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法院认定的事实跟当事人认为的事实会不一致?证据举证法律裁判者合同纠纷

为什么法院认定的事实跟当事人认为的事实会不一致?

「法律解答」

裁判者关心的事实是法律事实。

民事判决的基础是事实认定清楚法律适用准确。换而言之,事实认定是法律适用的基础。通俗一点来说,裁判者关心的事实是可以被法律所能使用的部分,符合法律要求的部分。

然而,大多案件不仅存在客观证据缺失的情况,还存在许多人为的因素,譬如当事人均倾向于陈述对自己有利的事实,倘若有律师参与还可能形成举证妨碍等情况。所以,裁判者只能从当事人的陈述以及现有证据材料还原基本事实。基于此在民事审判中,立法者对于证据规则采用了高度盖然性的标准来解决这一问题。

所谓高度盖然性是指在双方当事人举证、质证后,由裁判者判断哪一方的证据更有优势,即认定该证据材料符合法律真实的要求,对该证据予以采信。

说得通俗点,双方当事人都有证据,但一方的证据三性(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或效力不足以对抗另一方的证据,那么裁判者更容易倾向采纳三性以及效力更强的一方。

倘若双方的证据均不充分,不足以使得裁判者采纳,那么裁判者会在庭审中予以发问调查和询问事实,或从已知的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去推定案件事实,从而依法进行自由裁量合理推断。(具体可参考,《》)最终就可能会造成双方所认为的事实不一致。

然而不管怎样,正确的判决书中,法院认定的法律事实,尽管会和实际情形有出入,但一般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逻辑,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即追求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三者的有机统一,能够说服当事人息诉服诉,最终能够化解矛盾,达到社会治理效果。

但是,有的时候,很多当事人可以看到,法院的认定的事实却极其的违背逻辑,不符合常理,但是法院依然就这么判下来了,出现这样的情形有许多种可能。

大多数人会将缘由归结为枉法裁判。

然而,根据笔者经手过的案件以及经历来看,这种情况是极少数。

有很多情形是因为当事人自己不懂法,提出一些不合理的主张和举证一些对自己不利的证据,或者没有及时推翻对方主张的虚假陈述,引导裁判者做出错误的认定。

譬如劳动者经常向我提出用人单位没有提前通知要裁员就得给N+1,而双方的实际情况根本不符合N+1的法定条件,劳动者放着用人单位违法裁员2N不要,去要个N+1……事后起了诉争,裁判者会支持那就真的是错判了。

而且如上所述,很多案件存在一方当事人提交虚假证据或者进行虚假陈述的情形,如果当事人无法及时提出有利的证据和巧妙的主张,推翻这些虚假的东西,那么裁判者最终认定的事实就可能会很不利。

另外,倘若当事人自己对案情的事实还是一笔糊涂账,那麻烦会更大。譬如事情的起因经过、证据形成的方式和方法不知道,对何时借款何时收取利息不知道、指望着裁判者帮忙对账……

说的通俗点就是对自己不负责,那就更无法指望裁判者能帮到多少。倘若找到不负责任的律师,后果不堪设想。

综上,走司法程序需要很多的经验和有力的主张,一个不懂法的当事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走程序,不仅浪费了诉讼机会,更断送了获胜的机会。

零言法语

团队专业致力于争议解决、劳动争议,常年法律顾问、公司架构规划、公司治理、公司合规、刑事风控以及不良资产处置。

THE END
1.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刑法等各个领域。宪法是国家基本制度和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机关职权范围和分工原则。而民法典则是私人关系的规范,涉及到合同、继承等方面。刑法则专注于惩治犯罪行为,为社会提供安全保障。 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2.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从个案办理中践行“三个善于”为答好这道必答题,最高检党组鲜明提出要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并进一步提出“三个善于”的理念。其中,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作为“三个善于”的第一层要求,是高质效办好案件的基础和前提。http://es.es.hbjc.gov.cn/ejdt/esjx/202412/t20241210_1841188.shtml
3.客观真实与新闻真实(精选十篇)三、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的关系在审判实践中我们要正确理解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的关系。追求法律真实的时候并不是排斥客观真实,因为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受到其自身特定历史时期的局限而不可能绝对地分毫不差地再现案件的原来面目,客观真实仅仅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化目标,但并不是在所有的案件中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ebx08g9.html
4.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之辩10篇(全文)[8]认为确立法律真实理论就会导致对裁判认定的事实的客观性的否定是没有理论依据的。法律真实的理念从本质上说仍属于客观的范畴。它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主观标准。(1)法律为“法律真实”设定的真实标准是客观的。 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之辩 第2篇 会计真实的法学视角--兼论会计真实与法律真实、客观真实的关系https://www.99xueshu.com/w/file6zmpft31.html
5.证据法学笔记(一)客观真实:办案人员在诉讼中认定的案件事实符合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相统一) (二)法律真实: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就实为真实 第二节 价值论 一.公正:实体程序并重 二.人权:人作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 三.秩序: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处于相对稳定、和谐、连续的状态 https://m.douban.com/note/650602708/
6.民事法律关系的类型范文在诉讼中则表现为原告需要对符合初步条件,当事人之间存在原告得以主张的民事法律关系。法官通过当事人举证质证逐渐形成心证,在庭审结束时,法官只需问自己是否确信了案件的法律真实既可。由于法官作出裁判的依据是一个无限接近历史真实的法律真实,这一事实不可能完全等同于案件事实。在民法上,只要使法官在内心上达到了https://www.haoqikan.com/haowen/43554.html
7.对刑事证明标准理论的反思内容提要:关于刑事证明标准的理论,诉讼法学界目前主要有两种互相对立的学说,即“客观真实说”与“法律真实说”。这两种理论虽然势不两立,但却均因未认识现实中的证明标准之真谛、不清楚所讨论之刑事证明标准的特点,并为不当的研究方法所困,而是不科学的理论。应建立科学的关于刑事证明标准的理论。关于刑事证明标准的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4800
8.法律真实说与客观真实说——刑事判决证明标准之争【摘要】作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争,法律真实说与客观真实说在理论上虽然存在着差异,但在差异中又存在着一致,两者是在以不同的视角阐述着相同的理念。因此,我们应在坚持客观真实说的同时,批判地吸收法律真实证明标准的优点,从而满足证明标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双重要求,既体现对法律程序的尊重,又达到保障人权的目标。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48.html
9.田鹏:强奸猥亵犯罪的有效辩护思路解析(附辩护词摘录)根据法律规定,强奸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之性交的行为。纵观全案证据综合印证:小宇没有实施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违背小花的意志,强行与小花发生性交的客观行为。 纵观全案证据综合印证:小宇没有实施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违背小花的意志,强行与小花发生性交的客观行为。 http://www.bianjianglawyer.com/a/dianxinganli/2022/1027/137.html
10.独家重磅证据审查规则与分析方法:原理·规范·实例早期法庭审理程序对证据的审查判断,主要关注真实性,未严格区分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两个层次的问题。在法律和有关规定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证据规则后,仍有一些人将证据能力和证明力混为一谈,认为只要证据是客观真实的,就可以采用。鉴于此,为贯彻二步式证据审查法的要求,有必要规范庭审对证据能力争议的审查和处理程序。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id=283295987009585664
11.《简明证据法学》笔记证据的合法性与客观性、关联性都是证据的基本特征,它们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它们的关系表明了证据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客观性和关联性是证据的内容,合法性是证据的形式,证据的内容需要通过诉讼程序加以审查、检验和鉴定来确定。合法性是证据真实性和相关性的法律保证,它关系到证据的证明力,即证据的证明作用和价值。而https://www.360doc.cn/article/37289152_707126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