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纪宏:论经济特区法规的“区外适用”效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是中国国际法学的研究重镇。她的前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室和最早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组。

关键词:经济特区法规;地方性法规;区内适用;区外适用;经济特区法规基本法

一、问题缘起

因此,必须要从法理上全面和系统地审视经济特区法规的性质、地位和效力,科学和有效地探讨《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作为经济特区法规是否具有“区外适用”的法律效力,否则就会严重影响经济特区法规所具有的法律效力的确定性,就不可能实现包含了“法治人大”价值要求在内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目标,现行《宪法》第5条第2款所规定的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原则就无法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中得到真实有效的体现。本文旨在从合宪性审查理论的视角来审视经济特区法规的“区外适用”效力,试图为解决类似于《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所遇到的司法审判困境提供必要的法理思路。

二、经济特区法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

近年来,随着经济特区的不断发展,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方面事业发展比较平衡,原来确认的能够体现“特”的经济特区范围越来越大,几乎与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行政区域范围整体重叠,在这种背景下,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双重立法权”时,更愿意制定经济特区法规。一方面,经济特区法规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另一方面,经济特区法规只需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而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需要经过省人大常委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因此,从立法的功用角度来看,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双重立法权”时,对制定经济特区法规更具有制度和实践两个方面的立法冲动。

三、经济特区法规立法权的性质、法律地位

四、经济特区法规的“区外适用”与“区内适用”的合法性边界

关于经济特区的“特殊立法”最初是1980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该《条例》的实质内容是为广东省设立经济特区提供法律保障,其性质近似于1978年《宪法》所规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的“法令”和1982年现行《宪法》所规定的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该《条例》是具有明确法律效力的涉及经济特区的第一部法律文件。其第2条规定:“特区内的企业和个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令和有关规定。本条例有特别规定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到,《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只适用于“特区内的企业和个人”,而在经济特区内,首先必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令和有关规定。

五、经济特区法规“区外适用”效力与自身法律位阶的关系

六、制定《经济特区法规基本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法治要求

应当说,目前关于经济特区法规正当性和存留的两个方面的观点都有合理之处,但也有需要从法理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在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的地方。其中,要把各方面的法理和立法诉求都统一起来,就必须要尽快制定一部《经济特区法规基本法》,在肯定经济特区法规这种立法形式合宪性和合法性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明确经济特区法规的性质、法律地位和“区外适用”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立法在引导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进一步当好改革开放领头羊和排头兵的作用。

作者:莫纪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THE END
1.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律师普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https://www.110ask.com/tuwen/11911816224953865800.html
2.附带合同和附属合同的法律地位效力和解决方式是什么?附带合同和附属合同是合同中常见的两种补充性合同类型,它们的法律地位、效力和解决方式如下: 1. 附带合同(Accessory Contract):附带合同是与主合同相依存的合同,通常用于确保主合同的履行。它的存在是为了支持或保障主合同的履行,如果主合同无效或不能履行,附带合同也会受到影响。附带合同的效力取决于主合同的效力。如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72673.html
3.法律规范的效力优先与适用优先不可能效力高的我就遵守,效力低的就可以不遵守。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的适用,就是该法律效力在起作用。那么,上述法律条文中的“法律效力”是何意呢?是法律规范的位阶,也就是《立法法》第九十六条提出的上位法、下位法概念,强调的是法律规范的地位高低。分析《立法法》,划分法律规范的位阶有以下参考因素。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508/17/1079783852_1079783852.shtml
4.青海势学技术厅由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http://kjt.qinghai.gov.cn/content/show/id/6798
5.宪法中地方性法规的地位和效力如何?地方性法规在宪法中的地位和效力应当是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各省市的人大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7865377.html
6.申卫星:论无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法律行为的效力法律科学202202这一界定大致揭示了“纯获利益”法律行为的核心含义,但为讨论无行为能力人实施纯获利益法律行为的效力问题,需对“纯获利益”这一概念作更加清晰的阐释。 其一,纯获利益仅指法律利益,而非经济利益。顾名思义,法律利益仅对所涉利益作法律观察,着眼于行为人的法律地位是否因此而被改善,或者从反面说,是否给行为人带来https://www.163.com/dy/article/H73UL2EA0530W1MT.html
7.商法的法律渊源例”的法律效力,而且都规定在“涉外关系的法律适用”部分中。因此一般商事 关系中,惯例或习惯居于何种地位仍然缺乏规定,需要法律进一步明确。在我国 民商法理论上,学者多主张承认习惯的效力,但也有一些学者基于在现代民商事 法律规范中,原来的一些习惯和商业惯例大多数都已经转变为法律了,完全作为 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262
8.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对不对李超律师精选解答对的。因为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https://m.64365.com/tuwen/skxlp
9.电子商务法关于数据电文的功能等价标准以及法律法规效力数据电文的法律问题,最实所性的是法律承认其合法性,才能保障其运用和地位,因此,数据电文的地位应该在相关法律中明确。《电子签名法》第四条规定,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形式。 2,原件功能等价标准 https://www.gongsibao.com/article-6527.html
10.公司章程的法律地位公司章程,是指公司依法制定的、规定公司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经营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的基本文件,也是公司必备的规定公司组织及活动基本规则的书面文件。那么,公司章程的法律地位是怎样的呢?法律快车小编收集整理了相关信息,提供给大家参考,欢迎大家的阅读!https://www.lawtime.cn/zs_121335/
11.《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一至六章)(法律的概念)书评(3)起源模式哈特指出,命令模式无法说明习惯的法律地位。习惯本身不全是法律,必须经过“法律确认”,习惯才能具备法律效力。根据命令理论,主权者可以以 “默示的”方式发出命令。故此,在法院将其适用于特定个案之前,这样的规则仅仅是习惯,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法律。当法院使用它们,这些规则才第一次被确认为法律。可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8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