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管理对话(47)推进管道保护法实施和完善热点对话管道保护网

随着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管道建设保护与城镇规划和道路、电力、水利等建设项目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管道穿越城镇规划区,与道路、铁路、电力、水利等设施线路平行或重合问题时有发生,管道敷设无法满足安全防护距离,路由选择愈发困难。比如,在甘肃大部分地区,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分布在河道两侧,管道也沿河沟道无人、无建筑区域敷设,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设施和居民建筑逐渐包围、吞噬管道周边地带,对管道安全和公共安全都带来较大风险。下面谈几点看法。

二是保护距离问题。管道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管道选线与建筑物构筑物应保持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保护距离。第三十一条规定,在管道周边修建人口密集场所等,其距离应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但这两个方面至今没有出台相应的技术规范。管道周边不同间距可以规划修建什么属性的建构筑物,没有可执行的法规和标准。有的建设单位就依据管道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把居民点建设在5米之外。由于距离过近,一旦管道泄漏发生爆炸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三是管道与城市规划问题。管道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管道建设规划经审核符合城乡规划的,应当依法纳入当地城乡规划。但这一规定没有得到落实。如某地市政府规划建设项目,用地约200亩,设计建造4栋4层员工宿舍,拟入驻1200余人,距离管道最近处仅57米。如项目建成将导致新增人口密集型高后果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建立和完善补偿机制。管道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对于因管道通过给土地使用造成影响的,应给予补偿。但该条规定过于原则无法操作,以致产生利益冲突。建议对十四条进行修订,即根据民法典关于地役权的规定,由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管道企业和土地权利人签订地役权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补偿标准,并进行登记。

增加高后果区管理及协商条款。当可能出现新增高后果区时,管道企业应及时向地方政府汇报,并提出相应管控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新建项目应避让管道,无法避让的情况下通过局部调整与增加安全措施,尽量降低风险。如新建项目导致个人和社会风险不可接受,应提出停止规划建设或管道改迁等措施,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作者简介:石磊,1976年生,现任西南管道天水输油气分公司安全总监、副经理。

管道保护法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

王波

西气东输甘陕输气分公司

目前管道保护外部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管道沿线村民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增多,法律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一是法律对管道上方土地使用进行限制,但补偿措施不落实,企民矛盾突出。对多数管道企业而言,只是在建设阶段取得临时用地的权利,在管道运营阶段,管道企业并未取得土地使用权。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未对管道通过地下的权利、义务作出明确界定。基于管道安全运行的考虑,管道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了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五米地域范围内,列出10多种禁止行为,但法律却并未对此作出如何补偿的规定。

二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个别条款已不适用于目前管道保护与未来发展需要。如管道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在管道上方禁止种植深根植物,由于管道防腐技术更多采用3PE防腐层,可很好的抵御深根植物根系的破坏,加上技术装备的改进,普通树木对开展管道维抢修作业影响极小。

结合以上问题,建议对部分条款进行修订。

建议实行管道地役权制度,合理补偿因管道建设导致土地利用受限、价值降低的损失,明确土地权利人应当履行的管道保护义务。由自然资源部门组织双方签订地役权合同,对土地权利人给予补偿,管道企业相应取得土地使用权利。

建议在管道中心线两侧和管道附属设施周边设置安全保护带。管道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管道中心线两侧各五米范围内禁止修建建(构)筑物。但管道一旦失效,5米距离难以避免和降低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也无法满足大口径管线维修抢修需要。建议根据不同的介质、压力等级等管道具体参数,设置不同距离的安全保护带,在安全保护带范围内禁止修建人口密集的建筑物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场所,减少高后果区的形成。

作者简介:王波,1982年生,高级工程师,现任西气东输甘陕输气分公司副经理。

推进管道保护法修订工作

张海亮

北方管道西安输油气分公司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的实施对保障管道安全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分公司管辖兰郑长干线和支线管道途经甘、陕两省,总长806公里。我们夯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化企地合作,与沿线5市28区县等签订五级管道保护协议,强化法治宣传,联合应急演练,有力推动了管道企业隐患整治工作,改善了管道外部环境。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和管道企业共同总结法律实施效果,推进法律修订进程,以适应新时代管道安全保护的需求。

一是应明确管道与建筑物的保护距离。《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规定埋地管道与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5米。从近年来几次大的管道事故来看,油气管道事故影响范围远远大于5米,比如运行压力10兆帕、管径1219毫米的天然气管道,其爆炸影响半径可能超过300米。

二是要处理好企民之间的利益矛盾。管道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依法建设的管道影响土地使用的,管道企业应当按照管道建设时土地的用途给予补偿。由于补偿没有落实到位,对企地关系产生了不利影响。管道敷设采取“临时用地、长期占用”,没有取得土地使用权利,维抢修需要动土作业时,经常产生纠缠不清的用地赔偿争议,甚至出现阻挠施工、漫天要价的现象。

具体修订建议如下。

补充完善第十三条规定。制定管道与人口密集型建筑物、易燃易爆生产经营储存场所之间保护距离的强制性技术规范,明确可供操作的保护距离标准。规定管道规划选线要落实安全距离的要求,对高后果区采取避绕措施,其他建设规划也应避让已有的管道。明确政府部门的项目审批责任和管道企业的主体责任,将油气管道纳入地方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从源头上防范高后果区风险。

补充完善第十四条规定。对影响土地使用的情形给予实事求是的补偿,明确保障管道维检修用地的合法权利,取得公众对管道保护工作的理解支持。

补充完善第三十一条规定。由政府牵头,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管道企业参与制定土地合理利用规划指南,在管道中心线两侧一定范围内设立管道保护区、应急响应区,以有效控制管道风险,减少管道事故对周边公众和环境的影响。

补充完善第三十五条规定。对中小型施工项目可实行“快捷审查、快速通过”,对重大施工项目开展风险评估或安全影响评价,并规定不同等级项目的分级管理要求和程序,配套制定相应的国标或行标,使法律条文的执行更具可操作性。

作者简介:张海亮,1983年生,高级工程师,现任北方管道西安输油气分公司副经理。

管道保护法需要与时俱进

孙鹏

西部管道酒泉输油气分公司

为推动《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的有效实施,分公司员工数年如一日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企事业单位开展管道保护宣传,提升了沿线群众安全意识。2021年11月23日,分公司管辖的西三线管道本体发生裂纹泄漏,根据集团公司规定奖励了发现者王治明10万元。当年地企还签订共管协议54份,联合举行高后果区应急疏散演练26次。联合沿线公安机关开展“一标三实”(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核查,开展武装巡线39次,排查可疑房屋、可疑人员。会同管道保护主管部门严把第三方施工方案审批,有效降低了管道交叉施工风险,保障了管道安全运行。针对管道周边工业园区和新农村建设,会同主管部门督促有关单位采取重新选址、缩小规模、保持安全距离等措施,避免了新增人口密集型高后果区。

在法治实践中,我们感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法律实施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完善。

一是行政执法主体不落实。管道保护法第五章“法律责任”规定对实施危害管道的行为采取责令停止、罚款、限期拆除等处罚措施,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执法主体,落实起来极为困难。管道企业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有时不得不妥协让步,在增加企业运行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违法者的成本。

二是高后果区管理难度大。管道周边新农村建设、工业园区扩建、招商引资项目投建、旅游景点开发及配套设施增加等,均可能形成新的人员密集型场所,管道保护法第三十一条对此规定过于原则,难以控制不断新增的人口密集型高后果区。

三是补偿赔偿缺乏统一标准。管道保护法规定,因管道通过影响土地使用的要进行补偿、因维抢修活动造成损失的要进行赔偿。但由于缺乏具体补偿、赔偿标准,有时出现漫天要价的情形,如果得不到满足,可能阻拦线路巡线和施工。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建议提高处罚幅度,对单位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一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故意或多次违反本法行为按照双倍进行处罚或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并关联到个人、企业征信。

完善高后果区管理规定。建议第三十一条补充以下内容:严格控制管道周边形成人员密集型高后果区,在管道周边修建人口密集型建筑物,应当经县级以上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审批,并在设计和安评中明确管道保护措施及风险管控要求。

制定地方管道保护法规。建议制定甘肃省管道保护条例,对管道通过权、安全距离、高后果区管理、补偿赔偿标准、行政执法等,作出具体规定。

作者简介:孙鹏,1985年生,高级工程师,现任西部管道酒泉输油气分公司副经理。

运用法律手段管控高后果区

龙小东

北方管道长庆输油气分公司

油气管道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施行十多年来,在保护管道安全、国家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城乡经济发展,管道周边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管道保护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高后果区便是其中突出一例。

为此建议如下。

将推行完整性管理写入法律。美国政府于2002年颁布管道安全改进法,要求管线业者必须对高风险区域实施风险分析,执行管线完整性管理方案。建议法律明确政府、部门和管道企业推行完整性管理的责任,从路由许可、建设施工、运行维护、应急处置等环节落实对高后果区风险管控。

在管道周边划定保护区域。对管道保护法第十三条和第三十一条进行修订完善,分别设立核心保护区、建筑控制区、应急响应区。修建人口密集、易燃易爆场所要经过安全评估和许可程序,避免新增高后果区。

保障管道企业用地权利。对管道保护法第十四条进行补充完善。按照民法典规定设立管道地役权制度,完善管道通过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管道企业开展巡检、维修、抢修的用地权利,为有效防止违法占压和施工挖掘损坏管道提供法律保障机制。

完善企业主体责任。补充规定管道企业在管道全生命周期推行完整性管理及防范高后果区风险的责任。管道建设阶段优化管道路由选线、避开规划区和高后果区、严把建设施工质量、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实现管道本体质量管控“关口前移”。管道运营期定期开展高后果区识别与评价,建立高后果区管理数据库,在高后果区管段采用视频监控、光纤预警和油气泄漏监测等技术手段。

强化政府监管责任。通过修法明确政府部门对管道周边人口密集型建设项目和第三方项目施工管理责任,政府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对高后果区安全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开展安全宣传和风险告知,开展高后果区应急联合演练。

作者简介:龙小东,高级工程师,现任北方管道长庆输油气分公司副经理。

管道保护法应统筹本质安全与外部安全

卢晓东

西部管道甘肃输油气分公司

管道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认真学法、守法、用法,履行法律赋予的责任与义务,保障了管道的安全畅通。我们的体会是:

固化五级联防体系。实施企地共建“平安管道”行动计划,与管道沿线5个市、11个县(区)、49个乡镇、195个行政村层层签订了管道保护协议书,巩固了五级管道保护体系,有效预防第三方损坏事件。深化管道保护宣传。持续开展管道保护及应急疏散知识宣传,营造了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完善应急预案,持续开展区域联动、企地联动的实战演练,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打好管道安全隐患整治攻坚战。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密切沟通,充分运用部际挂牌督办、企地联合治理等措施,依法整治了大量遗留占压隐患。

明确管道与周边建筑物保护距离。管道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管道中心线两侧各五米范围内禁止危害管道安全行为,属于管道保护的“禁区”。第三十一条规定:管道及管道附属设施周边修建人口密集型建筑物、构筑物等与管道线路和管道附属设施的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建议根据管道输送介质、压力和管径分别明确一定距离的管道保护区域,设立核心保护区(5米)、安全保护区(禁止修建人员密集场所)和潜在影响区域(经过评估批准后方可建设)。

增加管道本质安全管理内容。建议法律增加管道完整性管理等内容,促使管道企业严格履行主体职责,依法依规开展检测评价修复工作,提升管道本质安全管理水平。同时提高地方政府对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重视程度,将油气管道纳入地方规划,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尤其是处理好管道与城镇开发边界的关系,从源头上避免管道地区等级升级或形成新的高后果区,减少高后果区带来的公共安全问题。

作者简介:卢晓东,1983年生,高级工程师,现任西部管道甘肃输油气分公司副经理。

管道保护法实施与改进建议

唐磊

西南管道兰州输油气分公司

在管道保护法实践中,我们积极开展法律宣传,努力培育“保护管道,人人有责”“管道安全,我也安全”的社会环境。2021年管道沿线开展入户宣传14050户(次),人数4.5万人(次);其中,高后果区宣传户数1340户(次),人数3920人(次),实现宣传全覆盖。整治管道安全隐患,实施了兰成渝输油管道陇西县城段改线等多项工程,兰州输油站出站3公里管道隐患治理将三条石油管线移至地下20多米以下的盾构隧道内,消减了高后果区风险。开展高后果区标准化建设,完成隧道地面中心线坐标定位,栽设宣传告知牌及警示标识等各类地面标识330个,增加隔离栏3100米等。加强对第三方施工挖掘行为管控,积极协调公路、铁路、水利等各类第三方施工129次,解决违章占压8处。加强“四防”措施,保持了分公司多年管道光缆无伤害、无事故的安全记录。随着近年来地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又随之产生,给法律的实施带来诸多挑战。

二是管道用地权利没有得到落实。管道保护法与民法典和土地法在保障土地权利人权益方面的规定存在冲突,致使违法占压和第三方施工损坏管道现象屡禁不止。管道企业在开展巡护、检测、维修作业时往往遇到一些阻力。特别是进行土地开挖时时常会遇到“天价索赔”问题。

对深根植物和温室进行分类,避免因界限模糊难以执行,保障管廊带通视效果。

抓紧制定甘肃省管道保护条例,为加强地方管道保护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作者简介:唐磊,1986年生,工学硕士,现任西南管道兰州输油气分公司副经理。

用管道保护法指导解决现实问题

章波

西部管道兰州输气分公司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管道保护与城乡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危害管道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反映了法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及时修订完善,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管道工程设计规范需统筹考虑管道建设和公共安全的关系。目前有关技术规范规定了管道与机场边界距离为20米,管道与加油站距离为30米,管道与居民点和重要公共建筑的距离不小于5米等。上述规定主要从满足管道施工和日常维护的需要,对公共安全明显考虑不足。建议在油气管道中心线两侧各5米的核心保护区范围之外,根据管道输送介质、压力和管径再分别明确一定距离的管道保护区域。

五是加强管道保护法宣传与行政执法。管道保护法规定管道企业“宣传管道安全与保护知识”,企业每年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社会管道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效果有限。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没有将管道保护法列入普法计划,政府部门支持和参与不够,社会公众误认为法律是为保护管道企业利益制定的,宣传是企业行为,在思想上没有真正认识到管道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树立管道安全保护的意识。建议法律明确规定政府部门和管道企业负有共同开展管道保护宣传的职责。同时,加大行政执法和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提升法律的威慑力,夯实管道保护工作根基。

作者简介:章波,1984年生,高级工程师,现任西部管道兰州输气分公司副经理。

THE END
1.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民法典设定了大量的立法授权规定,为民商事特别法补充和细化民法典预留了接口,方便在不频繁修改法典的情况下,制定更具体的单行法律,为民法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形塑可能性。民法典立法授权条款多集中于法人规定、土地物权、新型权益保护、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交易创新、新型侵权责任等重要基础制度、资源保障和新发展改革领域。http://legalinfo.moj.gov.cn/sfbzfpffzll/202412/t20241211_510991.html
2.立法透明化,保障民众合法权益的坚实屏障法律资讯立法透明化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为民众争取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政府应当加强立法公开,完善立法参与机制,建立立法反馈机制,实现立法的透明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提高法律的公信力和立法质量,为民众争取更多的合法权益。https://m.kanfawang.com/post/19676.html
3.保障措施(精选5篇)在国际上,2002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对10种进口钢材实施保障措施,此举极大地影响了中国钢铁产品对美出口,也更令中国的钢铁市场雪上加霜。5月24日国家出台钢铁临时保障措施,11月我国政府又宣布对5类进口钢铁产品实施最终保障措施。在实施保障措施后,国内钢铁产品价格回升,产销两旺。此后虽然钢铁进口仍有增长,但该措施在https://www.1mishu.com/haowen/1776.html
4.法律小常识百问解析法治生活的智慧指南法律基础知识 什么是合法? 合法,即符合国家或地区现行有效的法律规定,不违反任何相关条例或规章制度。 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遵守法律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法律源自哪里? 中国的立法来源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基本自治规范性文件以及部门规章等。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56538.html
5.生态环境保护论文通用12篇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劣,这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背道而驰。面对日益严重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归根结底还需要法律的保障,法律手段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手段。我国法律在平衡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立法缺失 https://jlgbdsdxxb.xueshu.com/haowen/5748.html
6.留置措施中的基本权利保障研究在制度不完善、未改造的看守所内实施监察委员的留置措施,留置监督空间极易形成。留置权本质上属于监察委的一项特定调查手段,而其“监督”并无充分的法律依据、意义,公安无权监督监察委员会的留置,但在看守所执行监察委员会的留置对象时,基于对监察委留置对象的监督,公安机关实质上也是在监督监察委员会,例如看守所采用的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217.html
7.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法律实施上的障碍,即会计信息虚假、失真现象未得到有效遏制,而对其责任承担主体又缺乏责任认定的手段,以致于有关会计法律责任的规定尽管明确,但在追究违法主体责任时却缺乏有力手段给予保障,使得规范会计工作,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立法宗旨无法落实。https://www.gwyoo.com/haowen/134427.html
8.旅游法律法规基础最新章节梁峰著法律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它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即国家强制性。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国家的强制力是法律实施的最后的保障手段。法律之所以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取决于下面两个原因:一是法律不一定能始终为人们自愿地遵守,需要通过国家强制力强迫遵行;二是法律不能自行实施,需要国家专门机关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766419/4.html
9.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大全11篇除此之外,生态水利工程还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结合紧密。在这些基础之上,采用科学的开发策略,及科学的工程管理手段。概括起来,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生物的多样性 我们在建设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时,或多或少地会对现有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无法忽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https://gjkqyx.fabiao.com.cn/haowen/11734.html
10.《我的真朋友》涉及法律问题交流(完结)(我的真朋友)剧评《我的真朋友》已经有部分片花出来了,从片花中可以看出本剧剧情还是有部分聚焦在了房子问题上,男女主演也均是房屋中介销售人员,基于现实生活中有关房屋的法律纠纷越来越多,虽然不知道本剧可以有多深入的探讨,但想必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相关问题,所以下面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剧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如有错误,请第一时间指正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186367
11.强制保险是国家和政府以()的手段强制实施的保险保障方式。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强制保险是国家和政府以( )的手段强制实施的保险保障方式。A.宏观控制B.行政C.法律D.微观调控E.经济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https://www.shuashuati.com/ti/3891a9b489b94da8af212e6e6b9db5a7.html
12.信息安全知识竞赛试题3.向有限的空间输入超长的字符串是哪一种攻击手段?(A) A、缓冲区溢出; B、网络监听 ;C、拒绝服务 D、IP欺骗 4.主要用于加密机制的协议是(D) A、HTTP B、FTP C、TELNET D、SSL 5.用户收到了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要求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及密码,这是属于何种攻击手段? (B) A、缓存溢出攻击; B、钓鱼攻击 https://www.jssc.edu.cn/netcenter/_t173/2013/0605/c195a24082/page.psp
13.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教师在教学中,可依据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弹性实施。 识字教学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识字情景、生活环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与主动性。识字教学要贴近生活需要,注意在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力求识字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注重积累,不断巩固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794545
14.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通用10篇)要加快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尤其是要加快我国司法独立之进程。 要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来保障非政府组织建设新农村公共产品之权益。 前几天,我国已颁布实施了《物权法》,这肯定会对农村地区公共事业的多元化发展产生正面而积极的意义,但是,我们还应当在这一基础之上制定出更加细致、更为具体、和广大农村公共产品的多元https://mip.wenshubang.com/gonggongguanlibiyelunwen/508878.html
15.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要求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法律法规,全面实施教育方针、政策,遵循客观的教育规律,依据学校自身办学的主客观条件,逐步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办学模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部门应帮助学校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依法自主办学能力,保障学校素质教育稳步、健康、有序地实施和推进,争创办学特色。 https://jydd.qpedu.cn/xj/kdxj/2297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