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答案常全选考研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重要考点】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

1.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2018年宪法修改内容包括: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确立宪法宣誓制度

2.我国宪法的地位

(1)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2)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重要考点】

基本原则

内容

党的领导原则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3.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民”是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资自由作出全面规定,依法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推进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

民主集中制原则

国家权力统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4.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一般考点】

(1)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①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

(2)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形式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重要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

含义

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原则方面的法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方面的法律

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国家标志象征方面的法律

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方面的法律

民法

商法

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基本原则:遵循民事主体法律地位平等、自愿、公正、诚信、公序良俗、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基本原则

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是与民法并列并互为补充的部门法

基本原则: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时秉承保障商事交易自由、等价有偿、便捷安全等原则

行政法

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关系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遵循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正公开、有效监督等原则

制定行政法的目的:既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又注重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

经济法

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的法律规范

目的: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导致的弊端

社会法

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原则:遵循公平和谐与国家适度干预原则

目的:通过国家和社会积极履行责任,对劳动者、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一级其他需要扶助的特殊人群的权益所提供必要的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国确立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五项保险制度。

刑法

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

原则: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行相适应等

我国刑法规定了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

犯罪行为即刑罚的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适用驱逐出境。

我国刑法规定了自首、立功、缓刑、减刑、假释、社区矫正等刑罚制度。

目的和任务: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障国家安全。

【2021.T30多选真题回顾】

1、202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这部法典共七编1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系统地整合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司法实践中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和借鉴了中外优势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是()。

A.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法律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B.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求

C.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D.增进人民福祉,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学霸笔记】超纲的意义型的命题且为赞美之词一般全选。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一般考点】

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非诉讼程序法

仲裁法

调解法

考研现如今已成为很多人提升自己的一条主要途径,报考的人也越来越多!最后能突出重围需要各位考生夯实基础,攻克难点!

THE END
1.党领导法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这一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发挥法治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国家制度体系和法律制度体系,构筑起较为完整的立法、行政、司法体系,为巩固革命胜利成果,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法律秩序,为各项社会民主改革运动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https://www.moj.gov.cn/pub/sfbgwapp/qgyfzsApp/202111/t20211116_441637.html
2.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必须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党的领导是巩固、发展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保证。五、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民主党派参政地位——我国的政治https://www.51test.net/show/3495096.html
3.2023湖南师范大学政治学基醇研大纲已发!3、政治的地位或作用 (二)政治学 1、什么是政治学 政治哲学、政治科学 2、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学的分期和特点 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四阶段:古典主义政治学;旧制度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及特点和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新制度主义主义政治学和新古典主义政治学及特点 https://www.gaodun.com/kaoyan/1473955.html
4.教师职业的作用有哪些教师职业的地位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资源来体现。主要包括: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专业地位。 1、政治地位 指教师职业在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教师政治身份的获得、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参与度、政治影响力等。 https://xue.baidu.com/okam/pages/strategy-tp/index?strategyId=116779119298972&source=natural
5.2010政治生活高考考点复习教研室组织机构一中概况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我国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样,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http://www.hnxxyz.com/m/news/77_1182
6.政治生活考点解读2020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https://sz.zjer.cn/index.php?r=portal/content/view&id=3831059
7.纪委法院检查院谁的权力最大?——顶端新闻一、政治地位: 中纪委书记是政治局常委,是正国级干部;最高法院院长和最高检察院检察长是副国级干部,他们同时也是中央政法委委员,而中央政法委书记只是中央政治局委员。所以从党内政治地位来看,自然是纪委高于法院、检查院。 二、法律地位: 法院、检察院行政级别比同级政府低半级;而纪委由于独立于政府机关,属于中央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470A87B646BE4A77BC6294639B9653
8.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统治阶级通过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从而达到维护其阶级统治的目的;法律没有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法律的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的作用就没法发生,那么统治阶级的统治就不可能维持和存在。 二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可以归结为:维护、促进和保障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