低电磁辐射强度越低。
6.当你常接触手机的一侧头部或面部感到有发热、发烫时,应立即停止通话,并用热水擦洗这一部位,再用手掌来回按摩几次,以增加受伤害部位血液循环,促使受伤害组织愈合。
7.如果你频繁使用手机,忽然感到失眠健忘、头晕心悸而又找不到其他原因时,就应减少甚至停止使用手机1~2周。
近来有媒体报道说,英国有关机构调查表明,使用耳机不仅不能降低手机使用中的电磁辐射,相反会使电磁辐射增大3倍。这使得那些听从专家建议为安全而选择手机耳机的消费者疑虑丛生。据中国电磁兼容认证委员会认证中心标准协调部主任杨盛祥研究员介绍,虽然国内还没有对手机耳机的使用做过专门调查,但从理论上讲,使用耳机会增大电磁辐射不大可能。其一:耳机里的音频回路与手机电磁辐射的回路是分隔开来的;其二,耳机线的音频电流十分微弱,它所能产生的电磁辐射仅相当于一个普通电灯泡;其三,一根导线要成为天线,它的长度必须达到信号波长的3/4。耳机线仅仅1米左右,而音频波长达几十公里,这显然构不成强烈辐射。
关键词:高压线路;居民住宅;安全距离;电磁污染;电磁辐射文献标识码:A
1环境受到了高压线路与电磁辐射的影响
1.1周边的无线电的装置受到了高压输电线路的影响
正在运作的高压线路将会出现电磁脉冲,并在空间会辐射高频的电磁波。高压线路对通过的区域会产生电磁污染,则高频的电磁波会通过高压线路快速传播,这就会影响高压线路两边设备工作接收的信号波形峰值与波形相位,从而造成的噪音比无线电的接收设备的正常工作的要求很难达到。电晕放电和火花放电会使高压输电的线路产生严重干扰。电晕放电则会对电视机的播放、收音机的接听等其他家用电器的正常使用产生严重影响,但是不会对人们身体生命造成威胁。火花放电则会对电视频段的接收产生影响。
1.2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辐射给周围人与动物造成了很大影响
动物也将会受到高压线路的电磁辐射的影响。电磁辐射相对大鼠的生殖和血液系统、心脏等方面会造成相对应影响。通过专家研究可以发现了一些影响,对大鼠心脏的肌细胞在受到电磁辐射时会产生一些身体变化,比如体内的血红蛋白分子结构会发生一些改变,同时造成肺部位、肾部位、组织结构等不好的影响。而人体受到电磁辐射的影响有:(1)女性的分泌系统不正常,月经紊乱,男性的下降;(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造血功能产生下降,容易引起肝病,影响骨髓和大脑组织的发育,视力会有所下降,严重的还会引起视网膜脱落;(3)容易使女性出现流产、不育或者胎儿出现畸胎等情况;(4)对人体的生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带来直接的伤害;(5)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主要的诱因是电磁辐射。
1.3高压输电的线路的电磁辐射相对于通信的线路影响
2高压线路经过居民住宅的安全距离
在城镇人口稠密地区,各级电压的导线边线的延伸距离,大于等于导线的边线最大的计算弧垂以及最大的计算风向水平距离与风偏后的距建筑物安全距离的和。根据各级高压线的风偏情况,建筑物距离高压电线水平的安全距离如下:1千伏以下1.05米;1~10千伏1.65米;30千伏3.0米;66~110千伏4.5米;155~220千伏5.0米;350千伏6.0米;550千伏8.5米。
2.1无害论
2.2有害论
疾病。
电磁场一方面带给人们方便,另一方面也带给人们伤害。从微波炉、吹风机等家用电器到手机、电脑、计算机时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电磁场带给我们有利的一面。但是处于外部环境时,各种电机设备的运行以及高压电线路又让我们处在危险的电磁场中。经过科学家不断的试验证实,如果人们生活在0.2微斯特拉以上的低频磁场环境中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比如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心血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400千伏高压线产生的电磁强度可达13.5微斯特拉。国际卫生组织规定,可以容许的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100微特斯拉(我国的标准也是这样),但英国卫生委员会和美国医学专家们在1995年5月提出,要把国际卫生组织制定的这个标准修改为1/5微特斯拉,瑞典国家规定不可以超过1/5微特斯拉。
经过这些试验,专家们提出,在实际生活中可以采取既经济又实用的方法做好预防措施。比如,住宅区的建设不要靠近高压线;家用电器的使用应该注意它的磁场感应强度,辐射强度最好不要超过0.2微特斯拉。英国卫生委员会经过试验认为,在大于130千伏的高压线,周围10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会超过0.4微特斯拉;11~66千伏的高压线,对周围10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0.2微特斯拉;该委员会还指出,高压线电磁辐射对成年人危害相对较小。关于“电磁辐射”各国专家总结为:(1)英国专家提出的标准是不超过0.4微特斯拉电磁辐射是安全的;(2)中国专家提出的标准是220千伏的高压线在百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不超过0.4微特斯拉是安全的。130千伏的高压线在数十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0.4微特斯拉是安全的;11~66千伏的高压线在十数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0.4微特斯拉是安全的;埋藏在地下的高压线只在数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0.4微特斯拉是安全的。
2.3高压输电线路的路线和施工设计方案要有环保意识
关于高压线路的建设方案,应该依据少砍树、少拆房的施工原则,要尽量地采取紧凑塔型的施工方案以满足资源不足的地区;要采用保护植被的施工原则,尽量减少基面的开挖,以免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对金属物体要接地良好;沿线两侧250米范围内要避免建房屋,以免对人身的健康带来危害;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要注意,导线距离地面一定要符合要求;高压线路的铺设与房屋的垂直距离不小于5米;无线电设备要在高压线路周围设立安全防护区;如果电压超过220千伏时,需要设置安全防护走廊,走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设置的宽度要在45米左右;在线路施工过程中遇到信号接收器时,要选择信号不是很重要的一边经过。为了提高社会的效益和环境保护,对线路的施工要特别注意,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
通过实验发现,在距高压的输电线路的50米范围内可以受到很大电场干扰,但是磁场的影响比较小;距离高压线路越远,电磁场影响越小。如果距离在100米以外,磁场不会产生任何危害。一般来讲,受到影响小的可忽略不计,受到影响大的就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装设中和屏蔽线、放电管、变压器;(2)将影响的通信线、信号线、输电线改成电缆。
高压电线是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运行。高压输电的线路在运作过程中将会影响通信的线路正常运行及无线电正常运行,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影响。高压架空的输电线的磁场、无线电干扰会对周围设备的运行以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但是只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就会减少或者避免危害。目前,对电磁污染的危害没有正确的定论,人们对此还存在担心,需要专业人士进一步研究,所以电力企业需要加大科技的投入,不断引进先进的架设高压电线的技术。电力研究人员需要深入实际,研究高压电线对住宅和居民的影响,研究出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为了以后工作开展打下基础,使我国的基层电网可以建设得更加完善,间接地有利于供电企业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郑信国.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中的环境评估[J].中国科技信息,2014,(14).
[2].高层建筑物附近架空高压输电线路的走廊问题[J].电力环境保护,2012,(5).
生活中孕妇接触到的辐射源
电磁辐射对孕妇的危害
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过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五大影响:①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②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③电磁辐射是造成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④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大脑组织发育、骨髓发育。导致肝病,使造血功能下降,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⑤电磁辐射可使男性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从以上几点不难看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程度差别很大,但是通常对妇女和儿童最为敏感。特别是孕妇和胎儿更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减少电磁辐射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危害迫在眉睫。
减少电磁辐射危害的预防措施
专家认为,由于一般家用电器在屏蔽辐射源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因此,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做到最好的保护就可以了。在孕期应该尽可能做到合理地使用电器设备,保持安全距离,减少辐射危害。同时,可以选择电磁辐射防护服。在购买防护服的时候,要看清楚产品说明的防护频率范围,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购买。
电脑及其他家用电器会产生极低频电磁场,并可发射出电脑辐射,这是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后的第4大污染源。极低频电磁场可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造成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受损、染色体损伤及遗传基因发生突变而致畸形,进而诱发下一代白血病、胚胎染色体改变,并导致婴儿畸形或自然流产。孕妇操作电脑,特别在孕期的头3个月,最好选用防电磁辐射的工作服。可以采用含多元素的织物,因为既要防电场,又要消除磁场,还要阻隔少量的X射线。因此,这种含多元素的织物是当前防电磁辐射比较理想的材料。
当然,并没有必要因为家电的辐射损害就停止使用家电。只要在平时的使用中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并不会造成过多的损伤。只要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接触,基本无需对辐射高度紧张。
护理工作中如何降低辐射危害
注意妊娠期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在有电磁辐射环境下工作时,也可通过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在饮食方面,食用一些可以提高机体抗辐射能力的食物。前苏联学者研究发现,奶、蛋类食物具有较强的抗辐射功效。黑芝麻、大蒜、蘑菇、紫菜等含丰富的矿物质硒,以及多种酚类、多糖等抗氧化成分,具有较高的抗辐射作用。另外胡萝卜、番茄、卷心菜等含有丰富的强抗氧化作用的番茄红素等。辣椒类等也是抵御辐射的天然食品,辣椒不但可调动全身免疫系统,辣椒、黑胡椒、咖喱、生姜之类的香辛食物,还能保护细胞的DNA,使之不受辐射破坏。绿茶中的茶多酚也是抗辐射物质,可减轻各种辐射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茶叶中还含有脂多糖,能改善机体造血功能,升高血小板和白细胞等。
1郑大伟.电磁辐射的危害及其防护[J].科技信息,2010,9: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