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16大以来我国初步确立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基本框架法治聚焦行业资讯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把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取得新的明显成效。据统计,十六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共起草、制定、修订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70余件,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制定50余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共起草制定1200余件,初步确立了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

为维护信访工作秩序,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中央纪委监察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北京市纪委、监察局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节俭办奥运、廉洁办奥运”的目标,起草制定了《奥运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制度,保障了奥运会筹备和举办工作的顺利进行。

规范加强党内监督制定首部基础法规

为规范和加强党内监督,2003年,中央纪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并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我们党第一部规范党内监督工作的基础性法规,是党内监督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为保证党内监督条例的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制定了《关于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巡视工作的暂行规定》、《地方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开展党内询问和质询办法(试行)》等配套规定。地方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提出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的试点工作已正式启动。

党中央决定中央纪委监察部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是纪检监察体制的重大改革,是加强监督工作的重要举措。2004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关于对中央纪委监察部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为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职能作用,加强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提供了政策依据。

保障党员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2004年,中央纪委起草并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这是健全党内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保障党员权利的重要举措。

完善廉洁从政规范促进廉洁自律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的需要,中央纪委逐步充实完善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的内容。为细化党员干部在经济和社会交往方面的政策界限,有效查处新形势下权钱交易案件,2007年中央纪委发布了《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提出八项禁止性要求,推动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深入开展。为防止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腐败行为的发生,维护出资人利益,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04年中央纪委、监察部会同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颁布实施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为促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重申并强调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七项要求”。为推动“七项要求”的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发布实施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廉洁自律“七项要求”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一批廉洁从政行为规范。浙江省围绕防止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不廉洁行为和不正之风问题,制定出台了《浙江省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深圳市把建立监察对象的基本行为规范作为健全行政责任体系的重要一环,起草了《深圳市公务员廉洁从政实施细则》。

健全查办案件制度严格规范办案程序

为严格依纪依法查办案件,逐步对查办案件工作进行了规范。2005年中央纪委、监察部下发了《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的意见》。针对办案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最近,中央纪委又下发了《中共中央纪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办案工作的意见》,强调了办案的重要性,规范了办案程序,加强了办案监督。

为进一步完善党纪处分制度,2003年底,中央纪委在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起草并由中央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近几年来,党纪处分条例的解释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作出了安全生产、信访工作等领域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严肃行政纪律,规范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为,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履行职责,监察部会同原人事部起草并由国务院颁布了《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工作的行政法规,解决了长期以来行政惩戒工作政出多门、缺乏具体量纪标准的问题。监察部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颁布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土地管理、海域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行政处分规章,进一步完善了行政惩戒制度。

各地各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了一批惩戒性法规制度。重庆市针对规划管理中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制定了《重庆市城乡规划管理违法违纪行为行政处分办法》。针对公安队伍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公安部颁布了五条禁令,对于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颁布后,为与条例相衔接,监察部会同公安部等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起草《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将五条禁令内容纳入到该条令中。

健全反腐败各项制度加强对反腐败的领导

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是各级纪委的一项重要任务。2005年,中央纪委下发了《关于纪委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规定(试行)》,对纪委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主要任务、程序、保障等作了具体规定,成为各级纪委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依据。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基础性制度。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中央要求,普遍制定了实施细则或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职责,规范了程序,严格了责任追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THE END
1.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原则到实践的探究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原则到实践的探究 一、法律法规的定义与作用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们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各方权利和义务得到保障。 二、不同类型的法律法规 基本 法律: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基本系统,包括宪法、国籍法等。 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54920.html
2.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长期以来,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等法学学科形成了总论和分论并行的知识框架,并或多或少同步体现到相关学科的课程体系设置上。围绕法律实践中的重点问题、前沿问题,用总论研究指导分论探讨,在分论研究中提炼总论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法学理论的系统性,不断发展新的理论以更好地指导法治实践,成为构建中国自主https://www.cqrd.gov.cn/web/article/1313077066799390720/web/content_1313077066799390720.html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政策解读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和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体现,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 中国特https://www.110ask.com/zhengce/16620806439523617881.html
4.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图表总结)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7大类) 部门调整关系包括的主要法律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宪法、6个相关法 民法商法 ■三类主体间(平等主体) ☆公民间 ☆法人间 ☆公民与法人间 ■两类关系 ☆财产关系 ☆人身关系 ■民法通则 ■合同法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221/20/34152255_715183555.shtml
5.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图表总结2021-02-27上传 暂无简介 文档格式: .pdf 文档大小: 357.16K 文档页数: 5页 顶/踩数: 0/0 收藏人数: 0 评论次数: 0 文档热度: 文档分类: 法律/法学--法律文书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宪法、https://www.docin.com/p-2607026067.html
6.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1.宪法(是安全生产法法律体系框架的层级,规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 2.法律 专门法律:如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 相关法律:如劳动法,建筑法,煤炭法,工会法,矿..https://www.51test.net/show/334185.html
7.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图表总结).doc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7大类)部门调整关系包括的主要法律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宪法、6个相关法民法商法■ 三类主体间(平等主体) ☆ 公民间 ☆ 法人间 ☆ 公民与法人间 ■ 两类关系 ☆ 财产关系 ☆ 人身关系■ 民法通则 ■ 合同法 ■ 物权法 ■ 侵权责任法 ■ 公司法 ■ 招标投标法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1012/8051064101001126.shtm
8.我国国家安全法律体系框架的基本模式为:()。我国国家安全法律体系框架的基本模式为:( )。A.以一个基本法为核心 B.以重点单行法为支撑 C.以多领域制度规范来落实的 D.本法与单行法并立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你可能喜欢在配置FTP服务中,anonymous_enable配置选项用于配置( )。 A、匿名用户下载权限 B、所有用户登录权限 C、匿名用户登录权限 D、匿名用https://m.ppkao.com/wangke/daan/793de19f1ca8447cb74c2a988a66be3d
9.安全工程师法律法规备考考点:安全生产立法及生产法基本框架二、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掌握) (一)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 1.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概念 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是指我国全部现行的、不同的安全生产法律规范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特征 (1)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阶级意志具有统一性。 https://www.zkjan.com/exam/detail-8088693.html
10.下列关于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选项A正确,根据法的不同层级和效力位阶,可以分为上位法与下位法,上位法是指法律地位、法律效力高于其他相关法的立法。选项B错误,安全生产法规分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选项C错误,安全生产行政法规并没有部门行政法规的分类。选项D错误,安全生产行政规章分为https://www.jianshe99.com/anquan/stzx/wa20201022165752.shtml
11.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十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①宪法;②行政法;③民法和婚姻家庭法;④经济法;⑤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⑥军事法;⑦环境法;⑧刑法;⑨诉讼程序法。 十三、法律的特征: l、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规范性就是它的首要性,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 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12.我国基本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A.刑法B.宪法C我国基本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 ( ) A.刑法 B.宪法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http://www.1010jiajiao.com/timu3_id_3377795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反映了()①我国法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反映了()①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②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③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民的共识 ④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题目标签:社会主义特色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https://www.shuashuati.com/ti/e555869f552a4991b210dac025d75aaf.html?fm=bd3289ed7463429e6f649b07cd323fd51c
14.能源法律体系框架成形明确八大内容不过,在“中国能源法律法规框架体系”的课题报告中,专家组对于《能源法》已经有了清晰的定位和构架。 在他们看来,《能源法》应该是涉及我国能源资源勘探、研究开发、生产运输、贸易消费、利用节约、对外合作、能源战略及安全等方面的一部综合性法律。 “如此广泛的领域,注定了这部被作为基本法的《能源法》,只能规定一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2462_158358.html
15.中国法院10年(2000~2010年)法律适用问题探讨/吕芳即通过严格的依法行事维护法律的安定性要求。本文对2000~2010年间法院适用法律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法院依法裁判状况作出一个定性化结论,并提出进一步的思考。 一、从法治的立法时代迈向司法时代 (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成型 中国当代法治实践进程,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1956年前,国内曾出现一个立法高潮,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20104
16.课程1.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民法的基本制度框架体系2.掌握法律对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基本分类及未成年人监护的设定3.把握物权变动的基本情形4.理解合同条款及效力5.掌握夫妻财产制和夫妻离婚债务的确定56.掌握独生子女继承的基本问题 教学重点:1.民法的基本原则2.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基本分类及未成年人监护的设定3.物权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3604e5b96788f54b7677c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