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法理学核心的问题之一。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不是法哲学的局部问题,而是贯穿于整个法哲学的全局问题。凡是法治不及之处,皆是德治用武之地,法治不可能完全取代德治。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一个法治完善和健全的国家中,法律几乎已成了一部道德规则的汇编。

一、道德和法律的起源

(一)道德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发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道德的本质是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二)法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二、法律与道德的含义

(一)道德的内涵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道德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恩格斯讲:“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结底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这表达道德的内容最终由经济条件决定的,并伴随经济的发展而在相应的变化,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同社会集团,有着不同的道德观。

(二)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的内容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体现了法律的国家意志性和统治阶级意志,更体现了法律的物质制约性。

三、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维持社会秩序的规范,二者之间联系密切。起源上法律和道德都从古代社会最原始的风俗,习惯等演化而来的。

近代出现的法学流派,主要有两个,即自然法学派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前者认为法律和道德不可分,自然法学家认为法律必须以道德为基础并与道德要求相一致。认为道德原则是法律的灵魂,没有道德的法律是不可想象的,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家则主张法与道德相分离,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认为法律问题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是社会技术问题,并不是道德问题。

在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上,笔者反对分析实证主义主场,认为二者联系不可分割,法具有道德性,法律包含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外在道德指对实体法在价值上进行道德评价,即法律的目的和道德的目的具有同一性。都以公平、正义等为目标,内在道德指对法律规范本身进行评价,即道德的原则上必须内涵于法律的要领和内容当中,否则便不称其为法。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将二者完成分裂或者等同一处都是不对的,法律与道德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二者即相互独立,又相铺相成。法律最初源自道德习俗,随着不断发展和作用加强,才与道德列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法律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调整达到规范社会的目的,而道德是通过对人们思想的约束调整社会关系。二者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公平、公正、正义、人道的社会目标。最终为社会的良好秩序服务。

四、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道德与法律的不同之处主要有:

(一)二者产生条件不同

法律是由立法机关,按照立法程序制定出来的。而道德主要受人们内心信念,风俗习惯,社会舆论等产生的。

(二)二者表现形式不同

由上文概念得知,法律是通过立法者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出来的,除了这种形式,还通过认可某种行为规范,使其具有明确内容,其具体表现形式有制定判例、认可某种习惯等,是成文的。相比之下,道德规范的表现形式比较抽象,模糊,他体现在人们的意识和信念中,如道德规范要求我们不随便扔垃圾,维持公共环境干净整洁,这并没有特定的表现形式。

(三)二者的调整范围不同

法律与道德的调整范围不同,道德的调整范围远大于法律。法律的调整范围有限,是从外部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通过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能做什么的形式。除此,法律是划分罪与非罪,合法与违法的标准,道德则主要是划分善与恶的界限,是一种自发行为,是从内部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这两种界限在一定范围内相互重叠,也可以相互独立。比如王二生活极度拮据,因此想了歪招,想要偷隔壁老王的钱。如果王二,他只是在心里想,“我要偷老王的钱”,这种思想属于道德范畴,但是,如果王二确实偷了老王的钱,那便进入了法律层面的调整范围,王二会因此承担法律责任,为自己的罪行负责。

(四)二者的作用机制不同

正如上文提到,法律依靠的是国家强制力,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传统力量,传统沿袭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及自律维持。

(五)二者内容不同

这点比较好理解,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且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而道德多强调义务。

五、正确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理论探讨的价值归宿就是服务于实践。实践中应尽力从两个方面来正确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是健全“法制”与强化“德制”同步进行;二是在法律与道德之间再造资源,构建区别于法律和道德又能对法律和道德予以双向弥补的第三种力量。

首先,在健全“法制”方面,应取向法律规范极限度周延并实效于经济生活的所有领域,构建法制形式合理与价值基础相统一的“现代法制”。“现代法制”的起点就是对“传统法制”从法律观念、法律体系到法律实施予以系统性变革。

其次,在强化“德制”方面,应奉行道德制度化建设。道德制度化路径,是把道德调整由内在心里扩延至外在行为、由舆论谴责升各为强行制裁的过程。这种通过道德制度化赋予道德“硬”的约束力的做法,就可以迫使人们履行道德义务,或者遭受道德谴责来弥补。

总之,法律与道德即有区别又有联系,法律制度及体系是立足于伦理道德的基石,法律需要道德的支撑,同时,道德的实施也需要法律的保障。要想推行依法治国,必须要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如此才能更好更快更科学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THE END
1.诉诸法律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诉诸法律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导读:诉诸法律是指目标公司的经营者为了阻止公开收购,经常以收购者违犯各种法律、法规为由提起诉讼。运用诉诸法律得当可以促进购方知难而退,即使无济于事,目标公司也可争取一些宝贵时间,在并购方应付调查听证之际,部署下一步的反并购计划和构筑反并购工事。https://www.64365.com/zs/822392.aspx
2.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评价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评价准则,可以帮助人们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和评价标准。 预测作用:法律具有可预测性,人们可以通过法律预测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以及在法律上是否有效,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强制作用: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3.法律的确定性及其意义[3]可见,法律具有确定性的特征。哈耶克曾说:“法律的完全确定性,是我们应该努力接近却又永远无法完全达到的理想。”但这并不是说法律确定性无可追求了,重要的是要理解法律确定性的正确含义。有学者认为,如果我们仅把法律的确定性理解为法律文本含义的确定性,那么这种确定性如哈耶克所言既不可能实现,又不可能过度https://www.zscourt.gov.cn/article/view/cateid/18335/id/73185.html
4.学习法律的重要意义6篇(全文)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联系最紧密的两个部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两类重要的社会规范。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也是现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社会主义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贯穿了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它通过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原则的确认,保障社会主义道德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mzesfky.html
5.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什么是有意义的?马恩原典导读: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法律的产生、本质和发展规律,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如经济决定法律,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法律的历史性,法律的阶级性,法律与国家的内在一致,私有制下的违法必然等。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承载法律本质的价值观和实现法律价值的法治观,对当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713
6.诊所法律教育的特点意义和作用虽然这些方法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有所不同,但更多的则是换汤不换药。即便是以美国法学教育为蓝本、以培养职业人才为目的的法律硕士项目,其课程设置和讲授内容及方法也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改革,也就是说,在根本上,我们没有改变“以理解法律含义、传授法律知识为宗旨的教育模式”,因而我国的法学教育忽略了一个重要的http://law.jsnu.edu.cn/0d/40/c10837a200000/page.htm
7.隐性立法解释:“法律释义”的功能及其正当性难题法信隐性立法解释作为兼具有权解释与学理解释特征的法律解释形态,其在法律实施的诸多场域中发挥着相当大的功能。这些功能场域主要存在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政府的行政执法工作、法院的司法审判工作以及学者的研究工作等环节。 (一)隐性立法解释在法院审判中的应用 如果法官对一条法律规则所被认为具有的那种含义存有http://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500538
8.学习法学的意义是什么?学习法学的意义2.推动法治建设。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掘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还能够对法治建设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为推动法治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3.维护补会公正和正义。法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掘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念,有能力应对各种法律问题,为维护社会公正和正义发挥作用。 https://henan.china.com/m/news/yaowen/2023/0530/2530494150.html
9.法律的意义模糊及其救济方法它的基本表征是一个词汇表达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例如“法”这个字,在法律中,它表达的就是由国家、国际组织、或一定的政权组织所制定的人们的行为规范;在宗教活动中,则表达的是所谓“法事”,尽管也有教民行为规范意义上的教法,但宗教世界的法和国家法律的法并不是、或并不总是一码事。在“合乎法度”这样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82.html
10.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道德、法律篇逻辑图】 ?专题五道德 一、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考点1.道德的含义与起源 (1)含义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起源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11.郭栋:法理的概念·反思证成及其意义中法评语境三:法理与法律规定不同:“社会危害性认识只不过是我国刑法使用的特定用语,其法理上的含义应当是指违法性认识。”法律条文是法理探究活动的主要认识对象,法理是关于法之理的认识成果。 (二)法理的衍生形态 第一,法理与法的真理。法的真理即正确的法的理论。理论的有效性在于其是否与经验相符合。实践是检验真理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376496300591415808
12.法律价值(精选8篇)现代民主社会的法律之所以能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不仅仅是对强力的屈服,也不仅仅是因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法律体现了整个社会基本价值评判标准,是因为在法治中法律具有其权威性、普遍性、统一性和完备性。法律因此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地运行,并扮演着秩序的维护者和正义的守护着的角色。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sza4t3c.html
13.考研政治思修超详细知识点总结,快收藏!复习经验2、思想道德与法律 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 (1)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1思想道德为法律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法律正义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 https://www.kaoyan.com/zhengzhi/jingyan/5f3f4932e0b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