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哪种原理的要求?(51)
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根本要求。
4、意识形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68)
阶级性
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里?(54)
6、理性认识的特点是什么?(56)
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7、生产力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什么?(63)
生产力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力系统的实体部分;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协作、科学技术、劳动组织和管理等构成生产力系统的非实体性要素。
8、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63)
生产力
9、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属于什么观点?(69)
10、商品的二重性指什么?(76)使用价值和价值。
11、劳动的二重性指什么?(7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2、价值规律的容是什么?(79)
13、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什么?(96)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14、市场经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96)
市场联结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资源调节功能、利益激励功能、奖优罚劣功能。(即:ABCD)
15、在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里?(99)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自从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第三,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四,公有制经济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中,这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基础。
1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容?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以人为本。
19、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什么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二、辨析题。
1、形式主义也是一种主观主义是唯心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之一。(44)
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唯心主义主的是意识决定物质的哲学观点,在实际工作中,唯心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主观主义。在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时候,主观主义使用的是一种从主观出发,忽视客观实际的错误的思想方法,它的特征就是主观合客观相分裂、理论和实际相脱离。主观主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上,或表现为保守主义,或表现为经验主义。形式主义,不是从客观需要
出发,而是从某种主观需要出发,不是注重客观实际,而是追求表面形式,所以形式主义也是一种主观主义,是唯心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之一。
2、矛盾就是对抗。(49)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哲学上的矛盾不仅讲斗争性,还包括同一性。是对立面统一,统一性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结、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性质。斗争性是矛盾双方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相分离的倾向。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畴,它不同于具体的斗争形式。斗争性是斗争形式的一般性质,斗争形式是斗争性的具体表现。这个规律错误的根源在于把矛盾斗争性中某一种具体形式等同于矛盾本身,没有认识到矛盾是既对立又同一的关系。
3、真理就是客观事物。(55)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主体头脑中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真理作为认识畴,其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客观事物是认识领域以外的世界,虽然真理是科学认识,容是客观的,但毕竟属于认识领域,二者不能混同。这个观点错误就在于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事物本身的区别。
4、伟大人物的思想和创造精神决定意识的发展。(71)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这个观点扩大伟大人物的个人作用是典型的英雄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伟大人物对历史发展能够起到推动作用,但伟大人物的个人作用又受到客观历史性的限制,主要取决于他们对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的意愿程度,取决于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拥护程度。因为人民群众不仅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的用途属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实现价值的必要条件,但不决定商品价值的大小,因而不决定价格的高低。
5
6、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在统一的。(十八大报告)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要按照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入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7、经济发展方式也就是经济增长方式。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增长方式主要是就增长过程中的资源、劳动、资本等投入的效率而言的,而发展方式不仅包括经济效率的提高、资源消耗的降低,也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等容。增长方式只回答了在要素投入方面用什么办法来做大蛋糕的问题,而发展方式不仅在投入上回答了如何做大蛋糕的问题,而且在发展道路上回答了用什么样的经济结构、什么样的环境代价做大蛋糕的问题。所以不能简单将二者等同。
8、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没有客观性。(42、61)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规律是事物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重复性等特点,客观性是规律最基本的特点,规律的客观性依存于物质的客观性。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都有客观性,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必然导致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