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关于法理学名言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全民守法
B.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法律和自由是相对的
C.任何人无义务控告自己——公民无义务证明自己有罪
D.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法律规定的惩罚标准是最低的道德标准
75下列语句与其对应的法理学名词对应正确的有:
A.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法律规则
B.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适用《公司法》的规定——委任性规则
C.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任意性规则
D.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强行性规则
46某高校的法理学课堂讨论中,几位同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A.学生王某说:分析法学的定义标准是以社会实效为主、权威性制定为辅
B.学生李某说:由于马克思主义法学强调社会实效,所以它认同法实证主义的主张
C.学生张某说:只要以内容的正确性为定义要素,那么这就是自然法学的观点
D.学生赵某说:自然法和实证主义均认为法律具有普遍性
36从法理学的角度看,下列哪些表述不能成立?
A.在近代,法律责任与权利、义务是可以相互转移的
B.法律制裁是主动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方式
C.立法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
D.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同时是行使执法权的过程
35但某、高某、孔某三人在学习法理学后对法律体系和法系两个概念发表了以下看法,但某认为、“法律体系和法系在意义上大致相同,都是指一国全部有效法律构成的体系。”高某认为、“我也认为两个概念是同义语,然而需要明确国际法是不算在一国法律体系之内的。”孔某认为、“据我所知,法律体系和法系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后者包含国际法而前者不包含国际法。”下面四个选项是对但某、高某、孔某三人意见的评价,正确的是哪一项?()
A.但某的意见是正确的
B.髙某的意见是正确的
C.孔某的意见是正确的
D.三者的意见都不正确
60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整个法理学、法哲学的问题,是法理学的核心问题。下列关于法律和道德的区别和联系正确的有哪些?()
A.就上层建筑而言,法律和道德属于相同的范畴,法律是一种制度,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B.道德在原始社会作为独立的或者与宗教、习俗相混合的形态而存在,法律在原始社会中也与宗教、习俗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C.法律与道德存在交叉与渗透,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也有所重叠
D.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
关于宪法应否司法化,我国学者曾进行过相当多的讨论,有些学者认为宪法不应当司法化。从法理学的视角来看,你认为以下说法中能够成立的是哪一项?
A.可诉性是法律的特征,如果宪法不能司法化,那么宪法就不是法律
B.宪法不能司法化,并不意味着宪法法律部门不能司法化
C.宪法不能司法化,意味着宪法无法成为法律渊源的组成部分
D.宪法不能司法化,意味着宪法无法在司法过程中发挥影响
83现代法理学一般认为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保证个案正义。对于法律原则在案件中的适用,下列说法哪一或哪些是正确的?()
A.关于某一案件,法律有具体规定,但适用该具体规定与适用法律原则均能获得同一结论时,应当适用法律原则
B.只有在法律规则无法解决纠纷的情形下,才可通过各种方法求助于法律原则
C.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能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
D.适用法律原则必须要提出比适用法律规则更强的理由,否则不得适用
56但某、高某、孔某三人在学习法理学后对法律体系和法系两个概念发表了以下看法,但某认为、“法律体系和法系在意义上大致相同,都是指一国全部有效法律构成的体系。”高某认为、“我也认为两个概念是同义语,然而需要明确国际法是不算在一国法律体系之内的。”孔某认为据我所知,法律体系和法系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后者包含国际法而前者不包含国际法。”下面四个选项是对但某、高某、孔某三人意见的评价,正确的是哪一项?()
B.高某的意见是正确的
49从法理学的角度看,下列哪一或哪些选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面临着国情与理想、继承与移植、本土化与国际化、地方性与普适性等诸多关系的处理,面临着深层的文化、价值的冲突等难以避免的问题
B.一个人的法律自由和他人的自由唯有在秩序中才获得其合理界限和实现条件
C.法律是认可与保障人的应有权利的最重要手段。法定权利是应有权利的法律化,因而是一种更有保障的人权
D.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
97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整个法理学、法哲学的问题,是法理学的核心问题。下列关于法律和道德的区别和联系正确的有哪些?()
24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且有()的社会规范。(法理学)
A.特殊效力
B.普遍约束力
C.一定强制力
D.特定效力
25下列关于法学与法理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凡有法律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法学
B.法理学对法律创制和法律适用没有直接价值
C.法理学的研究应当为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
D.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效的法律规范与现行的法律制度
55下列关于法理学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A.法理学研究的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
B.法理学与部门法学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C.法理学从总体上阐释法和法律现象的一般规律
D.当代中国法理学的研究起点与归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1某高校新生小张在自学法理学知识后,对我国《物权法》进行了分析,并写了如下四点学习体会:①物权法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文件,从法律渊源角度分析,该法应属于我国的根本法。②物权法所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因此物权法属于民商法部门。③物权法第10条规定:“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从法律归责的角度理解,该条规定属于准同性法律规则(规范)。④原建设部在物权法生效后制定和出台的《房屋登记办法》是行政法规。请指出小张观点中不正确之处,并运用法理学知识和原理阐述理由,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改正。
104下列关于法理学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A.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B.法理学为部门法学的研究提供了立场、观点和方法
C.法理学属于应用法学和国内法学
D.法理学只研究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
18在法律责任中关于“赔礼道歉”的法律规定,其法理学根据是法律调整()。
A.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关系
B.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C.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关系
D.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15某甲的出生或者死亡在法理学上属于()。
A.法律事件
B.法律行为
C.事实行为
D.意志行为
80下列语句与其对应的法理学名词对应正确的有:
37在法理学中,法律事实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法律事实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事件,另一类是:
A.法律行为
B.法律制裁
C.法律后果
D.法律责任
42下列对法理学谚语解读不正确的是:
A.法不阿贵,道不绕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执法公正
C.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所有权归属
D.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德治是法治的基础
67下列对法理学谚语解读不正确的是:
43下列对法理学谚语解读不正确的是:
40在法理学中,法律事实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法律事实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事件,另一类是:
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
A.一般与特殊B.整体与局部C.理论与实际D.个性与共性
A应用法学。
B国内法学。
C理论法学。
D法学边缘学科。
A理论法学。
B法律史学。
C国内部门法学。
D边缘法学。
选项(3分)
正确
错误
中国出现法理学这门学科,是明末以来西方法理学传播包中国的结果。()
法理学的理论对法学研究具有方法论价值。()
法理学从微观的、局部的角度来研究法律现象。()
法理学提供的不是法的具体的、实用的知识,而是法的抽象的、基础的理论。()
法学与哲学的关系在法理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关于法的效力根据及有关法理学说观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我国合同法中,在邀约和承诺有关制度上大量吸收了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这一现象在法理学上属于
A.法律继承
B.法律历史类型
C.法律移植
D.法治现代化
在我国一般法理学作品中,都将法的质变理解为()A法的渊源的变更
B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
C重要法规的变更
D立法主体的变更
下列对法理学的地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法理学与部门法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法理学是法学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次
C法理学是法学体系中的基础理论
D法理学研究的是法律现象中的具体问题和细节问题,因此它在整个法学体系中起统帅和指导作用
在法学体系中,法理学的性质和地位主要体现为()A法学的一般理论
B法学的初级理论
C法学的基础理论
D法学的方法论
A法学的一般理论
A法的渊源的变更
A.法学的一般理论B.法学的初级理论C.法学的基础理论D.法学的方法论
下列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A.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B.《法理学》教材C.行政法规D.某区政府发布的《外来务工人员暂行管理办法》
下列几位同学关于法理学的理解错误的是()。A.小佳“法的正式渊源包括宪法、法律、法规、政策等文件。”B.利利“张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属于司法解释。”C.小云“国家强制力是法最后的保障手段。”D.明明“甲发现朋友乙盗窃,说乙有可能因为盗窃构成犯罪会坐牢。体现了法的预测作用。”
“法理学是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来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学科。”由此可知法理学思考和研究法律现象的()。A.某一领域的具体问题B.某一现象的具体问题C.一般性问题D.普遍性问题
社会科学人类学家庭
A.法学法理学制度B.文学历史学情感C.化学生物化学原子D.物理学自然科学运动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法理学上的概念,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处罚。一事不再罚原则的适用()。
“法理学是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来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学科。”由此可知法理学思考和研究法律现象的()。
A
某一领域的具体问题
B
某一现象的具体问题
C
一般性问题
D
普遍性问题
64.根据法理学上对法的分类,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属于()。
A、根本法
B、不成文法
C、实体法
D、国际法
根据法理学通说,下列选项中,属于司法的是()
A.某人民政府依法对张某与王某土地使用权争议进行处理B.某人民法院依法对李某与赵某之间合同纠纷进行审理C.某人民调解组织对周某与吴某之间宅基地纠纷进行调解D.某公安局对某治安案件的违法行为人作出拘留决定
下列不属于中华法系特点的是()
A.诸法合体,民刑有分B.是不成文法C.有高度理论抽象的法理学D.司法行政合一
以下哪一个法理学流派主要探讨法律的道德判断问题:()A.社会学法学派B.分析法学派C.自然法学派D.以上都是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几乎和法理学相提并论的学科是()。
一般认为,预告了历史法学产生的著作是()。
萨尔蒙德把法律科学分为()。
试论奥斯丁有关“一般法理学”的理论。
A对象
B对事
C空间
A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B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C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D法理学是法学的意识形态
A法律
B法理
C法律现象
D法律思想
运用法理学知识,论述法律在确认和保障自由方面的作用。
法理学与部法的关系是()的关系。
从法理学角度看,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实际上也应当是在法律范围内的制约和法律程序上的制约。
A、正确
B、错误
A比较法
B文献法
C实证主义方法
D哲学方法
A作为科学的法律的知识
B一般法理学
C立法学
D特殊法理学
A唯物辩证法
B历史辩证法
C经济分析理论
D哲学实证主义
C法理学研究法律现象的一般性、普遍性问题
D法和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是法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A规范?
B事实?
C价值
D法律方法
法理学所称法的效力,通常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般法的效力,即在适用()方面的效力范围。
A、对象
B、对事
C、空间
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而按照法理学解释,可以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都属于直接证据。下列()属于直接证据。
A、马某杀人案,证明被告人到过案发现场的证人证言
B、李某投毒案,证明被告人指纹与现场提取的指纹同一的鉴定结论
C、张某放火案,表明大火系电器短路引起的监控录像
A国内法学
B应用法学
C理论法学
D边缘法学
关于法理学名言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语句与其对应的法理学名词对应正确的有
在法理学中,法律事实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法律事实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事件,另一类是
A民法
B刑法
C宪法
D法理学
A判例法
B法理学说
C商事惯例
D制定法
甲、乙、丙三人在学习法理学后对法律体系和法系两个概念发表了以下看法。甲法律体系和法系在意义上大致相同,都是指一国全部有效法律构成的体系。乙我也认为两个概念是同义语,然而需要明确国际法是不算在一国法律体系之内的。丙据我所知,法律体系和法系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后者包含国际法而前者不包含国际法。下面四个选项是对甲、乙、丙三人的意见的评价,正确的是哪一项()
法理学的资源性要素主要包括()。
A、理论学说
B、渊源性
C、动因
D、流派思潮
E、人物作品
法理学主要研究法的()。
A、基本问题
B、—般问题
C、共通性问题
D、个别性问题
E、特殊性问题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整个法理学、法哲学的问题,是法理学的核心问题。下列关于法律和道德的区别和联系正确的有哪些?()
A、就上层建筑而言,法律和道德属于相同的范畴,法律是一种制度,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B、道德在原始社会作为独立的或者与宗教、习俗相混合的形态而存在,法律在原始社会中也与宗教、习俗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C、法律与道德存在交叉与渗透,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也有所重叠
D、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
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理学上一个千年争议之谜,关于这个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和道德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B、现代社会,人们一般认为“法律是最高限度的道德”
C、法律和道德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别,但在功能上可以形成互补关系
D、法治国家强调法律至上,必然要不断取消道德对社会的调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