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科普标准与法律的关系

标准与法律法规二者同为多元治理机制的重要工具,二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标准与法律的相同点

规范性

规范性是指法律、标准为人们的行为、产品提供模式、式样和风向。

概括性

概括性是指都从大量实际、具体的行为、科研生产中高度抽象出来的一种一般的模式,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特定类别的产品,可供重复多次使用。

普遍性

普遍性是指标准和法律都在其适用范围内所有公民、产品一概适用,不允许有规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在标准、法律面前平等。

严谨性

严谨性是指它们都有特殊的逻辑构成,特定的语法措辞和表达方式。

民主治理机制

程序自治功能

法律与标准都拥有程序自治功能,二者价值取向的契合为标准支撑法律实施提供了可能。

标准与法律法规的区别

价值不同

法律追求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利益、秩序;标准强调统一性和协调一致性,目的是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体现的是规范和效率。

性质不同

法律法规在其辖区内具有强制性,所涉及的人员有义务执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核心要素不同

法律的核心要素是规定权利与义务;标准不直接规定权利与义务,而是规定技术、管理和服务要求。

产生方式不同

法律由国家权利机关制定或认可、通过;标准由使用单位和企业主导编写,主管部门批准发布。

语法表述

法律常用禁止、不得、应、可以;标准常用应、宜、可。

位阶差异

下位法不得违反上位法;标准不得与法律法规的规定相互抵触。

制定主体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等具有政府职能的部门制定;

表现形式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法律的主要形式有:宪法、法律(基本法律、一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国际条约;

标准的表现形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ISO/ISO(IEC)或IEC标准化文件、其他机构或组织的标准化文件、其他文献。

制定程序

法律制定的程序:法律草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与通过、法律草案的公布;

标准的制定程序:提案、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批准、发布、复审。

法律对标准的影响

法律是制定标准的依据

具有法律效力的强制性标准在性质上属于强制性法规,因此,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推荐性标准也应如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制定的标准具有效力。

法律对标准的影响是全过程的

法律是标准实施的有效保障

法律并非是保障社会良好秩序的唯一手段,但法律是效力最高的保障手段,法律也为其他手段的有效实施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作为社会管理有效技术支撑的标准,国家层面制定了《标准化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标准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明确了标准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明确了标准的制定程序,以及标准实施监督工作。

同时《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企业标准管理办法》的出台均对标准的有效实施起到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标准对法律的影响

标准是法律的补充

法律一般都带有一定的原则性,它不可能把社会中每一种情况都规定得十分详细,有些事情可以通过标准予以具体化。

此外,法律总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可能朝令夕改,而标准则可以较好地发挥其灵活性,能够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急需。因此,标准可成为法律规范的有益补充。

标准是落实法律的有效手段

法律稳定性和被动性的特点限制了法律规范性作用的发挥。然而,法律是标准编制的依据,标准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成为落实法律的有效手段。

标准为法律制定、修改提供依据

标准实施的目的是通过组织社会化大生产、进行科学管理、促进技术进步,为市场经济的调控提供技术支持,最终实现社会活动的最佳秩序。

因此,标准的实施,能够及时反映社会的发展对法律的需求,为法律的制定、修改或废止提供依据。

标准与法律法规相辅相成,法律法规是标准化活动的依据,标准是对法律法规的支撑和补充。二者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公共管理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李晓林.法律与标准关系简析[J].标准科学,2009,426(11):48-52.

[2]王世川,马艳霞.小议我国标准与法律的关系[J].标准科学,2012,(3):17-21.

THE END
1.吉炳轩:用法律手段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吉炳轩:用法律手段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吉炳轩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通过立法、监督手段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6/26/c_1123039498.htm
2.行政法律手段(精选十篇)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 新法颁布的目的在于保护老年人在经济和亲情两个方面得到充足赡养, 法律强制性规定自然有一定的效果, 但难以完全保障老年人得到家庭的精神慰藉和情感关怀。“你可以把牛牵到河边, 但不一定能让牛喝水”, 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赡养目的, 除了法律手段外, 还得依靠经济手段, 两者相互补充。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al7up5w.html
3.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效力吗王芳芳律师精选解答民法中的欺诈,一般是指行为人故意欺骗他人,使对方陷入错误判断,并基于此错误判断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具体而言:第一,欺诈系由民事https://m.64365.com/tuwen/aaannie/
4.强制性国家标准:指在一定范围内,国家运用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强制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强制性国家标准:指在一定范围内,国家运用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强制实施的标准。强制 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者授权批准发布。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https://www.shuashuati.com/ti/520d77c0ce804eaca23fa7e7f35dd7c9.html?fm=bdcd19e9c96f70c8c568d374009503d138
5.档案管理对标方案七、加强法律事务管理 公司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事务管理模式,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法律保障体系,变事后处理为超前预防,充分运用法律手段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理顺法律事务管理的各种工作关系和流程,修订、完善和补充相关制度,使法律事务管理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同时,在公司范围内深入开展法律风险https://www.danganj.com/news/16538.html
6.我国土地污染问题的法律规制与此相比,采用法律手段加强对土地污染的防治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首先,法律手段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土地污染的预防与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长期的关注。因而,稳定的法律手段可以使守法者不会因为政策的变动而焦头烂额,也更有利于减少守法者的投机心里,从而更有利于保护土地。其次,法律手段具有一定的威慑性。法律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