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走近法律》教案(通用6篇)

七年级政治下册《走近法律》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政治下册《走近法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三、教学难点

法律的三大特征

四、教学重点

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

五、教学方式

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请大家阅读一则案例。

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教师:你是否赞同这位父亲的说法?为什么?

学生1:不赞同,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学生2:不赞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学生3:不赞同,因为这位父亲不懂得:未成年人有依法受教育权利,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否则要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他这一说法体现了不懂法、不知法。

教师:是啊,在现实学生活中,一些人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的淡薄,导致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因此我们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

(二)新课新学: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板书)

第一框走进法律(板书)

活动一、“方”“圆”大赛──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分别徒手和用尺子、圆规画一个方、一个圆。

教师:同学们观察比较他们的画有什么差异?

学生:第一名同学画得不是很好,因为他是徒手画的,第二位同学画得要好些,因为他用尺子和圆规画得。

教师:这种差异用中国的哪句古训可以说明呢

学生: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材第86页上的漫画,并讨论:①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③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左图交通秩序井然,尽管人多车杂,可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是道路畅通无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图则刚好相反,没有交通规则或者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的北往的,东行的西去的,行人车辆各不相让,争抢阻塞,其结果是谁都不能顺利地通过。交通规则在这儿起到了维护道路畅通的作用。

教师:我完全同意同学们的观点。交通需要规则,社会生活也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像右图一样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要有共同的规则。

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

教师: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呢?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

学生: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生活必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在社会中活动的目的、动机往往各不相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规则。

1.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板书)

活动二、齐心协力

教师:请小组同学齐心协力,共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同学们从自身经历或直接感受到的有关衣、食、住、行、学习等方面),并想象没有了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学生1:在学校自觉遵守班规校纪,按时到校,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

学生2: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抱小孩的妇女或老人让座。

学生3:遵守交通法规,不攀折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

学生4:如果没有规则的话,每个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社会就会混乱不堪。

……

教师:由此可见,规则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保障,是自由的前提。

活动三:分门别类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回答我们可以发现,调节我们的行为规则有很多种,如:纪律、道德、法律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为我们提供行为准则或者行为模式,对我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

大家分析一下,刚才所说的规则哪些属于纪律,哪些属于道德,哪些属于法律。

学生1: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是道德要求。

学生2: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是属于纪律要求。

学生3: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场所秩序是法律要求。

教师:道德、纪律、法律这些规则有什么不同?请大家举例说明。

学生1: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学生2: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

教师:那么,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则,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最为显著的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教师:因而我们说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7页的三幅图,说说各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1:第一幅图说明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学生2:第二幅图说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学生3.:第三幅图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活动四:规则比拼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教材第88页上的表格。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多种多样的,没有道德、法律、纪律,将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混乱不堪,违法乱纪现象得不到制裁,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因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尤其离不开法律这种规则。

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活动五:看“小郑”谈法律

教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8页,小郑的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

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么?为什么?

2.最后执法部门依照什么规则阻止舞迷夫妇的行为?

3.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4.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学生2.:执法部门依照我国有关法律阻止了他们侵权行为。

学生3: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混乱不堪,我们将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事错的,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4:它体现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教师: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又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板书}

教师:《刑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做斗争,以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的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欧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教师:请大家思考,这些法律条文的规定说明了我国法律有什么作用?

学生: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教师:正是法律的规范作用使人们知道了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从而约束了舞迷夫妇的错误行为,最终保护了小郑的合法权益。可见,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不但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保护人们合法权益的作用。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板书)

活动六、集体智慧

教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9页中的图画,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小叶和小静为什么能够如愿以偿?

(3)这主要体现了法律的一种什么作用?

学生1:因为我国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劳动法,所以小叶和小静的合法权益才可以得以实现。

学生2: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他们二人的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学生3:这体现了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回答,我们知道,解决纠纷和制裁犯罪需要通过法律,维护合法权益需要法律的支持。可见,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因此,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其中,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得态度。

七、板书设计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走进法律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八、教学反思

首先,谈一下本节课的可取之处。

1.学生展示的声音洪亮,姿态自然。可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2.学生能及时给予小组评价,是每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及不足。

3.教师能对重点内容及时进行考查、追问。在讲完第五题法律的三个特征后,能出示两个材料,判断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

4.及时板书,使本节课的知识点清晰,一目了然。

但同时,更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1.教师讲课没有激情,语调平淡。

2.板书由于着急,写得有点乱。

3.学生在举例子时,有不恰当的(吃饺子),教师没有及时进行指导。

4.在讲第三个问题“身边的规则”时,说得少,应多启发学生多讲一些。

5.另外,学生的评价,应制定一个详细的评分标准。

6.没有形成书写副板书的习惯,其实在课堂中把学生的一些回答记载下来。然后用于后面的教学是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是最最贴近学生实际的体现。如在给规则分类时,让学生从大家所感受到的规则中来提炼出道德、纪律、法律三类规则。

7.对于法律的强制性,应予以讲解,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正确把握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在重难点知识突破上应再下功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②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从中启迪学生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规则。

②结合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感悟到法律不仅对我们约束作用,法律更对我们有保护作用。法律是我们的守护神,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从而尊重法律,真正爱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观念。

②感受法律的作用,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难点: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谈话,分析法,总结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5页)第七课的引言并分析:

有一位父亲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他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结果,他因滥用监护权而被依法剥夺了监护权。

有一位中学生,酷爱计算机编程,一天,他正在为自己的不正当行为沾沾自喜时,警察却把他带走了。

问: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为什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呢?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同学们,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之所以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给国家,社会,集体或他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和危害。所以,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在日常生活中,这类的事例并不少见。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法律面前人人都平等的。我们大家都应该自觉地学法,爱法,用法,护法。

那么,什么是法律呢?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些什么不同呢?我们的生活能不能没有法律呢?这就是本课所要讨论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1.我们身边的规则

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如果没有行为的规则,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比如说:我们坐公共汽车,先下后上就是一种乘车规则。

现在,在城市里出现的无人售票公交车,前门上,后门下也是一种乘车规则。

在公共食堂就餐,排队也是一种规则。

不同项目的体育竞赛,有不同的规则。

同学们说一说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同的规则?

同学们的答案是对的,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归纳起来,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有三种类型:

⒈.道德

2.纪律、规章

3.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道德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纪律、规章是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教师归纳分析:请同学们填写课本86页中的表格……

教师引导过渡:同学们通过这一表格的填写,我们可以看出来,社会道德,纪律规章和国家法律是人们必须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但是,它们有各有各的特征。那么,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些什么不同呢?

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之处: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而道德则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纪律规章则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制定的。

2.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则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和维护的,纪律规章则是依靠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来维持和维护的。

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而道德则是因为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而异;而纪律规章则只要求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成员或者在一定的场合的人们必须遵守。

2.生活离不开法律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活动一:看漫画分析问题

看教材的86页漫画,要求学生合作讨论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不堪设想的。我国法律作为人们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它体现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引导:那么,对于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你知道多少呢?

(二)法律的保护作用

1.我们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2.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三、课堂总结

社会生活需要各种规则,更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护,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因此,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其中,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四、巩固练习

选择题

1.关于法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法律比道德更重要

B.法律依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一些法律知识,懂得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容许的,使我们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法律教案。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的法律条文,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

一.以问激情,导入新课提问:如果学校没有纪律将会怎样?国家没有法律,又将怎么样?“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国家一定要有法律和缓慢行走,才能使社会拎井然,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社会主义建设得到顺利进行,教案《法律教案》。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什么是法律?小学生为什么要学法守法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然后进行思考,逐层领悟道理。

1.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的'行为规则,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

2.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国家法律的惩处。

3.小学生要从小学法,做守法的好少年。

A.从小学法守法,能使自己健康地成长,不干违法犯罪的事。

B.从小学法懂法,可以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从小学法护法,能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练习巩固,指导行为

1.完成填空,巩固法律知识

2.思考辨析,明白正确的行为方式。

3.有关资料介绍:违法和犯罪要受到处罚。

四.联系生活实践,说说怎样做到守法。

课前准备:

通过报纸和网络搜集有关老虎伤人及机动车乱停放的新闻图片及文字材料。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法律的含义、作用,本质,树立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规则的种类、法律的特征

教学难点:

法律的作用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讲透练实;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自己联系实际,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学们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私家车占道停车等图片谈谈我们生活的规则有哪些?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其中的`一个规范,那就是法律---感受法律的尊严。

二、中考说明(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有依据,有的放矢,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展示2017年中考考试说明对这一块的要求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5.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三、回归教材,夯实基础(设计意图:先学后教,学生自学,教师引导,自己总结的东西理解更深刻)

(一)教师依据考试说明引导学生共同梳理第七课对应的知识点

1、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规则?

3、法律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4、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5、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1——50号全背

51号以后背1、3、4题

(三)教师抽查提问

规则有哪些、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等

四、学习方法点拨(设计意图:贯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提高学生学会用法律知识与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法律的特征及法律的作用是中考高频考点,要能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该专题内容,知识点比较专业。复习时,一方面要学会将此部分内容与其他法律的有关内容练习起来,另一方面注意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与具体案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五、中考预测(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思维,自己自主学习,自己总结,并思考中考对这一块知识的考试重点)

创新题试做:(课件展示该题)老虎伤人事件

1、说明公民缺乏哪些意识?

2、给我们公民的启示

七、分层作业(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是有层次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自学得有获得感,愉悦感、成就感)

火线100天:26-27页,13-17题。1-60号,全做,61号以后,只做13,14题。

结语:(设计意图:号召同学们,学以致用)

让我们深入领会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等内容,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和自觉守法观念,做一个合格公民。

知识专题:感受法律的尊严

一、规则

二、法律的特征

三、法律的本质

四、法律的作用

知识目标:社会生活离不开各种规则,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和法律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权威的观念。

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综合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以活动的串联将生活中的规则具体化、形象化,突出学生自身的感受,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从中启迪学生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法律。

每课一则小故事《五枚金币》

一、导入Flash影片《交通法规宣传系列》引入规则中的交通规则。

二、同心协力,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假如没有规则会怎样?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三、引导学生完成课本的表格填写,明白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四、通过图片展示法律的三个特征。

五、(1)请你来参加,你所知道的法律有哪些?说明生活离不开法律。

(2)请你来断案

小丽的二则故事主要说明法律的保护作用。

小李的故事主要说明法律的规范作用。

六、回音壁:归纳总结并发现新问题

【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主要讲了我们身边种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中突显法律在生活中的规范、保护作用。本单元为起始课是后面所学法律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有主见,但往往过激、偏面,缺乏对“规矩”、“法律”准确的心理定位。往往只看到其约束自己的一面,而较少认识“规矩”、“法律”对社会生活秩序正常运行的必要性,从而对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感,抵触心态,不能自觉遵规守法,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设计理念】

以宏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以激发学生法制观念为目的,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主动式地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自身感悟,内化学生心理品质,强化学生法制观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思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教学难点】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对法律规范、保护作用的理解。

【活动内容】

活动一:小故事:撑杆、《十字路口》漫画的启示

板书:社会需要社会规则用故事和漫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走入课题。

活动二:集思广益:道德、纪律、法律规则大比拼

板书: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老师带着学生共同完成任务,让学生初步了解知识。

活动三:案例分析

分析:法律的作用学以致用,巩固知识

活动四:知识总结总结归纳,知识升华

【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授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尊严》的第一框《走近法律》,我主要从身边的规则入手,让学生能正确区分道德、规章、纪律和法律的区别,体会法律的特征及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教育学生明确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更离不开法律,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意识,积极的学法、爱法。整节课结构清楚,精心设计过渡语言和设问,环环相扣,教学设计完整;注重对学生读写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设问,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结合案例和学案资料思考讨论,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讲练结合,升华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思想价值观。

THE END
1.2024年中考政治知识点:法律的特征中考政治中考完整理了关于2024年中考政治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的特征)表现在: 答: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③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编辑推荐: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报名时间https://m.zhongkao.com/e/20240312/65efc86bd6472.shtml
2.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为了方便大家系统复习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现将七年级下册政治必背知识点整理分享出来,供参考! 1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 (一)法律 1.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 http://www.chusan.com/zhongkao/65019.html
3.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复习资料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1、自尊的含义: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2、自尊的表现: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的尊重;不容许他人歧视与侮辱。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自尊必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509/14/418127_376103513.shtml
4.法律的特征有哪些政治法律的特征有哪些政治 2 小时前 法律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这意味着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不针对个别人或个别事件,而是对所有人都适用,且其规定严谨明确。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这体现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也说明了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778548745714002700.html
5.七年级下册范文7.在担当中成长的意义:①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勇于担责也可以为自己赢得信任,被赋予更大的责任,从而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 七年级下册政治资料4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1.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https://www.gwyoo.com/haowen/38141.html
6.七年政治期末复习资料(精选6篇)篇1:七年政治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复习资料(7--8课)班级:姓名:小组: 第四单元·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1、规矩的含义是什么? 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2、为什么社会生活要有共同的规则?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w6g2x22.html
7.蔬菜栽培期末试卷答案(蔬菜栽培学期末试卷)会东网一、初一下政治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政治下册期末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你认为以下哪种行为是不正确的 () A.有人当众叫我的“绰号”,我很恼怒 B.因为同学们说我太胖,所以我要节食减肥 C.国旗下演讲时,我会穿戴得整整齐齐,并将演讲稿背熟 D.我https://www.huidongwang.cn/39973.html
8.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内容复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一课 青春的邀约 第1课时 悄悄变化的我 1. 伴随着身体外形的明显变化,我们开始进人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 2.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 https://www.jianshu.com/p/14ad3a521c01
9.七年级政治下册《唱响自信之歌》教学设计10篇(全文)七年级政治下册《唱响自信之歌》教学设计 第1篇 《唱响自信之歌》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播放歌曲《相信自己》(零点乐队)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共同欣赏了一首充满激情的歌曲,相信对每一位同学都是一种激励,相信自己非常重要。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咱们学校杜雪葳的故事。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dbpqvic.html
10.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4篇政治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用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政治教学对学生具有积极的作用,作为一名政治老师,你会写政治教案?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篇1 http://www.jiaoyubaba.com/qinianji/30043.html
11.9.2.1法律的特征教案2022法律的特征教案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法律的特征 教科书 书 名:道德与法治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认识法律的含义,明确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生活的保障,知道公民受到法律的约束; 2.道德修养:通过对法律特征的学习,知道法律是一https://www.zxxk.com/soft/40454703.html
12.2023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课件.ppt,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学课件,统编版PPT课件,中学教育。把下列内容与对应的法律连接起来。 说说上述内容中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1—D;2—E;3—H;4—F;5—B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3/0112/8027113114005027.shtm
13.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2023年春最新版)1、男生与女生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P14) 生理方面、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 2、什么是性别刻板印象?(P15相关链接) 性别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征的固有印象,表明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看法。 3、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P16) ①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与异性的不同特点,学会如何塑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21728831
14.政治学科说课初中《法不可违》说课稿《憧憬美好集体》是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框内容。本框借助学生建设集体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憧憬美好集体时,发现美好集体的理想状态,引导学生认识美好集体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总结美好集体的特征,从而引发学生建设集体的动机,为形成美好的集体氛围、建设美好集体提供动力。 http://nm.zgjsks.com/html/2019/msjq_0926/37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