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军队文职新大纲公共科目(第一部分)2024年军队文职报名指导军队文职招考指南部队文职报名流程红师教育

2024军队文职新大纲-公共科目有哪些内容,让红师教育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部分吧: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和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实践与认识;真理与价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上层建筑。

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七、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八、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形成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及其历史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

独创性理论成果:意义和经验。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二、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四、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第二章人文与社会

第一节中国历史

一、中国古代史

早期人类与氏族公社;历史朝代更替与盛衰;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土地制度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与工商业的发展;教育和科举制度。

二、中国近现代史

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二节文化常识

一、文化概述

文化的特征与功能;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文化与民族精神。

二、中华文化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论述:中华文明探源:儒家、道家、释家、法家等思想要义、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古代军事思想和军事文化;家训文化和法治文化;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外文化交流;中国文学和艺术。

三、外域文化

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19世纪社会主义思想:20世纪西方社会思潮;古代西方军事文化。

第三节思想道德

一、人生观

人的本质;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

二、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三、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五、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中华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第四节法治知识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二、全面依法治国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三、宪法及宪法权威

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宪法基本内容:我国宪法的地位;宪法实施和监督。

四、法治素养

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法律权利;法律义务。

第五节科学技术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当代科技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及动态;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科学技术成果及其运用。

三、军事高科技

军事技术的演变;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

第三章国防和军队

第一节国情国力

我国的国土、民族、人口和行政区划;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国民素质、宗教状况:综合国力。

第二节中国国防

一、国防概述

国防的内涵和基本类型;中国古代国防;中国近代国防;现代国防的主要特征:国防与国家安全;国防观;国防经费;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领导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建设。

三、新时代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

新时代中国国防的根本目标;新时代中国国防的基本特征:新时代中国国防的战略指导:新时代中国国防的发展路径;新时代中国国防的世界意义。

第三节人民军队

一、人民军队概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宗旨: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人民军队历史沿革、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二、新时代人民军队建设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人民军队新时代使命任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新时代强军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第四章时事政治

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国家安全形势;国际热点问题:近一年内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

THE END
1.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原则到实践的探究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原则到实践的探究 一、法律法规的定义与作用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们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各方权利和义务得到保障。 二、不同类型的法律法规 基本 法律:规定国家根本制度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54920.html
2.法律基础知识概述理解法理法规与法律实践法律基础知识概述:理解法理、法规与法律实践 法律的定义与分类 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公民行为和组织活动所制定的规则。根据其内容和功能,可以将法律分为宪法、民商事法、行政法、刑事法等几大类。 法律的来源与体系 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和地方性基本https://www.6vjxuc8a1.cn/jun-lei-zi-xun/452036.html
3.法律法规体系之构建与完善一个多维度的探究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们不仅是社会行为的准则,也是权力运行的基础,具有强制力的特点。 二、法律法规体系之内涵 法律法规体系是一个国家立法活动的总体布局,它包括了宪法、行政 法律、刑事法律以及其他各类具体规定。每一项都有其独立存在及相互联系的地位,是https://www.b9a5u5l1v.cn/gong-qiu-shi-chang/343031.html
4.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评价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评价准则,可以帮助人们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和评价标准。 预测作用:法律具有可预测性,人们可以通过法律预测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以及在法律上是否有效,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强制作用: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5.法律法规体系概览从源流到现实应用的全方位探究法律法规体系概览:从源流到现实应用的全方位探究 一、法律法规的定义与功能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保护公民权利和自由而制定的命令性文件。它们不仅体现了国家意志,也是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法律法规的分类 根据其内容和功能,法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wen-xian/407962.html
6.我国宪法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2024-12-05https://www.spp.gov.cn/spp/dlhyxfjstdjybqmshgg/202412/t20241205_675893.shtml
7::政策是法律的依据和内容,法律是政策的规范化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法律是通过国家立法程序予以规范化(法律化)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国家意志。法律的本质特征,一是规范性,经立法机关制定为法律规范,具有明确的适用范围、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可以作为法院裁判的依据(即“法源”);二是国家强制性,即由国家强制机关(公安、法院、检察院、羁押场所、监狱等)作http://fw.mwfw.cn/fw/237566.html
8.法纲绘卷法律法规的抽象谱系法纲绘卷:法律法规的抽象谱系 一、法律法规概述 法律法规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明确规定行为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这些规范不仅仅限于国家层面,还包括国际组织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二、国家层面的法律体系 在国家层面,法律体https://www.oqjabrjjyc.cn/jun-lei-cai-pu/366015.html
9.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128362-1-1.html
10.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律师普法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普法内容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是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的唯一执政党。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https://www.110ask.com/tuwen/14329007271930927541.html
11.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六章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pptx1、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集体备课专委会思想道德与法治目 录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案例一:人脸识别案件频发,大众隐私谁来保护?“刷脸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课程导入案例二:网络喷子怎么处罚?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9431312.html
12.第六章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10页)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立法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负责宪法和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和解释工作。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立法 如《刑法》、《物权法》、《劳动法》、《公司法》 法意味着: 公平 公正 神明裁判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律”: “律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704/6020240124002214.shtm
13.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第一节 亿图脑图MindMaster原创思维导图社区提供海量优质的思维导图模板资源,一个各类脑图创意思维绘制,整理知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 用思维导图来表述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https://mm.edrawsoft.cn/template/28939
14.劳动关系双层运行的法律思考——以我国的劳动派遣实践为例二、法律特征 劳动派遣中的劳动关系双层运行,在许多方面突破了我国劳动法的现行规定,较之劳动关系的一般运行规则,具有诸多特征。 (一)用人单位呈现两个层次 在劳动派遣中,派遣机构和要派企业作为两个独立的主体,共同行使用人单位的职能,这不同于一般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行使不同层次之间的职能分工,因为不同层次的单位https://www.lawtime.cn/info/laodong/laodongguanxix/laodongpaiqian/2010110471368.html
15.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考点1.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1.法律的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①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②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https://www.kaoyan.com/zhengzhi/jingyan/5bdc0d878d393.html
1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点)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与运行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1、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律的历史发展 它随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奴隶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https://m.360docs.net/doc/6198369.html
17.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料思维导图模板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1.1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社会主义法律是新型的法律制度。 1.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5781ec4c4eeff58c96e85cd
18.2020年研究生考试考研政治考试大纲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法律的含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4.坚持走中国特色https://m.gaodun.com/kaoyan/1153344.html
19.2020考研政治:思修重要考点背诵整理(一)注意事项:本章难度较大,内容多,将之前三章内容合并为现在的一章内容,都是法律基础的内容,每年都是考章节,考生需要对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实体法律部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法治思维,法律权威,权利和义务的内容理解记忆。 考查方式:选择题、分析题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https://www.kaoyan365.cn/zhengzhi/sifa/175442.html
20.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与运行首页 视频新闻 大型活动 纪录片 嘉宾访谈 公益宣传 动漫 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与运行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15 10:50:02 00:00/00:00 倍速 50% 75% 100% 15:34:23 音量:80%技术支持:濮阳网 https://www.pyxww.com/shipin/gysc/2023-11-15/107944.html
21.《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2.属性:规范性;阶级性;政治性;强制性3.我国法学界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在本国主权范围内普遍适用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第二节法律的特征一、法律的国家创制性1.制定:按照一定程序创造新的法律规范,成文法2.认可:赋予社会上某些行为规范以法律效力,为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