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规定的追诉期限犯罪立案强制措施人民检察院公民个人信息

赖建平律师,1995年5月开始律师执业,北京市律师协会面试考核考官,北京朝阳律协刑事业务研究会委员,现执业于泰和泰(北京)律师事务所,经律师专业水平评审委员会表决通过刑事律师的专业认证,专注于刑事业务,在30余年的律师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办理刑事案件和经济案件的经验和技巧。

我国《刑法》规定的追诉期限

一、法条

我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追诉期限】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二、条文解读

“追诉时效”,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法定的追诉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超过法定追诉时限,不应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

本条针对不同的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四种不同的追诉期限: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也就是说,刑法对该犯罪分子所犯罪行规定的刑罚,最高不超过五年有期徒刑的,在五年之内没有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再追究。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也就是说,经过二十年以后,仍然需要对情节特别恶劣,罪恶重大,不追究不足以平民愤的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同意,可以不受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

在确定追究时效的法定最高刑时,需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法定最高刑不是指罪犯应判决的具体刑期,而是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性质和法定情节,与其所犯罪行相对应的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处刑档次中的最高刑。2.法定最高刑也不是指某种性质犯罪全部刑罚的最高刑,而是指某种性质犯罪中与该犯罪情况基本相适应的某一档处罚的最高刑,即对犯罪分子应在该档量刑幅度内处刑的档次最高刑。例如,犯杀人罪,法定最高刑有两档:一档是死刑;一档为十年有期徒刑,应根据犯罪情节确定最高法定刑是十年有期徒刑还是死刑。

(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的公告

(1988年3月14日)

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的日益增多,这对于促进海峡两岸的“三通”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此,对去台人员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大陆犯有罪行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关于对犯罪追诉时效的规定的精神,决定对其当时所犯罪行不再追诉。

来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应遵守国家的法律,其探亲、旅游、贸易、投资等正当活动,均受法律保护。

(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人民政权建立前的犯罪行为的公告

(1989年9月7日[89]高检会(研)字第12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988年3目14日《关于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的公告》发布以后,引起各方面的积极反响。为了进一步发展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再次公告如下:

一、对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犯罪地地方人民政权建立前所犯罪行,不再追诉。

二、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犯罪地地方人民政权建立前犯有罪行,并连续或继续到当地人民政权建立后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不再追诉。其中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也不再追诉。如果认为必须追诉的,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三、对于去台湾以外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犯罪地地方人民政权建立前所犯的罪行,分别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的公告》精神和本公告第一条、第二条的规定办理。

(三)公安部关于刑事追诉期限有关问题的批复

(2000年10月25日发布公复字[2000]11号)

陕西省公安厅:

你厅《关于刑事追诉期限有关问题的请示》(陕公法发〔2000〕29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对1997年9月30日以前实施的犯罪行为,追诉期限问题应当适用1979年刑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即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四)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核准追诉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2年8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七十七次会议通过,2012年10月9日印发实施,高检发侦监〔2012〕21号)

第一条为了规范办理核准追诉案件工作,依法打击严重犯罪,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民合法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办理核准追诉案件应当严格依法、从严控制。

第三条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已过二十年追诉期限的,不再追诉。如果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四条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案件在核准之前,侦查机关可以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

侦查机关报请核准追诉并提请逮捕犯罪嫌疑人,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必须追诉而且符合法定逮捕条件的,可以依法批准逮捕,同时要求侦查机关在报请核准追诉期间不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未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不得对案件提起公诉。

第五条报请核准追诉的案件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证据证明存在犯罪事实,且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二)涉嫌犯罪的行为应当适用的法定量刑幅度的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

(三)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后果特别严重,虽然已过二十年追诉期限,但社会危害性和影响依然存在,不追诉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或者产生其他严重后果,而必须追诉的;

(四)犯罪嫌疑人能够及时到案接受追诉的。

第六条侦查机关报请核准追诉的案件,由同级人民检察院受理并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第七条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移送的报请核准追诉的案件,应当审查是否移送下列材料:

(一)报请核准追诉案件意见书;

(二)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材料;

(四)被害方、案发地群众、基层组织等的意见和反映。

材料齐备的,应当受理案件;材料不齐备的,应当要求侦查机关补充移送。

第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报请核准追诉的案件,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并开展必要的调查,经检察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同意核准追诉的意见,在受理案件后十日之内制作《报请核准追诉案件报告书》,连同案件材料一并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

第九条最高人民检察院收到省级人民检察院报送的《报请核准追诉案件报告书》及案件材料后,应当及时审查,必要时派人到案发地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经检察长批准或者检察委员会审议,应当在受理案件后一个月之内作出是否核准追诉的决定,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十五日,并制作《核准追诉决定书》或者《不予核准追诉决定书》,逐级下达最初受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送达报请核准追诉的侦查机关。

第十条对已经批准逮捕的案件,侦查羁押期限届满不能做出是否核准追诉决定的,应当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或者延长侦查羁押期限。

第十一条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核准追诉的案件,最初受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监督侦查机关及时开展侦查取证。

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予核准追诉,侦查机关未及时撤销案件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应当予以监督纠正。犯罪嫌疑人在押的,应当立即释放。

第十二条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参照本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五)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六批指导性案例的通知

高检发研字[2015]3号

(检例第21号)

涉嫌犯罪情节恶劣、后果严重,并且犯罪后积极逃避侦查,经过二十年追诉期限,犯罪嫌疑人没有明显悔罪表现,也未通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获得被害方谅解,犯罪造成的社会影响没有消失,不追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或者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犯罪嫌疑人应当追诉。

(检例第22号)

1.因婚姻家庭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经过二十年追诉期限,犯罪嫌疑人没有再犯罪危险性,被害人及其家属对犯罪嫌疑人表示谅解,不追诉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同时不会影响社会稳定或者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犯罪嫌疑人可以不再追诉。

2.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案件,侦查机关在核准之前可以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侦查机关报请核准追诉并提请逮捕犯罪嫌疑人,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必须追诉而且符合法定逮捕条件的,可以依法批准逮捕。

(检例第23号)

1.涉嫌犯罪已过二十年追诉期限,犯罪嫌疑人没有再犯罪危险性,并且通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积极消除犯罪影响,被害方对犯罪嫌疑人表示谅解,犯罪破坏的社会秩序明显恢复,不追诉不会影响社会稳定或者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犯罪嫌疑人可以不再追诉。

2.1997年9月30日以前实施的共同犯罪,已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限制。司法机关在追诉期限内未发现或者未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受追诉期限限制;涉嫌犯罪应当适用的法定量刑幅度的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犯罪行为发生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告人林少钦受贿请示一案的答复

〔2016〕最高法刑他5934号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闽高法〔2016〕250号《关于立案追诉后因法律司法解释修改导致追诉时效发生变化的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追诉时效是依照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期限,在追诉时效期限内,司法机关应当依法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对于法院正在审理的贪污贿赂案件,应当依据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时的法律规定认定追诉时效。依据立案侦查时的法律规定未过时效,且已经进人诉讼程序的案件,在新的法律规定生效后应当继续审理。

此复。

2017年2月13日

(七)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高检发释字〔2019〕4号

(2019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19年12月30日起施行)

第三百二十条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已过二十年追诉期限的,不再追诉。如果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三百二十一条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案件,公安机关在核准之前可以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

公安机关报请核准追诉并提请逮捕犯罪嫌疑人,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必须追诉而且符合法定逮捕条件的,可以依法批准逮捕,同时要求公安机关在报请核准追诉期间不得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第三百二十二条报请核准追诉的案件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二)涉嫌犯罪的行为应当适用的法定量刑幅度的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四)犯罪嫌疑人能够及时到案接受追诉。

第三百二十三条公安机关报请核准追诉的案件,由同级人民检察院受理并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第三百二十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报请核准追诉的案件,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并开展必要的调查。经检察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同意核准追诉的意见,制作报请核准追诉案件报告书,连同案卷材料一并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

第三百二十五条最高人民检察院收到省级人民检察院报送的报请核准追诉案件报告书及案卷材料后,应当及时审查,必要时指派检察人员到案发地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经检察长批准,作出是否核准追诉的决定,并制作核准追诉决定书或者不予核准追诉决定书,逐级下达至最初受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由其送达报请核准追诉的公安机关。

第三百二十六条对已经采取强制措施的案件,强制措施期限届满不能作出是否核准追诉决定的,应当对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或者延长侦查羁押期限。

第三百二十七条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核准追诉的案件,最初受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监督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

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予核准追诉,公安机关未及时撤销案件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纠正意见。犯罪嫌疑人在押的,应当立即释放。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

(2021年7月20日国家监察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自2021年9月20日起施行)

第二十四条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进行调查、处置:

(一)超过行政违法追究时效,或者超过犯罪追诉时效、未追究刑事责任,但需要依法给予政务处分的;

(二)被追究行政法律责任,需要依法给予政务处分的;

(三)监察机关调查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时,对被调查人实施的事实简单、清楚,需要依法给予政务处分的其他违法行为一并查核的。

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成为监察对象前有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的,依照前款规定办理。

THE END
1.法律基本知识深入探究法律法规概述诉讼程序基础合同法要义刑事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 法律是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国家权力机关根据宪法规定制定的,以规范社会关系和行为为目的的集合体。学习法律,首先需要了解其构成和内容。 什么是法律法规概述? 法律法规概述是指对现行有效的各项立法文件进行整体性描述。这些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地方法规以及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https://www.1lhyh3ij.cn/ke-yan-jin-zhan/425293.html
2.民法典框架下人工智能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民法典框架下人工智能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互联网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宋建宝 人工智能的应用,带来各种益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各种损害并由此产生侵权责任承担问题。因此,如何妥善适用现有法律规定处理人工智能产生的侵权责任,成为当前司法审判工作中正在面临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以民法典为https://pfw.bozhou.gov.cn/News/show/669339.html
3.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我想学法律,这个决定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的海洋与未来的无限可能。法律,不仅是规则和规范的集合,更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手段。我希望通过学习法律,能够深入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4.我国法律适用的阶段包括〔〕【题目】 我国法律适用的阶段包括〔〕 【题目】我国法律适用的阶段包括〔〕 A、调查分析和确认事实 B、确定适用具体的法律规则 C、执行 D、作出决定 E、进行调解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19114502.html
5.我国法律适用的阶段包括()我国法律适用的阶段包括() A. 调查、分析和确认事实 B. 确定适用具体的法律规定 C. 作出决定 D. 执行 题目标签:法律适用适用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法学基础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B C D 复制 纠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17b786d9331b4b36bc4d9d15cc7a31e8.html?fm=bd47a5c7c1efac4b843cf658223d32c33d
6.婚姻与家庭法复习题9.我国法律规定的结婚形式要件是() A.订婚 B.结婚登记 C.举行结婚仪式 D.财产公证 10.我国《婚姻法》规定的调解救助机制是() A.行政调解 B.司法调解 C.专业调解 D.人民调解 11.下列关于亲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亲系是亲属间的联络系统 B.亲系的划分不适用于配偶关系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2004585
7.侵权公平责任论——我国侵权法上公平责任的立法与司法研究(第二版(四)英国法上的衡平法律体系 英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判例法和制定法。从法律适用的优先性而言,制定法优先适用,在没有制定法的情形下,才适用判例法。制定法的发展,是对判例法规则的成文化,因此部分制定法的内容对应传统的普通法,而部分制定法的内容则对应传统的衡平法。 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890824/19.html
8.依法行政探讨法律12篇(全文)[2]柳祯坤.浅析宪法与行政法中的法律保留原则[J].天府新论, 2007, S2:247-249. 依法行政探讨法律 第2篇 行政法律规范适用方法有效性能否提高,相关适用人员的职业素质对其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在现阶段行政法律规范适用人才明显的表现出专业能力不过硬,综合职业素质不高的状态。行政事业单位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建立https://www.99xueshu.com/w/ikeykszyprwm.html
9.2016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真题与答案C.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适用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D.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付出了抽象劳动 E.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在量上有差别 【答案】CDE 80、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 A.商业垄断资本主义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金融垄断资本主义 E.工业垄断资本https://www.gaodun.com/jjs/1097671.html
10.美欣达:重大资产置换并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政府部门在招标垃圾焚烧发电特许经营项目时,主要通过投标方的过往经验及历史业绩综合评定选取投资主体,相关法律法规及招投标公告文件未规定垃圾焚烧发电特许经营项目的投资主体应具备工程建设相关资质。 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阶段,旺能环保及项目公司未提供实际建造服务,主要通过招标等方式将垃圾焚烧发电特许经营项目的基础http://basic.10jqka.com.cn/api/stockph/pubInfo/11388041/
11.垫资承诺书(精选15篇)但是,也有一些法院持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垫资实际上属于企业之间的一种变相借贷关系,而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企业之间依法不能进行资金借贷。因此应当确认为无效。 (三)垫资原则按照有效处理的阶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4号)颁布实施后,垫资的建设工程施工合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7za936i.html
12.暴风科技: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地区的监管,而由于各国家及地区的政府监管、法律环境、市场规则均存在一定 的差别,甘普科技存在受海外市场政策环境变化导致业务开展困难的风险。 8、游戏产品上线时间存在滞后的风险 甘普科技目前代理发行的主要游戏产品均为已经基本研发成型的游戏产品, 在研发进度和上线时间方面较为可控。同时,甘普科技与部分游戏厂商就尚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31400003251_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