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不真实的法律行为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3.27重庆

“有意不真实”,指表意人于为意思表示时知道其表达出来的意思与其内心真意不一致。包括四种:第一,真以保留;第二,戏谑行为;第三,双方虚假行为;第四,隐藏行为。

一、真意保留

(1)概念:

真意保留,又称单独虚伪表示(单方康假行为),指行为人隐瞒其内心真意,故意表示与其内心真意不同之意思表示。

(2)构成要件:

我国现行民法未规定真意保留。根据通说,成立真意保留,要件有三:

(3)效力:

二、戏谑行为

戏谑行为,指表意人为真意保留的意思表示,但表意人期待相对人明了自己的内心真意,不至于产生误认。戏谑行为是真意保留的一个变种,即以开玩笑、吹牛为目的所作的意思表示。

我国现行民法未规定戏谑行为。根据通说,成立戏谑行为,要件有二:(a)表意人的意思表示属于真意保留;(b)表意人有理由期待,对方明了自己内心的真意,其不一致的意思表示不至于被对方误解。

三、双方虚伪行为

(1)法条:

《民法典》第146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概念:

虚伪行为,又称“通谋虚伪表示”或“双方虚假行为”,指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而为虚假的意思表示。

(3)构成要件:

成立虚伪行为,其要件有三:

(a)须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否则不能形成“通谋”);

(b)表意人的表示与内心真意不符;

(c)须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所谓“通谋”,指表意人为虚伪表示,相对人表示同意,即“双方一致的意思是表达出来的意思不在双方之间生效”。

(4)效力:

四、隐藏行为

《民法典》第146条第二款规定:“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隐藏行为,指隐藏于虚伪表示中依表意人的真意意欲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意思表示)。隐藏行为必须与虚伪表示如影随形。

成立隐藏行为,其要件有三:(a)表意人具有真实的意思表示;(b)表意人另外作成虚伪行为;(c)以虚伪行为隐藏真实的意思表示。

THE END
1.客观真实与新闻真实(精选十篇)对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思考 篇2 一、客观真实在我国诉讼制度中的地位 1、建国以来,我国诉讼制度中确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实。《民事诉讼法》第7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法制原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ebx08g9.html
2.烟台市人民检察院检察研究逻辑与经验——通向法律真实的双轨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该条规定确立了逻辑与经验在实现法律真实中的重要作用。逻辑乃法律https://jcy.yantai.gov.cn/art/2013/4/18/art_3717_834063.html
3.司法推理中应用的基本法律概念其次,这种将非法律和法律概念混淆和掺和的倾向,根源于我们法律术语的含糊和不严谨。 财产权(property)一词就是个鲜明的例子。不论是对于法律人还是对于外行人,这个术语都没有确切或稳定的内涵。有时它表示与各种各样的法律权利、特权等相联系的实在的物;在区辩和精确的用法上,它又表示与该物有关的法律利益(或法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7535
4.2018年第3期总第5期进而,他指出了目前的法系划分方法所存在的四种缺陷,包括:难以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势、法系分类明显违反概念划分的逻辑规则、这些分类容易掩盖和遮蔽不同法律体系之间真实的异同。他还认为,混合法系是一个“最贫乏、最空洞的标签。它除了表明属于此类法系的国家都存在法律多元的事实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实质性指谓”http://fxy.hunnu.edu.cn/info/1130/2924.htm
5.证据法学笔记四.普通思维与法律思维结合 第二章 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 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 第四章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认识论 一.哲学上的认识论 二.诉讼认识论: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相统一) 三.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 (一)客观真实:办案人员在诉讼中认定的案件事实符合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绝对真实与相对https://m.douban.com/note/65060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