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重点加强版

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3*5二、填空:1.5*10三、多选:1*10

四、改错:3*5五、简答:5*5六、论述:2*10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管理对象: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个人行为

2.环境管理主体:政府、企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

3.环境管理对象及主体之间的关系: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一方面,企业作为管理的主体对企业内部自身进行管理,

另一方面,企业作为管理的对象而被其他管理主体如政府职能部门所管理。

4.环境问题产生的三个层次上的原因:

一、思想观念层次(根源):人类将自己异化于大自然。如;生存方式上生活在加工产品中;科学观上崇拜科技与技术,支配自然、征服自然,把自然系统与其他

生物物化、工具化;“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影响,把大自然当做可大量掠夺资源的原料

场地,又是接纳污染物、废弃物的垃圾场

二、社会行为层次(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个人行为)

三、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层次

5.环境管理的目的:改变自身的一系列基本思想观念,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行进

管理、控制人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恢复被损害的自然环境,并减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状态、功能造成新的伤害,保证人类与环境能持久、

和谐的发展下去。

6.环境管理的任务:(1)转变环境观念----建设环境文化(2)调整环境行为(3)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

补充:

1、中国环境管理的特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2、环境管理学: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

的一般规律、特点和方法为基本内容的学科。它着重研究管理人类作用于环境的社会行

为的理论和方法,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的依据。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1.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

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状态参量:自净能力、资源生产能力)

物质生产: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所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

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物质生产过程中伴随有加工废弃物的产生。

(状态参量:社会生产力、资源利用率)

人口生产: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消费物质生产产出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所提供

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

(状态参量:人口数量、消费方式、人口素质、社会总消费)

2.消费入口比=环境生产环节生活资源/物质生产环节生活资料

3.消费出口比=消费再生物/消费废弃物

4.哪些消费方式可以提高消费入口比和消费出口比:提倡“适度消费”,以提高消费入口比

提倡“清洁消费”,以提高消费出口

5.影响资源利用率的因素:资源利用率=生活资料/(环境资源+消费再生物),资源与生活资料的属性、生产技术、加工程序(加工连接的多寡)

影响社会总消费的因素:人口数量、消费方式

6.共赢原理的基本内涵: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时,必须注意使各

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

益。

减少内耗共同发展——必要性。

共赢思想:从二元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寻找第三方案与第三状态;转变观念找出新的支点

7.环境共赢管理的内涵:人与环境的共赢、社会群体之间的共赢

8.三生共赢: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9.冲突协同原理的内涵:指在人类社会理性行为的作用下,通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将冲突

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充分发挥冲突的积极作用,限制冲突的消极作用。

10.案例分析:(1)CDM的内部机制:共赢的规则、技术和资金

规则是指法律、标准、政策和制度的总称。如:《水法》、《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同时制度。技术和资金是实现共赢的物质基础。

外部环境: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历史的、观念的、技术的外部条件。(2)退耕还林

(1)收缴污水处理费,公众得到清洁水环境,企业得到经济支持与创收,政府减轻财政负

担,水污染得到治理。(2)清洁发展机制(3)环保投资(4)改变生产和生活的方式。

三种生产界面之间:人口生产、物质生产、环境生产——通过商品联系到一起。

补充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系统、共赢、控制和协同.

2.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

(1)(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原则)-持续性原则

(2)公平性原则(社会原则):代内公平(国与国之间、区域之间);代际公平

(3)共同性原则(社会原则):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3、环境社会系统的发展原理:

(1)社会系统包括着公众、企业、政府等等;而资源、环境生态等构成了自然环境系统,两

者通过物质、信息、能量的传递而联系起来,构成了“环境——社会系统”。

(2)环境管理面对的是环境——社会系统,系统观。

这个系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发展观。

(3)该系统是动态变化的,要以发展的眼光看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及时调整人

类的行为。

《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

1.环境管理政策方法的分类:

(1)命令型和控制型: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强制性环境标准

(2)经济型和激励型:经济手段、指导性环境标准、教育宣传手段、科学技术手段

(3)鼓励型和自愿型:环境信息公开、环境绩效、环境审计

2.环境管理政策方法的内容:指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规则、规范、标准等作为环境

管理的手段或工具,来约束人们的环境行为或鼓励、激励人们主动采取保护环境的行为,以

THE END
1.强制性国家标准:指在一定范围内,国家运用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强制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强制性国家标准:指在一定范围内,国家运用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强制实施的标准。强制 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者授权批准发布。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https://www.shuashuati.com/ti/520d77c0ce804eaca23fa7e7f35dd7c9.html?fm=bdcd19e9c96f70c8c568d374009503d138
2.行政法律手段(精选十篇)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 新法颁布的目的在于保护老年人在经济和亲情两个方面得到充足赡养, 法律强制性规定自然有一定的效果, 但难以完全保障老年人得到家庭的精神慰藉和情感关怀。“你可以把牛牵到河边, 但不一定能让牛喝水”, 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赡养目的, 除了法律手段外, 还得依靠经济手段, 两者相互补充。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al7up5w.html
3.经济法教学大纲二、指经济法是各种法律调整手段的有机结合 说明: (1)本章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特征,并学会借助经济法的特征,了解经济法的本质,从而深入了解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区别,以明确经济法是一门独立的部门法的目的。 (2)本章的难点是经济法的特征之一——政策性,要让学生体会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是一个具https://law.sicnu.edu.cn/p/60/?StId=st_app_news_i_x151152147947210366
4.重庆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经济.道德真题模块2860题3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指导性计划的主要手段是( ) A.行政手段 B.计划手段 C.法律手段 D.经济手段 40.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是( ) A.计划 B.市场 C.企业 D.资本 41.2009年我国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退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是一种( )。 http://xingongjiaoyu.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95&id=557
5.民族宗教法规政策知识问答二15、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宗教方面的矛盾? 处理宗教方面的矛盾,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不管是哪个民族,信仰什么宗教,都要依法处理,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16、什么是迷信和迷信活动? 广义上说,迷信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盲目地信仰或崇拜。狭义的迷信,按照我国解放以后约定俗成的https://www.wuning.gov.cn/nzmhd/wdzsk/201904/t20190416_4431943.html
6.档案管理对标方案七、加强法律事务管理 公司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事务管理模式,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法律保障体系,变事后处理为超前预防,充分运用法律手段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理顺法律事务管理的各种工作关系和流程,修订、完善和补充相关制度,使法律事务管理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同时,在公司范围内深入开展法律风险https://www.danganj.com/news/16538.html
7.辽宁庶转干部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国家公务员考试网E法律手段 7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优越性表现在(ABCDE ) A有利于利用国内外资金和资源 B有利于发展经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C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 D有利于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E有利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https://www.huatu.com/a/ziliao/jzg/bszt/2007/0507/8094.html
8.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通知》指出,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各地区、各部门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坚持扶持生产、保障供应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相结合,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5&ex_Id=3564
9.最高人民法院典型行政案件裁判观点汇编100则袁裕来律师未予告知送达的行政行为属于无效的行政行为,但是,针对不予告知送达这类程序行为本身,却不能单独提起诉讼。这是因为,法律尚无针对程序行为设置单独的法律保护,针对程序行为的法律救济手段,只能在针对最终的实体决定提起诉讼时同时采用,除非这个程序行为再也不能纳入实体决定的整体之中一并得到解决。https://yuanyulai.blog.caixin.com/archives/25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