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天津河东区吕佳律师精彩语音问答法妞问答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为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权力监督和制约原则、法治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宪法在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以及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国家机关相互之间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准则,这些准则又通过宪法规范表现出来并贯穿于宪法始终,体现宪法的基本精神。当然,宪法的基本原则不仅体现了制宪的指导思想,还表现宪法规范。其中,宪法基本原则是宪法原则的主要部分。

宪法的基本原则,分别是:

(一)党的领导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宪法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宪法确立的我国的国体所决定的。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中国工人阶级要实现自己的领导,就要通过其先锋队即中国共产党才能达到。我国现行宪法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ニ)人民主权原则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并且属于人民。国家权力必须服从人民的意志,服务人民的利益;国家权力的行使和运用,必须符合宪法。现行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规定既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也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的根本依据。

但是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主权在民和或人民主权,其中主要是两个方面:

(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础之上。

(2)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的“民”,是指掌握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主要通过人民代表会议制等其他多种途径和形式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当家作主,具有真实的民主性。

(三)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人权是指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人权,包括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2004年,我国宪法还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为一项基本原则,体现了对人权保障更加重视。

(四)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国家权力统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通过民主形式集中起来,并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及其活动,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五)权力监督和制约原则

权力监督与制约原则是为确保人民的权力属于人民、避免权力滥用设计各种制度和方法以规范和控制国家权力范围及其行使方式的原则。

(六)法治原则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指由法和法律定的国理攻的价值、原则和方式。它以公平正义为价取向、以民主政治为。以法法律至上为前提,以严格依法办事为心,以确保权力正当运行为重点,以执法为民为本质要求,以服务大局为重要使命。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坚持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宪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THE END
1.合同中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合同中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法典》规定了整个民事活动中的所有原则,因此第三编合同编应应当遵循。 第四条 【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 【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https://www.66law.cn/laws/99456.aspx
2.税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基本规则基本规定税法原则是构成税收法律规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抽象概括,是贯穿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全过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法律准则。从法理学的角度看,税法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税收法律主义、税收公平主义、税收合作信赖主义、实质课税原则。 1. 税收法律主义 https://www.qinxue365.com/Accounting/735900.html
3.法律基本原则是什么一、法律基本原则是什么 1、法律的基本原则如下: (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信原则; (5)绿色原则; (6)公序良俗原则。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 民事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817959111320133372.html
4.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法理学之法律要素(2)公务员考试网它的特点是:(1) 一般性:法律原则是从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抽象、演化、概括出来的,体现了法律 的精神,思想性更丰富。法律原则对社会关系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具有更普遍的适用性。法律原则是对法律 规则的深化,是法律规则的基础和集中表达。(2)稳定性:法律原则体现了法律基本价值追求和社会发展的总 体目标,是一定https://www.huatu.com/2013/0808/688397_2.html
5.谈谈民事诉讼调解的基本原则诉讼调解是我国司法文化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正确运用调解的方式解决民事纠纷可以弥补判决之不足,收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是,民事诉讼调解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不仅仅是双方当事人的“讨价还价”,其运行必须严格遵守我国民事所规定的各项基本原则,切不可突破法律的底线,搞无原则的“和稀泥”,否则,司法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2/03/id/476757.shtml
6.迎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二:全球行政法的原则与基础在这里,莫克莱教授向我们提示,美国的学者们所使用的方法——绕开全球行政法不以国家为基础因而缺乏正当性的问题,而是寻求各个国家法律基本原则和基本价值来为全球行政法寻求正当性的办法是值得思考和怀疑的,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学者提到的基本原则往往是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薛院长的点评一语中的,这是一个https://news.cupl.edu.cn/info/1012/6497.htm
7.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指的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等五项内容。这五项基本原则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主体内容与精神实质紧密相关,知识立场与功能预期密切相连,行动指向与制度需求相辅相成。厘清并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项基https://www.fx361.com/page/2015/0121/15323544.shtml
8.2022年“百万网民学法律”统战和民族宗教法律法规专场知识竞赛题2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 ),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A.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B.制定变通 答案:A 26.《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各少数民族(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A.居住 https://www.jxlaw.com.cn/system/2022/08/31/030183459.shtml
9.文摘曹炜丨环境法典基本原则条款构建研究法典化思维的核心是关注法的整体性、体系性和融贯性,将法律看作有机的、逻辑贯通的整体。基于这一思维,本文拟从环境法典各项基本原则之间的内部关系视角,聚焦环境法典基本原则条款的构建问题。具体而言,将依以下思路展开:一是需要依据基本法律原则的理论对现有的基本原则进行筛选,排除其中不符合基本法律原则标准的原则;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1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