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目前我校在线课堂教学如火如荼,老师们在各大教学平台化身“直播高手”“网课达人”倾心打造精彩课堂,有效保证了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为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线上教学模式,培育和打造线上“金课”,发挥优秀案例引领示范作用,教务处通过此专栏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总结在线课堂教学经验,展示在线课程建设成果,供老师们参考、学习和借鉴。
本学期,万娟娟与朱腾伟两位老师共同为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2018级本科生讲授《法律逻辑学》课程。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按照教学目标与要求,结合线上教学的特点,教学团队充分利用线上资源,摸索出了目标明确、平台集中、资源优化、寓教于乐的“思维+表达”导向型体系教学模式,在《法律逻辑学》教学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效果。
一、“思维+表达”导向型体系教学模式的选择
法学专业强调“能言、擅辩、硬笔头”,法律人的职业素养归结为两点,即独立思考与精准表达。法律逻辑学将法学知识与逻辑学方法合二为一,核心命题在于“什么是正确的思维”、“如何更准确地表达”以及“逻辑工具概念、判断、推理在法学领域的运用”。基于此,教学团队将“思维+表达”导向型作为教学模式的基础理念,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一)法律逻辑学的学科特点是“思维+表达”导向型体系教学模式的内在原因
法律逻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以逻辑知识和方法论为基础,关涉法理学、法律思想史、部门法等法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模块:(1)普通逻辑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该模块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的效果同其数理基础、思维模式等有紧密联系;(2)法律逻辑的本质和应用。该模块属于理解层面的问题,包含较多的理论模型和学说;(3)法律思维、法律语言、法律方法的实际应用。该部分主要体现在如何进行法律解读、案件处理、思辨分析。于本科生而言,法律逻辑学的内容繁多、公式复杂、概括抽象,从逻辑理论到逻辑实践的跨越较大、难度较高,学生在理论接纳及实践训练上面临的挑战既新奇又复杂,教学中必须突破常规。
(二)丰富的线上资源强化了“思维+表达”导向型体系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新时代大学生对于电脑终端、手机设备十分习惯甚至依赖,他们对于在线学习的兴趣普遍较浓,辅之以灵活的线上教学手段更能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简单培训之后,也能逐步熟悉线上教学的操作。各网络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电子教材、PPT、授课视频、真实案例、考查素材等成为线上教学强大的基础与保障。在特殊的疫情时期,囿于教学手段的限制,结合线上教学的实际,如何充分高效利用线上资源成为检验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的现实问题。
(三)“思维+表达”导向型体系教学模式的形成
在制定《法律逻辑学》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学团队先对学生的既有知识结构、学科基础、兴趣偏好及职业规划作了调研与分析,继而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最终在宏观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中观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微观教学方案及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达成共识,逐步确立了“思维+表达”导向型体系教学模式。
二、“思维+表达”导向型体系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解析
“思维+表达”导向型体系教学模式既符合教育学的规律,又能满足教学的目标要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研之间的良性互动。
(一)目标明确
基于学科的知识合成性以及应用性,“思维+表达”复合型训练能够与新型在线教学形式协同。逻辑学和法学均对思考、辩论、书写、言说等能力有着较高要求,一个合格的法律人必须具备优良好的辨析能力和陈述能力,“思维+表达”是法律人的基本功。在线教学给与师生更大的信息自主权,提供了更为灵活的交流方式,客观上照顾到了不同个性、不同需求、不同基础的同学的学习偏好。现代大学生生长于信息时代,习惯于网络行为对生活的浸润,更乐于通过在线方式与老师、同学交流,回答问题,发表观点,从而逐步实现全面深刻地思考,准确得体地表达的目标。
(二)平台集中
(三)资源优化
(四)寓教于乐
三、“思维+表达”导向型体系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思维+表达”导向型体系教学模式的实施,分为了课前预习、课堂讲授与课后复习三个阶段,将线上资源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保障教学效果。在学校发出在线教学的通知之后,两位教师反应迅速、积极配合,做出预先精心的准备,将课程开设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在线课程建设全过程描述
1.在线教学准备阶段:2020年2月12日——2020年2月23日
(1)提前建沟通群(2)了解学生基础
2.试课及调整阶段(2020年2月24日——2020年3月1日)
3.课程正式上线阶段(2020年3月2日——今)
(1)严格考勤纪律(2)课前有要求、课后要回顾
(3)丰富灵活的教学内容
(4)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互动良好
(5)及时调查学生学习动态及需求,不断改善教学质量
(二)在线课程分段实施具体方案
1.课前预习
2.课堂讲授
多种形式的课堂实时互动必不可少。为避免线上教学过程中的怠学、懒学甚至不学的情况,通过多重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监督课堂纪律。比如,针对基础性知识采取随时提问的方式检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则采用讨论式回答,促进学生广泛参与。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问,给与其明确的参与感和自信心。学生发言的频次和效果计入其平时成绩,教师还会对于互动效果特别好的同学给与额外的鼓励。
师生就“法律逻辑在判决形成中的运用”展开热烈的在线讨论
3.课后复习
教师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并及时反馈意见
四、“思维+表达”导向型体系教学模式的回顾与评估
通过对已完成的《法律逻辑学》教学效果的观察,“思维+表达”导向型体系教学模式是完全可取的。几乎全部学生都有预习功课并完成了思考题,课堂教学中避免了枯燥的填鸭式教学,课后的学习效果调查以及作业也反映出了学生较好的学习成果。通过对“思维+表达”导向型体系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寻找其实践及实效的基本规律,以便于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化与完善。
(一)围绕课程特点选取合适的线上资源
当下网络课程资源异常丰富,几乎涵盖日常教学所需的所有资源。如何选择最为精良的线上资源,不仅要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也要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偏好及职业规划。因此,既要充分考虑教材、视频内容、练习题等各类资源之间的兼容性,也要充分考虑所选取资源的精确性,以期达到在特定课时数内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不同学校的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各有差异,同时学生还具有知识背景的差别,比如偏文与偏理的学生在学习方法、教学内容上就有不同。因此,在利用线上资源教学的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内在心态及外在行为表现,适时调整学习目标和要求,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取得进步。
(三)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系统的教学方案
系统性的教学方案对教学全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课程教学遵循“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复习”三阶段,三步教学法蕴含三位一体的内在逻辑关系,与法律逻辑学的学科特点形成最大协同。但不同学科,结合不同的线上资源与线上手段,可以探索“四步教学法”或“五步教学法”,并不能一概而论。无论采用何种具体教材手段,都要注重教学的体系性,都要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系统的教学方案。
综上,疫情当前的在线教学探索,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线上各类资源的价值,将线上资源为教育服务,抛弃单纯线上直播的类传统教学模式;其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教师的引领作用,发挥教学能动性,将线上资源以恰当的形式纳入学科体系,不为线上资源所累或牵制;最后,教师优秀的表达能力、高超的课堂控制能力及自身的专业素养成为在线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托,这便是教学团队不断打磨教学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