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犯罪学(一)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2018年自考犯罪学(一)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A)

A.托皮纳尔B.贝卡利亚C.费尔巴哈D.加罗法洛

2.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以色列律师(D)

A.汉斯冯亨蒂B.施奈德C.艾连伯修D.门德尔松

3.犯罪的产生与国家、法律紧密相连,表明了犯罪具有(C)

A.社会性B.稳定性C.阶级性D.普遍性

4.1956—1965年我国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C)

A.犯罪数量剧增B.发案率高C.反革命犯罪减少D.中老年犯罪逐渐增多

5.挫折攻击论认为挫折攻击是一种(B)

A.正常性反应B.侵犯性反映C.异常性反应D.变态性反应

6.犯罪学研究表明,失业与犯罪之间(A)

7.精神障碍者实施的最多的犯罪种类是(B)

A.高技术犯罪B.暴力犯罪C.经济犯罪D.有组织犯罪

8.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介被称为(C)

9.依据被害人自身是否具有某种被害性的因素,将被害人分为机会被害人与(D)

A.既然被害人B.潜在被害人C.复合被害人D.状态性被害人

10.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D)

A.疏导性预防B.保护性预防C.惩戒性预防D.重点预防

11.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综合治理具体内容之间辩证关系的原则是(A)

A.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B.谁主管谁负责

C.属地管理D.系统实施

12.改变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防患于未然的预防主张是(A)

A.罪前预防B.罪中预防C.罪后预防D.罪中和罪后预防

13.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D)

A.塞林B.萨瑟兰C.塔尔德D.坦嫩鲍姆

14.犯罪学区别于社会学的标志之一是它(B)

A.研究各种社会动态B.侧重研究犯罪现象C.侧重研究社会发展规律D.侧重研究越轨行为

15.被尊为犯罪学鼻祖的是(A)

A.龙勃罗梭B.菲利C.加罗法洛D.费尔巴哈

16.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著名的(B)

A.消长律B.犯罪饱和律C.辐射律D.起伏律

A.犯罪率B.发案率C.犯罪数量D.定罪率

18.涉及到犯罪分子犯罪时的时空、工具、对象因素的是(B)

19.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A)

A.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依据B.生活提供出路C.生产提供条件

D.安全提供保障

20.加罗法洛于《犯罪学》一书中提出了(B)

A.犯罪原因三元论B.自然犯罪概念C.天生犯罪人论D.犯罪饱和律

A.性别B.犯罪类型C.再犯的可能性D.文化程度

22.犯罪学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A)

A.青少年和中下层人犯罪的成因B.女性犯罪的成因

C.男性犯罪的成因D.有色人种犯罪的成因

A.直接关系的因素B.排他关系原因素

C.间接关系的因素D.必然关系的因素

24.自身已经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处于被害临界状态的人被称为(A)

A.潜在性被害人B.疏忽型被害人

C.机会性被害人D.有责任的被害人

A.回归法B.临床诊断法C.专家评估法D.问卷法

26.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被称为(B)

27.激起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力是(D)

A.犯罪机会B.犯罪原因C.犯罪条件D.犯罪动机

28.研究者通过收集、考察文件,从中取得资料用于研究犯罪现象的方法被称作(A)

A.文献法B.访谈法C.问卷法D.观察法

29.研究者直接感知、记录研究对象的具体事实资料的方法被称作(D)

30.个体犯罪的可能性取决于内外两个控制系统的强度同犯罪诱因之间的(C)

A.力量等同关系B.力量平行关系C.力量对比关系D.力量对等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对于'犯罪'的概念,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界定,对犯罪学影响较大的学科是(ABD)

A.法学B.社会学C.心理学D.生物学E.经济学

32.建国初期,我国基本禁绝了(AC)

A.烟毒灾害B.暴力犯罪C.卖淫嫖娼D.青少年犯罪E.女性犯罪

33.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在于促进(ACDE)

A.犯罪预防B.打击犯罪C.犯罪学学科的发展

D.从深层次上认识犯罪现象E.犯罪人的改造

34.家庭的功能有(ABCDE)

A.生产功能B.消费功能C.社会保障功能

D.教育功能E.精神生活功能

35.专家评估法的主要特点有(BCD)

A.连续性B.匿名性C.反馈性D.统计性E.准确性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个案调查:是对一个调查单位相对完整的信息所进行的全面、深入、具体的调查。

37.犯罪条件:是指有利于犯罪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38.犯罪预防:是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止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39.犯罪预测:是指利用预测学的原理和技术,根据历史和现实犯罪的形势及影响因素,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犯罪状况、原因、条件、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科学的测定。

40.犯罪消长律: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犯罪的升降取决于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和抑制犯罪的积极因素的彼此消长。

41.犯罪被害人:是指合法行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简述年龄与犯罪的关系.

(1)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生理特征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差异,会对他们的犯罪倾向和犯罪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2)犯罪的高发年龄阶段是青少年时期;(3)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犯罪的类型和方法上存在诸多区别。

44.简述改革开放后犯罪类型结构的特点.

(1)犯罪数量大幅度增长,社会损失严重。(2)侵财犯罪突出。(3)暴力犯罪向恶性化发展。(4)流动人口犯罪突出,群体性犯罪增多,犯罪呈低龄化趋势。(5)新型犯罪不断出现。

45.简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义.(1)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2)是为经济建设创造稳定、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保证。(3)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4)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措施。(5)是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发展。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分,第47小题12分,共22分)

THE END
1.民法典的意义你知道吗民法典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最后,不可忽视的是,《民法典》的实施还推动司法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地方法律服务。在这种背景下,各级法院正在逐步建立起一个现代化、高效率的人 民司 法系统,使得案件审理速度加快,案件质量提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总之,《民法典》的意义远远超越简单文字,它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一个https://www.1lhyh3ij.cn/ke-yan-cheng-guo/459590.html
2.内蒙古人大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加强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宪法实践,推动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3年12月,习近平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 http://www.nmgrd.gov.cn/mtjjx/202412/t20241206_435061.html
3.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A.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B. 法律的实施是依法治国的根本标志 C. 所有的法律都要依靠实施来体现 D. 依法治国最重要的就是一切组织和个人都要依照法律行事 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https://www.shuashuati.com/ti/579f45b5232f48dcab4730f6a15f314a.html?fm=bdbdse6d49d75780b8b5cf94e4903be190c09
4.浅析探望权的法律问题论文8篇(全文)(一) 探望权的法律价值 法律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规制社会秩序, 解决社会问题。探望权的确立, 为父母顺利探望子女提供了法律依据, 从而保证了探望权的实现, 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 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 探望权的社会价值 探望权制度的社会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助于满足父母的情感需要。父母离婚后,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c1i1k6e.html
5.推进法律适用统一促进法律有效实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大背景下,法律的有效实施正日益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点。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人民法院在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公平正义、实现法律有效实施的过程中,法律适用统一是基础、是关键。因此,充分认识推进法律适用统一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当前法律适用统一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通过理念更新和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32.html
6.201801信息参考淄博职业学院由于宪法所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则和制度,宪法就成为立法机关进行日常立法活动的法律基础。因而宪法又被称为“母法”、“最高法”,普通法律则被称为“子法”。但是宪法也只能规定立法原则,而不能代替普通立法。 意义 监督和保障宪法实施的意义在于: https://tsg.zbvc.edu.cn/info/1073/2096.htm
7.法学汇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自信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为了落实宪法精神,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有关收容教育法律规定和制度的决定》,这是对社会普遍关切的积极回应,也是推动合宪性审查工作的重要一步。宪法上http://www.81.cn/ss_208539/9947938.html
8.法律意识对法治的意义以及培养法律意识的措施(1)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实施的效果与公民的法律意识密切相关。上述材料说明,良好的法律意识对于法律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待提高。 (2)良好的法律意识对于法治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法律意识,有助于保障公民普遍守法;有助于推进依法行政;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有助于加强法律监督,保障法https://m.66law.cn/lawyers/s240283731603f_i785968.aspx
9.关于《会计法》若干问题的理性分析和深层思考[摘要]本文从宣传和综合执法的理论和实践出发,结合贯彻实施《会计法》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对《会计法》综合执法的现实意义、法律依据进行阐述,在分析各领域实行综合执法具体做法的基础上,本文剖析了《会计法》综合执法可能遇到的障碍和阻力,并就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应对措施作了探索,旨在为各部门加强会计监管,整顿和规范会计http://www.jscj.com/jscj/yanjiu/20031221163728.php
10::经济法实施研究二、经济法实施的意义 第一,经济法实施,有利于实现经济法治。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是计划经济、行政经济,社会经济按照行政命令运行,具有严重的人治性质,经济法治无从谈起,法律没有权威,得不到实施。要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必须实行经济法治,根本要求之一就是加强经济法实施。经济法不仅是政府干预社会经济之法,也是干预政府http://iolaw.cssn.cn/zxzp/200412/t20041216_4594511.shtml
11.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若干问题1985年颁布、1986年实施的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怀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在于,承认公民私有财产属于法律上的权利,并赋予公民私有财产权对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怀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的法律效力。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