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

从最高人民法院家事审判改革试点案件范围来看,家事纠纷是指发生于婚姻家庭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特定身份关系,这种特定身份关系源于婚姻的缔结、血缘的生理属性以及拟制血缘关系等,往往又以“婚姻家庭”这一特有的实体形式得以体现。从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角度来看,改革家事审判的特殊性恰恰在于家庭伦理,要理解和建构家事审判制度,必须以对婚姻家庭伦理的合理把握为基础,它构成了家事审判制度理论大厦的基石,并由此从根本上指导着家事审判制度改革的具体实践。

家庭是一种伦理性共同体

由爱而生的家庭伦理性规定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曾明确表达了家庭关系是人类第一个社会关系的思想,家庭是“直接”“自然”的伦理实体,“以爱为其规定”。这意味着家庭是以血亲自然关系为基础上形成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伦理实体,这种实体具有自然血亲的特性,更具有其关键性的社会属性——爱是家庭的伦理精神,这种爱是基于自然血亲的同一性的自然之爱,这种自然性所具有的爱往往是不需要理由的。

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性规定又完全不同于社会成员之间的伦理性,一般社会成员之间的法律关系,更多地体现为意思自治,只要这种意思自治不违反社会公序良俗和社会利益即可。但对于家庭成员之间,除了遵守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的要求和规定之外,还对家庭成员之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个体的尊严和感受上,还要表现在对个人之上家庭整体性的尊重和保全,甚至需要为了家庭整体性利益而需要压抑或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个人利益。

正是基于爱,让这个家庭伦理实体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并呈现其规定性的异质性,尤其在对个人的重塑方面发挥着革命性的力量,恰恰是这种家庭伦理实体所体现出来的爱,让一个人必然经历从“孤独自我的否定”到“在他人身上肯定自我”再到“自我与他人的统一”。在“孤独的自我”状态下,一个人可以肆无忌惮、无所顾忌,甚至自私自利,因为全世界即是他,他即是全世界,本身无所谓对错。而当一个人进入家庭伦理实体这种群体状态之中,个人才会获得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一个孤独的自我和另一个孤独的自我相遇的时候,恰是一个人的自私自利、肆无忌惮与另一个孤独自我的碰撞,唯有对之前各自孤独自我的否定,才能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肯定。这种肯定往往是基于爱本身,为了爱抛弃孤独的自我,在他人身上获得重新的自我,为了爱可以让一个人放弃原始状态下的自我的一切不利于爱的因素,最终达至自我与他人的统一。为了爱让他们放弃了孤独的自我,为了爱让他们走在一起,每个人都因为爱和家庭而获得了重新的自我。

在这个婚姻家庭中,伦理性表现为它不同于一般法律意义上的义务,而呈现为更强的义务性和责任性。婚姻家庭中成员之间,不仅表现在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关系和伦理性,甚至在更大程度上超越这种关系的要求。比如在特定情况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孙子女和外孙子女的抚养义务,以及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赡养辅助义务,甚至是女婿或儿媳妇对岳父岳母或公婆的赡养义务,这种要求超越一般法律关系中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在婚姻家庭中,对成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要求恰恰是家庭伦理性特质的体现。司法很多时候就需要关照这种伦理特质的要求,比如在继承案件中,打破配偶、父母子女作为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或指定监护人的过程中考虑这些特殊之处,而将其推向前台,其中往往伴随着特有的司法方式和司法程序,不能简单地适用法律,而忽略了其中的伦理性因素。

婚姻:伦理性的最直接体现

在家庭这一伦理实体中,婚姻是首先采取的样态,是家庭形成的第一步,特别是男女双方两个人的结合,往往成为家庭成立的必经之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婚姻才是直接的伦理关系,但婚姻为什么从最本质意义上是一种伦理关系呢?

婚姻包含着类似于生命体自然延续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构成了一种基于两性的自然意义上的存在。人的两性关系首先是一种自然关系,但人毕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动物的存在,人既能意识到这种两性关系与动物相似,但更能意识到这种两性关系又不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两性关系,必然伴随着将上述纯粹意义上的两性关系变成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虽然婚姻以两性关系为基础,但它首先不是一种两性关系,而是一种伦理关系。婚姻关系属于一种社会关系,但基于自然的雌雄异体的生命体的两性关系并不是人的关系,婚姻关系必然超越这种两性关系,让其变成基于爱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婚姻中的这种伦理关系,虽以两性为基础,但其首先却是一种基于爱的伦理关系,在这种伦理关系中,“爱”不同于动物间自然欲望交媾般的肉体关系和主观随意的爱,也不同于纯粹的契约关系,这种两性间带有的伦理性背后是爱和责任本身。

婚姻其本质特性在于其伦理性,同其他法律关系中的契约关系完全不同,在其他契约型法律关系中,可以因双方的意思而改变或者因一方的退出或消亡而使得该法律关系消亡。但在婚姻这种伦理关系建立之后,并不会因上述原因的出现而归于消灭,在家庭已经解体或面临消失可能的情况下,一方并不能以合同法律关系中相类似情形出现而主张“合同解除”,作为婚姻家庭中的一员必须继续承担作为成员的应有职责和义务,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非常态之下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在常态婚姻家庭中,法律对其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在婚姻家庭面临解体和走向崩溃之时,便必然对程序规定也提出了更特殊的要求,不能仅以普通民事程序简单处理,否则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诸多不利。

家庭身份关系中特有的伦理性

家庭这一伦理实体具有实体性,当其爱的结晶出生之时,家庭获得某种客观化的存在,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正是伦理实体的爱,父母的生命与爱在子女身上得以存在与延续。在这个伦理实体中,父母和子女之间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是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另一方面是子女对父母的孝爱。两者共同构成了家庭伦理实体中完整的秩序关系,在家庭之中形成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特有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权利义务关系不同于独立个体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基于家庭伦理实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它不仅具有很强的身份性,更具有很强的伦理性。

父母对于子女的爱,包含了抚养教育子女、使子女成人的权利和义务。但是这种爱,不仅仅是出于自身的爱本身,更是出于伦理实体本身,因为子女从根本上属于家庭这一伦理实体本身,就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而言,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他们本人对子女的教育,而是伦理实体对于子女的教育。(高兆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导读》,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417页)子女对父母的孝爱,也是家庭伦理实体对子女的要求,这本身也是家庭核心精神——爱的集中体现,特别是成年子女基于爱的伦理实体,必须履行赡养辅助老人的义务。同时,这种义务由于其伦理性的要求,特别是伦理实体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让这种义务履行不同于独立个体之间的义务关系,其本身呈现出身份关系之中特有的伦理特质。

THE END
1.如何平衡权益与责任?法律的完善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权益与责任的抉择。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中的一大挑战。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例,该法律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要求消费者承担相应的义务,如遵守商家的规定、不恶意投诉等。这种平衡点的把握,体现了法律法规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此外,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https://blog.csdn.net/JiYan_blue/article/details/144258540
2.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评价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评价准则,可以帮助人们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和评价标准。 预测作用:法律具有可预测性,人们可以通过法律预测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以及在法律上是否有效,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强制作用: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3.法律与法治的关系是什么法律与法治相互促进:一方面,法律的完善有助于推动法治进程;另一方面,法治的实践也会不断发现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推动法律的修改和完善. 综上所述,法律和法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法律为法治提供了制度基础,而法治则是法律实施的目标和理想状态.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我们应不断完善法律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2150398687029957188.html
4.劳动教育论文(通用12篇)一、劳动法为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保障的基础 从广泛的程度来看,人权与人权保障牵连到诸多方面,比如,法律、道德等,那么我们从这里来谈一下人权与人权保障从法律的角度上相互的关系谈以下此问题。 (一)人权就是我们人类本性的要求 我们大家人人都会要求自主、自由,还会要求丰富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舒畅,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https://m.yjbys.com/bylw/jiaoyuxue/155525.html
5.市抄济体制中经济法的作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理论研究法律,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两种,一般法律的实体法与程序法都是相互分离的,但是都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而我国的经济法则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相互结合的一项法律,在经济法中,同时阐述了执行者的义务与权力,在这样的法律体系中,不仅仅进行了法律条例的说明与解释,同时还进行了法律责任追究以及调节、仲裁等方面的内容的规http://www.sass.cn/109001/20842.aspx
6.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关联经济法中有税收、财务法律关系;国际经济法中有国际税收法律制度。经济法要规范外商投资法律关系;国际经济法中有国际私人直接投资的规范。经济法要对银行、金融进行监管;国际经济法同样要对国际金融制度进行管理。要弄清这些问题,必须正确的认识二者所处的地位。有人认为,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是并列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和https://www.gwyoo.com/lunwen/faxuelunwen/jjflw/201202/500465.html
7.法律渊源应用很广泛的概念,几乎在各种法学学科中都可以看到,像法理学中讲述法律渊源的一般理论;比较法学中都有关于法律渊源的比较;法制史中也都讲述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渊源,宪法学中讲宪法的渊源,经济法中讲经济法的渊源,民法学中讲民法的渊源,诉讼法中讲诉讼法的渊源,行政法讲行政法的渊源,国际法更是在开章就讲国际法律https://www.lawtime.cn/baike/view/12347246_2_p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