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本科是学习经济学的,可以说没有一点法律方面的学习。2008年大
作者
windydancer
我印象的很清楚,我开始复习的那一天是10月20号,那天书才寄到。由此开始了80天的复习。复习的经验下边我会分科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算是回馈论坛了,虽然我不经常上论坛,但是在做老妖精的1000题和10套题的时候在这里发了帖子请教大家一些疑惑,所以还是很感激的。
(一)政治的复习
我当时的计划是:
这个阶段,我每天阅读20页左右,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考试分析的熟悉,理解知识点,力求在脑子里对知识点有初步的印象。现在看来这一步很重要,在做真题后我发现,客观题的出题往往很有逻辑,大部分题的错误答案可以凭借常识来判断,但还有一部分较难的题答案就需要你对知识点的通透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在这个阶段,我没有背任何大题,也不进行任何大题的训练。
12月中上旬第二遍阅读教材总结知识点做序列三
这个阶段我主要是将各个零碎知识点进行多次熟悉,力求在做选择题时看着眼熟。把自己认为可能是大题出题范围的知识点进行简化。因为我在看真题答案时发现,它的大题答案往往是十分短的,所以重要的不是一个知识点的展开,而是学会如何找到知识点(这一步在后阶段进行训练),并进行简单叙述,因此我开始进行答题知识点的精简化工作。
这方面序列三的总结图表还是不错的,强烈推荐大家使用。对照着图表,我将每一部分的大题知识点进行了归纳。现在的政治教材分为5部分,每部分只有1个大题。所以每一部分一定要学会舍弃一些知识点。
第二部分毛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点在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和涉及教育、就业、民生、医疗、收入分配等现实问题的十七大报告论述。我觉得只要在这些方面准备大题就可以。其他的都是琐碎的选择题知识点,看见认识即可。
12月下旬真题的深入研究
这个阶段,做了近十年的真题选择题(感觉有很多超纲的,除了09年的题很值得训练外,其余的就是找出不超纲的同时比较精彩的小题标注起来,以备考前再过一遍),好好的分析大题的回答技巧。
我强烈推荐大家研究大题,你会发现大题的标准答案只有极个别的话语是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大部分都是只需要你知道这个知识点,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分析。我总结了近8年的大题,记在一张纸上,好好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看看每年出题人都着重于出什么类型的题。比如,我发现宏观经济的实施出过两次,农业两次,社会主义的改造两次,这些知识点的考察是重复的(但又不完全,是从不同角度考察的),而这些题的有些答案你在教材上是找不到原话的,需要你自己的理解和语言的组织,所以这个训练很重要,考前我没有进行一次真正的书写,因为写字很累。但我总是训练自己发现真题的出题点以及答案的组织(在脑子里)。所以进行一到两周这个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1月考前时事政治选择题模拟题
这个阶段我主要是做了序列三的时事政治选择题、风中劲草的时事政治选择题,我觉得几乎已经囊括了所有可以出题的点。由于平时比较看新闻,所以只有很少的题目是我不知道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时事政治的多项选择只要不是太离谱,与题干比较联系紧密的话,一般都是对的。
模拟题这一块,我就做了任和肖的四套题,总的来说都是不错的,可以查漏补缺看看自己还有没有不知道的零散知识点,同时锻炼自己对主观题答题思路,与他的答案对照比较(尤其是哲学)。这里有一点说的是,其实它有一部分大题的答案我是不太认同的,完全是党的全会报告的照搬,与历年真题的标准答案思路还是有差别的,但是这些报告的论述本身是很重要的,应该记得关键词,然后能用自己的话说。像今年考察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哪些就是如此。
心态很重要
其实考前做模拟题的时候,我客观题有时错的也不少。我很清楚地记得自己做09年真题的多项选择题的时候,错了5个,不是少选就是多选,当时心里哇凉哇凉的,有点质疑自己了,觉得考试时要是这种状态肯定歇菜。可是最后的几天还是调整过来了,就是每天尽量多熟悉教材,反复地翻翻以前用彩笔标注的知识点。考试的时候还不错,最后对了对答案,还想选择错了1个,还是很满意的。所以你没有上考场永远不知道出的题是什么,是不是自己对它很熟悉,模拟题做的太好或太差都不意味着考试那一刻你的水平。
最后总结一下自己使用的教材:
考试大纲(其实没什么用,只是平时用来翻知识点的标题)考试分析(必备的,什么都不说,你要是有重点的过七八遍绝对脑子里对政治有感觉)任汝芬序列二(只是用来熟悉教材的知识点,客观题不是很好,做过可以不用翻,我有些多选就没有做,太多了。主观题只有极个别的可以在最后看)任汝芬序列三(强烈推荐它的图表,知识点总结一般,题目比二好,时事政治选择可以放在最后做,大题有些可以推荐)任汝芬、肖秀容最后四套题(目前市场上公认的最好的模拟题,感觉肖得更好,但任的题有的也有可取之处,只是没有肖得多)启航20天20题(感觉有些分析以外的总结还是比较不错的,能够拓展大题思路)
(二)英语的教训
英语我考了56分,可以说教训真的是蛮多的。
考前没有进行必要的的模拟题训练,使得我对今年英语阅读有点不适应,尤其是考前十天,就只是练习作文,没有把自己对于阅读的感觉提起来,所以在这里很想对后面的考生说,考研的英语真的是不一样,不管你以前考试怎么样,都要重新开始准备。熟悉考研出题人出题的状态,好好地进行适当的题目训练,真的是很重要。
(三)专业课的复习
我的专业课基础课考了122分,综合课考了134分。感觉基础课有点低,综合还是比较满意的。下面总结一下自己的专业复习道路。
我是10月20号拿到第一次寄来的书,是指南和指南的配套练习,当时大纲和分析还没有出来,然后开始了看书。每天看6个小时左右,刚开始只看刑法,过了几天觉得只看一科太枯燥,就开始看法理学,于是专业课和基础课齐头并进,每天白天看书,晚上做配套练习,就这样慢慢一点点了解法硕的知识点。
印象中十月最后几天大纲和分析出来了,于是赶紧订购。十一月的时候,分析寄过来了,当时指南只看完了刑法和法理学,但是论坛上的学长说分析是基础,于是剩下的指南也就没有看了,自己的复习资料变成了分析和指南的配套练习,大概在11月20号那一天自己将整个第一遍的书过完了,当时脑子里还朦朦胧胧,做题也不是很有感觉。
接下来的二十天,做老妖精的1000题,同时看书。做的时候真的是备受打击,我后来总结一下做错的题很多,刑法68道,民法90道,法理学47道,宪法30道,做到法制史时当时实在是被打击了,就不做了,知道考前三天才看着答案把法制史的过了一遍。不过说实话,这1000题大部分出的很不错,有不少是分析里没点名但是很重要的,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我把自己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来了,虽然是一个个琐碎的知识点,但是我大致明白的法硕考什么,哪些是容易出的考点,这点很感激Horace。
十二月份就在做1000题的过程中来到了,我前十天继续做1000题,中间十天做模拟题10套,最后十天做真题。
在做模拟题十套的过程中,其实还是很受打击的。下面是我客观题错题的分布:
基础课1714142114156111114综合课17152619122415121813
我当时每次都想把分值控制在10分以下,但是不是粗心就是在两个答案之间反复犹豫,总之做的并不是很好。至于模拟题,我只是大致总结了一下思路,看看有没有字迹知识中的盲点。
考前的最后十天,我做了真题,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自信,因为错的很少。我发现真题的重复概率很高,你想想就这些知识点,他又不能完全回避重要知识点,所以肯定是要重复的,只不过题型不一样。
考前的两三天,我也开始了抓瞎猜大题的阶段,配套的指南练习、10套模拟题、历年真题,在其中不断地找认为今年概率大的大题,主要是在找简答、辨析题,还别说,婚姻法的那道题就是考完英语的那个晚上翻指南的配套练习时看见的,只不过觉得他的答案不是很好。另外就是不断的系统看分析以及一些司法解释,还有法制史的后两章。
需要提醒大家,考前两天记忆真的是很好,我其实平时很少背书,都是在不断重复中大致知道这个知识点,即使是考前一个月开始背,可是在不断地背不断地忘,所以后两天的效率最高,全部又过了一遍,考专业课的那个早晨,我在过刑法的分则,就又背了黑社会那道题,中午,我还将法制史的琐碎知识点又过了一遍,真的是很有效的。
最后总结一下自己专业课的书籍:
我的建议就是这些,至于复试,我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感觉需要注意的有几点:
1.英语听力强烈推荐托福听力原题,从1989年开始到现在,网上可以下的,我只做了两套,考试时最少碰见了3道原题,所以不多说。2.考专业课笔试时中午一定不要喝多水,当时我就忘记了,结果到考前半个小时时那个郁闷,完全没心思做题了。3.逻辑题做上5年10套MBA真题就可以了,把握一下传统逻辑题的感觉,至于非常规题目,完全靠个人平时的思维是否发达,这个碰到自己看过题的概率还不如准备作文。4.作文语言一定要专业学术一点,我感觉自己这方面吃大亏了,大家可以多咨询Billy,感觉他的作文就很棒。5.案例分析多看看美国著名案例的论述,感觉收获不少。
考研的日子过去了,未来还有很长的道路,你的职业发展不能仅仅考上就行,还有出色的实习经历,完善的个人职业性格,所以大家一起加油吧。
2010.4.7于家里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有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