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师课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前串讲(四)

1.道德的起源及其本质。道德的含义。道德的起源。道德的本质。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的社会作用。

3.道德的历史发展。道德的历史演变。道德的发展规律。

一、道德的起源及其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1.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2.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3.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4.人类的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的“自然起源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

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道德产生的条件。3点

1.道德产生的历史前提:劳动

2.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

3.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二)道德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1.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4点

(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2)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道德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人们的道德水平随着社会实践由低级到髙级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2.道德在依赖经济关系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3.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区别于政治、法律其他意识形态的规范体系:3点

(1)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只是提倡“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

(2)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3)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占主要地位的是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5点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5.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历史演变

与人类社会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基本社会形态相适应,道德发展也出现了五种历史类型。

(二)道德的发展规律---两点

1.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更终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

人类道德的历史发展,是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推动下展开的,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道德也不断进步。

2.道德发展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道德发展并不是单纯地表现为直线上升的进步过程,在一定时期可能出现停滞或倒退,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第二节继承和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1.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弘扬中国革命道德。

3.借鉴人类道德文明优秀成果。

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6点

1.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2.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3.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4.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5.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

6.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虚无论;复古论。

2.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5点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二)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4个有利于

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三、借鉴人类道德文明优秀成果。

1.平等对待不同道德文明。尊重包括自己在内的各种道德传统。

2.坚持同我国实际出发,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第三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协调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承接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四点。小结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三点。

1.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2.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同:

道德和法律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秩序、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和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不同:

道德主要靠人民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法律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道德调节广泛性,渗透到法律不作为的范围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服务。

3.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德治以道德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三点。小结

1.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2.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作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社会主义德治和法治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1.任何道德体系都不可能凭空产生。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道德,但不同时代的道德之间的连续性与共同性,决定了不同时代的道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继承关系。

2.继承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人类道德文明的发展,是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重要精神财富。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一定要坚持正确的立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3点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2点

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1.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必然要求;

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及其基本内涵。

(1)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包括三个层次: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这是集体主义的更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

(2)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

(3)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这是对我国公民更基本的道德要求。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

诚是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信是诚实无欺、言行一致、坚守诺言的品格。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不自欺也不欺人;

守信就是信守承诺,讲信誉,守信用。

2.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竞争经济,契约经济、信用经济。保证契约双方忠实履行自己的义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

3.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消除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的社会公害,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THE END
1.浅论法律的社会效果所谓法律的社会效果,是指社会大众依据社会发展的现状对司法活动的一种主流评价,是公众从传统道德、文化、审美情趣、观念等社会生活的各个范畴对司法活动所作的主导性评判,通过法律的实施,使法的本质特征得以体现,实现法的秩序、自由、正义、效益等法的基本价值的效果,从而使法律作用于整个社会关系的过程得到社会大众的肯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9/11/id/381672.shtml
2.管理(定义本质特征目标评价标准过程与职能方法基本六、管理的基本方法 按方法的作用原理,管理方法可分为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社会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方法等。 (一)经济的方法:是指依靠利益驱动,利用经济手段,通过调节和影响被管理者物质需要而促进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主要形式有:价格、税收、信贷、经济核算、利润、工资、奖金、惩罚、定额管理、经营责任制等https://www.jianshu.com/p/81e27f0c0157
3.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指引作用、教育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是从法律规范调整人的行为这一特征来分析法律所起的作用;2.法律的社会作用是从法律的本质和目的角度分析法律的作用。①法律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的作用,这是法律社会作用的核心;②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指法律对于关系整个社会,不分阶级、阶层、社会组织、集团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4.[渝粤教育]西南科技大学复习资料法理学D.有法律制裁时,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都是一样的 13.根据法律关系所体现的社会性质不同,把法律关系分为( )。 A.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B.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C.基本法律关系和普通法律关系 D.平权性法律关系和隶属性法律关系 14.依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不能形成法律关系?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938650
5.法学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二、法的作用 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方式,法具有多种社会作用。我国古代思想家管仲把法的作用概括为“兴功惧暴、定分止争”。现代社会的法的作用显然不止于此。在政治领域,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法确立掌握政权的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国家政权的存在、结构和活动提供法律依据。“要立国,先立法”,国家的产生和存在必http://www.npc.gov.cn/zgrdw/npc/xinwen/2004-02/29/content_337831.htm
6.考研政治2020选择题高频考点SiriBlog20. 实践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是物质生产实践。二是社会政治实践。三是科学文化实践。 其中,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产实践。 21. 认识的产生过程中,实践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天赋、间接经验、社会政治地位等其他因素都只是影响因素。 https://blog.siriyang.cn/posts/20191121224234id.html
7.《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第二节法律的特征一、法律的国家创制性1.制定:按照一定程序创造新的法律规范,成文法2.认可:赋予社会上某些行为规范以法律效力,为不成文法二、法律的行为规范性1.法律规范是一种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提出模式化要求,进而调整社会关系2.法律规范通过设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调整人的行为。三、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四、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8.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财务公开三、政党的基本功能 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4、组织政府的手段 四、政党制度及政治政治 政党制度,就是指由国家法律所确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则https://www.jytvu.cn/Item/Show.asp?m=1&d=2543
9.宏盛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定价发行相结合的方式或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方式 10、发行对象: 符合相关资格规定的询价对象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户 的境内自然人、法人、证券投资基金及符合法律规定的 其他投资者等(中国法律或法规禁止购买者除外),可参 与网下配售投资者的具体条件由公司董事会和主承销商 最终依法协商确定并向社会公告 11、承销方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81500000329_2.shtml
10.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②道德的规范功能是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 ③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