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保险?保险有哪些特征?

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的方法,或是一种风险转移的机制。这种风险转移机制不仅体现在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而且表现为通过保险,将众多的单位和个人结合起来,将个体对付风险变为大家共同对付风险,能起到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的作用。

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和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财务安排。通过交纳保险费购买保险,将不确定的大额损失转变为确定性的小额支出(保费),或者将未来大额的或持续的支出转变成目前固定的或一次性的支出(保费),从而有利于提高投保人的资金效益。人寿保险中,保险作为一种财务安排的特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人寿保险还具有储蓄和投资的作用,具有理财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保险业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保险的要素指哪些?

现代商业保险的要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可保风险的存在

可保风险是指符合保险人承保条件的特定风险。一般来讲,可保风险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1、风险应当是纯粹风险。即风险一旦发生成为现实的风险事故,只有损失的机会,而无获利的可能。

2、有大量同质标的存在。保险标的数量的充足程度关系到实际损失与预期损失的偏离程度,影响保险经营的稳定性。

3、风险应当有导致重大损失的可能。风险的发生应当有导致重大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是被保险人不愿承担的。如果损失很轻微,则无参加保险的必要。此外,保险费不仅包含损失成本,而且包括保险人经营的费用成本。因而对被保险人来讲,将轻微的损失通过保险转嫁给保险人在经济上是非常不合算的。

4、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标的同时遭受损失。这一条件要求损失的发生具有分散性。因为保险的目的,是以多数人支付的小额保费,赔付少数人遭遇的大额损失。如果大多数保险标的同时遭受重大损失,则保险人通过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所建立起的保险资金根本无法抵消损失。然而,在保险实践中,有些可保风险可能并不完全满足上述条件,如洪水、地震等巨灾往往导致多数保险标的同时遭受重大损失,因此保险人在承保时力求将风险单位分散,这不仅可以避免大多数保险标的同时遭受重大损失,而且可以保证预期的损失与实际的损失相一致,保证保险公司的经营稳定性。在保险经营中,通过再保险的方式转嫁一部分风险责任,也能达到力求风险单位分散的目的。

5、风险必须具有现实的可测性。在保险经营中,保险人必须制定出准确的保险费率,而保险费率的计算依据是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所致保险标的损失的概率。这就要求风险具有可测性。如果风险发生及其所致的损失无法测定,保险人也就无法制定可靠稳定的保险费率,也难于科学经营,这将使保险人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如果风险缺乏现实可测性,一般不能成为可保风险。

但是,可保风险的条件也会随着保险技术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市场竞争、国家政策等。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可保风险的基本条件,从而保证保险经营的科学性。因此,保险人在经营过程中界定可保风险时,坚持上述条件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大量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

保险的过程,既是风险的集合过程,又是风险的分散过程。保险人通过保险将众多投保人所面临的分散性风险集合起来,当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又将少数人发生的损失分摊给全部投保人,也就是通过保险的补偿或给付行为分摊损失,将集合的风险予以分散。保险风险的集合与分散应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1、风险的大量性。风险的大量性一方面是基于风险分散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概率论和大数法则的原理在保险经营中得以运用的条件。根据概率论和大数法则的数理原理,集合的风险标的越多,风险就越分散,损失发生的概率也就越有规律性和相对稳定性,依此厘定的保险费率也才更为准确合理,收取保险费的金额也就越接近于实际损失额和赔付额。倘若仅仅是少量的风险标的,就无所谓集合与分散,而且损失发生的概率难以测定,大数法则更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2、风险的同质性。所谓同质风险是指风险单位在种类、品质、性能、价值等方面大体相近。如果风险为不同质的风险,那么损失发生的概率就不相同,风险也就无法进行统一集合与分散。此外,不同质的风险,损失发生的频率与幅度是有差异的,倘若进行集合与分散,则会导致保险财务的不稳定。

(三)保险费率的厘定

保险在形式上是一种经济保障活动,而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商品的交换行为,因此,制定保险商品的价格,即厘定保险费率,便构成了保险的基本要素。但是,保险商品的交换行为又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行为,为保证保险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保险费率的厘定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一方面,公平性原则要求保险人收取的保险费应与其承担的保险责任是对等的;另一方面,要求投保人交纳的保险费应与其保险标的的风险状况是相适应的,或者说,各个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应按照其风险的大小,分担保险事故的损失和费用。

2、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针对某险种的平均费率而言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收取的保险费,不应在抵补保险赔付或给付以及有关的营业费用后,获得过高的营业利润,即要求保险人不为获得非正常经营性利润而制定高费率。

3、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要求保险人根据厘定的费率收取的保险费应能足以抵补一切可能发生的损失以及有关的营业费用。如果保险费率偏高,超出投保人交纳保费的能力,就会影响投保人的积极性,不利于保险业务的发展;如果费率偏低,就会导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最终也将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但是,保险费率是否适度应当是就保险整体业务而言的。

4、稳定性原则。稳定性原则是指保险费率在短期内应该是相当稳定的,这样,既有利于保险经营,又有利于投保人续保。对于投保人而言,稳定的费率可使其支出确定,免遭费率变动之苦;对于保险人而言,尽管费率上涨可以使其获得一定的利润,但是费率的不稳定也势必导致投保人的不满,影响保险人的经营活动。

5、弹性原则。弹性原则要求保险费率在短期内应该保持稳定,在长期内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动作适当的调整。因为在较长的时期内,由于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变化,保险标的风险状况发生变化,保险费率水平也应随之变动。如随着医药卫生、社会福利的进步、人类寿命的延长、死亡率的降低、疾病的减少,过去厘定的人寿保险费率就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因而,从长期看,保险费率应该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以达到保费的适度、合理。

(四)保险准备金的建立

保险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保证其如约履行保险赔偿或给付义务,根据政府有关法律规定或业务特定需要,从保费收入或盈余中提取的与其所承担的保险责任相对应的一定数量的基金。为了保证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各国一般都以保险立法的形式规定保险公司应提存保险准备金,以确保保险公司具备与其保险业务规模相应的偿付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九十八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保障被保险人利益、保证偿付能力的原则,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保险公司提取和结转责任准备金的具体办法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制定。”

1、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指在准备金评估日为尚未履行的保险责任提取的准备金,主要是指保险公司为保险期间在1年以内(含1年)的保险合同项下尚未到期的保险责任而提取的准备金。

2、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公司为尚未结案的赔案而提取的准备金,包括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和理赔费用准备金。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为保险事故已经发生并已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保险公司尚未结案的赔案而提取的准备金。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为保险事故已经发生,但尚未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的赔案而提取的准备金。理赔费用准备金是指为尚未结案的赔案可能发生的费用而提取的准备金。其中,为直接发生于具体赔案的专家费、律师费、损失检验费等而提取的准备金称为直接理赔费用准备金;为非直接发生于具体赔案的费用而提取的准备金称为间接理赔费用准备金。

3、总准备金。总准备金(或称“自由准备金”)是用来满足风险损失超过损失期望以上部分的责任准备金。总准备金是从保险公司的税前利润中提取的。

4、寿险责任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是指保险人把投保人历年交纳的纯保险费和利息收入积累起来,为将来发生的保险给付和退保给付而提取的资金,或者说是保险人还未履行保险责任的已收保费。

(五)保险合同的订立

1、保险合同是体现保险关系存在的形式。保险作为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合同关系,这种关系需要有法律关系对其进行保护和约束,即通过一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种法律形式就是保险合同。

2、保险合同是保险双方当事人履行各自权利与义务的依据。保险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对应的。为了获得保险赔偿或给付,投保人要承担交纳保险费的义务;保险人收取保险费的权利就是以承担赔偿或给付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的义务为前提的。而风险是否发生,何时发生,损失程度如何,均具有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保险人与投保人在确定的法律或契约关系约束下履行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三、保险有哪些特征?

(一)互助性

保险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保险在一定条件下,分担了单位和个人所不能承担的风险,从而形成了一种经济互助关系。这种经济互助关系通过保险人用多数投保人交纳的保险费建立的保险基金对少数遭受损失的被保险人提供补偿或给付而得以体现。

(二)法律性

从法律角度看,保险又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一种合同安排,同意提供损失赔偿的一方是保险人,接受损失赔偿的一方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

(三)经济性

(四)商品性

保险体现了一种对价交换的经济关系,也就是商品经济关系。这种商品经济关系直接表现为个别保险人与个别投保人之间的交换关系;间接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保险人与全部投保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即保险人销售保险产品,投保人购买保险产品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保险人通过提供保险的补偿或给付,保障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人们生活的安定。

(五)科学性

保险是处理风险的科学有效措施。现代保险经营以概率论和大数法则等科学的数理理论为基础,保险费率的厘定、保险准备金的提存等都是以科学的数理计算为依据的。

THE END
1.法律特征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分别是什么法律特征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广泛的作用,它不仅规范了社会成员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秩序,还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本文将详细探讨法律的特征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http://www.skypure.com.cn/post/5706.html
2.法律法规体系之构建与完善一个多维度的探究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们不仅是社会行为的准则,也是权力运行的基础,具有强制力的特点。 二、法律法规体系之内涵 法律法规体系是一个国家立法活动的总体布局,它包括了宪法、行政 法律、刑事法律以及其他各类具体规定。每一项都有其独立存在及相互联系的地位,是https://www.b9a5u5l1v.cn/gong-qiu-shi-chang/343031.html
3.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法律的秩序意义:法律在构建社会秩序中起着主要作用,保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制定行为规范,法律为社会的稳定有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法律的自由意义:法律明确行为模式,让行为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模式,同时,法律将个人自由赋予法律的形式,使自由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护。 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4.法律基础知识概述理解法理法规与法律实践法律教育与宣传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提高公众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这不仅能够增强公众参与政治生活能力,也有助于建立起一个依据普遍承认且普遍遵守之正义规范下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标签:菌类资讯https://www.6vjxuc8a1.cn/jun-lei-zi-xun/452036.html
5.法律相关知识整合近年来,法律相关知识在中考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有的省市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四十,把握法律相关知识,尤为重要! 一、法律角度 1.从社会规则的角度: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2.从法律特征的角度: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https://www.360doc.cn/article/20505361_1124260595.html
6.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备考初会笔记2)法律基础 一、法的本质和特征 1.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圆凉葱志的体现 ①法体现的只能是“统治阶级”而不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 ②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③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要的反映: https://zhuanlan.zhihu.com/p/690258598
7.合同的法律特征有哪些?专家导读 1、合同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2、合同是国家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受国家强制力的保护和约束。3、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民事法律行为。4、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合同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一、合同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合同的法律特征主要有四个: 1、合同是双方或多方https://mip.64365.com/zs/1153176.aspx
8.定金的法律特征有哪些,定金在法律上如何适用违约责任一、定金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定金是担保方式中的一种。担保法规定的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定金和留置。其中,保证属于人的担保;抵押、质押、留置属于物的担保;定金则是一种以金钱为主的物的担保。定金具有许多独特的法律特征。首先,定金作为合同时,与其他合同有很大不同;其次,定金作为担保时,与保证、抵押、质https://www.fabao365.com/hetongjiufen/47805/
9.有价证券如何进行分类?有哪些基本特征?法律常识有价证券,是指标有票面金额,用于证明持有人或该证券指定的特定主体对特定财产拥有所有权或债权的凭证。那么,有价证券如何进行分类?有哪些基本特征? 一、有价证券如何进行分类? 有价证券可以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按证券发行主体的不同,有价证券可分为政府证券、政府机构债券和公司证券。 https://www.faniuwenda.com/changshi/41942.html
10.国债是什么国债特点种类购买知识大全→MAIGOO知识从法律关系主体来看 从法律关系的性质来看 从法律关系实现来看 从债务人角度来看 从债权人角度 国债的发行目的 筹措军费 平衡财政收支 筹集建设资金 借换国债的发行 国债有哪些分类 按举借债务方式分 按偿还期限不同 按发行地域不同 按发行性质不同 按使用用途不同 https://www.maigoo.com/goomai/216661.html
11.“母弱子强”型集团怎么看?需要明确的是,母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公司之间由于控制与被控制而形成的一种公司结构,其特征不仅包含经济特征,也包含法律特征与历史遗留问题。 从法律角度看,法律支持母公司作为股东依据出资比例对子公司行使股东权利,但受法定隔离保护的影响,在不考虑法律担保关系下,母、子公司均以其独立法人层面的全部资产对各自https://finance.sina.cn/bond/zsyw/2020-07-26/detail-iivhuipn5231284.d.html
12.国开(中央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于网络考核的形考4.从法律效力等级的角度,法律形式包括()。(1.00分) A. 宪法和法律 5.原意解释属于法律解释分类中的:()(1.00分) C. 语义解释 6.法律思维的特征包括()。(1.00分) D. 强制性 7.从静态法律构成的角度,法律形式包括()。(1.00分) D. 法律概念和法律命题 http://xueli.en369.cn/xuexiao/1693883443208385.html
13.法律义务的特点模板(10篇)因此,从法律角度定义企业社会责任在当今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4]基于此,本文将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的含义界定为:职业体育俱乐部对其投资者、球员、社区、球迷和其他参赛俱乐部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以及公平竞争的比赛秩序所负有的保护和促进的法律义务。https://www.haofabiao.com/haowen/40656.html
14.青海司法行政网单从担保的角度看,定金主要有以下法律特征: 1、定金担保是有惩罚性的,担保法第89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预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其中“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和http://qh.12348.gov.cn/pub/qhsfxzw/pfxc/flcs/202007/t20200724_40685.html
15.www.gzlawyer.org/mobile/detail.jsp?id=ebecc39d44c748ffbd7079d加之,此类合同主体特殊,与一般的买卖合同有极大的特殊性,属于商品交易中或实际生活中不常接触的合同,相关的研究也极不充分。为此,笔者就《购售电合同》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及应注意的法律风险防范问题从电网经营方的角度进行阐述。 一、《购售电合同》的定义、性质及其法律特征https://www.gzlawyer.org/mobile/detail.jsp?id=ebecc39d44c748ffbd7079d419d3f40a
16.《论再生产》全书笔记(论再生产)书评二、哲学并非从来就存在1. 哲学存在的社会还同时存在着多个社会阶级(从而有国家)和几门(或一门)科学2. 哲学所有重大的改变在历史中出现,要么是在阶级关系和国家方面发生显著改变的时候,要么是科学史上出现重大事件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哲学家在其中进行思考和写作的“形势”中观察到政治和科学事件的汇合3. 因此,哲学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546393/
17.2013年7月电子商务全国自主考试(电子商务法概论)真题自考2.下列属于电子签名特有的技术特征和法律特征的是 A.非直观性 B.特殊认证性 C.更改的隐蔽性 D.不得否认性 E.不安全性 3.从广告法律的角度,网络广告包括 A.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掌控内容的广告 B.旗帜广告 C.隐性广告 D.电子邮件广告 E.网络服务提供者无法掌握内容的广告 https://www.xuesai.cn/zikao/28578.html
18.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回应型法律规范的原则性从某种角度说为行政权力的扩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学者们的认识还不止于此。有人认为,法律的可诉性(Justiciability)是现代法治国家中法律的重要特征之一,而这些原则性较强的规范有政策性和宣言性特点,不具备或很少具备法律的规范性,特别是法律的可诉性。[53]所谓法律的可诉性,就是指“法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9406
19.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范文严格地说,医患关系不仅包括医患之间的法律关系,也包括医患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1];甚至有人认为还应当包括医患之间的供求关系、经济关系[2]。“医患关系”这种称谓充其量不过是从社会关系主体的角度把医患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区别开来,难以突出医患法律关系的特征。https://www.youfabiao.com/haowen/38957.html
20.政策执行的特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 )是是防止起吊钢丝绳由于角度过大或者挂钩不妥时,造成起吊钢丝绳脱钩的安全装置。 A. 力矩限制器 B. 起高限制器 C. 吊钩保险 D. 钢丝绳防脱槽装置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电缆直接埋地的敷设深度不小于( )米。 A. 0.6 B. 0.7 C. 0.8 D. 0.9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钢丝绳的报废形式( )https://www.shuashuati.com/ti/544a24fe26c54867bbd498963947fdb6.html?fm=bdbds04273e2091997816cdca274b6b9e74e7
21.政治法律论文范文在探讨地下空间的法律特征之前,有必要先交代一下地下空间具备自然资源基本属性,地下空间的这种自然资源属性④是地下空间能进入法律调整范畴,为人们生产生活所开发利用并产生利益的必要前提。当然,作为法学意义上的地下空间则是在具备自然资源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又含有了典型的法律特征。具体说来: https://www.haoqikan.com/haowen/37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