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行交叉丨哪些法规是入罪依据?刑法法律规章规范性行政法

刑法中有一类罪名通过参照其他法规来描述罪状,学理上称之为空白罪状。例如《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违反国家规定……”,第一百二十八条非法持有枪支罪:“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空白罪状须参照其他法规来定罪量刑,本文将研析哪些法规能作为入罪依据。

一、法规也分效力高低

《立法法》将我国法律体系分为五个效力层级:

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能否作为入罪依据?

《刑法》第九十六条【违反国家规定之含义】规定:“本法所称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

依据《刑法》第九十六条,违反地方性法规、违反国务院部门规章、违反地方政府规章均不构成“违反国家规定”,而实践中以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甚至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作为入罪依据而提起公诉、判处刑罚的案例并不鲜见。

二、以烟、枪、无根水为例,部分法院错将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作为入罪依据

1、电子烟是否是烟?

以经营电子烟是否违反《烟草专卖法》涉嫌非法经营罪为例,争议焦点为电子烟是不是烟。在实践中,有法院依据国家烟草专卖局2017年10月下发的内部文件《关于开展新型卷烟产品鉴别检验工作的通知》认定电子烟是烟,进而做出有罪判决,如(2019)浙0681刑初624号判决书。相反,也有法院认为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内部文件不属于《刑法》第九十六条的国家规定,并无法律法规明确电子烟是不是烟,进而做出无罪判决,如(2019)川16刑终162号二审刑事裁定书。

2、游乐场气球枪是否是枪?

以赵春华持枪案为例,争议焦点为游乐场射击摊位使用的气枪是不是枪。该案辩护人认为依据《枪支管理法》第四十六条:“本法所称枪支,是指以火药或者压缩气体等为动力,利用管状器具发射金属弹丸或者其他物质,足以致人伤亡或者丧失知觉的各种枪支。”游乐场打气球的气枪未达到“足以致人伤亡或者丧失知觉”的标准。但法院认为依据公安部《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规定》《枪支致伤力的法庭科学鉴定判据》足以认定案涉物品属于“枪”,赵春华构成非法持枪罪。

3、“毒豆芽”是否属有毒有害物质?

以“毒豆芽”系列案件为例,争议焦点为添加“无根水(主要成分为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的豆芽是否属于有毒有害物质。有诸多司法机关认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年《关于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33种产品监管工作的公告》禁止使用“无根水”,故以此认定添加使用“无根水”的豆芽属于“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判决豆农行为构成犯罪。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的一位副庭长在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举办的刑事审判业务培训班上,谈到对“无根豆芽”案的观点称:“各地法院不宜直接将6-苄基腺嘌呤等物质认定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理由是:不能在’有关部门公告禁止使用的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之间简单地画等号。”此外葫芦岛市连山区法院认为:“案涉物质的安全性尚不清楚,故二被告人行为应属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三、为什么规章、规范性文件极易错当入罪依据?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不断发展,诸多犯罪难以述明构成要件,故而刑法规定了空白罪状,如何解释空白罪状构成要件成为法官个案亟需解决的难题。法官的视角巡游于刑法与行政法之间。而行政法基于天然的权力扩张性以及追求便捷高效的价值属性往往在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上作出较为宽泛的规定,也正是因为行政法更为高效、更易于适用变动情况自我调整,行政法特别是规范性文件的稳定性不强,甚至个别存在“朝令夕改”的情形,故而《刑法》第96条规定了只有违反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制定的法律法规才是“违反国家规定”才能入罪。

实践中部分司法机关由于无法在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律法规范畴内寻求准确依据,转而援引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作为判断是否符合犯罪构成,导致个案中某些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与全国人大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平起平坐”,违反了《刑法》第九十六条之规定。

四、严守罪刑法定

《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第六十一条:“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罪刑法定的“法”仅指刑法,这是法律专属主义的要求。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仅指刑法,为什么还有空白罪状引入行政法规作为入罪依据?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如果将空白罪状参照的行政法规统统写明,必然导致刑法文本繁杂臃肿;其二,引入行政法规是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妥协配合的结果。需要强调的是,空白罪状援引的行政法仅指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如果突破限制,将入罪依据向下扩张至更低位阶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甚至规范性文件就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

五、结语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是最为基本的罪刑法定原则。但司法实践中往往错将行政法规范纳入刑罚评价视野,不正当的扩大了“法”的边界,极易导致对嫌疑人/被告人的不公。在面对刑行交叉案件时,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时刻警惕行政认定与刑事认定的错位。

THE END
1.普法宣传《行政法》行政法的上述两方面作用是对立统一的,二者互相依赖,不可偏废。过分强调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实施而忽视或轻视公民权的保护,或者过分强调保护公民权而忽视或轻视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保障,都是对行政法作用的片面理解,都会影响到有机、和谐的行政法律秩序的建立和完善。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4ODU0Nzc1Mg==&mid=2247568287&idx=3&sn=ddbe56fd46b6e0f5e65f74f3d82dfa4c&chksm=cffafb58f88d724e22ff26abe43579208b1fb677bae0abcc1d1644e4608da8fefaf6eddcd178&scene=27
2.行政法法条全文是怎么规定的?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行政法法条全文是怎么规定的? 行政法涵盖的范围太大,具体包括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例如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等 https://www.lawpa.cn/changshi/477254.html
3.行政执法的原则包括,怎么规定擅长行政诉讼专业 官方账号 在线咨询 律师解答 专业整理,在线解决法律问题 行政执法要坚持的是六项基本原则:一、合法性原则;二、合理性原则;三、正当程序原则;四、效率原则;五、诚实守信原则;六、责任原则。法律规定:《行政法》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https://m.66law.cn/v/wenda/1960901.aspx
4.行政法60个黄金必考点,一篇文章助你轻松搞定!内容:行政程序法规定了行政行为的程序,确保依法行政。 16. 行政命令 口诀:命令发布需合法,依法执行无误差。 内容:行政命令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确保执行合法有效。 17. 行政决策程序 口诀:民主决策程序全,科学合理定政策。 内容:行政决策程序包括听证、咨询、论证等,确保决策科学合理。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5589745
5.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行政法十大重要考点(2)2.抽象行政行为,比如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3.内部行政行为,比如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4.最终裁决,比如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5.刑事司法行为,比如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6.行政调解行为与仲https://xue.baidu.com/okam/pages/strategy-tp/index?strategyId=134763951116360&source=natural
6.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法律有哪些规定对于行政法,比较普遍的观点是,行政法可以描述但不可定义。 从描述的角度来讲,行政法是有关行政的主体及职权、行为及程序、违法及责任和救济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0046308.html
7.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3)网络生活中必须遵守法律规范 面对网络生活,不仅遵守道德规范,也应当自觉学习和遵守有关互联网的法律规定,坚守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这也是遵守网络道德的要求。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8.行政不作为依据哪些法律法规?专家导读 行政不作为依据行政诉讼法及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在行政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了行政不作为的救济手段,居民到政府部门办事,如果工作人员拖延不处理,构成不作为侵权。这样,居民可以提出行政复议乃至走行政诉讼程序维权。 行政不作为依据哪些法律法规? 一、行政不作为依据哪些法律法规? 目前法院受理行政不作为诉讼https://mip.64365.com/zs/1062512.aspx
9.法律3.口诀“复议维持一起告,复议改变告复议”,本题是复议改变。 4.不是所有的事项都可以申请开听证会,听证事项有三条:即“大吊停”,分别为较大数额罚款(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一般几千几万都可以申请)、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责令停产停业。*1. 1.(单选)下列不能由行政法调整的是()。 A.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https://www.wjx.cn/vj/wFxKKCk.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