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30天,理论法背过这些考点,再涨30分(上)法考

法律和道德之间是否存在概念上(非内容上)的必然(非偶然)联系。

2、法律实证主义(恶法亦法实然法)

不承认存在概念上必然联系的

(1)定义要素:权威性制定和社会实效,

(2)权威性制定为主,社会实效为辅:分析法学。

社会实效为主,权威性制定为辅:法社会学和法律现实主义。

3、非实证主义(恶法非法应然法)

承认存在概念上必然联系的

古典自然法学:以内容的正确性为定义要素。

4、第三条道路

以权威性制定、社会实效与内容的正确性为定义要素

考点二:法的特征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三种规范:

(1)自然规律:自然事物之间关系

(2)技术规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

(3)社会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

(4)法律属于社会规范,此外还有道德、宗教、习惯、组织内部的规则等

法律只针对行动,不针对思想。

法律只调整人的涉他(关系)行动,只具有个人意义的行动(自我指向的行动)法律不调整。

注意:正是由于法律在调整范围上要窄于其他社会规范,所以与其他任何社会规范相比,法律的调整范围都要小,法律的要求都要低。

2、法是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

国家形成法律有两种基本方式:制定和认可

两种认可:

(1)明示认可:立法认可习惯的效力,具有普遍约束力

(2)默示认可:司法认可习惯的效力,不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1)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法具有普遍效力和约束力。

(2)近代以来,法的普遍性也要求平等地对待一切人的普遍性,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近代以来,法律虽然与一定的国家紧密联系,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但法律的内容始终具有与人类的普遍要求相一致的趋向。

4、法是以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

(1)自然规范和技术规范不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2)法律之外的社会规范通常只以义务为内容

(3)法律并非同等的看待权利与义务,有时权利本位,有时义务本位

5、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

(1)任何社会规范都有强制力。

(2)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范,也可称之为特殊强制力。

(3)相比其他社会规范,法律具有最强的强制力。

6、法是可诉的规范体系,具有可诉性

(1)可争讼性:当事人依据法律起诉或应诉的依据。

(2)可裁判性:法官依据法律作为裁判的依据。

考点三:法的作用

法律通过确立行为标准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

(1)针对本人

(2)针对未发生的行为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

(1)针对他人

(2)针对已发生的行为

(3)判断结果为合法/违法

法律通过树立正面或反面典型,来影响人们遵守法律

(1)示警和示范作用

(2)针对不特定的一般人

(3)针对已发生的行为

凭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预估人们之间会如何行为

(1)相互性:处于法律关系当中的主体相互对对方进行预测

法律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

(1)针对违法犯罪分子

(2)针对已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考点四:法律作用的局限性

1.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因此,法律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需要“创造”社会;

2.法律是社会规范之一,必然受到其他社会规范以及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制约;

3.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法的调整范围最小,要求最低

4.法律自身条件的制约:

(1)存在立法空白和立法漏洞

(2)法律的滞后性: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变化性之间的矛盾

(3)法律的僵化性:法律的抽象性和待决案件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

(4)法律的模糊性:语言表达力上的局限

考点五:法律规则

(2)义务性规则:以义务为内容的法律规则,包括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2、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按照规则内容的完整性或确定性程度不同所划分)

(1)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规定,无需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

(2)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是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规定的法律规则。

(3)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

3、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按照是否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意志适用所划分)

(1)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意更改的法律规则。

(2)任意性规则:是指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由选择或协商的法律规则。

考点六:法律原则

1.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1)在内容上:

(2)在适用范围上:

法律规则由于内容具体明确,它们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有更大的覆盖面和抽象性,它们是对从社会生活或社会关系中概括出来的某一类行为、某一法律部门甚或全部法律体系均通用的价值准则,具有宏观的指导性,其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

(3)在适用方式上:

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或涵摄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如果一条规则所规定的条件被该案件事实所满足,那么,这条规则所规定的法律后果就被确定地适用该案件,也就是说,必须接受该规则所提供的解决办法;如果该规则规定的条件没有被满足或者由于与另一个规则相冲突而被排除,那么,该规则对该案件就是无效的,也就是说,该规则对裁决不起任何作用。法律原则的适用则不同,它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或是以衡量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因为不同的法律原则是具有不同的“强度”的,而且这些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

2.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

(1)穷尽规则,才能适用法律原则。

(2)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得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

(3)没有更强理由,不得适用法律原则。

考点七:法律渊源

1.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

(1)正式渊源:

②正式渊源是法律人必须予以考虑的。

(2)非正式渊源:

②非正式渊源的主要价值在于辅助正式渊源的运用或者弥补正式渊源的漏洞。

2.当代中国正式法律渊源

(1)基本法律: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的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2)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规范性文件

(3)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具有规范性的决议、决定、规定、办法等,也属于法律

(1)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2)行政规章:

①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

②省级、地级市级别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

(1)地方性法规

(2)民族自治法规

(3)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由特别行政区根据《特区基本法》所制定的在特区生效的地方法律性文件

以中国批准、加入、承认为前提

3.当代中国的非正式法律渊源

(1)社会习惯;

(2)判例;

(3)党和国家的政策。

4.法律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

(1)不同位阶:

原则上,不同位阶的法律渊源之间的冲突要遵照下位法不得违反上位法的基本原则来决定其适用顺序,但存在两个例外:

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与上位法矛盾并不必然丧失法律效力;

②经济特区的法律与法律矛盾,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2)同一位阶:

原则上,同一位阶的法律渊源之间的冲突的解决方法有三:

①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②新法优于旧法;

③若新法为一般法,旧法为特别法,则由制定机关裁决。

但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不一致时,要交由国务院提出意见:

a.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则直接适用地方性法规;

b.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还需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部门规章与部门规章或地方政府规章之间的矛盾,由国务院裁决。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233网校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THE END
1.法律具有哪些局限性什么样的法律协议书具有法律效果? 婚姻家庭 62人问过 郜永红律师已解答 获取解答 > 如何签具有法律的合同 合同纠纷 10人问过 易德祥律师已解答 获取解答 > 对不孝之子法律有哪些规定 婚姻家庭 510人问过 邢伟华律师已解答 获取解答 > 还有疑问?直接咨询律师 > 法律具有哪些局限性 3456 位律师在线https://m.findlaw.cn/ask/question_27389811.html
2.法律的效力具有局限性表现在下列哪一或哪些方面A.法律调整的对象法律的效力具有局限性表现在下列哪一或哪些方面A.法律调整的对象是有限度的B.法律只在国家权力管辖范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832/31263920.html
3.仲裁解决民事纠纷的优势和局限性有哪些?图片新闻仲裁解决民事纠纷的优势和局限性有哪些? 导读:仲裁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方式,具有公正、灵活、高效和保密性强等显著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仲裁结果的终局性可能限制了当事人的救济途径,以及仲裁员的专业水平和独立性对仲裁结果的影响较大。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仲裁在解决民事纠纷中的优缺点,并引用相关https://www.maxlaw.cn/n/20240304/11011997694009.shtml
4.医疗险的局限性有哪些?导读:医疗险的局限性有:非工伤意外毫无保障、疾病就医费用报销有许多限制、住院期间所带来的收入损失无法保障、无重大疾病赔付:重大疾病一旦发生,除就医费用,还将产生大量庞杂开销,无法保障 社保工伤、疾病医疗与养老保险等为员工本人的保障,家人无法享有等。 https://www.64365.com/zs/1014042.aspx
5.法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法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叶子 精选回答 法的局限性: 法律具有保守的倾向,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变革性总是产生矛盾与冲突,因而出现时滞问题。法律具有不能适时应变的弊端。法律无法穷尽一切可能发生或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会存在遗漏。法律语言有其拙劣性,它留有许多自由裁量的余地,给适用带来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https://edu.iask.sina.com.cn/jy/gyoS7UFFLn.html
6.政治高中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有哪些?(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http://www.gaosan.com/gaokao/317493.html
7.法律不是万能的,导致法律局限性的主要原因有法律不是万能的,导致法律局限性的主要原因有学历类多选题,研究生考试多选题,法律硕士多选题https://www.chazidian.com/kaoshi/shiti-87309/
8.法律局限性(精选七篇)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只是许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 并不是唯一手段。在某些社会领域, 存在法律无法进行调整的盲区。 首先, 法律在道德领域存在局限性。比如2011年发生的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小悦悦事件”, 当这名2岁的小悦悦在被车撞倒在马路上后长达7分钟的时间里, 竟然有18名路人视而不见,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fcsy06.html
9.法律的局限性,法的僵硬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服务地区-北京北京·电话-199-1039-2975 https://m.lawtime.cn/ask/question_9772298.html
10.法律的作用具有局限性。()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为提供有关备方面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C. 合法性原则是指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D. 实用性原则是指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关https://www.shuashuati.com/ti/b5b5ccd7f2d2402fb10b9ebbf171fbb9.html
11.法治局限性分析法治局限性分析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法是以人类行为的规范和社会关系调整器的角色来到人世界的。法作为社会的必然产物,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法律从无到有、从萌芽初现到最终形成为一种制度,在不同的民族和社会中经历了不同的具体过程。法治理念源于西方,西方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法治是迄今为止http://sxfgxfy.sxfyw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12/05/id/4326992.shtml
12.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公力合作模式——量刑协商制度在中国的兴起有鉴于此,本文拟以我国法律确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为样本,揭示量刑协商制度的基本特征,分析协商性公力合作模式在我国确立的原因,讨论这一制度运行中的主要缺憾,总结中国在引入控辩协商制度方面所受到的主要理念障碍,并对这一制度的未来发展作出简要评论。 二、量刑协商制度的基本特征https://liangxing.swupl.edu.cn/xslt/cxfx/278400.htm
13.局限范文12篇(全文)统治者用法律创造社会秩序,同时也破坏社会自身的活力的和谐。其次,法律完全成为“公共”性质的,即由政府制定。社会的规范体系成为等级制的结构。第三,法律完全由政府垄断,其他任何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团体均无权以其他的规则与其分庭抗礼。最后,中国古代的法律没有自治性。政策和法律之间从来就没有明确的区分,行政和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wo5s2m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