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政治知识要点总结归纳

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的基本特征:

①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③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警察、法庭和监狱等)保证实施;

④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主要表现在哪里

①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

②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4、法律的作用:

②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③法律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力,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力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给予制裁。

④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

5、生活中有些矛盾和纠纷的解决方式或手段:

①通过双方协商

②他人或组织调解

③法律途径(最终途径)

6、青少年学习法律后应该怎么做

①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

②我们既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③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自尊的含义及表现

表现: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如: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行为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以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同时还注重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其次,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体验自己是有价值的,并且这种价值常常得到他人的欣赏和认可。第三,懂得知耻,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2.知耻与自尊的关系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自重,才能自尊。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一个人如果能懂得知耻,就会格外珍惜自己的自尊,也会主动爱护他人的尊严。

3.虚荣与自尊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是扭曲的自尊心。

4.自尊的作用

自尊的人积极向上。自尊是使人奋发进取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自尊的人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能时刻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形象。无论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还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肯定,即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5.如何获得他人尊重——自尊与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

(1)自尊的人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自重、自爱。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尊重,就既谈不上尊重他人,更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2)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

6.如何培养自尊心

①克服虚荣心理和自傲心理,懂得知耻。

②维护人格最重要。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

③为人豁达,自尊适度。对待议论与批评,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但对于恶意的侮辱与诽谤,则要及时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

④尊重他人,我们就能获得他人的尊重,有利于维护自己的自尊。

7.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②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才会获得他人善意、妥帖、温暖的提醒,有助于我们成长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8.怎样做到尊重他人

①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②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就是与人相处时,能由衷地欣常和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允许他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对别人与对自己不同的地方,要接纳,不排斥,不藐视。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就是对于他人的缺陷,缺点,我们不能取笑和歧视。侮辱他人,就是冒犯别人的尊严,极易制造矛盾,引发冲突,仇恨和报复,最终令冒犯者自取其辱。

9.自信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也就是指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够做成某件事,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2)表现: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一种自信。

10.自卑、自负与自信的区别是什么

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只有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自卑和自负是一对孪生子,二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使自卑者和自负者远离成功,而自信则有助于成功。

11.为什么自负与自卑会使人远离成功

①自负者的追求所以必然失败,就是因为其追求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虚假的。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致的挫折,会即刻使他不知所措和沮丧、颓废,从而走向自卑。

②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由此更强化了自卑感。他们会过低地估计自己,丢掉可以成功的机会。

因此,不管是自负者还是自卑者,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

12.自信的作用(为什么要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是因为自信的人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因素,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自信是准确的自我定位和客观的自我评价,是一种进取的精神和科学态度,是遇到困难勇不低头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13.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自信者具有如下这样一些心理品质,活泼乐观、坦诚开朗、英勇果断、幽默大度、虚心谨慎、勤奋踏实、好奇乐学等等,这样的心理品质有助于他们取得事业的成功。如:

(1)乐观。乐观的人对成功充满希望,面对困难与失败,不轻言放弃。

(2)好奇。自信的人更看重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计较功劳大小。好奇作为一种精神的兴奋与喜悦,是激励自信者不断思考、不断进取的动力。

(3)专注。自信的人能够持之以恒,在完成任务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全力以赴,有希望成功。

14.怎样唱响自信之歌(如何树立和增强自信)

(1)看到进步与长处。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是我们树立自信的基础。发现并欣赏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绩能使我们对自己更有信心。

(2)增强信心与实力。实力,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信心要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实力的增强将有助于我们提高自信,才能更加自信地克服各种困难。

(3)树立民族自信心,做自信的中国人。民族自信是个人自信的根基。将民族自信与个人统一起来,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做有损国格的事情。

1、自尊的表现有哪些?

①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②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的尊重

③自尊的人积极向上。

④自尊的人赢得他人尊重

⑤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

2、赢得自尊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①维护人格,不损国格

②赢得他人尊重,是要靠自我努力、发展提高自己来实现的

③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获得尊重

3、自信的重要作用

①成功离不开勇敢,勇敢需要自信

②自信使人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

③自信能使人发挥自己的潜能

4、如何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①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信的“支点”

②确定恰当的目标,尝试成功的喜悦。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没有成功的体验,就不会有自信

③正视自己的不足,斌想办法加以克服和弥补,使之变弱为强

④克服自卑心理

5、什么是自立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自立有何意义

①自立的过程是我们锻炼和提高生活能力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提高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②自立才能走向自强

7、为什么自立才能走向自强

只有自立,才能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强的精神,选择自强之路;才能根据社会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不断完善自我,是自己成为一个强者

8、如何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①克服依赖性

②独立思考,自主作出决定(我们在生活重要学会独立思考尝试独立作出决定。当然,独立的做决定,并不意味着不听取别人的意见,一意孤行;相反,他人的意见是我们自主决定的重要参考。)

③积极锻炼,提高自理能力(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的最基本途径是积极实践和锻炼)

9、为什么要走自强之路

①一个自强的人会为自己设定的目标而积极进取,遇到困难时,会凭借坚强的意志去克服。

②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0、怎样走自强之路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坚持不懈的为之奋斗

②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人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弱点的人。

在磨砺中走向自强。一个人走向自强的过程,是不断磨砺的过程。我们应从小事做起,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锻炼自己

THE END
1.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指引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方向,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评价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评价准则,可以帮助人们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和评价标准。 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2.法律基本知识掌握法律基础解析法律基本知识的核心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这时了解一些法律基本知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探讨。 首先,理解法治理念是学习法律的起点。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国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多种方式来规范人们行为,使得社会秩序井然。这涉及到了宪法学、行政法学、刑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39398.html
3.法律规范的含义与特征是什么?您好!中顾网专家律师史雪松为您 一、法律规范的概念 法律规范又称为法律规则,是指通过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法律上的某种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的特殊行为规则。 二、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 法律规范作为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认可的,由国家强制的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5d47d9e48a499dfe3f15c024f2dd0977.html
4.宪法知识200问74.外国人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如何?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外国人的法律地位包括两个方面:(1)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2)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 75.什么是政治庇护?我国宪法是如何规定的? http://www.xxzbb.gov.cn/ztzl/lwpf/201812/t20181211_1006038.html
5.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料思维导图模板1.1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社会主义法律是新型的法律制度。 1.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5781ec4c4eeff58c96e85cd
6.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考点1.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1.法律的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①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②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7.什么是法律范文11篇(全文)在中国,“礼”作为封建社会法律的主要成份,有四个特征:第一、礼是等级性的行为准则,按照个人的相对社会地位调整人们的相互关系。礼的等级性取决于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第二、礼是与特定社会情势和各种地位相联系的习惯性行为形式,而且礼是特定的、具体的行为标准,而不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第三、礼不是实在的规则,在https://www.99xueshu.com/w/fileeh7nvdik.html
8.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法的本质与特征知识点公务员考试网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法的本质与特征知识点 资料分析题型 资料分析公式 数资易错点 数量关系公式 常识百年党史 全年时政热点 *资料包涵盖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扫码领福利 保存小程序码至 手机进行扫码 第一节法、法律的含义 —、汉语中“法”与“法律”的词义https://www.huatu.com/2013/0808/688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