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例范文10篇

关键词:医院;工作价值观;工作满意度

当前,国内主流媒体不断爆出医患纠纷,社会不再视医务工作者为“白衣天使”,对其责难颇多。而医务人员则感觉工作倦息,缺乏安全感,没有积极性。长此以往,对卫生事业的发展必将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如何激励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自我价值感就成为重要的议题。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对江苏、福建省的5家公立及3家民营医院的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219份。

产品艺术造型元素

无论在什么设计领域,设计者在创作具有美感的设计方案时,都会使用一些共通的美学原则和理念。而且我们不难发现,在同一时代,不同的设计作品的理念和所追求的目标几乎是相同的。产品造型是艺术造型的一种,产品造型的设计与欣赏也遵从一般的美学法则。一件产品与一件纯艺术品一样,都是由断点、边脊、曲面等几个元素组合而成的。利用线条流向、比例、节奏等基本控制手段,对几何元素进行变化、组合,构成视觉的刺激,使人们产生美的感受。

在平面构成的概念上,点是视像最小、最基本的单元。它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单个的点因为本身没有大小所以没有能力表达复杂的意义和情感。点在设计美感上的意义在于群集的一组点所构成的图案。因此,点是表现视觉组织规律的工具。点的重复、排列能形成线、面、体。在立体构成概念上,细小的突起或凹陷起着和点相同的作用。当点连续排列时,点的轨迹会形成线。线有明显的长度,但没有宽度和高度。立体造型表面的脊和棱线起着与平面上的线同样的作用。线的不同外形可表达出如强劲、柔弱、转折、跳跃、安静等不同情绪。线条的形态能营造观感,而线条的发展走向能引导视线的活动,因此许多设计行业都会利用各种线来烘托产品特点。

当封闭的线段把空间分割开时,空间便会变成里、外两个面。面是颜色和质感的载体。如果说点因为其小而失去表达情感的能力,那么面在设计美感上便是作为点、线、色彩、质感等的载体。产品造型以立体造型为主要手段,以平面装饰和纹样为辅助手段。立体造型中又以曲面的变化和组合形成正负空间、不同视点下的轮廓变化,以及不同照明条件下曲面的光暗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法。产品的材料各有不同的物理结构,因而有不同的表现特性。

艺术造型设计过程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了我国的生存大计,然而农业的生产经常会因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泥石流等风险遭受到很大的损害(尤其是种植业),因此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尽然可知。努力发展好农业保险一直是我国的重要政策,农业保险有为农民的收入提供稳定性,可规避农业生产中的风险,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的作用。我国在农业保险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来说,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保费收入少,覆盖面窄,管理制度不健全,接受率低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及农业保险的发展作了阐述。

关键词:种植业保险;巨灾保险;问题;发展方向

以甘肃的经济举例来谈,农业是它的首要经济基础,同时它是自然灾害频发,灾情面积极广的省份,甘肃种植业的发展好与坏直接决定着他的农民收入水平,稳定性以及经济的发展。种植业面临着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现如今甘肃的种植业保险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去解决,农民对保险的认知度不高,种植业保险覆盖面窄,政府政策不健全,农业生产面临着风险不分散等问题,2004年年底,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仅达到1.67亿元。从这个小例子可看出我国的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以及发展并不全面,所以在我看来农业保险的制度的完善刻不容缓。自我国农业保险恢复设立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遵循着产品生命周期的道路,幼稚,发展,缓慢发展,停滞。据我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发表统计2010年,全国的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为135.68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89亿元,其中种植业保险保费收入占据农业保险大部分比例,约为79.54%,这说明我国的政策是取得一定进步,但是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为农业生产总值的0.04%,占全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较低比例。现如今的大经济环境下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困境有如下几个方面:

1.农民对投保农业保险的投保意识不强

据统计,“十二五”期末,我国农村人口已达到6.9亿,农业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而这些人口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比例投保保险,1992到2004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下降了4.21亿元,到2004年,人均保费还不足0.5元。一旦风险不可避免,农民的收入会受到很大损失,农民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不利于社会稳定。而农业保险收入低的根本原因是农业保险保费费率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支持他去投保一份保险。

2.信息不对称,易发生逆向选择

关键词:地方政府角色民主监督村民自治

众所周知,村民自治是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形式,是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的一个伟大创举。作为一项前所未有的政治实验,在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和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了什幺样的角色?应当承认,在推行村民自治制度的最初阶段,相当部分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不仅未能很好地履行其应有的组织和推动村民自治的领导责任,反而扮演了阻挠村民自治的不当角色。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近些年来,在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转换角色,主动地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发展和完善村民自治的具体实现形式,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浙江省衢州市航埠镇于2002年开始试行的"两监督一赔偿"制度,即是地方政府主动探索村民自治实现形式的典型一例。本文拟以这项改革为例,就发展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民主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转换问题做些初步的研究。

根据制度设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四个方面,是村民实现自我管理的四个有机联系、相互配套的环节。然而,由于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在当前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实践中,客观存在着四个民主环节不配套的现象,致使村民自治的制度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特别是民主监督环节较为薄弱,使部分主观武断、以权谋私的村干部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引起了农民群众的不满。唯其如此,健全和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探索切实有效的民主监督途径,是提升村民自治、发展农村民主的重要路径之一。"两监督一赔偿"制度就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政府创制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村级民主监督模式。

关键词:民事诉讼,客观真实,法律真实,信赖真实

自人类发明了诉讼制度以后,发现真实便是诉讼制度的恒久话题,“‘发现真实’作为民事审判或诉讼努力实现的价值之一,可以说具有超越法体系或法文化的普遍意义”。①然而,尽管各国的民事诉讼理论都承认发现真实对法院作出正确的裁判具有重要意义,都认为发现真实是民事证据制度的根本目的或主要目的,但对于民事诉讼所欲达到的真实究竟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真实,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英美法系的学者虽然也认为发现真实应当是法院审判的中心任务,但他们认为诉讼不是发现真实情况的科学调查研究,诉讼中发现真实受到诸多不利条件的限制,如事实审理者必须依赖不完整的信息渊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存在着主观性,事实审理者可能无意识或有意识地曲解事实,法律构成的世界不同于生活世界,④因此,要求法院在诉讼中完全查明事实是非常困难,也是不切实际的。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界对真实问题也存在着种种不同认识,有的认为法院裁判中认定的事实应当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完全一致,以达到客观的真实;也有的认为客观真实虽然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用它来要求实际的诉讼则是不现实的,在实际诉讼中,应当以达到法律所要求的真实或相对的真实作为满足;还有的认为,将实体真实和形式真实作为民事诉讼欲达到的真实均不妥当,民事诉讼所追求的真实应当是值得当事人信赖的真实。⑤

一、客观真实说

【内容提要】区域经济史的勃兴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史学引人注目的现象,也是中国经济史学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需要。本文以宋代的区域经济研究为例,对区域经济史研究的内容、方法论、学科体系、现实意义等理论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区域经济史/方法论/学科体系/现实意义

一、研究内容

区域经济史研究是在一定时空坐标中,描述出一地方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归纳,以使我们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史现象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创作方法是思想性因素和技巧性因素的有机统一,它不等于技巧、技法、艺术手法,却又离不开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而是利用它们来增添自己特色。艺术作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对于艺术创作者还是艺术作品的欣赏者,了解和研究艺术创作方法,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只有如此才能实现艺术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而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要将自己置身于时代当中,认真探索和研究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将自己的创作和时代结合,同时,艺术创作方法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的,正是这种变化和无限的组合可能向我们揭示了艺术创造的奇妙魅力。

作者:刘哲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赖罗春.丝网复制艺术研究——以复制当代油画为例[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3,04:59-60.

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了解决公共问题,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与公共部门施加管理的社会活动。具体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依法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1.1基本特征。公共管理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以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为基本职能,以政府为核心、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公共管理是政府在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下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价值目标强调的是社会责任在效率与公平的选择中更强调公平,在改革与稳定的选择中更强调稳定,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正义。公共管理向社会提供是为保证社会成员社会生活的正常有序进行而共同要求处理和实现的事务。这种事务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公共管理发挥作用机制是通过公共权力或者政治权威来体现的公共利益的优先性。1.2研究内容。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其目的是促使公共管理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公平和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2公共管理中的电子政务

3公共管理中的财政补贴

【内容摘要】自90年代开始,世界媒介行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是重要趋势。与此同时,中国媒介行业也在经历自身的变革,市场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特征。基于此,本文以中国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为入口,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市场重组的种种特征和矛盾。我们发现,媒介市场化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现行的媒介行业政策极大地制约了其市场扩张的能力和范围;而地方性的广播电视集团在行政体系限制下很难走出无法参与国际传媒竞争的困境。此外,广播电视集团化带来的经济权利的集中,在目前媒介制度环境中,有利于强化宣传管理,但之于应对WTO之后海外大媒介集团的挑战,尚嫌不足。

【关键词】全球化;集团化;市场化

西方的媒体学者认为,当今世界传媒市场潜力的拓展和扩张,源自媒介工业结构上的链接运动(interlinkedmovements),其一是集中化(concentration),其二是集团化(conglomeration)。媒介集团藉由在重要传媒市场上的重大投资行动来增强其主导传媒工业的实力。而媒介控制主要在两个基本层面上发生,一是资源分配的控制,二是经营的控制。资源分配控制所涵盖的领域有:建构整体政策及策略;决定扩张的市场方向;基本的金融政策;利润的分配。经营控制则在较低层次运作,如何有效运用已分配好的资源和如何有效地推进整体政策和策略。①

一、行业政策与市场力量的互动

1.始自广电改革初期的行业政策与影响

[关键词]网络新闻定义影响未来

一、网络新闻定义的探讨。

“网络新闻”也像学术界的其它名词一样,对它的定义也是众说并存。

网络新闻是指传受基于Internet的新闻信息——具体来说,它是任何传送者通过Internet或再,而任何接受者通过Internet视听、下载、交互或传播的新闻信息。定义者并不排除网络新闻可以是广播、电视、报纸等其他传统媒介,乃至任何非媒介机构(媒体)的个体依托Internet而的新闻。③

THE END
1.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之辩10篇(全文)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之辩 第1篇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它贯穿于我国整个司法领域,但对于“以事实为依据”的“事实”应当如何理解上在理论界和学术界认识上并不统一,也就是说何谓认定事实清楚,如何判断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6zmpft31.html
2.关于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关于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 美国的司法裁判过程中,“本案事实”指向的是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严格依照实体和程序规则,呈现于法庭之上,由法庭认定、推定或拟制的事实。而中国的司法裁判过程中的“本案事实”指向的更多是客观事实。这种说法隐含着一个思想前提: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是一对反对关系概念,法律事实不是客观事实。https://www.pkulaw.com/specialtopic/300671fe7593e03bbd49b8729cdd4654bdfb.html
3.法律真实说与客观真实说——刑事判决证明标准之争作为法律真实观的支持者,樊崇义教授和吴宏耀博士认为在以下方面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具有一致性:“第一,刑事诉讼事关国家刑罚权的适用,且对公民的惩罚性制裁往往具有无法有效补救的特点,因此,刑事证明标准应当尽可能地高;第二,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识受到证明对象的限定,而非原封不动地认识犯罪事实本身;第三,在法官对案件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48.html
4.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objectivetruthandlegaltruth,音标,读音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于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没有明确规定 ,长期以来理论界一直有“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两种证明标准之争 ,随着法学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人们从民事诉讼证明的相对性、“客观真实”标准的局限性、“法律真实”标准的可行性 ,重新认识 ,逐渐接受“法律真实”标准。 3. However, under the circumstance thahttp://www.dictall.com/indu/276/27547287BA3.htm
5.论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差异及其成因的英文翻译英语怎么说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论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差异及其成因的英文,论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差异及其成因翻译,论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差异及其成因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词典:学习变容易,记忆很深刻。http://dict.cn/%E8%AE%BA%E5%AE%A2%E8%A7%82%E7%9C%9F%E5%AE%9E%E4%B8%8E%E6%B3%95%E5%BE%8B%E7%9C%9F%E5%AE%9E%E7%9A%84%E5%B7%AE%E5%BC%82%E5%8F%8A%E5%85%B6%E6%88%90%E5%9B%A0
6.浅析民事诉讼中的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摘要:当前,民事诉讼学术界追求的诉讼证明标准存在“法律真实说”与“客观真实说”之争,民事诉讼实务界对审判所依据的“事实”究竟是“客观真实”,还是“法律真实”亦存在认识上的不统一,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分析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间的辩证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http://hyzy.hunan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18/05/id/3291062.shtml
7.客观真实与新闻真实(精选十篇)三、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的关系在审判实践中我们要正确理解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的关系。追求法律真实的时候并不是排斥客观真实,因为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受到其自身特定历史时期的局限而不可能绝对地分毫不差地再现案件的原来面目,客观真实仅仅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化目标,但并不是在所有的案件中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ebx08g9.html
8.证据法学笔记三.证据法学与其他学科结合 四.普通思维与法律思维结合 第二章 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 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 第四章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认识论 一.哲学上的认识论 二.诉讼认识论: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相统一) 三.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 https://m.douban.com/note/650602708/
9.刑事证据制度与认识论——兼与误区论法律真实论相对真实论商榷认为刑事诉讼证明的目的是达到诉讼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的统一。文章不赞同用法律真实或相对真实代替客观真实的观点 ,认为相对真实论的要害是不承认能够证实犯罪人是谁 ,这必然会导致错判。文章坚持我国法定的“犯罪事实清楚 ,证据确实充分”的排他性证明标准 ,不赞成采用英美的“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3321.html
10.刑事诉讼之证据的客观真实性探讨司法实践中普遍认可证据的客观性,强调证据是事实,认为客观真实是证据的本质特征。证据的性质是证据这一概念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本质部分,分析证据的属性可以归纳出证据的一般特征。“任何概念都是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与反映,因而就其基础和源泉来说是客观的,它通过人脑的思维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https://www.66law.cn/laws/5738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